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那些年富平人的吃肉趣事!

2021-04-20 20:51:49

那些年

富平人的吃肉趣事

和同宗文友惠晓红微信闲聊,她打趣我是个"吃货",成天写大富平的吃食,从锅盔到扯面,从"汤水"到鸡蛋,把吃的东西都写尽了!逗的我哈哈大笑,告诉她还没完哩,让她等着!嘿嘿,既然接了"战书",我就继续说吃的,前两天写了"鸡蛋",今天写点"吃肉"的回忆。

古人有"朱门酒肉臭"的诗句,把肉的享用者似乎固定给了"财东"有钱人。我小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很多人家粮食都不够吃,鸡蛋都是"奢侈品",肉就更不用提了,只有过年或者"过事"才能吃到。谁家平时吃个肉,会成为半堡子(音buzi,就是村子)的新闻。有的人羡慕,有的人还会议论说,"那谁贪嘴不好好过日子,以后有他娃受的罪哩……"由于肉的珍贵,所以留下不少关于吃肉的故事,让人想起来觉得又辛酸又好笑。

记得有一次,我姨母的大孙子过"周岁",母亲带着我去吃饭。为啥是吃饭,不是"吃席"呢?因为那时候只有婚、丧、过寿等"大事"才设"席面",娃过"满月"、"周岁"这种"小事",就是弄几个像样菜招待亲戚,所以只能叫"吃饭"。

孙子过"周岁"毕竟是个"事",讲"礼数"的姨父虽然日子紧巴,还是先上凉菜让大家喝酒,(凉菜其实就是一碟豆芽上面盖着几片肉,农村俗称"凉碟子"。)家家过这种"小事"都一样。亲友们心里清楚,吃的时候都是顺着盘子边,用筷子夹豆芽吃,那几片肉,很少有人主动去抄(富平人把用筷子夹叫"抄")。我那时才学会用筷子,娃娃贪嘴不懂事,上桌去把那几片肉一筷子就"抄跑咧","凉碟子"成了"光头"豆芽菜。气的母亲脸红,一桌人尴尬,回家后"美美"把我"收拾"了一顿。

说到这,插叙一点题外话一一"行门户"。富平人把过事送礼叫"行门户"!亲戚朋友家有了婚丧大事,叫"门户"来了。送的礼多少叫"门户轻重"。去亲戚朋友家送礼吃酒席叫"行门户"去呀。有时家里有了喜庆事,通知亲友会开玩笑说:"人不来能行,门户一定要到哦!"碰到婚丧大事该来的"门户"没來,亲友可能就"反脸"了。至今,富平农村还是这讲法。

言归正传,下面我要说的就是一次"行门户"吃肉的事。那年村子里有一家给儿子"娶媳妇",由于"行了门户",父亲不在家,就由我代表去"坐席"。富平的传统是长条凳大方桌八人一席,大家都按规矩入座,菜上来该抄就抄,该停就停。炒菜、甜盘子还罢了,等到上一盘"翻碗条子肉"的时候,"故事"出来了:和我同席坐的"旦娃叔"一筷子抄了两片肉!由于每席是八个人,所以大厨"装碗子"的时候,一碗只放八片肉,"旦娃叔"多吃了一片,轮到同席的"铁娃叔"时没有了,气得他把筷子一掼,当时就理论起来,搞得"旦娃叔"脸红下不来台,席没坐完就"撤退"了,他俩为一片肉"脸红脖子粗",成为谈资让大家笑了好多年。现在想起来,还是人穷啊,平时吃不上肉,"行门户"坐席就为吃肉反而没吃上,当然生气了,搁现在,咋样也不会有这样的笑话。

富平人沒有做熏肉、腊肉的习惯,冰箱那时候连见都没见过。每年过年,母亲总是把煮熟的肉切一小块埋到"盐罐子"里,平时遇到家里谁过生日,或者来了重要的客人,才拿出来薄薄切上几片,这块肉往往能放好几个月。这个习惯在很多家可能都有,一九九七年我单位的孙师傅退休,我送他回家,他家招待我就是从盐罐子里取出来的一小块肉,那是他平时孝敬高龄老母亲吃的。老人家年过八旬,家里给老人改善伙食,就是隔几天把盐罐子里的肉切几片,其他人不能吃。所以那天把我感动坏了,因为孙师傅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了。

随着国家富民政策的推进,老百姓的日子逐渐富裕,肉慢慢端上了普通人家的日常餐桌。稍微上年纪(四十岁以上)的人基本都喜欢吃肉,而且认为肉是越肥越好,宠孙子就是让娃多吃肉,搞得儿媳妇看不惯还起矛盾哩!这其实都是昔年艰苦岁月"惯下的毛病",年轻人看完这篇文章后要理解哦!

作者简介:

惠孟运,男,1977年3月5日生,陕西省富平县薛镇宏化村人,笔名清鸿,西安铁路局基层单位职工,喜好传统文化和诗词。

微富平征稿啦!

内容原创,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描写在富平的一切事物(美食、美景、人物故事、节假日美文、自身经历、富平相关历史事迹或故事、乡愁乡情、小时候的故事、物件、游戏……)等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投稿方式:把文章发送到微富平的稿箱3094146350qq@.com

咨询电话:0913-8487189

欢迎积极投稿!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