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德阳头条|赶紧瞧瞧你家门锁锁芯!多个小区物业发出紧急通知提醒业主

2021-01-02 03:58:51

物业发照片公布“技术开锁”男子图片

提醒业主防盗



“以下两人非本小区业主,有业主反映,该两人敲自己的门后,锁芯有异物残留,疑似技术开锁物业已报警……请各位业主提高警惕……”近日,在市区多个小区业主群中,扩散着这样一条“紧急通知”,物管工作人员以“业主门锁锁芯有异物残留”现象,提醒广大业主防盗。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条消息最初来自市区外滩地一号小区,物管表示,他们希望以此让业主提高防盗意识。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小区,看到大门及单元门上都贴上了这条“紧急通知”,两名男子在监控视频中的画面截图也被一并公布,引起了来往业主的注意。



“业主反映听到敲门声,后来发现锁芯有异物残留,向我们反映了,我们安排人员马上去追,看到两个人影从小区匆匆逃走,对方跑得太快,我们没能追上。”



物管工作人员杨先生介绍,事发4月3日下午3点40分左右,两名男子从小区单元楼走出后,开始跑了起来,形迹十分可疑, “后来查看监控,两人是跳门而出,所以我们判断他们就是业主反映的那两个形迹可疑的人。”记者从杨先生手机中的监控视频中看到,两名男子在小区快步行走,杨先生说,两名男子引起整个小区的警觉,物管当即向所有业主发出紧急通知,同时在全市物管协会群中发出男子逃跑的视频和相关信息,“引起了小区其他物管的警觉,所以他们又发到了所管理的小区。”



“所幸没有造成损失,物业只能让业主提高防范意识。“杨先生说,事发后报了警。目前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文/图 周梅 德阳晚报记者 王珊珊



高中生骑车摔倒舌头断裂 

有人冷漠拒绝了跪地拦车的同学

有人马上送她到医院后默默离开


4月6日下午5点半左右,两名16岁的高中生小曾和小吴在白马倒湾古镇骑车回罗江的途中,小曾在下陡坡急弯处不慎摔倒,舌头严重受伤,当场鲜血直流。小吴立即拨打了120,眼见同学情况十分危急,在救护车赶到之前,他焦急拦路上过往的车辆苦苦求助,但都未收到回应,所幸一辆有有3名男子的汽车停了下来,其中一人毫不犹豫地将女孩抱进车里,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女孩赢得“黄金抢救时间”。



目前女孩病情较为稳定,她希望寻找到当时的救命恩人。小吴的家人将当天的情况发到微信中,希望网友扩散帮助寻找好心人。


骑车摔断舌头情况危急

同学跪求路人施救无果


昨日上午记者联系到小曾,她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不方便接受采访。记者通过与她同行同学小吴的家人,了解到当天的事发经过。小吴的父亲吴先生介绍,儿子和小曾在白马倒湾古镇打假期工,当天下午五点半左右骑车回罗江途中,小曾在下陡坡急弯处不慎摔倒,“舌头摔断了三分之一,门牙掉了两颗,当时嘴巴里不断地流血。我儿子赶紧拨打了120,但是他当时说不出精确的地址,在救护车还没到来的情况下急得不行,就拦沿路上过往的车辆请求帮助。”吴先生说,一连拦了几辆车,路过司机看见现场太吓人,都不愿意出手相救,以各种理由推脱。“我儿子当时给我打电话后没挂断,我听到电话那头他哀求着说‘叔叔,求你们救救她,我把手机、身份证、钱全部给你们。’。”吴先生说,但对方无动于衷,把车开走了。“当时看着同学嘴巴一直流血,又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无助的他急得直哭。”


热心人帮忙送医不留名

女孩想要感激他


吴先生说,几分钟后,一辆途经的汽车停了下来 ,“当时车上坐着三位年轻男士,问了问情况,看着不断流血的女孩 ,二话没说,毫不犹豫把女孩抱进车里,第一时间把受伤严重的小女孩送到罗江区人民医院,又帮忙把女孩抱进急救室进行抢救。”吴先生说,他当天赶往医院,等待受伤女孩和儿子的到来。几名救人男子看到女孩接受检查治疗后,就悄悄地离开了,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据吴先生介绍,受伤的女孩家里只有一位90岁的爷爷,平时生活依靠亲人帮助,当时一时联系不上她的亲戚,就联系了学校老师,老师也在第一时间急忙赶来。在罗江区医院进行抢救后,由于情况非常危险,医生建议马上转院,立即帮忙联系并在第一时间转院到了德阳市医院。经过2个多小时的手术后,女孩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伤到舌头这个部位,必须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做手术,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在他们的帮助下,女孩得到了急时的抢救,捡回了一条命。感谢他们,给了女孩重生的机会。”吴先生说,路人的冷漠让三位好心人的热心行为显得更是难得,他们一家帮助小曾在微信中发出“寻找车祸现场义无反顾救人的三位英雄”的消息,希望大家提供线索寻找三位好心人,“请这三位救人英雄能够露面,否则我们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救人男子:

人要讲良心

能挽救一个生命很值得


“好样的,为三个好心人点赞。”微信发出不久后,不少人对三人的出手相助行为点赞,有网友留言表示认识抱女孩送医的男子,名叫何仁富。吴先生表示,目前已经与女孩的救命恩人取得联系,“我们准备等小曾伤养好了后,一起当面去感谢他”。


 “当时我们在十几米外时就看到路边围了很多人,停了几辆车,一个小男孩跪在地上,身边躺着一个小女孩。”记者随后联系到何仁富,他介绍称,当天朋友谈了业务回罗江,路上看到男孩在喊“救命”,女孩面部全是鲜血,嘴巴还不断吐血,看起来已经昏迷,“哪会考虑那么多,第一想法是赶紧抢救人,我赶紧把女孩抱上车,一路上让男孩给女孩说话,尽量不让她睡着。”何仁富说,朋友冯斌开车抓紧时间送医,大家都非常担心女孩,“到达医院后,当时想到两个孩子肯定没有钱,就和朋友商量给她先把把医疗费交了,进大门时就看到小男孩喊‘爸爸’,我们就知道是家人来了。”何仁富说,看到孩子的家人,他们就放心地离开了。


当时为何会毫不犹豫地救人?何仁富说,以前也在新闻上看到“碰瓷”等不好的情况,但面对危急情况根本不会考虑太多。“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都应该这样做。十几分钟能够挽救一个生命,感觉比什么都值得。”


文 周梅 德阳晚报记者 王珊珊 图据受访者



黄许夫妇打锅盔39年

“老味道”远销国内外


黄许九五厂对面有家不起眼的锅盔店,开店的夫妇俩年近50。别看生意不大,这对夫妇在这里的名气倒是不小。从1979年“登摊”以来,距今也有39年了,由于味道好,加之做生意诚信、实在,如今,夫妇俩的锅盔,不仅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还走出了国门。“锅盔对我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生意了,而是一种对故土热爱的情怀。”  


锅盔店不起眼

名气却不小



说起黄许“肖幺鸡”锅盔,方圆二十里的人都知道。


“嘭嘭,啪—”黄许“九五厂”对面这间卖锅盔的小铺面,不足10平米,走在这个街道上,行人总会听到这样有规律的声响,在这间不起眼的店铺前面,总是围满了买锅盔的顾客,热腾腾的锅盔一出炉,很快就被一扫而空。



“老板,来两个锅盔!”“好勒,小心烫,请拿好!”……买锅盔的人越来越多,经常排起长长的队。由于人手不够,夫妇俩的儿子和老父亲也来搭手,大家分工明确,揉面、包馅、烘烤、收钱,动作麻利。5元一个,比其他锅盔要贵1到2元,但是顾客还是觉得值。



锅盔店的男主人叫肖乾勇,家中五兄妹中排行老幺,属鸡,人称“肖幺鸡”,店名也由此而来。1969年,肖乾勇出生在黄许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小时家中穷得连学费都交不起,为了能养活自己,他很小时便开始拜师学习打锅盔。“9岁开始正式‘登摊’,和家人在对面那条巷子里卖锅盔,只有一个四面透风的窝棚,根本无法挡风遮雨。”说起曾经的创业初期,肖乾勇的表情里看不到半点艰辛,有的只是眉梢眼角的笑意。在那个年代,生活紧张,粮食都是凭票供应,打锅盔地位也低,“那个时候做个小生意不容易哦,一路走到现在多少辛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可是不论多难,没少过一道工序,这么多年来口味上不断改进,这也是为啥我们的锅盔能走到今天的原因。”肖乾勇笑道。



全国各地乃至国外都有“粉丝”


肖乾勇的妻子李才萍个子不高,皮肤很白,笑起来透着股亲切劲儿。17岁时,李才萍高中毕业,来到肖乾勇的摊子上帮工,两个年轻人很快结为夫妇,几十年来一直夫唱妇随,将小小的锅盔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肖乾勇会说、健谈,一聊就有点刹不住,站在灶台上就变了一个样儿。系上围裙,揪下一团老面,左右一压,擀面杖在案板上发出有节奏的“嘭嘭”声,不出10秒钟,一只锅盔就成型了,这动作基本一做就要重复一上午,连坐的时间都没有。小屋里,锅盔在油锅上冒出了滋滋声,肉香味在空气中四溢。


这口锅每天早上5点准时开火,一上午要煎出4、500个锅盔,周末节假日甚至能达到1千个。生意实在太好,小店只在上午营业,12点收摊,夫妇俩说,他们也曾试过全天营业,没几天就累成了腰肌劳损,这行确实太辛苦,挣的都是辛苦钱。


顾客评价他们家的锅盔“够分量,肉多”“质量、口感都不错”。小小的锅盔店,靠的就是左邻右舍的回头客。、附近居民,也有大老远慕名而来的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老顾客了。这里常来吃锅盔的人,夫妇俩都是从小看着他们长大,39年过去了,当年吃锅盔的小孩子们,如今也成为了“叔叔”“阿姨”辈。“虽然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但他们在哪里工作,家里情况如何,大致都晓得,毕竟吃了几十年,彼此间都有感情了。”


小镇上长大的年轻人,如今也纷纷离开了家乡,来到全国各地工作、求学,“肖幺鸡”锅盔,也跟随着这些走出去的年轻人,来到了全国各地,北京、上海、广州、西藏、内蒙、陕西,甚至大洋彼岸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有“肖幺鸡”锅盔的忠实“粉丝”。烤好的锅盔,由儿子媳妇打包,再快递发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今早上就来了个顾客,一口气买了80个锅盔,准备带到河南去呢。”夫妇俩笑道。


卖的不是锅盔

而是情怀


39年的“老味道”,让各地的投资人也纷沓而来。夫妇俩说,很多人愿意出资,希望他们到别处开分店,但都被婉言谢绝了。“钱是永远挣不完的,我们现在做这个也不单是为了挣钱,而是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在这里做了快40年,对这里的感情和留恋都很深。”


如今,夫妇俩的锅盔依然保留着传统古法制作,木盆、老面发面,几十年的沉淀和成长让他们悟出了顾客们留恋锅盔的真谛,是那种人情,那种吃的氛围,那份对故乡的依恋味道。“很多外地打工回来的人,第一件事就是到我这里吃锅盔,寻找一份故乡的回忆,在我们看来是很感动的。”肖乾勇说,“我们也没什么能回报他们的,只有烙好我们的锅盔,让他们吃的放心。”


“锅盔之所以受到顾客喜欢,不单因为味道好,还因为它所蕴含的故乡情怀在里面。”夫妇俩一边招呼客人一边说:“锅盔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门生意,而是一种对故土热爱的情怀。” 


文/图 德阳晚报记者 李涵

以上新闻来源德阳日报社,由德阳日报社授权发布

商务合作热线:13708107556

欲知更多精彩内容,发送短信SC10086开通四川德阳手机报实时关注你身边的新闻。关注德阳移动4G微信,回复“新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记者们工作不容易,文末点zan给鼓励!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