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独眼将军李孟德——阳都故事(二十三)

2020-08-29 18:50:29

郑   重   声   明



近日有个自称李孟德后代的读者,给我的这篇文章做了这样的留言,不由想和读者朋友说几句:一是切忌把故事当作史志看,故事来源于一定的线索,照顾一些史实,但为了情节的曲折,为了人物性格的塑造,肯定进行文学加工和创新。比如我们熟知的《杨家将》,看过五代十国和北宋历史的人知道,历史上杨业和佘太君从来没有夫妻过,也没有所谓的七郎八虎,更无杨宗保和穆桂英此人,但并不妨碍《杨家将》是部优秀的评书故事。那些把故事当史实的人,就不要在这较这个真。二是要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一个人,一个物,传说会有多个版本,比如写李孟德这篇,在莒县沂南两倒,关于他的传说就很多版本,有些已经成书。但我在分析的时候,发现这些原来成稿的故事有一些经不得推敲的成分。比如,孟德在康熙五年就当了守备,封了将军,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康熙五年之前,清军在做什么。而故事里却说孟德是与吴三桂做战,而平三藩是康熙十三年的事,这就是明显的违史。有些读者,貌似也懂得点历史知识,知道哪个皇帝在前,哪个在后,但理不清作者行文的脉络,更没有像作者一样进行更加详尽的资料查阅,就在此大放厥词,无端攻击,却不知道,当你张口说下这些话的时候,你本人的狂妄、无知已经毕露,,,既要有确切的历史证据,还要和时代理念相吻合,是个复杂的事。,倒是使更多的读者忽然明白了一个事,“唉,还真是一个带路党哟!                                                    




浮来山西336省道边上,有个村子叫水由,路过的人都感觉这个村名起得新奇,水由?!怎么起这么个名字呀?

原来在村子的北边,有个叫石线岭的大岭,大岭上的水经狼窝沟,又从石龙卧潭向下,水势越发急切,来了个九曲十八转,过了老牛槽,蜿蜒东南奔了沭河,水由村就在这九曲十八转的大圈里。刚开始的时候,岭上下来的水,冲到了村子所在的平原上,忽东忽西,水道飘忽不定,因此便叫了水由,由就是不确定的意思。由于长年冲击,河水在水由村周围,从平地里掏出一道道婉若游龙的七八米深的大沟,冬天的时候,虽然没有雨水,但村前村后的沟里,泉水依然不断,有句话叫“东西两条大河(指沂沭两河)干了,水由河里的也不断”,村子地下水位很浅,说是扒个窠隆就出水。由于此处水源方便,便于立村,因此在明弘治年间,李氏始祖从山西经常山(今天的邹平)来到这里,到今天已经繁衍到19世。始祖的坟墓因336省道扩建,早湮没在路基下,名讳已不可考。在路北的老林里,能追溯到的最早的祖先,是三公四公,据说不是亲弟兄俩,就被水由李家认了一世祖先。


                   明万历年三十七年立的四公墓

                                       李四公下一代的李大公墓

在沂南当地的家族当中,水由李姓开枝散叶的能力是比较突出的。四、五百年之间,从水由走出去的李姓,撒遍了沂水、沂南、莒县的64个村庄,向东到了莒县的姜庄、泥沟子,就连铜井的树仁里村,也是直接从“水由李”化演而来的。以浮来山为中心,方圆三十公里内的姓李的,好上推推,估计十有七八能从水由寻到根,每到逢年过节,水由村南河崖的老林里,跪满了四面八方来烧纸烧香的李氏子孙。

却说水由李氏到了第三代上,在前街路南有个叫李管的,娶了个老婆姓柳,夫妻俩都是老实巴交的庄户土,一天早上,李管撅搭着个筐头到外边拾粪,走到屋北头,看到一个老头躺在路边呻吟,李管忙喊柳氏一起把这老头抬到家里,一问,原来是个南方人,路过此处,猛丁的得了伤寒病。夫妻俩商量着,把积攒的踩林地钱,拿出来先救人,就请下了先生,由柳氏整天在家给伺候着,给这个南蛮子煎药做饭,待了个数月,病好了,当南蛮子得知李管家拿治林地的钱,扎鼓好了他的病,十分感激,临走对李管说:我是个常年在外寻脉的人,略懂点风水,没别的报答您的,给你看穴地吧,这些日子我在你家周围转悠了下,你家前沟边上牛趴着的这个地方,就是个风水眼,要是将上辈子用上,当辈子就欢气。李管现在也没钱找人看林了,只好按南蛮子的话把先人用在那。

却说李管有个儿子叫李孟德,生的时候把一只眼葬隆了。随着孩子年龄长大,,长得一丈开外,膀大腰圆,和武松再世似的,头都有小五盆子那么大,一身的力气,村里的碾砣子,他一只手就能举过头顶。但这家伙虽有一副好身板,那不好好干活,天天寻事打架,欺压良善,不行正事,街坊邻居恨得牙根疼。本族的几个兄弟担心孟德就这个行霸法,作业作大了非连累本族,商量着把他那只好眼也给挖去,让他行不了事。一天,打听得孟德一个人在村里尼姑庵的破屋里睡下了,乘着黑夜,五六个人把他摁在床上,李孟德知道挣脱不了,两手死命的捂住那只孬眼,嘴里死命的哀求:我就这一只好眼,给我留下吧!那几个人也是一时慌乱,掰开李孟德的手,一刀把那只孬眼剜了出来,逃走了。从这事看得出,李孟德虽然混,脑子却来得很快。他寻思不能在家呆了,要等到明天他们发现剜错了眼,还会遭二遍罪,趁着黑夜逃出了水由。

却说李孟德一路挣扎着摸黑朝西走,快天眼时来到界湖附近的三观庙里,庙里的地上倒扣着一口大钟,他用力一掀把身上带的东西放在里边,靠在钟边歇息。这时出来个老和尚,一问来历,就说:你现在走投无路,我给你指条路吧,现在顺治爷在南方用兵,仗打得正紧,到处征兵拉勇,何不去当兵。刚才我看了,没千斤的力气是动不了这钟的,你有这身力气,在战场上为国出力,将来弄个一官半职的,再回老家谁还敢欺负你。

老和尚帮孟德的眼洗了点草药,拉着他上镇子上的征兵处报了名,上了前线。李孟德力气大,打仗也豁得上,就是一辈子邋遢惯了,不吃军营里那一套管教,常常去偷着整点酒喝。一天他不知从哪弄了一葫芦酒,就着个牛蹄子,躲在营外小岗的松树底下过瘾,正吃着,突然见几匹马来到山岗上,指指点点的朝我军大营里张望,看着是南方敌军的装扮,其中一个官还不小。孟德一下子警醒起来,心想我要把这官官斩了,岂不是大功一件!说这小子脑子快那还是真快,胆子也大,只见一只手拎着牛蹄子,一只手拿着酒葫芦,一歪一歪的朝这几个人走来。

那几个骑马的,原来是敌方的一名将军,派过来偷营瞭哨的,看到一大个子清军出来一开始吓了一跳,再仔细一看是个醉鬼,脚步都走不稳了,就放下心,围着孟德嘻笑起来,孟德眯拉着眼,一副大醉的模样,瞅这不注意,嗖得抽出刀来,说时迟,那是快,一刀把这砍翻在地,另外几个一时呆了,被孟德手起刀落,全剁把了。孟德把这扔到马背上,拉着四五匹马回到军营,把事情汇报给主帅,主帅一看,孟德杀的这个,是和自己对阵过的一名千总,不由大喜,马上按规定禀奏皇上,按清朝规定,不管什么身份地位,杀敌方多大的官,就赏给同级别的官职,这李孟德一葫芦酒,鼓捣了个正六品的千总,手底下号令着五六百人的队伍,一时威风起来,战场上更加玩命的冲杀,屡立战功,到了康熙五年,李孟德被封明威将军,升任江南新安卫守备,这个新安卫,在黄山脚下,原来是古徽州的地盘,就是现在的建德、淳安、桐庐等地。

李孟德封明威将军,当了守备后,朝廷下旨,在他老由村建一座守备将军府。一般人家都是先盖房舍后起门楼子,不料想这伙工匠先拉了院子墙,盖起门楼子,并在大门竖起旗杆。监工的官员也混,下来远远望见院前旗杆高耸,门楼齐整,以为守备府建完了,就停拨了官银,因此整个守备府建筑,就个门楼子。门楼子就在今天336省道以北10米处,,几年前,门前的抱鼓还在,现在只能找到树旗杆的石座了。后来,李孟德后在上海江湾跑马亭战斗中阵亡。他的两个儿子中,李玉任金门镇守备,后来做到奉营协镇,也就是副总兵的职位;李焕任福建海澄营守备,都世袭了明威将军,家庭一下子显赫起来,说光堂屋里挂的光诰命轴子就有十三副。

李孟德、李玉、李焕父子的墓,都在老家前南蛮子指的那个坟地里,不过孟德的墓据说是个衣冠冢,因为他在战斗中头被割去了,安了个别人的头拉回水由,李夫人王氏看了一眼,心里犯疑忌,把这尸首另葬别处,只把将军的官帽和盔甲下葬了。,李孟德的坟被挖开,那身盔甲还在,从盔甲看,没有两米多的身量,250斤以上的体重,是撑不起来的。


附:水由李氏个人查知分散村落:莒县(姜庄、段家村、西湖、传家官庄、长安坡、埠堤、松园、略庄、西庄、陵阳、饽椤沟、公婆山、五花营、大河北、苏庄子、竹园、西湖村,杨家庄子、白家湖、解家庄、燕子湖、小河、泥沟子、石灰窑、),沂南(水由、界湖西村、北德胜、燕子湖、苏村、大碌碡沟、瓦渣岩、李家庄、单家庄、西太沟、齐家店子、朱蒙、房家沟、杜家洼、大安、树仁里、槎头、东李庄、中李庄、西李庄),沂水(马庄、斜路、后叉河、三十里堡)


                    李孟德墓

                  李孟德亲子李焕墓父子立碑时间相同


李玉是过继或义子,立碑晚一些

水由河上游的水库,水库上边东北是狼窝沟


                 村后的盐大路,以前莒县吃私盐,这是盐贩的必经之道

                                水由河神仙泉侧淘豆芽的人

                  村子西边的河叉子

老牛槽南侧有大石桩,原来的水从东边沟时来里,直接冲到石桩上,拐向西

               改道前老牛槽上游的沟 

 

             水由河四季水不断





  守备府就在这门楼后面


                      村子最早的南北大街

此处原来是座尼姑庵,族人剜去李孟德眼的地方



更多文章请阅读以下链接

沂南老白干——沂南风物志(十六)

要饭的冯常——第二十二期阳都故事(修正版)







    请扫码关注公众号或加18660950002为微信好友


扫描本二维码加入阳都故事QQ群,一起讨论、交流、创作阳都故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