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火葫芦奶奶来汉声

2022-01-11 03:34:10

3月27日中午,汉声的大桌上饭菜已经准备好,大家却未开动,因为在等两位重要的客人到访。


两位都是陕西人,一位是汉声的老朋友王智老师,另一位虽未见其人,但早知其物,这物就是摆在汉声办公室的火葫芦,细竹篾编成的圆形灯笼,大小各异,一大一小摞起来像个葫芦。



这些火葫芦在汉声已有些年头,表面贴的红纸有些褪色。每有客人来汉声,只要聊起竹子,黄老师总是拿出这几个宝贝来向客人们显摆一番。“你知道一根竹子能片出多少竹篾吗?一千多根!”片出这一千多根细如发丝竹篾的手艺人,就是这火葫芦灯的制作者,白鹿原上的王学坤、张淑亚夫妇。今天要来的就是张奶奶。在汉声同事心里,好的手艺人是非常了不起的。


王学坤、张淑亚夫妇(图片来自网络)


12点半,两位贵客进了办公室,奶奶看起来身体健朗,昨天在天安门前拿着自己的灯笼照了相,很高兴,北京之行心情不错,说吃了饭,现场给我们编个灯笼。



陕西有八大怪,其一是“帕帕头上戴”,意思是过去陕西妇女有在头上戴一块手帕大小的布的习惯。


黄老师前几天刚从西安带回来一块帕帕,便拿出来问奶奶这帕帕怎么戴,没想到奶奶随手从腰包拿出一块,一角折起来往头上一盖,两角别在耳后就戴好了。


可手帕这么轻怎么让它不掉呢?仔细一看,玄机在别在耳后两个角上,原来这两个角上绑有铜钱,重量不大,却足够将手帕固定住。



饭后,奶奶从包里取出竹篾、蜡烛还有土豆,编灯笼还有土豆?奶奶说过去人讲究,编灯笼十根也能编,二十根也能编,却偏偏用十五根,因为这灯笼是正月十五给孩子送的灯。一根竹篾再片四根更细的竹篾至竹节处不断,这四根代表的是四季。


奶奶从一大把竹篾里挑出十五根来掰一掰,说拿些水来,这竹篾要沾沾水,奶奶真是老艺人,北京气候干燥,一试手感就知道太脆。



编灯笼先要踏底子,拿三根竹篾交叉固定,在此基础上将竹篾一根根固定,使中间形成圆口,这一步是根基,之后的编制都是在这基础上完成的。



说来简单,一试就知难不难,几个同事看后,跃跃欲试,一上手就知道奶奶功力深厚。


奶奶编起来手法轻盈,完全没有我们的笨拙感,和我们说着话的功夫,灯笼就成型了,收口处要比开始时小一些,造型圆润的灯笼,经烘烤定型,裹上红纸就完成了,因为是很细的竹篾编成,用手压也不会开裂变形。



奶奶要来刀子,把我们最好奇的材料土豆切成较厚的圆片,插上蜡烛和提手,原来是灯座啊!点燃蜡烛,真是个火葫芦。



张奶奶夫妇的手艺,经过好几年才成功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说有人觉得这手艺比较简单,黄老师却不以为然,“虽然看似简单,但它是基础,有了基础,才会出现变化,灯笼是正月十五送给孩子的,这里面有情义。”的确,如今物的得到非常容易,在网上什么东西都能买到,物的获得变的容易,物就成了单纯的消费品,而像火葫芦灯这样的物,是饱含深情与爱意的珍物,我们都该珍惜它。



---

台湾汉声出版社自197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民间传统文化和地方风物的抢救、保护和传扬。四十多年来亲力奔走于民间,完成大量民间文化的收集和整理,拯救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

出版了系列杂志书200多期,内容涉及民间文化、民间生活、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方面,建立起一座“中华传统民间文化基因库”,享誉全球文化界。

《汉声》杂志多次被选为亚洲好书,2006年5月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最佳行家出版物”。

汉声·民间

公众号:hansheng-echo

新浪微博:@汉声

豆瓣:汉声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大过狗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