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记忆中的烟袋巷

2022-01-28 05:44:28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 行脚成都

肆|成都书|门牌号|街巷|掌故



我家住烟袋巷106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烟袋巷门牌是从南口(接指挥街)起依序编号,左侧单号、右侧双号,到北口(接粪草湖街)共120号,我家靠近北口。这是一条普通小街,两侧房屋均为清一色小青瓦、木穿斗结构平房。街宽约五六米,供步行和人力车、黄包车通行,很少有汽车通过。

 

北口第一家就是面馆,大字招牌“元子抄手”,故名思义经营抄手为主。抄手皮薄透明馅硕大。状元子,配上原汤,美味无穷。同时兼售凉拌菜、下酒菜和其他面食。那时候,很难吃到这些美味,偶尔一次中午放学回来,大人搞不赢了,才喊“去口子上端碗面吃”,于是舀上一碗剩饭,来到抄手店,喊黄师下碗杂酱面,把饭冒起。那时馆子冒饭免费,看黄师把面下好后,将饭倒在捞面的竹篓里,在翻滚的面锅里起伏几下,漏干后倒入碗内,再从鼎锅里舀一瓢骨头汤,勾点酱油拿走。这碗杂酱面和冒饭就是一顿难得的美食。抄手店对面是一家锅盔铺,白面锅盔两分钱一个。外脆内软,咬在嘴里满口麦香,细嚼丝丝回甜。老板有点抠门,卖的东西射味,不免背后有人转他说:“陈锅盔的锅盔光壳壳,甜水面一撮撮。”但是物美价廉,顾客仍然照顾他,生意红火。紧挨着这两家店铺的还有一家饭馆和汤圆馆,而南口第一家是茶铺。除此之外,整条街百分之八十的铺面是布鞋店,典型的自产自销的手工作坊。这在当时全市布鞋行业中,算最集中的街道之一。一九五四年全国工商业改造、合作化高潮,绝大多数布鞋业主进厂入社,布鞋店从此关门。



烟袋巷热闹的另一个原因是靠盐市口很近。从北口经粪草湖和锦江路两条不长的街就到盐市口,直线距离不过二百多米。从盐市口出南门烟袋巷是必经通道之一,所以来往行人、车辆都不少。

 

盐市口是全市最繁华热闹的中心,四九年底人民解放军入城就经过此处,那时的盐市口可不是现在的模样。解放前夕,盐市口街口是圆形花园,,坚固的台基上站立一匹跃起的高头大马,马背上骑座一位中年,脚蹬马刺、身着戎装、右手高举握着一柄出鞘的指挥刀,神态气宇轩昂,此人便是四川军阀刘湘。由此联想东门城门洞无名英雄塑像,憨厚士兵、中等身材、身着短裤军装、扎着绑腿、脚蹬草鞋、手握长,弯曲前腿的奔跑姿势,神色凝重而木纳,与盐市口塑像形象鲜明对比。再与座于春熙路的孙中山塑像比,也显得矮小许多。旧中国,军阀割据时代,,实际上紧紧地控制各自地盘称王称霸,刘湘塑像恐怕也有僭越之嫌。1949年1227日人民解放军入城,难忘的一天,当时我只有六岁,牵着大人的手去看热闹。走到盐市口人声鼎沸,夹道欢迎的群众翘首以盼,人民解放军入城队伍从北门进城,从顺城街过来,经过盐市口走东大街向东前进,此时雄壮的军乐声、锣鼓声、欢呼声、口号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响彻整个蓉城上空。

 

光阴流逝,如今的烟袋巷旧貌换新颜,小青瓦平房丝毫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街道,鳞栉次比的高楼大厦、五彩缤纷的繁华广场。唯有路边树立的烟袋巷街牌,让路人回忆此地的古往今来。



天府文化  成都记忆


征稿启事


行脚成都,打捞成都人的记忆

或掌故,或考证

或影像记录

赐稿请递

20801640@qq.com


赐稿请注明原创作品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版权归作者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 芙蓉锦江诗刊 

 鱼凫文艺 | 毛边书局 

成都文事 | 武侯文艺

成都时代出版社


行脚成都

食肆 | 杂货店 |门牌号 | 街巷


相遇身边的美好

微信号 | xingjiaochengdu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