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千村一味"的袁家村、马嵬驿、沙河水街…历史文化村镇开发不能只靠"吃"

2020-10-05 18:59:33

汽车快速进入家庭改变着人们的出行习惯,催生乡村游的膨胀式发展,也催生了袁家村民俗体验地的火爆。如今,以关中民俗体验为主题的袁家村随着游客的暴增,商业化日趋严重,而以营利为目的的众商家甚至将这种商业现象总结成“袁家村模式”,在三秦大地快速模仿复制,同质化极为严重。

袁家村

目前,陕西省已建成和在建同类型项目达81家,茯茶镇、马嵬驿、重泉古城、周至水街、白鹿原民俗村等快速建成,这些项目无不打着文化的旗号,却以吃为主,锅盔、饸饹、老酸奶、臊子面,甚至烤肉串、米线,游客去不同地方,吃到的是同一种小吃。游客戏言,如今这种历史文化乡村游只用去一个地方就可以“吃”遍全省了。

开发商在追逐高额回报,文化村镇所在地的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传承和体验几乎看不到,没有了特色,没有了故事的文化村镇旅游开发让游客感到乏味。饱受专家批评。复制“袁家村”模式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出路?有关专家认为:文化村镇的旅游开发文化才是关键。


复制“袁家村”模式
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唯一出路?
  

号称“关中第一村”的袁家村在乡村休闲旅游中无疑是杰出的代表之一,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的袁家村,虽然只有62户,286人,却带动三千多人就业,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随着“袁家村”模式的成功,陕西乃至全国在短短几年间涌现出了大批量同类型、同模式的村镇跟风,一拥而上,想在乡村休闲旅游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袁家村

2016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渭南、安康、延安、榆林等地市,围绕古村落保护利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记者站站长黄立新发现,古村落目前现状是,一方面兴致勃勃热衷于“造街”行动,一方面眼看着历史遗存破败消亡而“不作为”,黄立新说“这次调研我们看了不少‘一条街’。因为不是节假日,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和店铺人交谈得知,只有双休日人多一些,平时没人。”在黄立新看来,当前传统村落保护问题中,千街一面的同质化发展还在蔓延,数量严重饱和,“本来应该是传统村容村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村民和谐生活的传统村落,现在单单只剩下小吃街。”5月25日上午,,。 

茯茶镇
茯茶镇

黄立新建议叫停造街热。他说,对有价值、有文化、有市场,能传承、能复制、能复建的传统村落定出时间表、制定规划图,一年只做十个村,把意愿、蓝图变成保护行动,把保卫乡愁的国家意志体现,落实在三秦大地上,、民心。


千村“一味”

历史文化名村镇旅游庸俗化

  

“保护好凝结着国人乡愁的古村落,才能对得起祖先和儿孙……”日前,,多位委员、专家学者及村镇代表围绕“陕西古村落保护利用”主题,从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等多个视角畅抒见解,共同期盼切实做好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维护和传承好古村落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

李世民陵墓

袁家村坐落在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唐太宗李世民陵山下,具有浓厚的关中历史文化遗存,经过开发,建成了集中体现关中传统民居环境及民风民俗的农业休闲村。在袁家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本地的各色小吃,这些都带有深深的关中特色。

正是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历史痕迹的展示和体验方式,让这个上世纪70年代就闻名全国农村典型迅速火爆起来,由此也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效益。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让原本以展示关中民俗风情为主题的袁家村都多少显示出“利”字当头的铜臭气息,同时投资建街者络绎不绝。仿佛成了旅游产业的“新大陆”。

袁家村小吃

继袁家村之后,周至沙河水街、宁强青木川、兴平马嵬驿等相继建成。袁家村村委会副主任王创战也说:“像袁家村这种模式在全省,现在有将近60家都在做。”然而,:乡村游的出现是对单纯农家乐的转型升级。表现出来就是缺少特色,千村“一面”或者千村“一味”。  

以马嵬驿民俗村为例,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雷同。马嵬驿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离长安(今西安)百余里。相传马嵬本为东晋一武官名,因他在此筑城而命名地名。史称的“马嵬之变”就是在该地发生的。贵妃墓就在现今马嵬镇的西面。如此浓厚的文化背景,马嵬驿民俗村在开发过程中却没有利用起来,走上了“复制粘贴”之路。来自关中的游客张老先生在今年的五一期间,去了袁家村、马嵬驿民俗村、周至水街。他表示,“类似的地方都是以吃为主,以关中特点面食为主,突出农家小院特色,再一个就是突出古色古香”。

 马嵬驿民俗村
马嵬驿民俗村

在历史文化村镇开发过程中,同质化最明显的莫过于遍地可见的十大小吃:锅盔辣子、粉汤羊血、臊子面、水盆牛肉、凉皮、驴蹄子面、肉夹馍、老酸奶、花糖、biangbiang面。可见,在历史文化村镇开发中,“吃”显然成为了一个重点,普遍的村镇都没有了自己的个性。

 陕西小吃

可是依靠这样“复制粘贴”的做法,历史文化村镇是不能够持续发展的。试想,当所有的地方都相同的时候,人们只需要去一个地方游玩就可以了。在同质化的背后,是对商业利益的追求。一味地追求利润,不考虑自身的文化因素,没有结合自身的文化优势,势必会造成历史文化村落的文化韵味下降。所以当追求利润成为目标的时候,文化因素也就淡化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就愈发得不到满足。因此,历史文化村镇的开发不能只靠“吃”!


文化村镇的旅游开发

文化才是关键

2014年7月17日,按照《陕西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标准,陕西省171个古村落日前被认定为省级传统村落。包括其中礼泉县袁家村、永寿县等驾坡村、富平县莲湖村等13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位于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的尧头村曾经是关中东部最大的民用陶瓷烧造和交易地。2013年,尧头窑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14年尧头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座谈会上,该村党支部书记雷百荣同大家分享了古村进行文化内涵挖掘和传承的做法。他们充分利用传统村落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将尧头窑陶瓷传统烧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古村保护之中,同时结合周边环境,打造摄影、写生基地,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

澄城县尧头村

“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必须有住建、文化和文物部门的同时进入,形成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祁嘉华表示,古村落保护必须发掘文化之底蕴,扬地域之风采。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顾问、知名作家和谷建议,要利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推介,引领游客把关注点投向古村落之旅。  

面对不少县、镇投资建设某某一条街,乡村旅游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等怪圈,黄立新提醒道:“别让承载乡愁的古村落成为‘摇钱树’‘提款机’。”他说,这不是一概反对一条街建设,也不是反对乡村旅游建景造景,而是反对大拆大建古村落,搞假民俗、假文化,却把本该保护的古村落冷落一旁。 

、:“目前全省古村保护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有些古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或新农村建设、社区化改造、开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实现‘再生’与‘活化’。但横向比较看,陕西省古村保护也还存在很多不足。:“乡村旅游和保护古村落是相生相克的关系。一方面,将城市文化带到了农村,但与此同时,较完整的地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保护首先是开发,修了路之后,人进来了,但是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建筑,就像城堡。我们想看的是什么?山、水和蓝天。现阶段乡村旅游中单纯的复制开发模式,短期内看似有效果,时间长了之后只能是自身特色的丧失。”

来源:筑梦乡村(ID:qq281998765)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