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浮世”与“忧世”同音,读“うきよ”(ukiyo)。
“忧世”一词来源于,本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缥缈,有“人生是苦”之意。但随着理念在日本本土的世俗化演变,此岸现实取代了彼岸理想,较之过去或者未来,此时此刻的“现世”享受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忧世”也由此被更为轻松明快的“浮世”所取代。
15世纪,“浮世”指繁华放任却又虚无短暂的尘世,泛指人间世相,社会百态。
16世纪之后,指、歌舞伎等所有的享乐世界。
17世纪(江户时代),“浮世”是个十分时髦的流行词,在当时的报文上经常出现,带有世态炎凉、玩世不恭的嘲讽与享乐况味,也出现了相关的各种小说和器物,如“浮世袋”、“浮世帽”、“浮世发髻”等,而“浮世绘”也就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