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这个小镇很“杭味”!来自桃李春风的怀旧清单请收好

2022-01-23 01:56:42

“响喽——”,“砰”!


随着一声吆喝和一阵巨响,数不清的爆米花从黑乎乎的爆米机里“蹦”了出来,将原本空无一物的编织袋“吹”得鼓鼓的,热气腾腾的空气中,顿时散发出一股熟悉的味道,勾起了不少老杭州人的回忆。


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杭州各街巷随处可见的场景,也是杭州桃李春风每个岁末最令人期待的画面。被誉为“临安第一景”的青山湖,不仅为蓝城家人勾勒了一片亲近山水的自然画境,也包容下了最淳朴的杭州老底子记忆。



在老杭州人的童年记忆里,一到过年,卖爆米花的摊位前队伍总是排了一长溜。


孩子们搓着被冻红的小手,围在炉子边,就等爆米花师傅一声令下,赶在爆米花出锅前捂住耳朵,等巨响过后,一边欢呼一边抢着购买。


贪吃的孩子,甚至还会蹲下身,把地上“漏网”的爆米花一个一个捡起来。


用不了多久,一锅新鲜出炉的爆米花便被一抢而空,没有买到的人不得不耐心地等待下一锅,脸上仍然露着期待。

2017年“桃李春风的小团圆”活动现场,家人们正在品尝爆米花

如今,曾经叱咤街头的老式爆米花已没有过去那么常见,但这只能手动摇出爆米花的“黑葫芦”却引起了老外的注意,甚至登上了美国探索频道的节目《流言终结者》。操作机器的三个老外夸张地穿上了防弹衣、架起了防弹玻璃,却依旧没有成功——为什么?


爆米花制作过程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想要味道好却要费不少功夫:把装好玉米的爆米花机放在火炉上转,火候全靠自己掌握,每个人制作出来的爆米花口感都不一样,一个成熟的爆米花师傅,至少要经过半年的不断尝试,才能制作出一锅好味道的爆米花。


所以当那一声喜庆的“炮声”在小镇响起,可想而知唤起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把香喷喷的爆米花放进嘴里,满嘴都是新年的甜。



“嘿哟!嘿呦!嘿呦!”当家人们吃上美味的爆米花,小镇里又传来了富有节奏感的口号。闻声看去,只见一个壮汉抡圆了椆木锤子,一下又一下,结实地砸在热腾腾的熟糯米上。


“我们小时候家里打年糕都是手工打的,人多力气大,所以都是好几户人家凑在一起,这样才能打出好年糕。”


江浙一带的小镇,每到农历年底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习惯。家家户户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作为新年里走亲串户送亲戚的传统礼物,以此祝福亲朋好友“年年登高”。

杭州桃李春风,家人们欢乐打年糕

老底子的杭州人,除了过年吃年糕,冬至还有祭祖吃年糕的习俗,而且在吃法上大有讲究:早上要吃甜的,一般都是芝麻粉拌白糖年糕,或者是油炸过的桂花糖年糕;中午要吃咸的,可以是冬笋肉丝炒年糕、梭子蟹炒年糕,或者荠菜炒年糕;晚上要吃汤的,比如雪菜笋丝肉末汤年糕……


吃一口“打出来”的手工年糕,总能吃出满满的祝福和用心,还有家人之间一槌一槌敲打出来的情谊。



杭州人的老底子记忆似乎总离不开“吃”。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西湖天竺山上的“法镜寺”、“法净寺”、“法喜寺”敬香拜佛,香火甚旺,寺里和尚为解香客“斋食缺筷”之急,于是就地取材,将附近天竺山上的小竹截成小段制成竹筷,给香客们使用。


因为竹筷制作精细合宜,且有留有竹香,又恰似敬献佛祖的两柱青香,所以大受来往香客和游览者的欢迎。


他们认为,从佛地带回的筷子,既能为全家人“增口福”,又能保留一份“佛祖心中留”的虔诚。而且筷子上烙画着西湖山水、鱼虫花草、菩萨活佛等,极富地方特色,于是争相购买,使得竹筷盛名一时,成就了流传百年的中国名筷——“西湖天竺筷”

西湖天竺筷

但随着廉价的机械筷大量充斥市场,手工天竺筷被逐渐边缘化,许多杭州人家里很难再找出一双天竺筷,拥有天竺筷制作技术的手艺人仅以十位数计。


为了寻回这些正在消失的老物件,去年杭州桃李春风携手谷雨,发起了“手心上的艺术馆”民艺活动,用镜头记录了包括天竺筷手艺人在内的150多位老艺人和新工匠,以此致敬传统民艺之匠心。

杭州桃李春风 | 实景图

纵使长大后去了很多地方,杭州人的心中总有一块留给老底子的故乡;而从竹香四溢的莫干山,到“九里湖光九里城”的平湖、“树在水中长、人在画中行”的青山湖……蓝城始终没有忘记打造理想小镇的初心——比城市更温暖、比乡村更文明的“人间天堂”


在欢声笑语里,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中,蓝城正在黄土地的各个小镇上,为家人描绘着幸福的模样。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家人能在蓝城的理想小镇上找到记忆中的美好,寻回温暖如初的心灵原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