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3月13日

2022-05-06 04:29:04

昨天读朱自强先生的新书《儿童文学的“思想革命”》,读到他对《宝葫芦的秘密》的分析,想起自己在2016年写的一段读书体会,与朱先生的观点大体一致。这也算是读书一乐吧。先把自己的文章贴在下面:


(前略)

三、我写书评

我小时候没有读过《宝葫芦的秘密》,但电影《宝葫芦的秘密》是看过的,而且印象很深。尤其是宝葫芦呵呵呵地笑着的镜头让我觉得可怕,所以一直忘不掉。长大之后,再看这部电影,又看到呵呵呵的镜头,很平常啊,实在搞不懂当年自己为什么会害怕。

当上教师,为给学生推荐课外书,我读了《宝葫芦的秘密》。不知怎的,读着读着,我忽然想起神笔马良。小时候,我常想,自己如果有支神笔该多好——作业做不出,用神笔一扫,神笔就会将答案写出来。这类幻想还有很多,比如,我常想,如果出了家门,就有平面的电梯铺在马路上,不用走路,电梯就把你送到目的地,那省力。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我小时候,姑妈曾带我去乘上海第一百货商店里的手扶电梯,乘一次好像还要收一角钱。那是中国第一部手扶电梯。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幻想竟然都已成真。虽然家门口没有平面电梯,但机场里有。至于神笔,当然也有。用智能手机下载一个小猿搜题之类的app,遇到难题,打开手机对着题目拍张照片,几秒钟后,答案就出来了。梅子涵先生说,相信童话。有的时候想想这话,真对。

如果对相信童话无感,那么读《宝葫芦的秘密》,估计只能读出说教——宝葫芦是假的,不要幻想不劳而获。当然,读出这个,也是正常的。只是,如果只读出这个,那就有点可惜了。在我看,《宝葫芦的秘密》有点像成长小说。一个小孩子希望拥有一些神奇的物件,很正常。当王葆得到了宝葫芦,宝葫芦接二连三地满足了他的心愿,他很开心。可是当宝葫芦用偷的方式变出更多的东西时,王葆犹豫了困惑了,最后他决定不要宝葫芦了。电影中用王葆刀劈、火烧葫芦等镜头来表达他的决绝之心。这个变化过程,不是一个儿童成长的隐喻吗?其实,即便儿童长大了,依然幻想自己有个宝葫芦,也是很美妙的事情啊,只要这不是一只偷东西的葫芦。

以上这些,张天翼先生可能未必同意。不过,没关系。按照现代文学鉴赏理论,一部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可以多元解读,让不同的读者读出不同的感受,才能显示出作品的张力。

 

四、资料链接

一九五八年,《宝葫芦的秘密》出版。二十年后,《宝葫芦的秘密》再版。在。信中,他这样介绍王葆——

王葆并不是个坏孩子,他挺想学好,肯做好事,关心集体,热爱同学。就是有点懒,不爱动脑筋,什么都想要现成的,遇到麻烦的事,就幻想有那么一种宝贝,可以帮他做好多事情,使他不用费什么劲,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譬如遇到一道挺难的算术题,甭费脑筋,这宝贝就给算出来了,那该多好。

张天翼先生又说——

可是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包括吃的、用的、玩的,以及各种学习课程的答案,没有一项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人们用劳动(体力或脑力劳动)换来的。比如一道作业题,如果你不懂脑筋,那是做不出来的,除非去抄别人的答案。反正,你不想自己费劲,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就只有像宝葫芦给王葆变东西那样,从别人手里拿来——实际是偷来。因为一个宝葫芦是做不出那么多事情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如果自己不劳动又要享受现成的,就只有剥削别人的劳动或者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

你看王葆,他有了宝葫芦,从此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来得真容易,使他吃不了、用不完、玩不尽。可是这一切不但没有使王葆得到幸福和快乐,倒使他感到无聊和苦恼。因为这样一来,什么事都用不着他去做,也不用他费脑筋去想,他整天没任何事可干,甚至连他想做个飞机模型玩,还没等动手,宝葫芦就把个现成飞机给他拿来了。这样的日子多没意思!

读了这些话,我想,读者对张天翼先生的创作动机也就清楚了。

 

2016420

再贴朱先生的文章片段:



朱自强先生这本自选集中有不少文章很犀利。读起来很过瘾。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