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西安散记

2022-01-24 02:02:21

点击上方蓝色字     关注

“百卉争春各自香”公众号

        要感受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除了看古迹、逛遗址、参观博物馆,此外,我觉得就是应该去品尝这个城市的美食了。城市的历史文化总是与这座城市的美食密不可分的。美食里渗透着风土人情,在无声中彰显着城市特有的味道,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中最为感性最为靓丽的一部分。

        到西安,不到回民街饕餮清真小吃,就像学生在学校读书却不看书不做作业一样,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我们就下榻在离回民街不远的一个叫“七天”的酒店,图的就是离回民街近。


        一住进酒店,我们就迫不急待地奔向回民街。刚入夜,老远就听到鼎沸的市声。过了“回坊”,整条街都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摩肩接踵。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人,多得让人激动,也多得让人害怕。街道比较逼仄,最多是两车道。道路两旁虽然遍挂着电灯、汽灯,但却故意的不甚明亮,似乎要给人造成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各种摊铺正在热卖,到处弥漫着浓郁的熟食的特有的香味,令人馋涎欲滴。糕饼、干果、蜜饯、烧烤、夹馍……应有尽有,叫人眼花缭乱。

        见到一家挂着“老孙家羊肉泡馍”匾额的店,挤了进去。店里早已人满为患,竟有不少的人站着。电扇嘶嘶地旋转着,送来凉爽。就餐的人,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我要了一份羊肉泡馍,等着餐位,兴致勃勃地打量着周围的食客。这些人,言谈举止,一看就知道是出来旅游的。看来,他们的心思也和我一样。


        不久,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和一盘馍端了上来。馍,就是烤熟的面饼,是冷的。凡面点,大概西安人都叫馍。尝了一口羊肉汤,味道很鲜。学着周围的人将馍掰开,撕成小块,丢进汤碗里,就着吃,确实别有一番风味。天本就热,不一会儿就吃得满头大汗。北方人实诚,连我这样的大肚汉,这一碗羊肉泡馍,也让我对其它的美食是有心余而力不足,只能望美食兴叹了。

        有这样一件事,印象很深。在咸阳一水果摊买苹果,摊主是地道的咸阳人。一张纸板上写着:新鲜苹果,六元一斤。我随手在一个框里拿了几只,付钱时,摊主告诉我这苹果不是刚摘的,有了两三天了,价格要便宜些。他指着另一个框子,说那才是当天摘的,新鲜。其实,我还真看不出它们的区别,一样的饱满圆润。他说,你尝尝就知道了。一尝,果然是这样。北方人的实诚,由此可见一斑。


        老实说,清真口味的羊肉泡馍,还真不大合我的胃口,但这并没有打消我对西安其它美食的觊觎。不亲自品尝,永远是不会知道这些美食的滋味的。合胃口或不合胃口,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此后,我尝过牛肉夹馍,凉皮,臊子面,以及有名的“biangbiang面”。西安人的口味,与我们这地方,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也吃麻辣,但注重的还是食物的原味、本色。未必中看,却能熬饿。这大概与西北的地理环境有关。所有的吃食,给我的感觉是显得比较质朴、实在、粗犷、阳刚,就像我见到的那些西北人。从这些常见的美食中,也可以看出西北人的一般性格。

        我有幸欣赏过最具西北特色的秦腔。在戏曲方面,我是个外行,没有发言权,但就感觉而言,我觉得那似乎不是在唱歌,而是扯着喉咙在吼,在啸,在咆哮。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就像刚硬威猛的西北风,锐不可当,横扫一切,撼人心魄。


        西安人以面食为主食,面条当饭。过早,是没有面条卖的。最常见的大众化的早餐,是馍馍就胡辣汤。胡辣汤,黑乎乎黏乎乎的,样子不中看,有些影响食欲,但吃起来,汤汁粘稠,入口顺滑,香气浓郁,可口生津。

        我是个嘴馋的人,虽然到过的地方很有限,但每到一地,定要尝尝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我信奉陆文夫说过的一句话:“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大文化。所谓大文化是因为饮食和地理、历史、物产、习俗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关联。”对于饮食文化,论者颇多,有许多真知灼见。钱钟书则以其一贯的俏皮说道:“烹饪是文化在日常生活里最亲切的表现,西洋各国的语文里文艺鉴赏力和口味是同一个字(taste),并非偶然。”而张大千更是斩钉截铁地宣言:“吃是人生最高艺术!”从美食中品出文化,于我而言,说个掉底子的话,我那是附庸风雅,因为仅温饱而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正在实现的愿望。因此,准确地说,除了好吃,更是好奇。为此,还闹过不少笑话。


        一次,在海南兴隆,晚上去宵夜。整条街的夜宵摊子上,都是清一色的海产。见很多人点一种海贝,价格不菲。见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以为那东西好吃,也要了一份。端上来,让我傻眼了。那贝肉,好像还未熟透。夹了一只,腥味刺鼻。放进嘴里一咀嚼,竟难以下咽。怕人笑话,就着一大口啤酒,勉强地吞进肚里。以为是服务员的疏忽,找到服务员,要求重新加工。过了一会儿,端上来的,似乎和原来一样。邻桌的以一种怪怪的眼光看着我们,我知道出洋相了。最终,那海贝还是浪费掉了。

        像我一样的山里人,没见过什么世面,闹笑话是必然的。一次,我们一行在青岛逛街,见到水果摊上出售一种样子像海星的金黄色的水果,来了兴趣,买了一只。回到旅店,迫不及待地想尝尝。一尝,发现味道不对,有点像南瓜。一打听,才知道这还真是南瓜,不过是放在模具里才长成那样,是用来观赏的。一想起来,就让我忍俊不禁。


        说到美食,习惯的还是本地口味,好吃的还是家乡菜。根深蒂固。古人云“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确实是经验之谈。            这“难”,我想可能就难在吃的方面。即使如今天这般交通发达,互联互通,地球成村,但要在异地吃到地道的家乡口味,还是比较难的事情。因此,出门愈久,愈馋得慌。西安的美食,说到底是西安人的美食。每个人真正的美食,是在家乡,在自己的家里。中国人追求落叶归根,恐怕与这方面不无一点关系。

        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美食,每一样,都有丰富深厚的历史渊源。无论你喜欢不喜欢,那特有的风味,那吃的故事,都将永远铭刻在游人的记忆里。

 

文章作者:曾传华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编者邮箱:372195118@qq.com

编者微信:hjy13597756630

作者简介:曾传华

曾传华,男,汉族,笔名基因清除、常常地想自己,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远去的村庄》、《幸福或许是这样的》,有散文小说散见于报刊杂志。现就职于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实验中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     更多精彩等着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