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7 东西的 7
于吃货而言,梦回长安的头等大事,是把胃先收拾服帖。今天我们先从凉皮开聊。
凉皮无疑是陕西人的心头好。价廉味美,夏吃酸辣开胃,冬吃清爽解腻;进可入国宴,退可路边摊,简直是全能型选手!
" 老板,来碗凉皮,辣子醋多!"
温润如玉的白色凉皮,被清爽的绿黄瓜丝,明丽的黄豆芽和霸道的红辣椒点缀得活色生香。辣油香气直往鼻子里钻,打蔫儿的胃口立马抖擞起来,惹人舌津横溢。吃完顾不得擦嘴,仰脖灌上一瓶透心凉的冰峰,浑身激灵灵打一个冷战 ~ 这才过瘾!
听说大洋彼岸的纽约,一碗陕西凉皮卖到 5 刀,再看看楼下凉皮店 6、7 元一碗的价格,简直暗爽!
1 | 听说秦朝人就开始吃凉皮了?
凉皮问世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在民间传说里,第一碗凉皮诞生于秦朝。
秦朝时,已经普遍使用研磨技术研碎谷物,饮食从 " 粒食 " 进化到了 " 粉食 "。圆形石磨的使用在战国早期即已开始,到了秦汉已经比较成熟。《三辅旧事》上记载:" 太上皇不乐关中,高祖徙丰沛屠沽酒卖饼商人,立为新丰县。" 可见秦朝时已经以饼为食了。
所以说,在此基础上出现凉皮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虽身世成谜,但吃凉皮的历史少说也有一百多年啦。清光绪年间,西安街头就有专卖凉皮的商贩了。凉皮提前蒸熟了晾凉,一张张摞起来,提篮挎袋、走街串巷的吆喝叫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凉皮的黄金时代。那会儿流动摊贩还很活跃,一入夏,陕西各地的凉皮摊纷纷出动。地上摆一矮桌,几条板凳,旁边三轮车上的玻璃罩子外贴着大红字——凉皮。没有任何名号,但只要摆出来就有人吃。
尤其是盛夏,人在街上被太阳烤得焦干之时,瞥见树荫下的凉皮摊,简直像在沙漠里见到了绿洲。
爱吃凉皮的多是女娃,因为饭量小,凉皮能吃饱。记得大学的夏天,中午一下课,宿舍姑娘们一人拎一袋凉皮回来,吸溜完再吃一牙西瓜就是一餐饭,总不见长肉。男娃就不行了,非得配个肉夹馍再喝碗稀饭才能混个肚儿圆。大名鼎鼎的 " 三秦套餐 " 想来就是这么吃出来的。
把普世的稀饭换成陕西本地的冰峰汽水以后,三秦血统就更为纯正,凉皮也一直兴旺至今。
2 | 米皮 & 面皮又有什么名堂?
凉皮主要分米皮和面皮两大类。除此之外还有用绿豆淀粉、蕨粉、魔芋粉等等为原料制作的凉皮,比较小众。
3 | 西安凉皮界的四大旦角
陕西各地都有吃凉皮的食俗,随便数数,就有汉中热面皮、安康蒸面、汉阴蕨粉皮、岐山擀面皮、扶风烙面皮、秦镇米皮、麻酱酿皮、彬县御面、陕北肝子酿皮 ……
若把各地特色凉皮都在陕西地图上标注出来,完全可以连成一条 " 凉皮之路 ",从秦岭以南一路吃到黄河岸边。
但且让我们先回到西安,这里最常见、人气最旺的几种凉皮是:秦镇米皮、汉中热面皮、岐山擀面皮和麻酱酿皮,又被称为凉皮界的 " 四大旦角 "。
4 | 凉皮的灵魂是啥?油泼辣子啊!
对老陕来说,凉皮不放辣子和吃面不就蒜一样,万万不能忍!
怕辣的人,看到凉皮上红艳艳的辣油就发憷。其实,陕西凉皮所用的辣椒主要是秦椒,相对国内常见的辣椒而言,辣度很温和。
国内常见辣椒的辣度
陕地秦椒体型纤长,适合干制,关中人把它叫线线辣子。每年辣椒收获的季节,农人们就用细线把鲜红的辣椒穿起来,挂在房檐屋后晒干。
要吃的时候,把干辣椒用文火焙炒,磨成辣椒面,加入碾碎的芝麻、核桃和适量盐,最后用滚油炸香,一碗香喷喷的油泼辣子就做好了。
秦椒主产区
老陕是油泼辣子的铁忠粉。哪怕是一个白面馍馍,只要浇上一勺鲜红油亮香喷喷的辣子就能吃得喜气洋洋。陕地自古民风剽悍,当同样嗜辣的四川邻居正在研究如何用辣椒配菜的时候,老陕们干脆把辣椒当菜吃。" 油泼辣子一道菜 " 就是关中八大怪里的一句顺口溜。
假如凉皮的历史真有两千多年,在辣椒还没进入中国之前,老祖先们吃的是怎样的凉皮啊? 嗯,总觉得不太想尝呢。
来源:企鹅吃喝指南
兴平大小事,百姓身边事,风尚兴平与您一同关注!
--投稿邮箱:1255591947@qq.com--
--联系我们:QQ1255591947,微信/电话1361918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