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不周学院】穿梭于江户时代的花街柳巷——浮世绘

2022-02-18 20:00:03

解更多美学,点击上面蓝字,轻松关注,欢迎分享





只为活在当下

凝视明月、白雪、樱花和枫叶

高歌,饮酒

尽情漂浮、漂浮

忘却眼前一切烦恼

如葫芦般随波逐流,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浮世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



日语中“浮世”与“忧世”同音,读“うきよ”(ukiyo)。


“忧世”一词来源于,本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缥缈,有“人生是苦”之意。但随着理念在日本本土的世俗化演变,此岸现实取代了彼岸理想,较之过去或者未来,此时此刻的“现世”享受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忧世”也由此被更为轻松明快的“浮世”所取代。


15世纪,“浮世”指繁华放任却又虚无短暂的尘世,泛指人间世相,社会百态。


16世纪之后,指、歌舞伎等所有的享乐世界。


17世纪(江户时代),“浮世”是个十分时髦的流行词,在当时的报文上经常出现,带有世态炎凉、玩世不恭的嘲讽与享乐况味,也出现了相关的各种小说和器物,如“浮世袋”、“浮世帽”、“浮世发髻”等,而“浮世绘”也就应运而生。





太平盛世的经济腾飞


从17世纪后半叶开始,掌权的武士阶层实行“闭关锁国”,日本国内得以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国内经济腾飞。这个时候的日本,民族意识高涨,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繁荣,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逐渐成为消费中心,发达的商业文化和成熟的市民阶层出现,浮世绘出自市井画工之手,表现百姓们喜爱的市井生活。

江户时期日本隅田川的市井生活


在接下来的三百年间,浮世绘作为最接地气的绘画艺术,在日本民间广为流行,为了满足市民阶层的庞大需求,浮世绘的发行量巨大,几乎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买到浮世绘作品,因而它就像街头小报一样,传阅之后就成了废纸,大家开始关注下一批新的出版物了。

歌川国贞《士农工商》 商户们正忙着生产浮世绘作品


这些被丢弃的“废纸”被拿来当作向欧洲出口的陶瓷器的包装纸,漂洋过海到了西方,这才有了莫奈、梵高等西方艺术家以浮世绘作为重要参考改变自己的技法从而影响整个西方绘画艺术史的故事。浮世绘,无意中扮演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角色。

《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伊》

克劳德·莫奈



浮世绘的制作工艺


日语汉字中,“绘”与“画”是有区别的,虽然这两个字都是从汉字移植过来的,但是日本人认为,“绘”字从结构字形来看可以分解出“锦丝交会”的含义,因此“绘”字具有色彩的属性;“画”字的字形结构则源于古时的田原划界,因此“画”字具有“界定边缘”的意思。所以,日本美术就将以色彩表现为主的绘画形式称为“绘”,浮世绘的特点也就不言而喻

浮世绘最初是借鉴中国古代木刻版画的手法,制作出版小说插画和民间故事的绘本,后来逐渐发展成具有鲜明日本特色的民间艺术。


浮世绘通常采用山樱木作为刻版木料,因为树干的直径有限,所以浮世绘的版面不大,一般分为“大版”、“中版”等规格,大版的尺寸约为 39cm x 26cm,中版的尺寸约为 19.5cm x 26cm,这是浮世绘的常见尺寸。要表现大场面效果,有些画师会将两幅以上的画面连接起来,被称为“续绘”。最常见的有“两幅续”和“三幅续”

鸟居清长 《大川端纳凉》18世纪 大版锦绘 (两幅续)


歌川广重 《武阳金泽八胜夜景——月》 1857年 (三幅续)



浮世绘的制作过程


首先由出版商根据市场需求决定题材内容并选择有人气的画师,出版商一般只提供大致构想,具体画面细节由画师掌握。


所有浮世绘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画师作画,雕工雕版,拓印工拓印。


画师作画:在纸上画出黑白的线条


雕工雕版:将画师所绘画纸直接覆盖于木板上开始雕刻,雕完后画质也已经随木屑而掉落。雕刻完画作的线条后,雕版师需要将木板还给画师,让画师一一标注色彩的填充。当然色彩越少,制作过程越简单。


拓印工拓印:按顺序先印出墨线版,然后逐一套印彩色版,有几种颜色就要套印几遍,不过这种技术已经失传,现在的方法得益于分色技术的应用,在江户时期并不存在。


虽说画师的水平对作品的整体效果起主导作用,但还必须要有雕刻师的精密技术和拓印师的细致加工,才能制作出一副精美的浮世绘。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画作上只会留下画师的名字,极少有同时属三个工匠的名字作品留存。



浮世绘三杰

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

是浮世绘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浮世绘三杰”



美人绘大师:喜多川歌麿

他是日本艺术史上不可磨灭的一段印记,他流连于江户吉原地区,寻访着每一名聪慧女子的一颦一笑,在一个简朴的木屋里他用画笔描摹着他能收集到的所有女子的美好,他更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永不会失去的江户时代美女梦!

《卖茶女、卖柴女与歌舞伎 》- 1920年代复刻 | 喜多川歌麿 | 38.1×25.4cm | 木刻水印


浮世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美人、艺伎、、儿童、风景、花鸟、虫草及动植物等为题材,其中以美人和艺伎为浮世绘两大主题。被称作浮世绘“中兴始祖”、“一代宗师”的浮世绘画家喜多川歌麿就以擅长美人肖像著称。

代表作品《江户宽政年间三美人》

中间是富本丰雏,右为阿北,左为阿久

丰雏是花街吉原艺妓,阿北与阿久是浅草观音堂随身门下茶室的姑娘。


喜多川歌麿是“大首绘”的创始人,大首绘即带有脸部特写的半身胸像。通常将全身美人像构图拉近至半身乃至头像特写,体态的描绘与技法的运用合乎社会时尚理想,源远流长的浮世绘美人画被推向登峰造极的境地。


他以纤细高雅的笔触绘制了许多以头部为主的美人画,力图展现女性内心深处的特有之美。其画风不仅在日本影响极大,还声播海外。19世纪中期, 喜多川歌麿的一些画作被引入欧洲,在法国尤其受到推崇。法国的印象派画家广泛学习借鉴喜多川歌麿的手法,艺术史中提到法国印象派之“日本影响”,通常指的正是喜多川歌麿。    

喜多川歌麿以袒露的细嫩肌肤,极力表现肉体的柔软弹性和人物的细腻情感,色彩结构极为简练,省略了间色繁复的线条与背景,以单纯平坦的套色手法渲染理想美人的表情、姿态与时代感。在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和色彩间将理想化的性感女性形象表现得尽善尽美。这也是喜多川歌麿对浮世绘版画的最伟大贡献。

喜多川歌麿出生的年代,也是日本江户时期经济发展相对良好、社会相对稳定的时代。喜多川歌麿的一生都离不开一个词:美人。而这些美人大多数就是生活在吉原的歌舞伎和艺伎。


几乎所有的浮世绘画师都将吉原作为表现对象,但喜多川歌麿笔下的吉原不仅是一道社会风景,他更善于敏锐捕捉和细腻刻画日常生活细节和丰富的喜怒哀乐表情,将视线投向游女们的心理深处。最早开始研究浮世绘的19世纪法国文学家龚古尔在其所著《歌麿》一书中,将喜多川歌麿定义为“青楼画家”,尽管略有以一概全之嫌,但还是相对准确地把握住了他画业的主要成就。

《青楼十二时》系列是喜多川歌麿表现吉原游女生活细节的代表作。在当时的江户,没有严格的时间概念,按照习俗,一个“时刻”即两小时。全系列共12幅,随时间推移选择了游女生活有代表性的内容。通过特定的服装样式及其纹饰表现特定的人物,体现出喜多川歌麿对吉原风俗的了如指掌以及对游女生活的细致观察。

《青楼十二时 辰时》


喜多川歌麿大幅锦绘《鲍取图》- 昭和时期复刻 | 喜多川歌麿 | 39.4×80cm | 木刻水印


1790年,德川幕府颁布书籍出版取缔令布告,下令取消有伤社会风化的出版物,对浮世绘版画实施各种禁令,特别是颜色限制(锦绘中仅以单调的墨、紫、深灰为主),擅长春宫画的歌麿颇受打击。 1804年歌麿 绘制了《太阁洛东五妻游观》,取材于前朝的“太阁”丰臣秀吉跟他的五个妻妾游乐之景,却被认为在影射讽刺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家齐(同样妻妾成群),遭受手铐刑的处罚,两年后去世。

令喜多川歌麿惹祸上身的《太阁洛东五妻游观》




浮世绘天才:葛饰北斋

“从6岁起,我就有办法复制事物的形状。从50岁起,我创作了许多画作,但是70岁以前的作品其实都不值一提。在73岁时,我对动物、鸟类、昆虫、鱼类、植物的组织充满灵感。86岁时,我在艺术上略有成就。90岁时,我不再将情感隐藏起来。100岁时,也许我真正到达了神圣和美好的维度。110岁时,仅仅一个点或一条线都被赋予了生命力。如果我能许愿,请那些长寿之神们确认我所言是否毫无根据。一位为画而狂的老者卍。”


葛饰北斋被誉为日本现代艺术之父,1999 年,他入选《 LIFE 》杂志评出的“千禧年影响世界的 100 位名人”,也是其中唯一的日本人。


葛饰北斋于1760年出生在江户本所割下水(现东京墨田区),本名为中岛时太郎。他正式接触艺术,是在 19 岁那一年。这一年他拜入胜川春章门下学习绘画。1792 年,老师胜川春章去世。次年,葛饰北斋由于与同事不和而离开了胜川画室。从后来的经历来看,这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从此开始他迎来了第一个绘画高峰。


他很快继承了“淋派”画师“表屋宗理”的名号,此后他的作品以狂歌本为主,还画了一些美人画。其中的代表作是《风流无くてななくせ》,这是他绘制的众多美人图中最重要的一幅。

《风流无くてななくせ》


作为一名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一生至少创作了3.5万幅作品,并给167种437册书籍作过插画。北斋好奇心强,不断尝鲜,从鸟兽鱼虫到山川草木,从日常劳动到春宫男女,都是他感兴趣的题材。

早年,北斋跟随师傅胜川春章接触胜川派,后又钻研狩野派、土佐派、宗达光琳派,中年以后,又在同代艺术家司马江汉的影响下迷上西洋画。对各种绘画风格,北斋都敢大胆尝试,大英博物馆亚洲部日本馆负责人蒂姆·克拉克(Tim Clark)认为,北斋多变的风格和毕加索非常相像。


北斋流传最广的春宫图是《章鱼与海女》,这幅画据说是北斋90岁时创作的。2009年,葛饰北斋的9幅春宫秘戏图出现在纽约佳士得,这些创作于北斋盛年时期的浮世绘每一幅都不做作,如北斋自述,“步步以心写成而得之自然”

《章鱼与海女》


  除了春宫,葛饰北斋也画了不少妖怪。据说他常写生刑场上的尸体和打得头破血流的武士,这些画稿后来都被用在《皿皿乡谈》、《百物语》等作品中。《百物语》是北斋为鬼怪故事所绘的插画,里有日本最丑的女人阿岩、坐在井边数手指的女鬼阿菊,还有满眼血丝的木皮妖怪小平二……这些形象是北斋的幻想,亦是他对人间冤屈的不平则鸣

退隐10年后,北斋50多年辛苦工作攒下的家底很快被败家子输光了,不得不重新拿起画笔和刻刀。“我孙子越来越挥霍,而且行为日渐不检。”北斋在回忆录中写道。1830年春天,北斋被迫搬到寺庙中暂住,饥饿又激活了他的艺术细胞,《富岳三十六景》就诞生在这个时候。

《富岳三十六景-骏州江尻》

《富岳三十六景-五百罗汉寺荣螺堂》

《富岳三十六景-江户日本桥》


《富岳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冲浪里》是葛饰北斋画浪的登峰造极之作。画中的巨浪,被后世人形容为“鹰爪浪头”。

《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


葛饰北斋使用了舶来的新颜料普鲁士蓝描绘巨浪,浪头高高昂起,正碎裂成雪白的浪花。远处富士山依稀,山顶的雪线表明此时正是春天。两艘渔船正在东京湾的巨浪里航行。

当19世纪中叶日本艺术进入欧洲市场,葛饰北斋的巨浪一下子就吸引了当时最前卫的艺术家们,德加、马奈、凡·高、高更等人都临摹过他的作品。1871年,库尔贝画了《海浪》。1887年,凡·高画了《圣马迪拉莫海景》。1905年,德彪西创作了三首交响素描《大海》,当时,他的书房里就挂着一张《神奈川冲浪里》。

《富岳三十六景-凯风快晴》- 高见泽版 | 葛饰北斋 |


除了《神奈川冲浪里》,代表浮世绘脸面还有一件作品是《富岳三十六景》里的《凯风快晴》,它被称为“浮世绘之王”,描绘的是“赤富士”现象。

某个晴朗的夏日清晨,太阳初升,富士山也被染成了通体红色。“凯风”指的是从南方吹来的平稳的风,图中鳞片状的云也是这样形成。用如此简洁的构图,充分凸显富士山的雄伟壮丽,浓缩了葛饰北斋浮世绘创作的精髓。





风景画巨匠:歌川广重

“我将画笔留在身后,留在江户 。我将步入全新的旅程,去欣赏西方极乐世界的所有著名景色。”


歌川广重原名安藤广重,是继葛饰北斋后又一重要的浮世绘风景大家,而且还因为梵高的因素,而具有国际影响。与北斋的生动活泼的作风相反,广重是用秀丽的笔致及和谐的色彩,表达出笼罩于典雅而充满诗意的幽抑气氛中的大自然,一种完全柔和抒情的境界,更适合社会人士的艺术趣味。他所描绘的自然景象,总是和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富于诗的魅力。

《东海道五十三次-箱根湖水湾》-昭和时期复刻 | 歌川广重 | 25.4×38.1cm | 木刻水印


广重出生在一个没落的武士家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的父亲也算是个公务员,专门负责消防职务,但在他13出头的时候,父亲早亡。在那个年代,武士阶层里面有个著名的画派叫狩野派,这个粗犷的名字也正说明画派的画风——大胆明快。广重开始向会画画的消防员学习狩野派的技法,并开始存钱攒学费。他的拜师目标是当红的歌川派画师——歌川丰国。


丰国的门徒太多,羞涩内敛的广重转投歌川丰广,丰广和广重的脾性相近。这位在日本浮世绘史着墨不多不善言辞的老先生,对这位10几岁的少年开始17年如一日的悉心教导,他应该也没想到,这位沉默服从的少年将来会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名家。


歌川广重这块璞玉开始绽放它的光芒,日本浮世绘画师三大台柱之一就此闪亮登场。


歌川广重一生作品存量庞大。当然这是几乎所有日本浮世绘画师的特点,因为他们要应付出版商和市民阶层花样百出的需索。广重的创作思路是这样的:什么流行,他就画什么。谁画的好,他就学习谁。 

《名所江户百景-大桥骤雨》- 昭和时期复刻 | 歌川广重 | 38.5×25.4cm | 木刻水印


然而,即使是模仿,这也是一双被上帝吻过的双手,神之画手。师承的技法让他对于役者绘(歌舞伎演员)、美人绘都能完美驾驭。在他将所有所能学到的技法都娴熟掌握后,有一个人的画真正触动了他,这个人就是葛饰北斋。 


当时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在大江户大受欢迎。而广重是双Q超高的一位画家,他骨子里既有文人阶层的优美趣味,而且并不迂腐,懂得动脑子琢磨用户需求。在风景绘大受欢迎的浪潮下,歌川广重完成了极为迅速的转型。

34岁的时候,他出版了带有北斋风格的风景绘作品:《东都名所》。这系列作品是他在风景绘的第一次成功尝试,2年后,他因为随重臣上京都觐见,把沿途驿站风景一一描绘完成上,发表了一系列更被广为人知的作品——《东海道五十三次》,从这系列作品之后,他的创作更加进入佳境。


《东海道五十三次-由井》- 昭和时期复刻 | 歌川广重 | 25.4×38.1cm | 木刻水印


在风景绘上他真正发挥了自己的天分,除了《东海道五十三次》、后来更马不停蹄发表了《近江八景》、《金泽八景》、《诸国六国河》、《木曾海道六十九次》。


从开始尝试风景绘到后来一系列作品的衍变,很容易看到歌川广重在用色方面越发苍练,情感的表达更为具体。

《江户名所-浅草金龙山》- 1834年 | 歌川广重

 | 24×36.6cm | 木刻水印


广重是日式的风花雪月,区别于北斋的烂漫直接,他的画里是对人间世相文人式超凡脱俗的咏叹。当中更多的精神内核是物之哀,落花静,人独立。这种和歌式哀寂的风味辅以浮世绘活泼浓烈的表达,代表着纯日式艺术表达的最高水平之一,赋以浮世绘这个市民艺术诗性禅意的一面。

歌川广重晚年大型锦绘精品《东都-上野花见之图》 - 约1849年



日本的浮世绘影响了全世界的艺术家。而且直至今日还在吸引着现代人。

浮世绘全部是手工制作,其制作过程令人惊叹。

浮世绘中蕴含着一种完美,那是一种只有拥有最高超技艺的工匠才能到达的境界。




☆ ☆ ☆


内容整理:不周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



-[THE END]-


不周往事可回首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萨贺芬·路易的画

转瞬即逝的艺术顾城、谢烨和其他
雷诺阿画中的女人克勞德‧莫奈作品

保罗·高更的人物画

陈逸飞画中的水乡杜尚与他的作品陈逸飞的古典女子
毁灭理性和逻辑的画作Gregory Colbert的《灰与雪》“备前烧”——“人间国宝”伊势崎淳的世界

壁上留丹——古典壁画艺术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作品拉合尔博物馆犍陀罗造像
弗里达·卡洛的自画像Pierre Boncompain的艺术品张旭墨迹《草书古诗四首》




温馨提示


不周5月底将组织浮世绘画展的导览

敬请留意



[ 不周推荐 

【不周之旅】京华烟云——北京人文戏剧之旅

【不周之旅】一夜翡冷翠——意大利艺术之旅

【不周之旅】西望长安——西安访古之旅(暑期)

【不周之旅】深吻西班牙——西班牙深度文化之旅

【不周之旅】万里扁舟会故人——美国世界艺术之旅

【不周之旅】昌江公案——景德镇陶艺文化之旅(暑期)

【不周之旅】北朝寻珍——云冈石窟艺术探索之旅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不周艺术空间旨在传递不同的艺术认知。


欢迎加入不周交流群讨论有关上述美学的诸多问题

- 欢 迎 关 注 不 周 艺 术 空 间 公 众 号 -


新浪微博@不周艺术空间

豆瓣小站:不周艺术空间


了解更多关于不周,请点击“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