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人生有种遗憾叫做没去过蒲城

2020-11-27 21:10:56


 人生有种遗憾叫做没去过蒲城 


原创:瑾斗【蜀江文学网签约作家】


蒲城是哪儿?

是我从小生活学习的地方,位于陕西关中东部,古称“重泉”。且先不谈它沉淀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单单“北京时间”的发源地就是蒲城,是不是就能把你唬住。


蒲城是陕西省产粮第一大县,其消费水平是赶超咸阳市的市级县,当然这不是我因吹牛不纳税地在这儿扯淡,是人专家有凭有据说的,就单单从出租车车牌炒价达到五十万的价位媲美渭南市这一点来谈,也是可以作为凭证的。


我不知道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是不是都很幸福,很满足,但至少对我来讲,这是一座我把情感可以完全寄托的地方。大概是因为从小生活在这里,有从小一直到现在的朋友,以及他们陪伴着的上学记忆,所以每每从外求学回来,我都会从车站一路走回家,即使“的哥”扯着沙哑的嗓子吆喝地再起劲,我都会回送句,

“师傅,你走你的,额阿达都不起。”(我哪儿都不去)

踏着宽敞的迎宾路从南向北望,蒲城一隅尽收眼底的那种踏实感,大概只有在这里生活数十年归家后的人才能体会到的。


在大学时放暑假回来,待太阳落下留下余晖,喜欢一个人骑着电动车在这大街小巷里慢悠悠地穿梭,在那些尚存古建筑的巷子里溜达时,有些人家的大门敞开,会忍不住朝里瞥一眼。到饭点了,巷子里会飘着各种味道的炒菜香,闻得人一下子食欲就勾上来了,所以会赶紧骑车回家。大概这是对我这种食欲不振的人最好的疗法。


我带外地的朋友来过蒲城,他们的评价是,“这就不像一个县城。”

我说,在陕西方言顺口溜中有这样一句话:刁蒲城  野渭南  不讲理的大荔县  金周至  银户县  杀人放火长安县  二球出在澄城县  土匪出在两华县  孟原的风  赤水的葱 武功县的烧鸡公 米脂的婆姨 绥德的汉 清涧的石板 瓦窑堡的碳 三原的媳妇不能看 。这是很早时流传下来的一句玩笑话,当不了真,但在这句话里你足够感受到蒲城在陕西的地位。


关中十八唐帝陵在蒲城就已占有五个,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唐睿宗李旦的桥陵,据说当年李隆基感谢他爹给他传位,不惜耗尽国库打造了一个“迷你版”的长安城给李旦当陵墓,虽说是“迷你版”,也是工程浩大,不是咱这凡夫俗子可以想象到的。



(图采自网络。图像里无头人像,据说头在战争年代被窃取至国外的博物馆里。而这些人头像分布两边,是文臣武将,也都是有历史考究的。)


在近两年来借以李隆基陵墓泰陵居于蒲城,政府塑李隆基与杨玉环在重泉古镇相聚的雕像,以唯美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斥资打造了饮食一条街的重泉古镇,将蒲城的美食尽揽其中。

话说到这里,我在这儿可以为大家良心推荐一家“粉汤羊血”,以味麻汤浓为特色,堪称一绝。


(图采自网络。这是重泉古镇的一处景,城墙上便是相携看盛世大唐的李隆基和杨玉环)


还记得去年坐大巴时巧遇蒲城三中的外教老师,来自新西兰的尼克。他向我讲西安的羊肉泡有多好吃时,我毫不留情地用我匮乏的词汇量告诉他,

“You are wrong!” (你错咧),待老外发瓷(发呆)的那片刻, 同时用了一个比较级说,蒲城的比西安的好吃。可是具体好吃到哪些方面,我是张着嘴巴干着急。


咱公道地讲,西安的羊肉小炒味道是很撩(美),但涌入大量的游客后,有些店家就会考虑到缩小成本,欺负你没有咥(吃)过,恬着脸跟你说,就是这个味。所以著名的回民街未必会尝到西安美食,偶有朋友带我去一些小巷子里吃地道的才能感受到差距。 而说起羊肉泡,蒲城、澄城的羊肉泡以“水盆”闻名,“水盆”顾名思义可不是拿个脸盆倒些汤,搁几片肉那么简单,是用以陶瓷大碗注以浓郁的肉汤,上面漂着黄亮亮的一层油,拌以香菜葱花,烙的烧饼多半以月牙状为最佳,撕成块状泡在汤里却不会因为汤的高温烫嘴而化。

(图采自网络,名为水盆)


同时蒲城的葫芦头也素称一绝。有人问,葫芦头是啥?它是由猪肠一节节剁掉,配以花椒等佐料调制的肉汤,色泽鲜艳,店家赠两个死面馍(应该是故意发酵未完全,吃起来有嚼劲却不易消化的饼子),掰碎放在陶瓷大碗里注以肉汤,汤的热气伴着香味扑鼻,馍浸着浓郁的汤入口便是一场对味蕾的挑逗。啧啧啧,美滴怕怕。

本着公道的原则,没有为任何店家植入广告,所以在这里不提店名。也是因为在蒲城,葫芦头的店也有好多派系,比如我好味麻,所以有时候会叮嘱店家:椒重,那种麻至嘴唇似触电的感觉,是我常年不改的挚爱,也有人喜欢肉汤浓。所以来蒲城游玩的,打个“的”,单从“的哥”嘴里获知的蒲城美食,就比你在网上查的攻略有用的多。


(图采自网络,名为葫芦头)


外地人常说关中人爱吃面,爱吃馍,是滴,生活在这里的人爱好面食图一心里实在。吃碗然面就个馍,就是这里生活的人们的下午饭,而说到馍,又不得不拿蒲城来说。


据史料记载,在清朝时蒲城的馍是作为贡品给皇室享用的,而蒲城的馍种类繁多,其中以“椽头蒸馍”互赠好友居多,且不敢认为是蒲城人提一篮子搁几个自家蒸的馒头送人。前文说过,“刁蒲城”。蒲城人做事大气且好面,送“椽头馍”会用塑料袋密封,再装入精致包装纸盒里才拿得出手。 “椽头馍”棱面光滑,且在馍面上可以看得见似年轮一圈绕一圈淡淡的痕迹,象征着我蒲城的“椽头馍”历经了多少沧桑岁月仍得以完善保存。

蒲城也有“石子馍”、“棒棒馍”等,这些是作为早点垫肚,饭后消食来用。

(图采自网络,名为椽头馍)

蒲城值得一览,穷有穷的逛法,富有富的玩法。我圈子的朋友大多都是平头老百姓,有钱了早上大家约顿水盆亦或葫芦头,没钱了就去包子店,也是其乐无穷。常去的有家包子店,是在将军建的尧山中学旁,那也是我的母校。上高中时,早读三三两两常常从停车坪翻门而出,跨个马路,买上几个茄子包子蹲在马路边,趁着热乎劲就往嘴里塞,辣的鼻尖冒汗,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用手把嘴上的油一抹,拔腿就往教室跑。包括后来毕业了,朋友偶尔起个早约在这个包子店,困意未退,吃个茄子包子从胃里蹿上来的一股辣劲儿比喝杯咖啡管用得多。


记得从小在蒲城长大,高中没毕业的一个朋友回到了南方,一隔六年再没回来。有次偶然有了我的联系方式,说想回来转两天。

刚回蒲城,想吃包子。我赶早起来去买了几个包子,给他灌的辣子水儿,套了四个塑料袋又拿衣服裹着送到宾馆去。朋友当时还没睡起来,趴在被窝里拿着包子吃,吃了两口,嘴里含着包子支吾吾地说,“就是这个味,就是这个味呀,”说完哽咽起来,埋头继续吃着,眼泪滴答滴答落在被子上。

我问他,还想吃啥?

他说那某某某的葫芦头还开着门没?还有那某某某的羊肉馆呢?

 我说,都没变,就是给你这些从小在这里长大几年都不回家的人开着呢,家的味道还一直留着没变,就怕你们这些人回到家找不到方向了。

朋友咧着沾满油的嘴冲我呲牙傻乐,眼睛挂着的泪还未干,看的我好酸楚。


游子的心是风霜剥蚀的残碑,碑上已经漶漫了家乡的字迹。


像我们这些从小在蒲城长大,在外求学上班的对家乡寄以的感情甚是浓厚。而被在外奔波的游子牵肠挂肚的不止是香气飘荡在街道上的蒲城美食,更是浓缩着蒲城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乡土人情。

大街上朋友偶遇,一句问候,“弄啥恰?”  (干什么去呀?),随之回赠的一句 “管你球事~” 无不将这关中人的爽脆,耿直体现的淋漓尽致。


被这些人所留恋的,是蒲城。而被这些人所留恋的蒲城,更是没去过的你,值得去摩挲,和感受它的魅力的。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