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从“且听龙吟”说起,林克仁先生详解《中国箫笛史》箫居前的原因

2021-06-24 18:18:46

《从“且听龙吟”说起

林克仁

听说黄山有一处景观,名“且听龙吟”。有一年与友人结伴,行至该地,甚奇之。自古龙吟为何音,谁也说不清楚。那就寻一寻龙吟的感觉吧。大家三三两两在石上小憩,静候龙吟的来临。谁知自午间等到夕阳西下,四周一片寂静。夜宿山居,遇雨。次日,再寻龙吟。静候之际,忽于无声处传来“波波”的怪响,似大鱼汲水,似巨兽低吟,绝无虎啸山林的声威,一如婴儿啼哭般的美妙。我想古人言“笛奏龙吟水”,一定是被大自然中美妙的龙吟打动有感而发吧。五千年前黄帝令伶伦往昆仑伐竹,作龙吟,这便是最早的洞箫了。因此,自“龙从大地绝迹后,龙吟之声便无从查考,只有从洞箫的声音中去寻其踪迹了。

白龙桥位于黄山风景区温泉区花房的大门旁,小巧玲珑、古朴雅致。桥旁东岸有巨石隔溪相望,形似龙头,名“龙头石”,上有“龙头”二字,。石下有白龙潭,西边岩石上刻有“且听龙吟”四字。


中国人是龙的儿女。洞箫是龙的儿女手中奇妙的“法器


说起法器,首推尺八。在唐代,日本人从中国输人尺八,甚重之,辗转千余年,变成了他们的传家宝。日本的著名尺八艺人,被尊称国宝,享受国家津贴。在韩国,唐宋时从中国传入的洞箫成了他们的国粹,迁延千载,久盛不衰。


古人言:箫,肃肃然也。箫自有一番庄重潇洒的大度,文人雅士的从容。洞箫的声音有一种勾人魂魄的内在魅力。有一年我在大学开设箫笛选修课,居然十之六七的大学生选了箫。我在箫课的示范中,不止一次地看到远离家门的大学生在箫声的激荡下热泪盈眶的情景。这使我忆起大诗人苏曼殊在日本留下的佳句:“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真乃乡音乡情,非洞箫莫属啊。



古人推崇洞箫,不仅由于它自身特殊的音色美,它与本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而且它对于我国古代的法定律制、度量衡等法制的奠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知道,古代形似洞箫的律管是定音的标准器。而律管的定制又与度量衡有关。无怪乎古人咏洞箫的诗文俯拾皆是,尤以苏东坡的《赤壁赋》最为精当,超逸不群,令人叹为观止。那时天下人皆言同物不同名的长笛为洞箫。竹笛在汉代始称横吹,到了唐代才有笛膜的记载,起初是不为人所重的。近世星移斗转,世俗风尚所然,渐渐地成了竹笛的天下。即使如此,某些有识之士还是清醒地意识到竹笛的声音过于尖脆,距离太近听,觉有受不了的弱点。



譬如清人江灿言:“予听今人之笙,每尝病其尖。笛贴芦孽,音亦更。以为古人之音不当如是。若洞箫则虽未尽合律,然声音便自端穆。”(江灿《乐经律吕通解)。有一日我对外国人近距离示范口笛,一声惊起,外国人立即耳作痛苦状。近年来为什么一再试低音笛,可能与此有关吧。竹笛不能老是那么个性化,在大场合独奏。每件乐器都要有融入乐队的功能。笛膜的出现或许成了利弊相关的双力剑:其独特、明亮的音色是其特点;但尖与不平和,运用不当则常常成为乐队中的赚烦,难以和乐。当然这与人们的驾驭有关。笛艺高手在乐队中往往是偶露峥蝾,收放适宜的,这与那种自卖功力、以响为荣的俗世笛手所不能比拟的。


中国箫笛史,以箫居前也有这个含义。目前在大陆竹笛考级如灭如荼。未闻有洞箫考级,许多事在于扶持。祈望有识之士打开山门创办洞箫考级,可说是一项创举。让我们广结善緣,让古老的龙吟重返社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吧。

作者:林克仁

选自林克仁编著《中国箫笛史》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 -

“箫声中的思索”林克仁先生忆外国洞箫学生二三


点击阅读原文:


箫园改版首页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