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海泉学子王玲:我的锅盔父亲

2021-11-04 00:37:03

我的锅盔父亲

(王 玲)

我的父亲是老绛州汾河湾打锅盔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单薄的身子透着股倔强,曾经年小的我认为父亲对锅盔的关爱胜过照顾我们姐弟,埋怨随着锅盔成了我们和父亲的隔阂。如今慢慢长大的我渐渐明白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了解了他的坚守,懂得了他的执着。一个古绛州的特色小吃锅盔,注入了父亲一辈子的虔诚和敬仰!

父亲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他精心地做着这个传统的行业。父亲把自己慢火炕制的每个锅盔都当作自己的艺术品,不许一个人说他的不是,他把自己的锅盔价格定的高,但是我们家并没有因为这个锅盔富裕,家中境况异常拮据。许多人给父亲提建议,父亲却依然按照传统打法烤制锅盔,或许只有他深深的了解他爱着的锅盔品性。

每当看着有人拿着自己热气腾腾的锅盔香喷喷的吃着,父亲就非常的满足,我知道在每一块锅盔的背后都有父亲不懈的努力和辛劳。记得小时候,早上被父亲告知,下午我得自己回家,他要换炉膛中的泥土,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好吧,拿着钥匙,下午回到家中空荡荡,肚子也空荡荡,我陡生怨气。直到很晚,父亲才回到家中,我心情真的是“无与伦比滴美丽”啊。。却不敢发出抱怨的咆哮,只能硬生生吞下那口冷冰冰的气!父亲不仅春天,秋天要换,夏天,甚至冬天也要一直换土,隔段时间就要换,下着大雪还要换。我就是想不明白,不换就真的不行吗?不换就做不出锅盔了吗? 终于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发问,父亲说:“绝对的,必须要换”父亲告诉我说,土一定要定期换新土,只有定期换土,才能保证烤出的锅盔有新鲜的土香味,要不然锅盔就不叫锅盔了。我又说您可以隔久一些再换,又没有人知晓你换没换,他坚决地说:“不行,必须要换的,必须”于是,我沉默了......

现在想想,要做好一个东西,要做出一种品质还真是需要这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固执,冰天雪地里,雕塑般地固执,它是一种揪人心扉的执着,一种感天动地的精神,更是一种高贵傲人的品质!

对打锅盔的每一个环节,父亲都亲力亲为,他说他要对每一块锅盔负责!父亲磨面都是骑着车子,拉着麦子去。多少年了,一直这样辛苦和劳累! 用放心面,是父亲的宗旨,他要保证面粉不添加任何东西!虽然苦累,但是他对卖出去的锅盔更放心。经过这么多年磨面,别人知道了他的脾气,面粉厂专门给他“私人订制”面粉。烤锅盔时,他坚持使用果木木炭和山木木炭配火,不惜到山上去寻找山木,为此还专门跑到乡宁山上去寻找。起初,我真以为父亲是疯了,之后渐渐明白,他不是在寻找木炭,他是去寻找一种不含硫的燃料,一种健康、安全,一种环保绿色,一种为了做好食品的品质。

父亲心里对锅盔技艺的坚守或许在一个时期不被更多的人理解,但是他的诚实守信正唤醒着这个浮躁的社会,冲击着急功近利的现代人们。曾几何时的一个下着雨的夜晚,我左等右等,始终看不到父母回家的身影。只是记得那天雨下得很大,天气很冷,我觉得比天气本身要冷得多,天色很暗。后来得知,是一个太原的老顾客要很多锅盔,当时我很郁闷,这样的天气,这么晚,可以明天再去啊,父亲却严肃地说:“答应好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要做好。这是做人的根本!”多年如一日,父亲的坚守,让我从之前的不理解满腹埋怨到现在的理解,敬佩,和感恩。他就像一棵伟岸的大树,在自己的三寸之地,站成一种品质的永恒,凝成一种诚信的微笑。

为了追求更好的质量,更健康安全的食品,他坚守在他的炉台上,一直执念下去,像对待自己孩子般的精心培育伴他一辈子的锅盔。父亲就是个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啊。经历多年风雨,始终是要见彩虹的。终于有许许多多的人知道了父亲的锅盔,成了父亲的回头客。对于锅盔技艺,父亲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但他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多年来,即使没人理解他的执着,他的坚持,但他还是坚定自己的路,做健康,安全,传统的绛州锅盔。

坚守本心,不忘初心,我的锅盔父亲您做到了!

王玲 曾就读海泉学校 现为某高校大学生



新绛新闻 《新绛好人》锅盔夫妻的诚信坚守 http://v.qq.com/boke/page/j/0/k/j0175kb7c6k.html

老王的坚守与地道的老绛州锅盔

绛州廉政

名城绛州有太多的特色美食美味小吃一直以来都被我津津乐道,宣传绛州美食,引导社会风气,远离奢侈酒宴,重归家常温情,我认为对于引导党员干部不再公款大吃大喝,违反八项规定,乃至倡导整个社会风气好转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寻找拍摄宣传老绛州的锅盔也是我的一个大梦想。说是大梦想也是有原因的,大街上满是打饼子的,我说的是打饼子,他们不是老绛州的地道锅盔。去年新绛饼子由一块钱突涨到一块五,新绛老百姓舆论哗然,市场经济为力,新绛老百姓吵归吵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只希望这饼子好吃些。但是物非人愿信用缺失偷工减料,饼子越打越小,越打越难吃,生活中少不了饼子的新绛人怨气十足。于是稷山园饼子乘虚而入大踏步走进新绛人的早餐,一位稷山打饼子的对新绛人打的饼子不屑一提看不过眼,愤慨指责。外地工作的老乡一提起新绛锅盔,不知道哪儿的好,索性放弃带到外地。新绛的饼子已经走到绛州特色美食的边缘开始没落,每个新绛人提起来都伤感无奈!

偶然的机会,在汾河湾汽车站旁边发现锅盔3元的牌子,嘿!敢要3元想必不一般。一打听才知道,这才是正宗的老绛州锅盔。打锅盔的老汉姓王,夫妻俩个打了一辈子锅盔,纯粹是按最地道的老式锅盔打法,从用面用油到和面挫油,从硬面硬揉炉火烤制,每一道工序毫不马虎。旁边的邻居说老王一天只打一袋面的锅盔,光和那一袋面夫妻俩就累的不行,因为不用搅拌机硬面一直揉,非常吃力,一点不行都不放过,对自己的锅盔从不愿意别人说一个不好,完完全全是精心到位,没得说!这和老王的脾气有关,老汉特别倔,几十年坚守自己对锅盔质量的把控。有一次一个在外的新绛人慕名要给北京的朋友带280块锅盔,想便宜一点,老王一点都不行,3块就3块一个,锅盔质量不含糊价钱也一分不少!那个人服了,是服了老王对信用的坚守,对老绛州锅盔的味道崇尚!

听着别人的介绍,我还有点老不服,这锅盔能有多好,细一看,外表稍稍不同,比街上的饼子厚实,老王说他这锅盔热吃不用说了,冷吃更好吃,放上十多天味道不变,一样香酥,我撕了一块冷锅盔放进嘴里,还真不一样,和街面上死瘪瘪的饼子截然不同,这就是儿时老绛州的味道啊!好吃,好吃!

走遍了新绛大街小巷,终于找到了这样一家老绛州的锅盔,我欣喜雀跃。在历史长河中,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思想埋没了许多璀璨的明珠,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靠自己那么一股倔劲的坚守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造福滋养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使我们找到了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寄托!

为这些普通而不平凡的人们唱首赞歌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