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每天卖出300个,这个10平米的小店用4年时间,获得了广大吃货好评

2021-08-18 02:32:59


街头巷尾有时就是卧虎藏龙的地方,总是在不经意中,就能发现乾坤。


11年还在武汉读大学的时候,一个叫锅盔的小吃忽地遍布城市各个市井角落,。


那时候,晚上不知道吃什么又不想出寝室门,总会让去上自习的室友顺路去学校后街带上一个回来。



做锅盔生意,。,所以那里的人们也信这条财路,于是一部分人学起了做锅盔的手艺,便开始了闯荡生涯。,再回来自己撑起一个店面的。


只要手艺学得好,一个带轮子的案台,上面架一个烤炉你就可以自谋生路去了,看上去非常的简单便捷。




而今天要说的这对丹江的双胞胎兄弟,就是上面的所说的,。




老虎沟口侧路,朝晖一品,,是一对石姓的双胞胎兄弟。


做锅盔前兄弟俩都在二一厂上班,朝、晖则是他们各自的名。在厂里上了七、八年的班,,选择做锅盔,一是看起来容易上手,二是成本稍低容易实现。而这样的选择,两个人一旦默契地定下来,这么四年就这样做过来了。


学成归来,兄弟俩便把锅盔店开在了老虎沟侧口的巷子里。第一次吃也是偶然路过,碰到了在武汉读书时吃到的味道,甚是欢喜。




不大的店铺却围着很多人,一看桌上只铺着十几个面团,兄弟俩正在不足10平米的空间里忙碌,两个火炉桶和一个较长的案板,不同的味酱以及一罐芝麻,越是简单的制作,反而越凸显它的美味之处。




那段时间,每天快下班,脑海里就能想到锅盔从壁炉里取出来的那一幕,热气蒸腾被涂满酱的模样,我就忍不住馋


也是从那往后的日子里,我没有一天是不想吃他们家的锅盔,这种程度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上瘾




店里的生意,兄弟俩全部自己张罗,两个人的手艺不分上下,白天生意不算太忙,兄弟俩轮流看店,一个人也能招呼的过来。


而忙的时候,两个人一个负责揉面加料,另一个负责烤炙刷酱。


一个饼的制作过程,除开面杖和火钳的参与,完全就是靠兄弟俩的双手完成,手感已经变成了最可靠和最高效的做饼方式。




125g,是每个醒好后的面团的称重。做了4年的锅盔,兄弟俩都能卡的刚刚好。


一整块面团还要加馅进去,朝晖兄弟俩只做五种锅盔,鲜肉大葱锅盔和梅干菜扣肉锅盔是卖得最多的。




加好馅料的面团再用擀面杖迅速抹平,就成了锅盔的雏形,这和陕西地区的锅盔又不是一样,哥哥说,。 


擀好的面饼均匀撒上芝麻,最后往壁炉上一贴,这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


一切在三两分钟完成。




而一个废旧油桶,揭去上盖,里面用耐火的泥土糊成肚大口小的空间,再配上一块案板,炉膛里燃着红红的木炭,这是烤制锅盔的唯一能源。


擀好的面饼徒手贴进了炉膛里,大约也不过三四分钟,便用一把细长的铁钳,轻轻从炉膛里将体积增大近一倍的锅盔取了出来。


看着铺满芝麻的锅盔在烤炉里烤得通红,膨胀起来的面饼也像是有了生命力一般。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疑惑,当兄弟俩把手伸进那炙热的壁炉里面时会不会被烫到。我也问了他们,哥哥笑笑说,以前一天被烫无数次,现在一年也烫不了我一次。




要辣的客人再给刷上一层辣酱,用刀轻轻砍上一刀,瞬间锅盔里面的热气带着香味就扑面而来,再装进印有兄弟俩卡通logo的纸袋里,就能直接递给站在一旁的客人手上。




这时候的锅盔,拿着还有点烫手,外焦里嫩,松软适宜,吃着却感觉挺好。


,一不要工具帮忙,无论是筷子还是勺子;二不要菜肴佐餐,不管是咸菜还是鲜菜;三不要桌椅板凳,锅盔就适宜站着吃或者走着吃……这锅盔,好像没这么多讲究,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这就是街边小吃的吸引人的地方。




鲜肉大葱锅盔的外面热辣香脆,里面却又柔软香甜,也正是这种强烈的对比,才造就了它独特的口感,这种口感的形成并不是刻意所为,反而就是本应该就有的味道。


我还从梅干菜里吃出了牛奶味儿,这应该是好的梅干菜才会有的,这也是卖的最好的。




时日至今,已是四年就这么过去了,朝晖兄弟俩的锅盔摊子已经在老虎沟口小有名气,一天也能卖出2、300个,从刚开始辞职学手艺,又辛苦捯饬开店,每天起早贪黑,虽然辛苦,现在也算有了些许小成就。


“之前虽然难,但现在只要有人的地方,我们就有生意。”


也许正因为是双胞胎的关系,谈不上谁照顾谁多一些,两个人互相帮衬,再加上那份出自娘胎的默契劲儿,我想哥俩的锅盔做多久,我也回继续吃多久。




♟ 地址:六堰寿康1+1超市后老虎沟沟口侧面小巷内

时间:08:00-13:30 / 16:00-20:30

? 人均:5元

✐ 标签




文字:吵吵

摄影:木木夕

十堰美食小分队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往期查看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