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新语境诗刊》第六期展示

2022-05-01 04:55:12




开篇一荐


                          

半桌夕阳,又名半桌,生于四川,现居重庆。

诗五首 | 半桌夕阳

人 父

我想自己是一段山坡
当他登上去,跑下来,低缓地传递给他
这颗星球的力量,震颤午后的白银
但是,我不是

我想自己是一片草地
当暮色黯哑如酒,沉入我的身体
他能躺下,看见夜空的果园
但是,我不是

我是没有名字的人,就像那个称呼
散落,然后飘浮
我是开门关门的声音
是节能灯的灯光,以及灯光里的褶皱

我是在湖边打水的马,漏水的瓦罐
我是横穿铁轨的季节的口琴
他铺开残缺的地图,站在
我的影子里,他能丈量世界的尽头

好吧,我是把他当男人一样打过的人
不耐烦他啜泣的人
笨拙地拥抱他,把他举在边境
好吧,我是可以被他同样对待的人

如同我们所能共有的世间的慷慨
比如树叶迎接雨水,石头注视雀鸟飞过
比如他在第一次比我早醒的清晨
兴奋,迷惘,静坐于这颗星球最深的峡谷

——张无为荐语:“我是”早已成为现代诗书写模式之一,因此想出彩颇有难度,不过这首还是写出了新意。新首先在于作者处理父与子的意象组接,能调动读者想象进入新体验,既有一定的敞开,又没至于过分散射。当然根本还是对父与子及其关系的理念使得该诗有新境界,无论是与大自然还是与人之常情、人之常理中均体现出了现代情怀。


姐 姐


关于姐姐

我会想起张楚的歌和
海子的诗
想起姐姐的女儿
这个国家最好的女儿
在加工厂
漂亮衣服和玩具的狭长隧道里
在皱成一团的床上
学会了普通话
学会了用普通话说出谎言
说出蛋糕,砖墙,疾病
说出身份证号码和姓名
当她用普通话说出家乡的地名
家乡,更遥远了一次
她没听到那一刻
庄稼的颤抖
她在地铁里看广告,吃苹果,玩手机
在天桥上呕吐,打架,爆粗
在痛经的日子把盆栽搬到
集体宿舍的阳台
阳光空洞地照在她的身上
她的身体渐渐磨成了刀
爱情,在做爱之外
在人群的缝隙
风向南方,向南方吹去了
这个国家最抒情的部分
当更小的孩子叫她:姐姐
她有这个国家最好的血
哦,姐姐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吗
哦,姐姐
总会让我想起她的母亲
这是,这个国家最后的侮辱

——张无为荐语:抒情诗似乎越来越被现代诗坛疏远,原因当然是其千篇一律所导致的审美疲劳。这首诗虽然也有某些拘谨,但在抒情与叙事的结合中呈现出了个性化的“姐姐”。作者没有回避此前的相关诗歌案例,而是以覆盖的方式显示某些超越,即在亲情与人伦、时代与国家、生存与生活中完成对“姐姐”的独特抒写,这样处理是有效的。


清明,来看你


肥胖的王,清明,我来看你
带着父亲留下的石头
现在,它是一块砖的形状
如同你的文字和土地
草木浓重,我把遗物放入羊的动脉
随血液向北方漂去

“与960万平方公里的后人,油漆和药瘾”

共和国,今天,我们来看你
所有的砖,成行的墙,炭一样疲惫
我们的悲怆齐整得太久了
膝盖空洞,注满香火
仿佛,一只羔羊的跑出
都会使午后如雨水般崩溃

——张无为荐语:这是一首简约中集合的诗,作者在传统文化习俗与时代国家现状之间观照“清明”,能够感受到某些旧瓶新酒的味道,除个别意象情思转换急剧因而跳跃过大之外,有几组意象也可谓别致。诗的意象转换或者跳跃性,说到底并非意象本身,而是情思问题。


装 逼


他复制了一张领袖的照片
又复制了
一位艳星的
他把两人P在一起
感到,手指很轻
如同翻动初中的历史课本

大家点了一个赞

十分钟后,45把艳星换成
小鲜肉的自己
领袖的笑容变得仁慈
像麦穗垂下来
覆盖着45的肩膀,还有他
走向城市的道路

大家点了一个赞

当图片第三次发到群里时
小线把自己贴在
艳星的背后
那时的小线还没脱发
营养不良,发育不全
他俩,就像大陆和台湾

瓶子发了一个撇嘴:
“求视频!”

——张无为荐语:把领袖的照片与艳星的P在一起,似乎是恶作剧,不过个中包含着历史变迁与时代必然逻辑。进而通过网上群互动,以“大家点了一个赞”穿起2次新P图,则将这恶作剧展开、深入,那么其意义也得到扩展。意义就是在日常化虚拟世界,以娱乐话语表达出后现代解构立场。这也是与大众文化的低俗应有距离。

晚安前

葬礼之后,我习惯用枯茅草抹掉
金属的擦痕:
那些旧铜勺,脱漆的徽章
教堂里交换的戒指
下山路上,匆匆收住的唢呐声

我习惯在入城的桥头摇上车窗
头脑空荡,如黄昏
吹过河面。街灯亮起
革命历史陈列馆的大门静静关闭

所有的远方都在广场摊开
主人和他的牲畜,合上硌痛的嘴唇
合上牙齿食肉的部分
一边暧昧地徜徉,一边
放下信用卡和犄角,开始渴望床

,在这
嘈杂星球的一根细枝上
我的身体平稳而沉重,几乎飘起的
唯一轻盈的印迹是----

双手放入泥土时,我听到的
死者的低语:
“小麦,请收割我们吧。
棉花,请采摘我们吧。
树,请把我们装入山楂,苹果,或者星空。

——张无为荐语:这是一首感觉化书写的诗,沿着自我行为,在习惯中把握到别致的意象呈现。从下山路上到入城的桥头、广场,,每个片段都有瞬间感觉,共同构成生命与存在状态,尤其是结尾听到的死者的低语更值得玩味。



每期精读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刘锋杰

【摘要】:、制度层与政策层三层含义,理念层面表达的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但由于文学的想象是非实践的,,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由此来看,,。,,这必然导致文学独特性的消解,削弱创作的思想深度。



      ,曾经提出的“写政策”与“赶任务”的创作口号,。周扬在延安时说过:“离开了政策观点,便不可能懂得新时代的人民生活的根本规律。一个文艺工作者,只有站在正确的政策观点上,才能从反映各个人物的相互关系、他们的生活行为和思想斗争、他们的命运中,反映出整个社会各阶级的关系和斗争、各个阶级的生活行为和思想动态、各个阶级的命运……才能使自己避免单从偶然的感想、印象或者个人的趣味来摄取生活中某些片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生活作歪曲的描写。”[9]这里的逻辑是,,当然就得为政策服务,。尽管周扬也强调了“写政策”就是写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好政策。可他仍然错了。在具体的政策指导下去认识生活,所得到的并非真正的生活本身,而是政策化的生活假象。这时候,无论你怎样提倡深入生活并主张写生活,其实质还是在写政策。,周扬在这里有两点不周全。其一,,政策处于最低层面,已经因为其内涵本身的利益限制,不具有理念层面的广泛代表性,所以,写政策不可能写出广泛的代表性。其二,用政策指导创作,,,这时候想象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只能是摹仿。



       茅盾等人在50年代提出的“写任务”,是周扬的“写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翻版。茅盾认为:

111

“文艺须与政策结合,,这在各位是不成问题的。”又说:“如果我们放弃了目前的任务,而埋头于十年八年后企图一鸣惊人的计划,那么,从单纯的写作观点看来,未始不可,但在老百姓看来,他们会觉得我们抛弃了职守。”[10]茅盾并非没有认识到这种提法的片面性,他有所设防。其一,认为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要这样地“赶任务”,应区别对待,有“零碎的小件活儿”,也应有“远大的计划”。其二,任务如果是临时性的,时限又短,可以用“短小精悍的文艺形式”来完成,不必运用重大的文艺形式来完成。其三,要将“赶任务”视作一种光荣的任务来对待,由此就能产生精神上的高度热忱,解决了“赶任务”所可能造成的精神苦闷,从而保持创作所需要的高涨情绪,使作品生动有力。茅盾的分析与对策,,“赶任务”的“任务”是方针政策,是为当下的利益分配所进行的临时设计,将其作为文学的表现对象,就将文学限定在一个狭小的利益圈子里从而使其丧失了对于人类整体生存状态的沉思品格。



      ,,不能丧失文学的自主性。王国维曾说:,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11]“诗人之眼”强调文学具有超越性,体现了文学在保持美好生活的想象时,始终是完美的,向着无限而展开,。,,应该从诗人自身的需要出发,,、自由的、选择的、批判的态度。



       沈从文的看法也是一种佐证。,,。他在1947年就认为:,还觉得应再进一步。,推动政策,用处未免太小。诗人不只是个`工作员',还必需是个`思想家'。我们需要的就正是这么一群思想家。'而出现,'而写诗!”“这自然近乎一个梦,但想想,若灵魂中最纯洁的诗人,也像倒少了对于国家前途的憧憬,这国家,还能不能像个国家?”[12](P478-479)“我要说的真正现代诗人得博大一些,才有机会从一个思想家出发,用有韵或无韵作品,成为一种压缩于片言只语中的人生关照,工作成就慢慢堆积,创造组织出一种新的情绪哲学系统。,应当由于思想家的弥湛纯粹品质,和追求抽象勇气,不宜于用工作员的社交世故身份,以能适应目前现实为己足。这个区别极其分明,不应混淆也不能混淆。若说诗人中有真伪,真伪之辨或即在此。,,进而认同政策上的功利主义。,其实就是主张通过“创造新的情绪哲学”———创造一种全新的美好品质来创造一种全新的美好生活,惟其如此,。他提出的“诗人博大”,同于王国维的“诗人之眼”,就是认为诗人的眼光要远大,要抓住根本问题来表现。由沈从文的观点可以看出,,不是枝节上的结合,而是根本处的结合,。,是因为它们在坚守创造新的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都在实践诺言;,那是因为它们在坚守这一创造原则时,文学坚守了,。



       比较周扬、茅盾与王国维、沈从文,可以知道,,有两种不同的思路。周扬、,,有时甚至是俯就方针政策,这是将文学所包含的关于美好生活的想象活动完全纳入实践中,如此一来,文学的想象也就减弱或消失了,,。、方针政策等对象,,,并且这个理念是以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作为内核的。,是与理念层面的共约而具有居高临下的姿态。王国维、,,、方针政策等,这时候,,这既坚持了文学的自主性,。在我看来,,将会导致文学的因噎废食,因噎不下实践中




112

      ,这对文学无利,,,。如此一来,我认为,与其让文学作用于具体的方针政策,起些小的宣传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惠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5.

[2]菲利普·布侯..张台麟,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55.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

[5]彼得·卡尔佛特..张长东,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2.

[6]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28-29.

[7]梁启超.梁启超文选: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3-4.

[8]郁达夫.郁达夫全集:第五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9]周扬.周扬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531.

[10]茅盾.茅盾文艺评论集: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19,24.

[11]王国维.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8:380.

[12]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17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注:此文由批评家 赤峰学院文学院教授  张无为 提供整理)




90后新语境诗


秃笔写手,原名曹文学,90后,大学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皆有涉及。作品散见于《文苑》《望月》《长江诗歌》等。

诗二首 | 秃笔写手


铁树开出海棠


铺开宣纸,铺开苍茫的旷野

握住秃笔,握住深涧绝壁的千年枯藤

天边黑云惊掠,黄河决口

狂风骤起,大雨滂沱


帝国军团金甲森森

戈戟高高竖起

凝铸的铁树开出满枝海棠

闪电抽打马群,乱鬃披散

大雪覆盖旷野,枯木凋零


笔收毫驻,风云落定,大野阒寂

半点朱砂氲上枝头

鸟鸣四溢

一汪秋水静窝眼底


青铜马灯


风从四面聚拢,枯木如魅

你漠视黑夜中的群兽

逼视的眼神

以铜天生的辽阔游离时间之外


莫要抱怨,我清楚你奢侈的历史

在那些苜蓿、榆树、臭椿------

被依次掘根剥皮的年月

唯有你,顿顿见油烟


是祖父,背过我死红的目光

将你高悬于蛛网密布的木梁

今生今世

在我的前额刻下不可辩驳的嫌疑


正是你投下的油腥的光影里

我透过木屋永难弥合的裂缝

第一次看见,一世界的黑

面目狰狞


巨大的太阳白白滚过

归来,已是半生

你不明白,如今让人迷路的

不是黑,是光


这一刻就是那一刻

归来,是流在血中的命

讲吧,就像讲给祖父和父亲的一样

从你身上的三道刀疤和刀疤后的兴亡盛衰开始

这一刻即是每一刻




   芥子,雷磊,四川达州人,四 川民族      学院在校大学生,九零 后,写诗。曾获    第三届中外散文诗歌邀请赛一等奖,  《当代文学精品选》评选一等奖,四 川     省人民政府主题征文一等 奖,中六杯三   行诗大赛一等奖,等十余个奖项。作品   散见《中 国诗歌》《当代汉诗》《当代 文学精品选》《长江诗歌》等各类刊物。

诗二首 | 芥子


微妙引发的另外预感


有太多冠着独自姓氏的花朵,在橱窗里摆出盛大的姿态

抑或是优雅起立,托举出更奢华的绽放

在地狱或天堂,诸等长于叫卖红唇上的锋芒

而另外的,深陷被光明定义为黑暗的角落

色彩、声音、包括想象

这些从来都是与风光无关紧要的意义

抑或是存在,提着自己单薄的影子

游弋在由距离产生的天地之间,寻觅一首诗的证词


生寒的风把大片大片的流云聚集

示以颜色,发出声音,或是扯出闪电

把明艳或是虚无的万物,通通做上符号

在半透明的阳光里,隐约可以窥见黑暗的秘密

清透者甚至足够明晰颤栗的过程

比如从泥石流中拔节而出的性情,填满另一个世界的春夏秋冬

比如一副榨干的骨骼,把逼出水分的身体完整修补

而疼痛在幻象深处滋生

一切尽在幻象深处张开翅膀,或者折断

选择隐姓埋名的柔软,净身涉水

让绿色的叶子,轻轻站起,于是更为青翠


一个摔不破的太阳,从这座山升起

在大雨过后,坠入那座山的背面


端午节的夜里


大山拉扯出闪电,黑夜提前来临

街道上的野狗吠叫出疼痛,这是端午


坐在影子里的人困于铁窗,同无数高楼里越不过的门一起静默

那么多的雨终究是来了,把敦厚的人从冰凉的墙壁上

一块一块挤出来

长短肥瘦,笑着脸的,或是转过身去的

清脆的方言滴成清脆的故事

锅里的,田里的,远方的事物,嘈嘈切切

趁着雨水从老桩上冒出嫩尖儿


呵,十几双艾草的手,托举起粉红的额头

我却不能摘下一朵,沉入一种祈祷,穿过一程山一程水

甚至,一间空房子也不能

菖蒲抽出柔软的芳香,四周围起的翠绿时不时砌入身体

认真埋下去的根,一直伸到梯田的边缘,从容地贴近大地

仿佛一粒种子,又好似一群人

陷身泥土,又从泥土中拔节而出


当狗不再叫,夜也深了

哭笑的声音,风雨的声音,疼痛的,或是颤动的,一齐湮灭

靠在铁栏上垂落心事的三角梅,像一个醉汉摇晃着诉说

又像是出远门的孩子

拉长了怅惘经过


贞差差,本名马贞维,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高中时期开始尝试诗歌写作,不久便因音乐学习而中断。最近一年来诗歌创作热情高涨,创作诗歌五十多首。在这里输


诗二首 | 贞差差


极简的村庄


始于闭塞,一两黄金换一两玻璃

盛于淳朴,一团头发换一面小圆镜

毁于癫狂,一滴红血换一筐褐煤


你恰巧也赶上了浪漫


你赶上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

你赶上了南方罕见的大雪

你赶上了青海湖上的龙吸水

你赶上了最好的年代

你赶上了最靓丽的女孩

你赶上了英年早逝

啊!帅小伙

这座城市已经丢失了十万把伞

才等来的这场大雨

你恰巧也赶上了

那我们就和你在雨中告别吧

就当你恰巧也赶上了浪漫


大树哥哥,1995年生,原名孙胜,江苏淮安人,漂石笔会创建者。作品散见《中国诗歌》《风流一代》《都市晨报》等刊物。曾获得第六届中国校园“双十佳”十佳诗人奖。


诗二首 | 大树哥哥


在废墟上寻亲的人


唯有大型的废墟还能安慰

这些破坏废墟的人。

八百万立方米。黑暗。

与曾经的家园,合二为一。


我们无法掀开灾难的盖子。

灾难,是扁平主义者。

它创造的黑暗,不是夜色,

而是固体。高高的房子,

被压为平地,我们不能想象


人类,被固体挤压的情形。

脚下,已是一片实心……

一对姐妹,从崎岖的山石中穿过,

阵雨就直直地落了下来。


我们听到雨刮器的声响,

在她们脸上——

这泪水肆流的摩擦之音,

使我们,像道路一样悲伤。


我的齿轮,我的花瓣


乌云从我们身边经过

是自卑的

我们如同

长成人形的、好看的风


站在树下。破碎的阴影

是太阳造成的,它

临终的光芒还在生产

摇晃的漏洞,无神的漏洞。


雨水正在天空蓄势,

或许还有雷电。

更大的伤害将要到来,

我的齿轮,我的花瓣。


我体内的——劲旅与民兵。

你说力微的事物,坚持不了多久。

我所有的信心就被你无情地解散。

哦,我可怜的齿轮,可怜的花瓣!


当你看到一个惨败的人

在风雨里走路。你会不会有

丁点儿的同情:为了不让自己

默默地消失,他在胸前


挂了一只孤独的铃铛。



流派新语境诗


曼陀林,原名刘国秀,湖北赤壁人,出生洪湖,诗歌入选《中国网络诗歌十年巡礼》《2011楚天精品文萃诗歌卷》《中国2009-2011年最佳网络诗歌》《2009年中国当代诗群(派)大展》(1978—2008),《诗选刊》2013年青年诗人网络大展特别专号“天下如花”栏目主持人,有诗歌、小说发表在加拿大《北美枫》《澳洲彩虹鹦》《诗选刊》《诗潮》《诗歌月报》《优秀华语诗人》《诗歌周刊》等国内外纸刊,有诗歌上首届华语诗歌春晚(新疆的阿克苏分会场),偶尔文字被译为英文和俄文。


诗二首 | 曼陀林


隐形人


她不象我  故意大声地咀嚼

将杯碟弄出清脆的声响

在晨光倾倒的这一刻

喝下第一口汤


她只是低垂眼睑

慢条斯理地  铺开方巾

洁白的双手

给餐桌上每个人

分发食物和水


没有什么是可以禁锢的

她的身影穿过一道道门

在每个房间游离


她取下一牧钉子

往客厅墙壁钉一幅画

她蜷缩在沙发

与一只猫的

蓝幽幽的眼对峙

她拧亮卧室的一盏灯


她是旁观者   当局者   叛逃者

偶尔也和我步调一致


沉默


龙卷风在他身旁形成气流

一双双手  推着

他承认了裹挟的力量


C楼盘开盘

主持人在煽情演说

销售代表递上热茶

杯盏与果盘亲密交谈

礼花炮声中

准业主砸开了一枚金蛋


他奋力从水的声音中

挣脱

点燃一支烟

坐在世界外面

一块石头上



西楚,本名田峰,苗族,1976年出生于贵州松桃,“贵州诗坛三剑客”之一。诗歌作品见《山花》《星星》《诗选刊》《中国诗人》等刊,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过程:看见》(三人合集),合编《高处的暗语-贵州诗歌》。现居贵阳,贵州新媒中心总编辑,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

诗二首 | 西楚


香炉山


所有叫香炉山的山中

我只能爱这一座,波巴角*

唯有它,装得下凯里

装得下整个黔东南

和150万苗族人的念想


高高的波巴角

是祖母的大哥,威严,慈爱

内心有江河般,不可知的深度

和广阔


所有的香炉,只有这一个

可用来祭奠,和怀念

波巴角,顽强得像豹子

悲壮得像豹子

唯有它,记得住血脉的去向


从此,遇到每一个人

我都习惯性地打量

他是不是波巴角下来的舞者

他是不是爬坡节上

我登九十九级石阶,才遇见的游方郎


雷公山


伐木者伐倒树木,锦鸡起舞

干栏式建筑骨肉相连,由远及近

山下开出野花,开出悲喜

和一群悲喜的人


伐木者伐倒山峰,树木哭泣

哭成雾凇,满怀冰雪化为风景

伐木者淹没其中

像大海深处一滴倔强的水


伐木者伐倒月亮,遍地洒银

我悉数扫起,打制成饰件

穿戴在最爱的女儿身上

一路走,一路听自己的回声


伐木者伐倒闪电,落下星火

是我战败的义军兄弟,他们后来

成为红豆杉、秃杉,披着利刃

在雷公山上,以树的名义活了下来


伐木者伐倒自己,光阴坠地

铜鼓声中,我手执牛刀,流下两行泪水

一行叫都柳江,一行叫清水江

江上长出一批又一批放排人



海森威尔迅,原名杨亦援,诗是精神镜像的反照,是观察深度和感悟敏感度的交融,诗人写诗的过程就是精神梦想、裂变、繁衍最终向终极无限逼近的体验,诗人既是价值重估者又是诗意栖居的寻找者。在红袖添香,红颜诗国,中国网络诗歌网均有文集,发表。


诗二首 | 海森威尔迅


半夜作诗


需要颠覆的舍弃的

它的魂在半夜折回  叩门  细细的嗓音里依旧


补丁之于裸露的肌肤

不涉及爱意  月光更白


山峦  村岙  用憾意封住你的伤口

啃咬继而撕毁的是你清秀的一面   还有如琴的肋骨


不在乎高远

一点点升腾   且把这瓦罐盛满  再敲出钝响


绝世容光里  是你走进这片炊烟  赤脚素面


这是缺水的宿地

有九个消渴症患者


他们的阴谋是啜饮你的眼泪

用苍白的歉意   安放悲伤


半夜0点  半夜的魂

它们羞羞的对视


顺着竹叶爬过来   擎着帚的小人儿


印象 


绑架在某些时刻   使我们有肌肤之亲

许多追赶火车之人  他们有深深的绝望


团聚或者离别

晒在灯火之下


一株植物倒下

病马嘶呖   伪装倒下的植物有愧疚之情


七月困頓   

弃舫而岸的人  赶去九月  遗忘的八月在将来出现


这微微的含温之笑

给人以阴凉之感


叫人怜惜的天空

并无庞大的遮蔽   有蚀了的书信和远处的米仓


巨象慢慢的走近

闪光的巨象慢慢走近


一些呻呤并无来处   跟一条地下河有关或者无关


睫毛与睫毛之间有一滴

向上流的泪 


在你的眉心点红   所谓太阳深拥必伤 


并无意外  背叛和求饶在八月之尾




       

      马蹄,1960年生人,本科学历,

      中文专业,当过中学教师,文职

      法官。现移居澳大利 亚悉尼。

      以民生为背景。

      诗观:立足本土,展望全球,抒发

                 真情实感。

诗三首 | 马蹄


一夜的雨在和世界磨牙


天空蓄满了翅膀

飞翔是下坠

时间领养了黑玫瑰,爱情进行时

多么壮观,全世界都一吐为快

全世界都躲在屏风后面

乌泱乌泱的螺旋浆

沉闷的吸纳,呆板的假唱

大地闷闷不乐,连空气都外债缠身

一片一片水渍

一片一片破茧的小飞碟

撞在窗户上找死

生生死死,一捅就破的牛皮

树影见缝插针,风和雨打了个平杵

在一面老墙上涂鸦

是我们眼内长出来毛发

一夜的雨,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再无秘密可掩

一夜的雨,在和世界磨牙

被我们撞见,也是枉然


电闪雷鸣


窗外的夏天

是火药的工厂


是隔墙听不见的,漫天厮杀声

所有刀子闪躲其词

所有影子都是隐身的斗士


电光一哆嗦

山河一片一片红

雷子一跺脚,撕了这彩照

大地遇难了,虚拟的葬礼草草收场

兵败如山倒


风,走走停停

证据被一只乌鸦,顺手牵羊

压箱底的案卷,缺胳膊少腿儿

灌浆的七月,天空圈养的小兽们

一掐一汪水儿


                                                               

田斌,1965年10月生,安徽宣城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研班学员、鲁迅文学院安徽省中青年作家班学员,、安徽省报告文学理事、宣城市作协副主席、宣城市诗歌协会常务副会长、宣城市宣州区文联主席、《鳄城文学》主编。。


诗二首 | 田 斌


倒挂丁钩


一棵树在绝壁上玩杂耍

——倒挂丁钩

它就不怕掉进深渊里

它就不怕石头一松手

让它栽跟头

它向下俯冲的样子

像只鹰

它活得多么不易

多像吊在幕墙上的蜘蛛工


它给绝壁增色

薄雾里像一位披着轻纱的飞天

它让风有了飞舞的姿态

它开着花,像吐露的心思

迷恋了多少赞美与钟爱的目光


美总让人执着与追求

它纵身处绝壁

也有蜜蜂和蝴蝶影子

在它温柔馥郁的怀抱里

荡秋千


草地上,一只蝈蝈叫得欢畅


谁的挂件,在草尖上摇晃

一只蝈蝈

从我童年的记忆中叫出了欢畅


阳光这块金子

在草地的翡翠里

闪烁,耀眼


风在山坡上

像是一个琴手

一声一声

拂动着柔软细草的琴弦


这时,蝈蝈叫出了声

一声一颗珍珠地叫

把整个旷野叫得

寂静无声

叫得,芬芳四溢



蔡兰茹,笔名兰茹,70后,辽宁阜新人,现供职于阜新市细河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新诗学会理事。作品散见《星星》《散文诗》《北方文学》《满族文学》《诗潮》等杂志和报纸副刊。有作品入选《百人孤独》(美国)《中国散文诗》《中国百年新诗》《东三省诗歌年鉴》等多个选本。获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绿色人文精品日记》全国散文大赛佳作奖等多个奖项,著有诗集《匍匐在时光深处的低吟》、散文集《飞翔的眼睛》。

诗二首 | 蔡兰茹 


立夏只是一个名词


立夏。对于我只是一个名词


从丢弃的一个字,枯萎的牡丹

以及盛放过后的香雪兰开始,

都只是一个节点——

像城市的伤口,不断有新的裂痕。

暮蔼   又顺着他的脊背

压了过来


温度又降了,是否还有另一场雨

从天外呼啸而来,无从知晓。

以土地的名义命名,

这个日子,膨胀的欲望被扼杀;

散落的情感该收一收。


“必须有勇气,拔出扎在心头的刺!”


一叶新生的形态,

不只是宣告。裂变后的疼痛

会像阳光一样,渗进纹理。

在每个相守的时辰,

锻打时光。


起初与后来


起初。你不动,风动

风动,你不动


后来。风动,你不动

你动,风在动



伊斯马尔,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已在13种杂志和书刊及网络发表现代诗500余首;出版诗集《在石板上钓鱼》(2015),并多次获奖。


诗二首 | 伊丝马尔


北极村夏日的早晨


凌晨三点,天巳亮了。

耀眼的光,唤醒了沉睡的梦。

推开窗,一片雾霭,

村庄虚无缥缈。看不清,耳听?

有白极光吗?用鼻子闻闻。

凉,占领了村庄,占领了

太阳出征前的阵地。

这里,方向巳失去意义;

北,遍布于各个角落,遍布于人们心底。


离我们稍远点的中国北极哨所,渐渐明亮起来。

而隔江向望的俄罗斯的巡逻艇

不知是否又像昨天那样,开足马力

逆江而上?


北极村夏日的早晨,短暂,宁静……


渐变的人性


呱呱坠地,吃奶。

成长为另一种声音。


披上睡衣,渐变;

盲人摸象。灰的色彩。


一群驴友,山中,

与露珠为伴,握住枯藤。


思维凸起,没有亲人了,

互联网上的祈祷。


在另一层面,刀刃锋利,

切断久远。留下未知。


我泪眼浑浊,世界

在我面前,已不知为何物了




神青赶豹,又名神青赶,原名孟军平,一九六八年生人,现居住在河北石家庄,江山文学网诗歌编辑。生活简单朴素,有时写诗,有时乐观。大地有鲜花,蓝天有白云和乌云,这也许是活下去的理由。


诗二首 | 神青赶豹


亡歌


她死了


水清澈得只能容下花影

风轻软得像呢喃


“来,白衣。摸一摸美丽的夜”

“来,让我们游戏。把细碎的月光磨到看不见细碎。”


葫芦里的酒都有回忆的味道

让那一切都回到河里


你不说话

你有大眼睛


一阵风是你

另一阵风不是你


那些最纯真的笑声

都在死亡的漩涡里


我是金叶子

我邀请蝴蝶于此落脚


梦开花了

一朵,两朵

都是梦的靥窝


咱俩谁也不许害怕

咱俩都躲进梦里 


狼先生


狼吃掉了羊

羊就是它的一部分了


有头狼说

它怀上了羊

大肚子里装的都是羊

它把大肚子挺给我们看

我们都感动了

但这个大肚子好像怀了李道人

这么多年了

迟迟不见动静



诗二首 | 秋起飘零


为她写诗


告别,成为了很多种色彩

在原来的路口,发现不会表达的自己

慢慢成了一棵树,迎风后偶尔将一场旧雨落下来


有人在下面轻言细语,我看着一盏灯变得昏暗

熄灭的全过程。


再提前,她额前的碎发

短得,掩住了我的一道伤疤


我追过去,她莫名走远

只有自己站定,才看得到,她与近旁人打照面


解释了那么多,却也像没有一句关乎未来

我向出口走去,被时间重新洗干净

整洁与陈腐一并存在


诱惑我的,诱惑它们


我与春天

是小鹿与草地的关系


你的出现,让我想不起一个适合的隐喻


猎人吧,我逃避一切追杀,和破损

牧人吧,你亲手放养的,我们相互争夺粮食


如此,我该有多矛盾

好在,这春天空得,只有草地



          新语境诗刊

   NEW IMAGES OF LANGUAGE

       —— 第  6  期 ——

主     办:新语境诗刊

编辑出版:《新语境诗刊》编辑部

出版日期:2017年7月6日

出 刊 网: 中国诗歌流派网

诗 刊 网:《新语境诗刊》博客


顾     问:张无为

主     编:潘加红

编     辑:叶如钢     青青河边草


微信公众号:新语境诗刊

               xinyujinghanshi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