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难忘的高中岁月

2021-10-22 01:29:46

作者供图,下同


益店,镶嵌在关中平原西部、西宝公路北线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驿站,岐山有史以来的繁华重镇。东达扶风、西安;西通岐山、宝鸡;北望箭括岭、崛山古刹;南眺渭河、秦岭,眉麟公路由北向南穿镇而过。西岐名校益店高中就座落于镇东北一处高地上。

记得参加高中升学考试,我第一次来到这所高中,就被深深地吸引和震撼了!诺大的校园,校舍林立,绿树环饶,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耸立在围墙四周。进入校门,映入眼帘的前院及东边果园,树木枝繁叶茂,挂满了苹果、梨等水果。绿树掩映下的一排排砖木结构的瓦房教室整体排列,几排砖瓦房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和职工灶房、学生灶房错落有致,校园东边的校办工厂、试验厂相映生辉。后院的操场又宽又大,一眼望不到边。蓝球场、排球场分布其中,乒乓球案、高低杠分置周边。紧靠后墙有片小树林,西北角建有养猪场。校园占地八十多亩,可以说是当时全县规模最大的校园,学生遍布东北乡京当、祝家庄、蒲村、青化、益店、故郡、枣林。


在这所美丽的校园里,我和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两年半勤奋苦读的青春年华。这里,留下了我们朗朗读书的声音,留下了我们秉烛夜习的身影,留下了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家住在箭括岭脚下京当镇一个偏僻的乡村,那时一个村能考上高中的寥寥无几。我带着家人和老师的期望,满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三十多里外的益店高中上学。当时,物质匮乏,生活艰难,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每周上六天课,周六下午,一路急匆匆赶回家。星期天吃过中午饭,背上娘烙的"二合一"锅盔(麦面、玉米面两搅)或蒸的"金褁银"馍(麦面卷玉米面或高梁面),约上夲村及邻村同学。翻沟爬坡,穿村过巷,经呼刘村,翻下冯沟,上流龙咀,穿岐阳、驸马庄,过净宫、南官庄、北营村,赶天黑前走到学校,已是人困马乏。天晴路还好走一些,如遇天阴下雨,道路泥泞难行,背的馍越走越重,天黑赶到学校,早已汗流夹背,半截裤腿溅满了泥。就立刻打水洗涮干净,赶去上晚自习了。
        

我们七三级高中生,国家曾决定让直接考大学。七一年上学时,去粮站交粮后,把户口都转到了学校,吃上了所谓的商品粮。个别家庭条件好点的还能经常上学生灶吃饭,象我们这些农家子女,不常去灶上吃饭,只是自带的馍和别的吃食断顿了,才偶尔去改善一下伙食。每当开饭时间一到,同学们就象饿狼一样跑出教室,冲向饭堂。不多时,打饭的几个窗口就排成了长龙。有时,有的同学看到前面有熟人,就过去插队,窗口前面的队伍就会乱作一团,拥来挤去,有人丢碗或身上洒上饭菜的事时有发生。不去学生灶上吃饭的同学,就吃自带的吃食。许多同学每周来校时,从家里用瓶子装上盐、醋、油泼辣子,和锅盔、蒸馍一起带来。吃饭时,从开水灶上打来开水,就吃开水泡馍。周一有时把从家里带来的凉面倒上开水吃。背来的馍我们常常用网斗装起来,挂在窗口凉干,以防霉变。而且还得计划着吃,不然到了周五、周六,就没啥吃了。保管馍也不是件易事,挂在墙上或装在书包里的馍,若是被老鼠啃了,就得用小刀剜去被老鼠咬过的部分。夏天,馍容易发霉生霉点或长绿毛,就得擦掉后再吃。冬天,馍冻得冰冷坚硬,倒上开水有时也泡不开,就只能掰开放进嘴里,慢慢地爵烂下咽。

学校住校睡大通铺让人至今难忘。走进集体宿舍,两排木板通铺靠墙架置房子两旁,中间一条狭窄的过道。开学时由老师按每人约两砖长的宽度安排床位,非常拥挤。有的同学带的褥子宽了,还得顺长对折叠一下才铺。上晚自习回去太晚,大家都睡了,就得小心翼翼地摸黑挤进被窝。若想翻身,都很困难,也会影响旁边的人。早晨起床铃声响后,就有人喊“一、二、三”,大家一起动身起床。那时,冬天特别冷,大家的被褥又很薄,常常会把人冻醒,好些同学就合盖两床被子,相互取暖。

最难忘教室里蜡烛、煤油灯下,莘莘学子如饥似渴,发愤苦读的场景。难忘教师宿舍窗前长久不息灯光下,老师专心备课的身影。我们上高中时,,所谓的“教育路线回潮”时期,益店高中聚集了一批兢兢业业、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如享誉全县教育界的物理权威陈正炎、化学权威张秦川老师,文学功底深厚的语文老师赵存琛,恢谐幽默的生物老师姚毅然,严肃认真的俄语老师、班主任宋俊华。老师们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呕心沥血,孜孜不卷,备课一丝不苟。讲课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旁证博引,生动有趣,惑染力强,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不用扬鞭自奋蹄”,课后,同学们刻苦攻读,勤奋学习,共同切磋,相互交流,比学赶帮。这些老师或严厉、博学,或平和、风趣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从这些诲人不倦的老师身上,我们汲取了丰富的知识营养和成长动力。

校园的操场上、树林下,校外的塄坎、地头,是我们经常结伴读书的地方,我们谈天说地,其乐融融。教室里,煤油灯下做作业到很晚,晚自习秉烛夜读到深夜,常常在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劝说下,才回宿舍休息。


在学校试验厂,我们学真菌培养,培养出了920植物生长刺激素。在校办工厂,学绕线圈,组装出了电机。响应备战备荒号召,在校园挖地道。学工学农,去益店综合厂,学简单制图和开机床技术;去北营村帮助生产队锄地锄草;星期天,轮流到学校养猪场喂猪。修岐青公路,同学们驾上大车去净宫村拉石子,送往马尾沟、龙尾沟、雁瓦沟,铺垫路面。

学校举办休育比赛和召开运动会,个个如生龙活虎,人人追赶超越,争创佳绩。学校文艺汇演,自已动手写戏词、编剧,自导自演节目。学校每次开大会前,各班互相挑战拉歌赛唱,歌声不断,异常活跃。整个校园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

当时高中实行两年制, 因秋季班倒春季班,我们这届延长了一学期。学校为我们安排了大学一年级的一些课学程,充实丰富了我们的学识,为以后的继续升造和顺利工作,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后来,“白卷英雄”张铁生的一封信,打破了我们这届学生直接参加高考的美梦,将我们打回了原形,回乡参加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艰苦劳动、艰辛生活给了我们磨砺,给了我们坚韧和成长。我们坦然面对得失和困苦,在孤独中坚持,在迷惘中奋斗,在忍耐中前行。多年以后,有的扎根农村,当了村官,成为了新时代农民。有的在乡村教书育人,如今桃李满天下。有的从基层干起,成为公务员,走上领导岗位。有的参军报国,提干后转业地方工作。有的在恢复高考后,离乡求学,步入各行各业,或成为大学教授,或成为高科技人才,或成为行业骨干。我们每个同学,都不曾虚度年华,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都不同程度地施展了自已的才华,绽放出了璀璨的生命之光华异彩。

两年半的高中学习生涯、激情燃烧的美好岁月,成了一段抹不掉的记忆。贫困与饥饿,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孤独与困惑,激发了我们的抗争精神。让我们在迷惘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担当。在困境中,学会了不懈努力,奋力拼搏。这段青葱岁月的美好记忆,令我们怀念,让我们感动,使我们欣慰。让我们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难忘那段苦涩而甘甜,充实而快乐,一心读书的日子,感恩母校博大的胸怀接纳、哺育了我们,感恩甘于清贫、蜡烛成灰的老师们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感谢同窗好友的热心相助,互勉互励,一路相伴,感谢在最美好的年花里所有的遇见、爱心、友谊。那些刻骨铭心的印记,我们将永远珍藏、珍惜。




何来省,岐山县京当镇人。退休职工,曾供职省农行、西安市农行。


作者的其它作品

  京当,我可爱的家乡

  忘不了的村中老屋


猜你喜欢


喂,北郭中学的同学们,集合啦~

大营中学,我亲爱的母校

80年代的陕西农村小学 满满的时代记忆



邀您关注,欢迎赐稿!

关于岐山的图文信息皆可投递!

投稿邮箱:250 229 373@qq.com

 长按二维码   关注『爱我岐山』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岐蔡最新招聘信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