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83集

2020-08-01 04:39:15

愿与你一起,走好这一生。

健康美文 | 弘扬正法 | 启迪智慧 | 幸福人生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83集


从这些事实真相、这些道理上来观察,我们就晓得,儒家、道家、佛家这些真正聪明人,他们懂得养生,尽可能把忧恼的事情丢掉,身心自在。教化众生是他们的事业,虽然做这份事业,认真努力去做,但是决定没有希求。为什么?有求就有烦恼,无求无烦恼,多求多烦恼。教导学生,教导子弟,对学生、对弟子,决定没有希望。为什么?有希望就有失望。你能有成就,你的善根福德因缘好,我们看到欢喜。你不能够依教奉行,不能够接受教诲,还是造作一些罪业;他们看到点点头,习气烦恼太重。所以心里头痕迹都不沾,这才真正懂得养生之道。我们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做一些好事;有缘去做,众生有福,我应当做,多做一点;没有这个缘份,众生没福,落得清闲自在。决定不是攀缘,我一定要做这样,那你就有忧恼,你就有欲望了。

诸佛菩萨在十法界,我们在经上读到,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是不是他自己想到这个地方来教化众生?不是。如果想到,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他怎么来的?众生有感,他是应来的;我们今天讲应邀、应聘。这个应是被动,不是主动。我们众生有感、希求,他就来了;众生要没有这个念头,不会来,他来干什么?他来,不是找麻烦?所以诸佛菩萨,连儒家、道家教学,或者是说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众生服务,全是被动,决定没有主动;我要怎样怎样,我还要制造一个机会要怎样怎样,哪有那么多的事情?这种作法,这种念头,违背了自然的法则;自然的法则,就是自性的性德。儒、释、道心地都是清净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那是感应。

我到香港来为大家讲经,不是我要来的,是你们想听经找我来的。你们既然想听经,我不来,对不起你们;你们不找我,我绝对不会来。往年,有一位雷太太,每年都邀请我,我每年到这里来讲一个月。雷太太过世之后,没有人再请我了,所以我有好几年没到香港来了。到香港回归,我来看看,过去在这里讲过十年,总有这么一段感情,所以香港回归,我到这边来参观一下。又遇到一些老同修,过去的老听众,来告诉我:「法师,你已经七年没有来了。」我说:「哪有这么长?」算算果然是七年。我说:不是我不来,你们没有找我;你没有找我,我怎么能来?于是同学有几位又来找我。你来找我,这是感;我来,这是应。,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是主动的;主动的有烦恼,主动心不清净,完全是被动的。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是被动的,攀缘是主动的。所以这句话意思就深长。

佛又说「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这是导我们,我们要怎样在这一生当中,过得很自在,过得很幸福。常言说得好,「理得心安」,道理明白,心就安了。道理明白之后,欲就没有,欲望就没有了。跟一切众生相处,他要的,我们尽量给他。他要名,名给他;他要利,利给他;他要财,财给他,跟众生结欢喜缘。我们所需要的,他不要;他所需要的,我们不要。他需要的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东西我们不要,我们要的是清净心,清净心他不要,所以我们跟一切人相处没有冲突。世间人为什么处不好?利害冲突,彼此互相竞争,所以不能相处。我们跟一切众生,能相处得好。

现在你们看到,我跟许多不同的族群处得非常好,不同的宗教也处得非常好。什么原因?你们要的统统给你,你不要的,我要,所以决定没有利害冲突,我们才能相处这么好。我帮助大家,是我接受佛菩萨、古圣先贤教诲,这一生所得到的真实利益,我贡献给大家,跟大家分享这一份利益。如果你也觉悟,你一定也能够「推多取少」。我们生活所需极其有限,很容易满足。

我在求学的时候,那个时候大概三十多岁,三十二、三岁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师日中一食,每天吃一餐。我二十六岁学佛,那一年下半年,我把晚餐断掉了,佛家讲「持午」,我这样生活不少年。到台中跟李老师,李老师吃一餐,我就想这个对我来说不难,我也把早餐断掉了,我也一天吃一餐。吃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老师,老师问我:「你觉得体力怎么样?」我说:「体力很正常,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状况。」他把桌子一拍,告诉我:永远这样下去,一生不求人,生活容易。多欲就要求人,少欲不求人,古人讲得好「人到无求品自高」。所以我那个时候,一天吃一餐,吃了五年。

以后到台北去讲经,韩瑛居士邀请我住到她家里,她看到我每天吃一餐,她说:「法师,不行!这样将来你身体要是有什么问题,我们全家担当不起。」她说:你如果答应在台北弘法,你一定要吃三餐。我们想想,弘法重要,随缘,我就把一餐分做三餐。过去我年轻,一餐吃饭,这普通的饭碗,我一餐吃三碗饭,所以吃三餐,每一餐吃一碗饭。跟她相处三十年,蒙她的照顾,现在她往生了,再不会限制我了,所以我应该再恢复吃一餐。省事!省掉许许多多的麻烦。

所以生活所需愈少,我们贡献别人的就愈多,这是好事,对自己决定有利,对别人也有利益,自利利他,一定要懂得谦让。过去我跟大家讲过,人与人交往要懂得礼让、忍让,居于领导地位,要懂得谦让、谦虚,样样让人。我们与一切众生交往,没有利害的冲突,这里面就不会有任何的矛盾,不会有任何的误会,就能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对于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切众生的福祉,自然就能够圆满成就。

【分析】

 

兄弟之间,是骨肉天伦的关系,而财钱则是身外之物,更是应该要推让啊!佛在遗教经说:‘欲望多的人,因为他多贪求利益,所以他的痛苦和烦恼,也比旁人要来得多;欲望少的人,甚至他无所求,也没有什么贪欲,所以也就没有这么多的痛苦和烦恼了。一个人若是想要脱离各种的痛苦烦恼,应当要懂得知足;而知足的方法,也就是富贵安乐最安稳的所在啊!知足的人,虽然是卧在地上,也是非常的安心快乐;不知足的人,虽然是处在天堂里,也是不称心不快乐啊!’由此可知,人若是能够在钱财上做到了推多取少,自然心地就平了;任何外在的境界,都不能够扰乱他的心,所以他永远知足常乐啊!

 

【故事】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叫徐积的人,和他的二叔分财产,他先请二叔取完了所想要的东西自己再取;结果二叔取完之后,只剩下了一箱的书,和两间破旧的屋子,徐积就怡然的接受,心中也没有一点埋怨和后悔的念头啊!

受辱不怨。

【解释】

《感应篇》昨天讲到:

【推多取少。】

下面接着第三十句,也是一句话:

【受辱不怨。】

第三十一句:

【受宠若惊。】

这三句,就是佛家讲的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佛告诉我们,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是以这三个根本而生起的;换句话说,能生无量无边的善法。反过来,贪瞋痴这是三毒,三毒烦恼能生无量无边的恶法。这一句话也是老生常谈,哪一个学佛的同修不知道?虽然各个都知道,哪一个人肯认真去做?不能够认真去做;换句话说,对三善根真正的意思,并没有搞清楚。三毒、三善根是我们切身的利害,这是对一切法的认知,可以说是最低的一层。高等的智慧,能够辨别宇宙人生的真妄、邪正;中等的人,能够辨别是非善恶;下等的人,懂得利害。说实在的话,我们在整个佛法,连下下根都谈不上。原因在哪里?切身的利害不知道。如何能够趋吉避凶?

今天早晨,悟泓师送来两份电子邮件,从计算机里面传过来的。这两封信,好象都是从美国传来的。两个人问的问题是同样的,大家都关心,最近这几个月有一连串的灾难会发生。到底会不会发生?都还是属于传说。我这几天在香港讲经,香港那边也有来自加拿大,来自其它地区的同修,他们告诉我,他说灾难肯定会发生。我问他,什么缘故?他们感觉得有很多预兆,很不吉祥的现象。气候变化不正常,风吹到树上,那树会死掉,从来没见过的,发生了。还有人,人心也反常,变成什么?变成麻木不仁。他说确实有一些人,好象在这个世间活得不耐烦了,告诉有这个灾难,「好!早死早好」。现在有这种观念的人很多,这是一个反常的现象。灾难确实有突然发生的,多半还是有预兆的,只要我们很冷静的观察,就能看得很清楚。

大家关心,如何能够避免?全世界的宗教徒们,不论他信的是什么宗教,没有一个不是在虔诚祷告。这种虔诚祷告有没有效果?我们知道效果是肯定的。我们也是在很早听到这个传言,所以居士林、弥陀村的念佛堂,还没有办法建立之前,先利用居士林四楼这个大楼,开念佛堂。最近几个月,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开放,有不少同修日夜不间断的在念佛。我们是佛的学生,我们跟佛学了多年,佛对我们的教诲,经典里面的意义,几十年当中,我们多少有一些体会,肯定佛所说的一切法,确确实实是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提醒我们,他告诉大家,「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是今人所必需」。所以佛法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佛法究竟是什么?古人说得好,诸佛菩萨所讲的理论,不出自性;诸佛菩萨所说一切事相,不出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因果。种豆不会得瓜,种瓜不会得豆;种什么因,他就有什么果报。这个事情谈不上唯心、唯物,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我跟大家介绍佛法,佛说的是什么?佛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经》上常讲「诸法实相」,这是诸佛菩萨讲的。诸法实相,也就是事实真相,不外乎自性、因果。因此,善心一定得善果。这种灾难现前,我讲过很多次,宗教家们劝人要悔改,这个话说得不无道理。为什么?所有灾难是我们自己不善业所感召的。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宇宙的来源,生命的来源,世间所有现象的变化,佛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跟性都很难懂,这个字认识,意思我们都不懂。我们意识当中,想象当中,那个心不是佛所说的。何以知道不是佛所说的?诸位念念《楞严经》就明白了。

《楞严经》一开端很长的一段经文,那一段经文就是让我们了解,佛说「心」那个意思。,我们看了之后,才晓得我们自己对于这些名词术语,会错了意。禅宗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这个话的意思说,你要是把「心性」这两个字搞清楚、搞明白,你就成佛,你就不是凡夫。换句话说,凡夫对这两个字,概念搞不清楚、模糊。真正搞清楚,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萨,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心性这两个字真正认得,最低限度你是圆教初住菩萨法身大士。十法界里面的人,没有这个能力。

佛又跟我们讲「依报随着正报转」,这是佛说的。在古时候中国,堪舆家所言,看风水的、算命的,算命常讲「相随心转」,看风水的人常讲「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要把这些话合起来,仔细想想,我们消除灾难就有办法。有灾难现前,这个不是福地,为什么不是福地?我们这些人没福。如果我们这些人肯修福,这个地就变好了,福人居福地,福地哪有灾难?所以诸位把佛菩萨的话,古人这些话,综合起来看,我们就找出一条,非常可能有效的消灾免难的方法断恶修善。断恶修善,从哪里断起?从心地上断起,才真的有效果,真正发心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可是善恶的标准要搞清楚,《感应篇》这三句话就是三善根,我们能不能做到?佛告诉我们,善恶最浅显的标准是五戒十善。

往期上太感应篇讲解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1-35集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36-70集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71集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72集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73集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74集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75集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76集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77集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78集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79集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80集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81集

《太上感应篇》讲解第82集

清心居主人讲故事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全集)

现代因果实录(一)全集

现代因果实录(二)全集

现代因果实录(三)全集



古琴教学视频

零基础学古琴教学视频(全集)

佛门清心古琴教学视频-采茶扑蝶练习曲

佛门清心古琴教学视频-仙翁操练习曲(全集)

佛门清心古琴教学视频-秋风词练习曲(全集)

佛门清心古琴教学视频-管平湖版良宵引(全集)

清心居主人日志:

择一事 终一生-斫琴传世 弹琴修心(今生只为古琴痴)

我自己设计创作的宝葫芦式古琴

葫芦的家居风水作用有哪些?

风水:家中有一物,财禄不缺(镇宅护家必备)

“筠心”“出嫁”的时候,我哭了!

细说穿暴露性感服装的因缘果报

取舍之间的智慧

如何化难为易

短暂的享受与永恒的快乐(揭秘淫欲的真相)

感恩之心是化解一切烦恼的妙药

如何化解生活中的压力?

读《金钱的阴谋》有感

拜佛祛病的方法与理论(附案例)

也谈什么叫“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爱心馒头店只送不卖

河北南宫市《爱心馒头店》五周年纪念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