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肇东丨人物综述】“葫芦丁”的雕刻梦 ——肇东市葫芦雕刻艺术传承人丁明臣事迹综述

2021-10-01 21:01:05


丁明臣,男,现年43岁,祖籍山东日照,出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市,大专学历,民间雕刻艺人。现任黑龙江省肇东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肇东市海峰美术设计室总经理,代表作葫芦雕刻《百福图》在山东省聊城市第三届民间葫芦艺术节上获得三等奖;运用浮雕和烫画手法相结合创作的《为人民服务》在辽宁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得二等奖,还有《达摩祖师》、《四骏图》等作品曾多次在肇东市委宣传部、市工艺美术协会、市文联组织的展览中获奖。

历经近20年的苦心经营,丁明臣的葫芦雕刻已经走上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路子,年生产葫芦1000多个,雕刻烫画加工葫芦300多个,年创产值20多万元,产品销往深圳、香港及全国各地,在民间素有“葫芦丁”、肇东葫芦雕刻第一人之美誉。

家庭熏陶,自幼好学,雕刻梦缘于幼年

丁明臣是葫芦世家,早在清朝,祖先就开始从事葫芦雕刻,丁明臣已是6代传人。据家有史书记载,我国葫芦的种植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传说,铁捌李、麻姑、济公等仙界神人皆携“宝葫芦”为法器,挂在腰间,驱邪逐鬼、。葫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及其广泛,既可做水器、酒器、药壶等生活用具,还成为了黎族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葫芦舟。葫芦与“福禄”谐音,其枝茎称为“蔓带”,谐音“万代”,连起来即为“福禄万代”。枝叶繁茂、多果的藤蔓与多籽的葫芦表示“子孙万代、繁茂吉祥”,一直被民间视为子孙满堂的象征,长寿圆满的吉祥物。

丁明臣介绍,葫芦的演变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一是食用时期,主要在原始社会至汉代;二是用品时期,宋代后经简单雕刻加工,渐渐演化为精神用品;三是贡品时期,明朝有记载 “葫芦雕乃皇家贡品”;四是珍品时期,到了清朝,雕刻葫芦工艺臻于鼎盛,皇室视葫芦雕为珍品,常用之馈赠来使,赏赐下臣,达官显贵之用。五是商品时期,建国以来,葫芦摇身一变,用途广泛,也开始作为货币交换,逐步走向了市场,被国家有关部门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上世纪初,丁明臣爷爷的爷爷就是葫芦作画的著名民间艺人,将葫芦挂在最显眼的地方,满屋的葫芦,满脸的欢喜,象征着吉祥如意。待到他爷爷时,喜欢葫芦到了痴迷,人们称爷爷是村里一大怪才,爷爷喜欢把葫芦改造拼接成各种形状,别人看不上眼的葫芦、甚至废弃的葫芦在他手里都能变成宝贝,堪称一绝,人送绰号“葫芦痴”。在战乱年代,为了活路,爷爷带着奶奶和爸爸一家三口,跟随闯关东的人流来到了黑龙江。离开老家的时候爷爷将最心爱的葫芦带在身上,路上日本飞机轰炸不断,一片血腥,虽然老人身上带的葫芦被炸飞,但一家人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大难不死定有后福。日子从此安稳了,爷俩在房前屋后种满了葫芦,精心侍弄,像呵护小孩一样视为掌上明珠,种出的葫芦品质出奇的好。爷俩重操旧业,又开始了葫芦雕刻生意,换些零花钱贴补家用,在十里八村也很快出了名,受到了当地人的格外亲睐。

丁明臣是在葫芦堆里长大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使他对葫芦格外喜爱,从记事那天起,就对葫芦产生了美好的印象,总觉得葫芦是个无所不能的神奇宝物,电视剧很多神仙、神医一出场就身背葫芦或腰悬葫芦,比如《八仙过海》中的铁拐李、《封神演义》中的寿星南极翁、还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就是从葫芦里边倒出来的,从小就有做一名雕刻葫芦大师的梦想。至此,便为实现这一梦想而不懈追逐。丁明臣7岁时开始跟着爸爸学习在葫芦上画画、雕刻,在读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后,就一头扎在雕刻上,少了许多儿时的天真和玩耍,每天几乎都要在煤油灯下练习,父亲非常严厉,手被刀子划破、甚至鲜血直流,也不敢做声,只能强忍作痛。有时衣服磨破了或弄脏了,也来不及换洗,默不作声。严师出高徒,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全校的手工艺比赛,他利用传统的烙画技法制作了古代人物画,取得了全县小学手工艺比赛的第一名,自此与葫芦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学们把他形象地比喻为“葫芦娃”。他说,葫芦里有我的童年,有我的快乐,更给予了我无限的希望和美好前程。

传承创新,潜心钻研,力推产业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丁明臣越发感到,葫芦雕刻艺术重要在于传承,关键在于发展,生命力在于创新。

一是三年三次南下学艺。为了挖掘葫芦文化和寻求艺术提高,他深切地感到仅凭在老人那学到的一点本领是微不足道的,必须走出家门,拜师深造。尽管当时家庭很困难,还是多次前往葫芦之乡山东一带探访民间葫芦艺人,学习制作工艺葫芦的各种手法。2006年秋他出差到天津,深秋的早晨在早市上看到有一地摊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葫芦,非常标致。他停下脚步同卖葫芦的老人攀谈起来,老人家看小伙子非常喜爱葫芦,心地诚恳,便毫无保留地从种植方法、选茬整地、室内育苗、稀密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详细地讲解给他听,在老艺人的帮助下,开始对葫芦的种植、管理、加工等有了初步了解。

2009年,他来到了中国葫芦之乡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再次探访民间艺人,跟随民间老艺术家学习工艺葫芦的各种技法,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刻苦学习,在浮雕、透雕、烫画等手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在2009年9月以浮雕技法制作《百福图》,在当地民间葫芦艺术节上获三等奖。

2010年3月,他又赴辽宁学习,采用浮雕和烫画相结合的手法创作的《为人民服务》,在辽宁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得二等奖。他收获了大奖,收获了成功,更收获了自信,自此,他真正的把葫芦艺术当成了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肩负的责任,更加增强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艺术更加娴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二是在传承中发展创新。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是丁明臣对葫芦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他说:“当你站在一定高度的时候,你的头上还会有一片天空,任何一件艺术品都不可能达到极致的顶峰,只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追求的过程。”他在葫芦雕刻艺术生涯中,胸怀大产业,着手细微处,精雕细琢,创新求实,力求创造出更多颇受百姓欢迎,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艺术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做到了“突破三个难点,搞好一个结合”

突破三个难点:其一是绘画的难点: 相比平坦的纸面而言,在葫芦上刻画相当有难度。葫芦不规则的流线型形体和凹凸的弧面不但对绘画带来难度,也给行笔走刀构成难度,而且对形象的布局和塑造也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如何把平面展开的壁画自然完整地再现于圆形的葫芦上,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一次无意间,丁明臣在电影里看到了投影仪,突发奇想能不能把这一技术运用到葫芦过稿上呢,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可以熟练地把想要制作的图案转换到了葫芦上,即解决了绘画基础差和过稿难的问题,也大大提高了画面的精准度。其二是雕刻的难点:葫芦雕刻,即是从木雕、竹雕、石雕逐渐演变而来的,传统的木雕包括浮雕、浅浮雕、透雕等。雕刻手法包括打坯、修光、敲细坯、戳草褶、修光的工序。葫芦雕刻和木雕有所区别,由于葫芦壁薄,如果按照木雕的手法去做就会造成葫芦的破损或是浮雕效果浅、立体感差,丁明臣在创作葫芦烫画之前,要将事先挑选好的葫芦进行去皮、打磨、素描等五六道工序,然后才能进行烙烫。但最费工夫的还是烫画过程,要依据葫芦的具体形状、颜色,配上贴切的画面,然后用电烙铁烫,烫的时候还要注意轻重,控制好电烙铁的温度,把握好画面颜色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因为是纯手工制作,烫一幅比较满意的葫芦作品往往需要五六天的时间。他说:“这些葫芦是我的宝贝,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它们,什么烦恼都忘了。”他创作的葫芦烫画,最令人称奇的是几乎每件作品都透露着栩栩如生的气息,比如那件猛虎烫画,老虎的身子巧妙运用了葫芦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将虎尾的灵动和虎头的凶猛刻画得惟妙惟肖,仿佛可以听见山谷里的虎啸声,让人爱不释手。其三是构思的难点:“刻出来的葫芦,藏起来的历史”。在葫芦上烫画,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一幅完美的葫芦作品最主要除了烫画、彩绘、雕刻外,更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构图,就是要根据葫芦的用途去构思图案,这里涵盖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包括风水、祈福、人文等。制作每件作品都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用途配合不同的图案,加上精湛的技艺才能把中国传统的民间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加强烫画的艺术感染力,他搜集了国内大量民间神话传说,积极吸收借鉴中国画的创作技法,对传统烫画工艺进行了挖掘和整理。他不断丰富作品题材,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通常,丁明臣使用的葫芦有八字形葫芦、瓢形葫芦等,其作品题材主要分为历史故事、仕女图、花虫鸟兽等。如“百福图”、“九龙图”、“福禄寿”等作品,构图简约流畅,风格淳朴,富有传统气息。除了在烫画技艺上深入钻研外,他还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葫芦烫画,了解他的创业故事。精妙如神的构思和布局令外行百思不得其解,也令技术平平的雕匠望而生畏。

搞好一个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丁明臣经过多年潜心揣摩和创作,又借鉴自己原有的书画及多种工艺技能,补充融汇到葫芦雕之中,在传承中创新,既不游离传统民俗文化,又力求切合现代人审美意识,从而形成了丁氏葫芦雕刻独有的艺术模式。现在采用的现代科技手法,是把水转印现代技术利用到葫芦的绘画上,原来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彩绘作品,现在经过传统的构思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较好解决了制作人员的绘画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即使是零绘画基础的葫芦艺人也可以在短时内制作出精美的彩绘葫芦,在创新葫芦雕刻技艺方面闻名遐迩,成就斐然,受到业内人士好评和社会上的广为赞扬。

三是助力产业化经营。走进丁明臣的设计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堆雕刻工具足有二、三十种,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葫芦挤满了屋子,葫芦上雕刻的图案线条流畅、构图巧妙,人物神态各异、栩栩传神。

谈及葫芦雕刻史,丁明臣回忆, 设计室成立之初,是和亲戚朋友借了几千元钱租的一间门市,电脑是朋友赊销的,桌子是开家具店的朋友送给的,在艰难的处境中开启了创业之路。由于当时没有资金,为完成第一个订单,把唯一的手机换了钱,用来进料和相关费用支出,第一桶金挣上了500元,当时兴奋得不得了,使他对葫芦的追求更加执着,乐此不疲。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使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市场的原材料已是供不应求,葫芦的形状也不受自己控制,其成本也越来越高。经过一番考察后,决定自己种植葫芦,并建起了“福禄缘葫芦种植基地”。由于不懂技术,所雇的人也不会种葫芦,结果第一年收获无几。转年,丁明臣亲自去哈市和省农艺部门求教,又在网上学习葫芦种植技术,加之科学种植,精心管理,这几年连年丰收,先后引进了美国手捻葫芦、美国超大亚腰葫芦和鹤首葫芦、天鹅葫芦等多品种。经过两年的试验种植获得了成功,所产的葫芦不仅可以满足自己加工的原料,还有部分产品投入市场销售,现在又在互联网上开设了葫芦雕刻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结合,产品远销香港、深圳和全国各地,做到了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不断开创了葫芦雕刻产业新局面。

四是面向未来,规模运作,新时代彰显新作为。展望新征程,站在新起点,葫芦雕刻产业发展要有大跨越。

以初心明志逐梦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坚定了未来葫芦文化产业的发展信心,打好富民牌,走出特色路,并牵头组建肇东“葫芦雕刻工艺美术协会”,全力推进肇东葫芦雕刻产业快速发展。

以创意产业促发展:未来的葫芦产业必须走好绿色种植、科学研发、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他将利用三年时间建设食用葫芦种植区、绿色生态采摘区、葫芦特色餐饮区、亲子休闲游体验区,形成新型生态文化、非遗传承、旅游观光、创意农业为一体的新型葫芦田园综合体。福禄缘葫芦文化创意园,二期项目建设规划流转用地20亩,打造以葫芦文化创意为主题的“锦绣甜城葫芦文化民俗馆”,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综合产业基地,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产品卖向全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以惠民致富为己任:争做“大众创业,万民创新”的领头人,到2022年,福禄缘葫芦种植基地再流转土地50亩,把小葫芦做成大产业,做好葫芦富民的大文章,建立甜城葫芦工艺传承智慧课堂——青少年体验基地,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让葫芦雕刻走进千家万户,把葫芦业逐步做成富民产业,加快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葫芦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多产融合,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剩余时间,惠及更多城乡群众致富奔小康。


撰稿 范云阁

以上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观点。 
如涉及相关版权或不合适内容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执行编辑:谷云浩  付小良
责任编辑:于洋
投稿信箱:zdswxb@qq.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