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配乐朗诵:蒲城水盆羊肉

2021-07-11 18:59:20

“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对秦人的羊羹佳肴大为赞赏。而今,大多数蒲城人的一天正是从一碗水盆羊肉开始的,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六点,家家羊肉泡馍店前都排上了长队,人人都急切地盼望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大美为羊,浑身是宝。好的羊肉,要肥瘦相间,入口即化;好的羊汤,要清香淡雅,唇齿留香;好的饼子,要油黄酥软,百食不厌。而兼具这三个“好”的,蒲城水盆羊肉都做到了。其之所以好吃,一是羊肉实在,二是热汤暖胃,三是,麻香四溢。


蒲城的水盆羊肉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称“六月鲜”。无论是选肉还是熬汤,蒲城水盆羊肉的制作都极其讲究。要将整羊卸为八大块,用水浸泡,使其肉中血渍完全浸出,再按部位放入锅中。用大火煮沸后撇出浮油,经过一晚上的文火慢焖,此时,肉已脱骨,汤为骨肉之羹汤,清亮微典,其汁浓郁且清香。


蒲城水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花椒出头。选用蒲城本地所产的“狗椒”,颗粒虽小但麻性强烈,配到水盆羊肉里特别提味。尤其在六七月份,店家一般会选用刚刚成熟的青椒,新鲜且容易入味,吃起来非常过瘾。


食用水盆羊肉时,将其盛在西北地区特有的大海碗里,热气升腾,碗中汤汁清亮,粉丝烂而不软,羊肉量足肥美,汤上漂浮着翠绿的香菜和葱花,喷香诱人。香浓的羊汤佐以辣辣酱、鲜蒜瓣,吃的时候再配上配上店里自制土炉刚烤出来的月牙型发面烧饼,外表微黄,看起来焦焦脆脆的样子,轻轻掰开内芯却很松软,麦香扑鼻。汤清、肉烂、烧饼酥软,回味还有些许麻椒的余香,别具风味。


蒲城水盆羊肉,其历史可大概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蒲城自周时就有“周贾国”之称,目前县城还存有贾大夫城池和遗址。而蒲城水盆羊肉的渊源则具有周礼祭祀的基因。《周礼》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以牲郊祭,食味而贵气臭也。煮焖羊肉,以其汁为祭祀之大羹。大羹和贵,其质也。大羹亦作秦羹,孔其汁,须热,临食取之。”这种将肉与汤汁分离的技巧成为水盆羊肉最初的母体形态。秦汉时将其称为“羊肉臐”,唐宋时又叫“山煮羊”。《山家清供》一书中,记述了煮羊肉汤的技巧,指出:“羊作脔,置砂锅内,除葱椒外有一秘法,只用搥真杏仁数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烂。”

蒲城人吃水盆羊肉时,可以把月牙烧饼从一端打开,中间夹上肥美的羊肉块,边吃馍边喝汤,吃像很豪迈的样子,凸显出浓郁的西北风情,很快的碗底朝天,额上冒出些许热汗,顿时有一种酣畅淋漓食之而后快的感觉。


也可以把馍泡入汤碗中连吃带喝,馍掰得越小、越细碎操作起来越拿手,吃将起来才够味。自己掰的自己享用,参与感使你倍感亲切。掰馍可是一种享受啊!三朋四友,七大姑八大姨,大家围坐一起,清茶一杯,边谈边掰,不在匆匆填饱肚皮,只求细细剖白心迹,亲情、公关、解馋三不误。


慢慢地掰着,慢慢地说着,慢慢地喝着,茶逢知己千杯少,碗中珍珠不厌多。该说的话最好在掰馍时消消停停地说完,等到泡馍端上来时,各人顾不得斯文,猛虎扑食一般,迫不及待地和那发出刺鼻香味的碗中物激战起来。只见满脸汗珠子一粒粒直往外冒,只听见嘴巴忙忙碌碌呼哧呼哧直喘气,这时候,只有这时候,天大的事你得搁在一边,天塌下来也得把碗打扫干净了再说。

“手上掰着坨坨馍,嘴上谝的是闲传,大碗咥着羊肉泡,头上滚滚冒热汗,浑身里外忒舒坦,好像登上了云端。”或许,对蒲城人来说,从这碗羊肉汤里品尝到的不仅仅是鲜香的味道,还有对好日子的希冀和向往。蒲城水盆羊肉带着周秦汉唐的遗韵,丝绸之路的风采,蒲城水盆能慰藉更多在外的蒲城人浓浓的乡愁,能成为蒲城吸引更多外地人的“活招牌”。


历史就是创新,创新就是生活!

作者简介

樊建刚,男,一个生于70年代末,游刃于80红粉之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从业变电安装工作二十余年,一个老实巴交的一线施工人员,沐浴改革春风成为一名高级技师、变电施工专家。日不出而作,日落而不息,常年寂寞而忙碌的施工生活,让其体会到生活的别样滋味。是一个喜欢用简单的文字记录生活中那一点一滴欢歌与悲寂的人,一个用文字对自己心灵抚摸的人,一个用文字安慰愉悦精神理想的人,一个用文字对自己的精神进行补白的人,一个用文字寄托一种脱俗生存格调的人。


朗诵简介

桃子:原名王冰,黑龙江大庆人,热爱文字,喜欢朗诵,愿意用声音感动您,希望用自己的声音让您体会不一样的文字语言魅力。

喜欢的亲们,欢迎点赞分享

关注《陇原工匠》微信号:gsbd19659208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