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关东风物祭》节选(连载四十二)

2022-05-03 01:15:41

让更多人读赏辽源 点↑↑关注↗分享

39、卖呆儿·看热闹(中)

 

  

  有一次,螳螂子和三豁子又为“密建游宫”里的小王和“小王打鸟”里头的小王,是不是一个小王的事儿起了纷争。螳螂子说,两出戏里的俩“小王”,是八竿子扒拉不着的各是各的“小王”;三豁子就硬犟说,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来,“打鸟”的小王和“游宫”的小王就是一个“小王”。螳螂子说,三豁子你“整个浪”的是一个二百五,我说不是就不是。螳螂子说,三豁子,你是囫囵个的山叫驴,我说他是他就是。


  

    

  几十年过去了,于德浪始终保持不“浪”的记录不变。到了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唱二人转就真正成为于德浪的业余爱好了。不唱二人转的于德浪就一心一意的重操旧艺干起了木匠活。于德浪的木匠手艺也不错,粗作①过得硬,细作②也不二五眼。从砍房架、做门窗到钉爬犁投犁杖,从打地桌炕琴柜儿到雕龙刻凤,于德浪干啥像啥,啥啥都做的有模有样。十里八村的庄稼人时常主动登门,不惜排队等候,也要请他去做那些旁人做不来的“高精尖”的木匠活儿。每年下来,于大浪在外耍木匠手艺赚下的工钱都不少。

  于德浪膝下有四儿一女,按照续谱排列到于德浪儿女这辈,中间都凡“树”字。由此,在五棵“于树”后的儿女们依次排名为“金、银、财、宝、钱”。五十年代末期,已经娶妻生子的老大于树金在城里矿井工作;刚结婚的老二于树银是当地有名的泥瓦匠;刚处对象的老三于树财在村小当教师;老四于树宝在瓦房店服兵役;老闺女于树钱在县城念中学。于德浪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住在一起,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他们凭勤劳智慧、靠应人手艺,撮起一座像样房子,过上殷实日子并不稀奇,也都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那些年,每次把戏班子接到家,于德浪把一切都安排四脚落地,他就趁着“热闹”没开始之前,自个找一僻静的地方猫起来。他实在不敢轻易混在卖呆儿的人堆里看热闹,他害怕受到演出感染,在大庭广众之下把持不住,万一要是唱出声来、扭起身来出洋相。选个没人之处,听人家亮开嗓门儿唱的时候,自个就可以跟着默默地唱唱词儿、溜溜调儿,听到喇叭、锣鼓吹打起来的时候,自个也能够随着节奏伸胳膊撩腿地舞扎两下子。这些年不唱不扭把个于德浪憋屈坏了,他想,如此这般地喂喂自个肚子里的馋虫,也觉得到份儿、够劲儿了。

  后来有一次,于德浪藏猫猫的举动被老伴儿逮着了。老伴儿在一旁看他走火入魔,甚至有点疯疯癫癫的架门儿,又好气又好笑,更于心不忍。老伴儿瞅他犯瘾时百爪抓心的样子,可怜不识见儿的,心里也跟着“揪揪”起来难受。揪心的老伴儿一狠心、一跺脚就为于德浪开了禁。答应从今往后,他在自家屋里自家人面前,可以敞开嗓子尽情地“唱一唱”,放开身段儿可劲地“浪一浪”了。

  从此,解了禁的于德浪瘾头子上来,就拿起扇子手绢儿唱一小段儿“浪”上一节骨。有时,唱着唱着见老伴儿还有听下去的兴致,他就提振提振精神,把老伴儿百听不厌的“王二姐思夫”从头到尾捋一遍。若发现老伴儿又如当年那样眼泪巴嚓儿的样子,于大浪心里感到美滋滋、热辣辣的,唱得就越发卖力气,扭得也更加来情绪了。于德浪毕竟年岁大,加之多年不浪了,有时在唱到裉劲儿的地方常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不是胳膊回不过弯儿来,就是双脚掰不开镊子腿跟着直打摽儿。那时候,脸上的汗珠子就噼里啪啦的往下摔。老伴儿见了就心疼地“叫停”。可于德浪往往不太听老伴儿的招呼,硬撑着还往下唱,咬着牙仍然接着浪。弄得老伴儿没法儿,就挒膀子把他薅下来按在炕沿上坐着。好言好语地劝他说,你那瘾过得不斤不厘儿就行了,逞哪份子干巴强啊。

  在于德浪的五个儿女中,三小子于树财和老丫头于树钱随他的根儿,也都喜欢二人转。“耍家搭子”时,三小子为爹拉胡琴,老丫头不言不语在一旁卖呆儿听唱、看浪。没成想,于树钱“蔫巴悄”的成精了。不知打啥时起,于树钱找对了“砝码”、悟出了门道,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二人转唱成了半仙之体儿。突然有那么一天,于树钱连个知会儿都没给,一个高窜到地当央,下场就跟着老爹唱开了。听了于树钱有板有眼的唱,看过她有根儿有蔓儿地浪,尤其是瞅着她那有模有样的范儿,。一个个目瞪口呆的愣怔了好一会儿,才一点点缓过神儿来。于德浪笑的合不拢嘴儿,不住口地夸闺女这一出手就“不赖呆”③。老伴儿也抑制不住欣喜抿起了嘴,嗔怪闺女是个疯丫头。两个嫂子羡慕的直咂摸嘴儿,就连五岁的小侄子也蹦蹦跳跳的围着姑姑打转转儿。唯有大哥二哥瞧见后,都一脸不屑地嘟囔着“没出息”,“不着调”。于德浪一听立楞立楞眼睛,那哥俩就没动静了。

  于德浪觉着于树钱喜好二人转又有悟性,就口传心授教起闺女正儿八经的学上二人转了。从开坯子戏“小王打鸟”教起,到“洪月娥做梦“、西厢观画”、“蓝桥会”、“密建游宫”……不到两年工夫,于树钱就把眼目前儿的都学会了。这期间,于德浪老伴没少给于树钱上课。她说,老闺女,你喜好二人转,学着玩儿玩儿、在家唱唱妈没说的。可有一宗你得给我记住喽,你是上过学的人,不准你抛头露面在外人跟前唱,更不许你跟班儿赶场儿出去唱。于德浪老伴儿见闺女听完她的话,总是哼哼哈哈的心不在焉的样子,她就想,我的话这闺女是听进去了,还是当成了耳旁风。她没法深究,每次说完只能长长地打个“嗨”声了事。

  起初,老于家自娱自乐、自教自学二人转的新鲜事儿,除了自家外旁人一无所知。每年两大季,于德浪还一如既往如期如愿的请班子到老屯唱戏,老屯人也热情不减应时应点地赶往老于家卖呆儿看热闹。与以往不同的是,平素过足了瘾的于德浪,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藏猫猫,躲在背旮旯里喂“馋虫”了。这回他选个正座四平八稳地看,不动声色地听。于德浪自觉着心里头坦洋洋的十分“愈作”④。粗心看热闹的人对此没觉出啥异样,卖呆儿就是冲着二人转来的吗,至于老于当家的早先坐哪儿,这会儿坐哪儿谁也没咋理乎儿;细心卖呆儿的好像瞄目出一点什么来,可那什么究竟是什么,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出什么来。

  老屯里有几“好信儿”的年轻人,每每看过一场“热闹”之后,常常围绕戏里剧情、人物等一些问题攀争抬杠,每当争论到脸红脖子粗还整不出里表的时候,就请教于德浪判明谁是谁非。于德浪每次都耐心十足一铺一节、掰饽饽说馅地把双方答对的心服口服。

  有一次,螳螂子和三豁子又为“密建游宫”里的小王和“小王打鸟”里头的小王,是不是一个小王的事儿起了纷争。螳螂子说,两出戏里的俩“小王”,是八竿子扒拉不着的各是各的“小王”;三豁子就硬犟说,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来,“打鸟”的小王和“游宫”的小王就是一个“小王”。螳螂子说,三豁子你“整个浪”的是一个二百五,我说不是就不是。螳螂子说,三豁子,你是囫囵个的山叫驴,我说他是他就是。

  就在俩人互不相让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赶巧于德浪路过。就问,你们哥俩吵吵巴火儿的这是干啥呢。俩人就说,您老人家来的正是节骨眼儿。于德浪问,啥事啊。俩人就把“两个小王”的事说了一遍。于德浪听完哈哈大笑道,这事儿啊……可不巧,我有点急事要办。这么的吧,问问俺家老闺女去。问她?俩人满脸狐疑地的看着于德浪。对,麻溜去吧。于德浪说完闪过身子走了。,一个说,去就去。一个道,谁怕谁呀。俩人将信将疑地赶往老于家,心里头都在琢磨同一个问题,于树钱是一个念书的学生,她咋能说明白戏文里的事儿呢?这时候,螳螂子和三豁子对于他俩争论问题的关心已在其次了,他们最想弄清楚的是于树钱到底能不能递上这个“当票”。

  不料,于树钱没费吹灰之力就把当票“递上”了,轻而易举就把“小王”的事儿掰扯开了。于树钱说,“打鸟”的小王在齐国,“游宫”的小王在秦国,就像一个外国叫三豁子的人,咋的也不能和你这个中国的豁子哥变成一个人哪。再说了花园打鸟的小王会的是苗梅女,游宫与小王相见的是吴祥女。螳螂子听完知道自个说对了就有几分得意。三豁子说,你扬棒啥呀,你就会咬尾巴根子死犟,你要能说出老妹儿的道道来,我早就服你了。从老于家回来的路上,俩人心里画上魂儿了。一个说,于树钱不显山不露水儿的,这道行还挺深哪。一个说,咋说人家也是识文断字的人肚子里有干货。一个又说,那也说不准,兴许这丫头也会唱二人转哪。一个跟着说,要这么说她可是真人不露相,藏得太深了。最后,俩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于树钱一准随他爹于德浪的根儿,十有八九会唱二人转。

  老于家的房子再大、屋子再宽,要想一次性容下全屯子卖呆儿的也不可能。常常在“热闹”开始的头一天,于德浪就打发于德财,从屯西第一家往东排,排够一次能容下的人数为止。看过第一场,第二天再接着往下排,排出几天算几天,保证让屯子里想看热闹的都能看的到。至于缴纳人吃马喂的接待费用,全凭各家自觉自愿,条件好的人家交个块儿八角的不嫌多,条件差的拿个角儿八七的也不嫌少,实在拿不出钱来的㨤两瓢玉米碴子,捧出几把小米、黄豆,尽尽心意也成。对那些“勾噶不舍”⑤的人家,于得浪也不会把他们拒之门外卖不上呆儿。就这样,不管收上来多少,最后有多大亏空,全由老于家“包葫芦头”⑥。

  于德浪的好喜乐、好热闹的做派,为屯人提供了卖呆儿的机会而深受老屯男女老少的拥戴;于德浪的好心肠、好人缘,为屯人排忧解困,赢得了乡里乡亲们的敬重。那些年,不管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有了天灾病热、为难遭窄,只要求借到他门下,出钱出力,于德浪从不打驳回儿的;无论邻里间闹多大纠纷,过日子人家发生啥样矛盾,拘情拘礼,只要于大浪一出面,大都能给足于德浪面子而化干戈为玉帛。于德浪“屯不错”的名号在十里八村越叫越响。



① 粗作:对手艺人技术能力的划分。

② 细作:同上。

③ 不赖呆:东北方言。不简单、不一般。

④ 愈作:东北方言。舒服、自在。

⑤ 勾嘠不舍:东北方言。吝啬。

⑥ 包葫芦头儿:东北方言。接漏,完全补齐不足部分。


  策划:君道文化传媒

  编辑:刘振远

  制作:宋晓峰

  交流QQ群:638569198

  投稿邮箱:readliaoyuan@163.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