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开发区王快镇故事】乾隆:早知有百泉 何必下江南

2020-10-01 04:30:38


百泉村的老人们说,乾隆下江南回京之时,路过百泉村,被群泉喷涌、芦苇成片、河鱼肥美的百泉盛景吸引住脚步。在此盘桓数日,皇帝感慨百泉美景,对随行人员说:“早知有百泉,何必下江南!”遂御笔题匾“千里秋成”赐予百泉村。

故事虽是传说,但乾隆御赐牌匾确有其事,“我小时候还见过那块匾,挺大一块!”百泉村80岁的老人张克路说。

 

1

   

海眼、石桥、龙王庙

千眼泉涌  小桥流水人家

早年间,百泉村东除了大大小小的泉眼,还有村外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清澈甘冽的水从泉眼里“咕嘟咕嘟”往上直冒,汇聚成一个500余亩大的天然湖泊。鱼儿啄着水草扯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虾、蟹和河蚌在水底游动清晰可见。岸边的垂柳和房子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听老辈儿人说,村子地底下有一条暗河,从西边的山里一直通到王快,被王快地下青石挡住,无处可去的水便从百泉村东地下石缝中冒上来,形成了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泉眼。所谓百泉是指泉眼众多的意思,“咱这里可不止百泉,得上千眼泉吧。”张克路说。

水是有灵性的,据说,百泉村最大的一个泉眼叫“海眼”。“听爷爷那辈人说,海眼通着海呢,那地方还长过海带。”张克路一本正经地样子。“海眼里有一条老鲶鱼,大得很,有胆子大的人潜进海眼去追那条鲶鱼,出来后说,不知道海眼到底有多深、多大,像个无底洞不知道通向哪儿,哪里还有鲶鱼的影子?如此一来,人们更相信海眼是和海相通了。”

张克路老人说:“老年间,我们村西那有个怪景儿。”在百泉村的西边,夏天有时候会出现一道白色的云彩,从地面直通天际。村里人管这景象叫“通天白气”。“只要‘通天白气’一出现,不出三天准下雨,比现在的天气预报都准。”

“现在村东这座桥是1976年修的,原来是一座石孔桥。”张克路告诉记者。那半弯弦月一样的拱桥横卧村头,桥下清清的泉水惬意地向远处奔流。尤其是夏天的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桥下穿过桥孔游上一个来回,把一天的疲惫清洗掉。

       
         
       

紧贴着石桥的南侧修有一个泄水闸,这个闸门打开,泉水顺流而下,去滋养邢台以东任县、南和、平乡等九个县城的土地。在湖的西侧靠近村口有一座龙王庙,龙王庙很灵验,每逢干旱,人们就会抬着贡品来求雨,说是每求必降甘霖,因此,龙王庙香火鼎盛,初一十五上香还愿的人络绎不绝。百泉村水多却从没闹过洪灾,村民们也把这归功于龙王庙,后来,龙王庙毁于一旦。虽然现在泉眼没有了,湖水也干了,但是湖坑还在,重建的龙王庙坐落在湖坑北边,青砖红瓦古色古香。

“老辈儿时有个葫芦头泉,后来被误传成葫芦套,那眼泉很是吓人,人要是离得近了会把你往里吸,而且那泉一喷能上去两三丈高,我们轻易不敢去那边玩儿。”张克路说起葫芦套还心有余悸。

       
           
       
 


2

 打渔、编苇席、采菱角

万亩芦荡  小儿卧剥莲蓬

 

百泉原来是不种稻米的,后来村民们围着村子修了一条渠,引水灌溉,百泉村种上了稻米,成了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闹土匪的时候,有了这条环村水渠,犹如给村子加了一道保险。晚上,小村四面的的大门一落锁,百泉村就隔绝尘世成了一个世外桃源,任土匪再怎么猖獗也近不了百泉村。

世代生活在村子里的人们凭着这一股清泉过着富足的生活。张克路小时候,看父辈划着用秫秸扎成的小筏子在湖里撒网打渔,一网下去,便收获十几斤大小不一的鱼儿。 这些鱼除了自家吃之外,剩余的就拿到市场去卖钱。村民去市场最多的时候是卖苇席。张克路的记忆里,自己祖祖辈辈主要靠那几亩苇地生存。无边的芦苇荡不仅是孩子们的开心乐园,也是鸟儿们的天堂。他们打闹惊起鸟儿鸣叫着飞向远处,顿时,“扑棱棱”从芦苇深处飞起漫天各种鸟儿,啾啾鸣叫声响彻百泉村。

 


3

   

古印章、王尚书、大杨树

千年回眸  历史余音袅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甘甜的泉水富庶了百泉村,养育出一辈又一辈名人雅士,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人文故事,给百泉村增添了一笔色彩。其中最著名莫过于明朝官至吏部尚书的王本固。张克路老人也说不清王本固是哪的人,只是听老辈儿人说当年王尚书在百泉上的学,百年后又葬身在百泉村。张克路说,王尚书墓有三个“疙瘩”,估计是为防止后人盗墓而建了真假难辨的三个坟头。据说,王尚书墓里有暗道、有机关,至于真假就不得而知了。

     
       
     

       在百泉村的历史上和王本固齐名的还有两个人,赵督堂和贺小官,他俩的官没有王尚书的官大。督堂是多大官,村民们说不清,哪朝哪代叫什么名字也不可考,贺小官就更笼统了,只知道姓贺,当过小官。百泉村民风淳朴,人们不以官位论高低,对这三位都葬在百泉的官员给予了一样的尊敬,至今三人的传说被村民引以为荣、津津乐道。

      百泉村早前有三位官员栽下的六棵大杨树。据张克路说,最先是王本固衣锦还乡时,在村里种了两棵杨树。后来赵督堂和贺小官也仿效王本固,受封后在那两棵杨树旁边又各自栽种两棵。这六棵杨树历经沧桑,见证着百泉村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变迁。

       张克路曾经是村里的会计,当年村里换新土地证的时候,他从村民的老土地证上看到过“城门道”“城墙根”的记载。他说,老人们经常说百泉村在古代时就是一座古城,村里建百泉家园小区的时候,从地基里发现了一枚春秋时期的铜制印章,据考,属春秋时期一位地方官的官印。这枚沉睡了千年的铜制古印章给百泉村的古城说法增添了依据。

   
 
 

美丽的传说滋润着代代百泉人,给百泉村加持了一份深厚的文化底蕴。种种原因,百泉已经消失了,眼下只剩下一个干涸的湖坑,但是对于百泉齐涌、盛景再现,百泉人从没放弃。张克路说,1996和2007年先后两次出现了泉水复涌,2007年复涌时间持续了100多天,这让村民们欣喜若狂,他们盼着有一天能再看见清泉长流、芦苇成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