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最美水利人评选,美不美您说了算!

2022-01-28 05:18:18

向榜样致敬

你一定见过这样一群人,在防汛抗旱的紧要时刻,,在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的关键岗位,都倾注了他们每一个人的认真负责和辛勤汗水,诠释着“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水利人

为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的根本任务抓紧抓好,在水利全行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先进人物典型。,旨通过示范带动,让广大干部职工感受榜样力量,升华精神境界,把学习典型转化为道德实践的具体行动。


第一届“最美水利人”已正式进入网络投票环节!

江西省贵溪市九牛滩水轮泵站北岸车间主任徐林生成功入选第一届“最美水利人”候选人名单, 让我们一起为他点赞!

为传播正能量,树立江西水利人形象,请大家积极踊跃投票,每天一票!




投票时间:

2017年4月17日8时起至5月16日12时。


投票方式:

采取网站投票和微信投票,两种投票方式总票数即为网络投票得票数。


(http://www.mwr.gov.cn/)、水利文明网(http://slwm.mwr.gov.cn/),点击进入第一届“最美水利人”网络投票专栏,进行投票。


(二)长按下方识别活动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即可进行投票。





注意事项:

每次投票最多可选10个候选人,多投无效,每个设备每天限投1次。



事迹介绍

水利战线走出的“全国劳模”

——记贵溪市九牛滩水轮泵站北岸车间主任徐林生

    

眼前这位不修边幅,穿着横纹汗衫,汗衫的一角从腰带间不经意滑落出来,下身一条灰色褶皱带泥长裤,脚上踏着一双土黄色拖鞋的中年男子突兀地出现在贵溪市水利局四楼会议室门口。他推开门的一刹那,大家的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他,门口的这位仿佛“许三多”现身,两眼折射出稍显呆愣的眼神,看似笨拙的身体语言,以及稍显迟钝的反应神态,隐隐约约透露出一股喜感,大家不约而同被他憨厚而淳朴的硬汉形象弄得开怀大笑。

  “过来,坐这里。”时任贵溪市水利局党委副书记桂国有一边招呼他坐下一边笑着说:“他比较木讷,你们也看得出来,虽然不会说话,但会做事的很。”一旁的他双手叠放在桌上,拘谨地微笑着,双眼望向说话的人,一言不发。
  桂国有口中这位“木讷”的男子就是我们的采访主角,徐林生。
  从战场下来的检修员
  在55岁的徐林生脑海中,那年的初春特别寒冷,满山的山茶花开得尤其艳丽,战友们在墓前举杯豪饮的场景至今也忘不了。那是1979年,他随着部队来到广西边境参加对越,当时21岁的徐林生是广州军区五十五军一六三师四八九团一营一连的一名年轻士兵。在1979年2月17日对越第一炮开响后,他便是战场上的一名炮兵,这段上战场的经历也为日后徐林生不怕苦的敬业精神埋下伏笔。
  “上到战场后,听见炮声,什么念头都没有,就是豁出去了。”回忆起年轻时上战场的经历,不说话的徐林生也会激动地说上两句,眼睛也顿时闪烁光芒。但1979年3月3日那天,在战场上奋战的徐林生被敌人的炮弹碎片击中,全身上下负伤三十多处,由于炮弹震射力太大,多数伤口都很深,从徐林生撩起的裤脚下,可以看见好几个疙瘩。因为作战勇敢,徐林生在对越中荣立三等功。由于伤情严重,徐林生1981年就从部队退伍了,但也恰好是这一年,改变了徐林生的人生轨迹。
  “解放军叔叔来了。”谈起第一次见到徐林生时,从小在九牛滩水轮泵站长大的周建明笑着这样说道。那是1981年,徐林生退伍归来,被分配到九牛滩水轮泵站做一名车间检修工,负责修理水泵站的各项设备。徐林生虽然平时在站里不爱说话,但是做事的卖力劲站里人人都知晓,是站里的一个“异数”。“我小时候就从我妈那听说过他,那时我妈在站里工作,总是夸赞他,说他特别能吃苦。”办公室主任江晓艳回忆起童年的这段往事。
  建于1966年的九牛滩水轮泵站,经过四十多年的运行,建筑物及机电设备破损老化严重,故障越来越多,需要及时检修,否则就会影响到农田的灌溉。检修设备时要下到厂房的机坑里,这里位于水深六米处,每到冬天,机坑里的水温都是零度以下。但每当这个时候,徐林生二话不说就下到水里去检修,因为站里其他检修工都怕下水太冷。“天气太冷的时候,他下水前就会喝点白酒,热下身,再下到机坑里。”吴强副站长年轻的时候也同徐林生一起下过机坑,他回忆说。提到酒,这可是徐林生的最爱,不得不提的还有烟,不爱说话的他都是通过烟和酒来排忧解闷,吃饭的时候徐林生都会喝上一两杯,以前是去街上打酒喝,后来就流行喝“烧酒”,他也不喝好酒,主要就是解解馋。记得2005年获得全国劳模的荣誉后,徐林生硬是在吃饭的时候多喝了几杯,“平时开心就会多喝点”。徐林生的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除了笑着的时候可以看出他是在笑,其他情绪很难揣测。
  车间检修工作是一份没日没夜的工作,还是一份只有硬汉才能干得了的工作。在2006年改建以前,许多重量级设备都需要手动开启,厂房有22台泵,每台泵重达一吨,检修时需要通过手拉葫芦将一吨重泵拉起,这项活对于徐林生来说,可谓轻而易举,更别提四五百斤重的轮轴。长期下来,徐林生已是一个大力士,卷起袖子可以发现手臂比常人粗一倍左右。可对于在厂房工作的女生来说,要开启厂房每件敦厚设备确实是一件相当吃力的活,比如跳闸后关调速器,干起来就会特别吃力,“徐林生每次看见我转调速器的时候,都会上前来帮忙”,以前在厂房值班的江晓艳对于徐林生的热心一直心存感激。
  就这样,凭着这股干劲,很快徐林生便成为北岸车间检修主任,主要职责是安排和进行检修工作,这一切得到了站里领导和同事的赞赏。但在徐林生自己眼中,他从没有认为自己比他人更优秀,也从没有想过自己为何总被表扬,在他的血液里,这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你看见的,还是那个不爱说话,不爱和同事交流,一直低着头默默做事的徐林生。“我从乡下长大,当过兵,上过战场,自然就能吃苦,这些真没什么。”徐林生对每个问起他不怕苦原因的人都这样回答。
  在2005年,徐林生获得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份“厚礼”:通过层层筛选,以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身份去到北京,。

  车间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中暑了我就去旁边的医务室拿些风油精之类的,涂一下也就没事了,对于我们来说都习惯了,身体照样可以继续干活。”徐林生很淡然地说道。他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很自信,“我的身体比别人好”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因为这句话,站里的脏活、困难活都由他承包。
  对于长期待在舒适办公室,吹着空调,坐着靠椅,风吹不到雨打不着的人来说,厂房和机坑的工作环境甚是艰苦。一进厂房,第一层是各类设备,主要是监测设备,设备旁就是值班室,负责监测各种数据;再往下走,还有一层,这里机器轰鸣,完全盖住了人说话的声音。水泥地上有好多处镂空的正方形铁丝网,从铁丝网往下看就是水,要走到机坑处,得经过好几个这样的铁丝网,初次走且不习水的人难免胆战心惊。机坑就在水泥地上的一个镂空大圆洞下,往下望,一个闸门挡住部分水流后有一处可以让人在里面操作设备的空间,待到雨水丰厚时期,水库水流湍急,进入闸门后到达机坑的水也非常急,使艰苦的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徐林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干就是三十几年,从毛头小子,变为同事口中亲切的“老徐”。
  徐林生初来时,对车间的技术工作可谓一窍不通,再加上不识字,如果要在技术上取得进步,除了下到机坑去实践外,别无他法,更何况是这种技术活。因此他乐意争取更多的检修机会,无论机坑里温度高达50摄氏度还是低至零下。为此徐林生感冒和中暑的频率也比别人高得多。
  因为徐林生的检修经验多,他总能在检修时发现厂房设备存在的问题,再想办法解决,好使检修可以省力、轻松些。比如厂房内这些20世纪60年代的设备,大多数都是用身体的蛮力启动,十分吃力,他总想着能为大家减轻些工作上的担子,便提出把手拉葫芦改为电动葫芦。为此,他三番五次跑去局里,要求请外援设计,好帮站里的同事们解决这个很吃力的活。在技术革新方面,徐林生也出了不少力。2001年,站水泵检修需要塑胶推力盘,但站仓库紧急缺货,派人员去南昌原生产厂家采购,得知厂家已停止生产该塑胶材料,同时,站里几台水泵出现故障,急需要这种材料,倘若没有这种材料水泵就要停转。尤其是灌溉的水泵,一旦停转,25000亩的农田灌溉用水就无法解决。就在大家愁眉苦脸时,徐林生经过各种实验,提出用较硬的木制品代替塑胶材质,没想到这个“土办法”还真管用,解了燃眉之急。
  徐林生在检修机器尽管50多岁还在车间继续干,但他的利索劲不逊当年。穿上工作服,带上安全帽,拿起扳手和榔头,就下到机坑里开始检修,修轮轴、换轴的活是轻车熟路,几百斤的轮轴照样从6米深的机坑里拉到厂房,领导看见他卖力的身板劲,又是钦佩,又是怜爱。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后,徐林生在检修的岗位上继续干了6个年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2011年,组织上为他的身体考虑,将他从车间调离,负责九牛滩附近6个村的农田灌溉工作,面积约25000亩。
  尽管离开了车间,但干了30多年的技术活却一点也没忘,站里的年轻人遇到困难来找徐林生,他特别开心,耐心解答,总觉着这样可以离车间近一点;他没事也总去厂房转转,帮小姑娘调下转速器,干些小事,到机坑口处,就探下头去望望,帮得上忙就搭把手。因为在徐林生心中,厂房和机坑才是他最熟悉、最亲切的地方。


获奖情况:

1997年被评为贵溪市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
2000年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
2001年度评为江西省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013年入选《江西水利人》一书。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