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了不起的巴里坤馍馍

2020-09-03 20:50:49



巴里坤最让人怀念的是什么?

除了那片迷人的山谷和盛放的野玫瑰,便是巴里坤的美食了。


 “天爷天爷大大地下,蒸哈地馍馍车轱辘大,柜柜箱箱盛不哈……”用巴里坤方言唱出的民谣别有一番味道。从民谣里可以看出,巴里坤有了不起的馍馍。以至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必会走街串巷地寻找那“车轱辘大”的馍馍。


巴里坤人把各种饼子、点心统称为“馍馍”。有大如车轱辘的,里面铺着一层一层的各色作料;还有小巧一口就能吞下的;厚的足有三四寸高,人称“枕头馍”;薄的如白纸透亮,盖在红烧羊肉上,就成了著名的薄饼羊肉……






巴里坤神奇的馍馍,和这里的女人息息相关。

哈密人说:娶媳妇要去巴里坤找。

可见巴里坤女人的贤惠。

当城市里的女人们在职场将自己变得坚硬强悍,织补、做饭这些旧时代的天职已渐渐被忽略。

男人开始变得“娘”,女人被唤做“爷”。

而在巴里坤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县城里,女人们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味道。





春末的一天我来到巴里坤,在当地朋友的指引下,找到了当地著名的巧媳妇李志玲,见识到她久负盛名的烤馍馍。

哈密地区紧邻甘肃,所以人们有许多相似的生活习俗,比如对面食的偏爱。

巴里坤人常说“一天不吃面,心里就干搅干搅。”

除了一日三餐,逢年过节,各色烤馍、蒸饼、炸油果子更是必不可少。所以制作面食,是每个巴里坤女人必修的功课。


在艳阳的炙烤下,穿过几条古色古香的小巷,来到一座平房的院落里。干净的小院里刚洒了水,一缕清凉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一小块打理整齐的菜园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还没见到人,便可知这家的主妇定是勤快人。


 “来了啊,进屋头坐!”门帘一掀,47岁的李志玲迎了出来。“馍馍嘛有啥可说的萨,谁家都会做呢嘛!”见到我们进来,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



李志玲和她的烤馍馍。



李志玲的拿手绝活儿是烤馍馍。

一进屋,就能看见烤馍房。

一个顶天立地的土烤炉用砖砌成。

像这样隆重的设备可不是家家都有,有时候邻居们也自己带面过来借用烤炉。

“原来用炭火烤,现在焦炭太贵,就用无烟煤。”李志玲说,虽然无烟煤烤出来的馍馍不如炭火烤的好吃,但为了迎合人们越来越挑剔的口味,烤馍馍也得想着法子变花样:有放了南瓜的,有加吊葫芦的,还有加香豆子的……其中除了经典的“油酥馍”、“锅盔”,还有结合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喜好而研发的“哈萨克馕”,大大小小一共十几个品种。


每天一大早,丈夫将李志玲烤好的馍馍拿到外面去卖,正可谓“男主外女主内”,生意十分不错,用不了多久,馍馍就能销售一空。“一天怎么着也能卖几百个。”一个油酥馍一块五,大点的锅盔两元钱。利润虽不高,但这么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吃李志玲的烤馍馍,这是对她手艺的最大认可。





案板上的大铁皮盆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一些做好的油酥馍,色泽金黄,似有千层。拿起一块,那沾满身的芝麻、砂糖和酥脆的面皮直往下掉!咬下去,满口溢香,牛奶、鸡蛋、清油……美味层层散开,这哪里是“馍馍”,简直比点心还解馋。


李志玲的手艺是从公公那里学来的。

曾在食堂做大厨的公公手艺非凡,对烙饼子更是有一套本领。为了学到这绝活儿,李志玲没少受罪。“我家老爷子那可是个厉害人哪!”回忆起那段学艺生涯,李志玲有些苦尽甘来的踏实。


 “面剂子得用手揪得分毫不差,只要差一点,老爷子拿起一看,二话不说就给扔掉。”发面更是技术活儿,发酸,时间不够、温度不到、酵头不对,甭管哪项不达标,公公只要一闻,就明白是咋回事。李志玲咬牙在公公的“魔鬼式训练”下,整整学了四年才出师。“现在我手艺比他好。”李志玲笑了,带着一些自信和几分得意。


巴里坤的馍馍了不起,其实是因为这里有一群了不起的女人。她们朴素、勤劳、智慧,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和善于思考的脑袋,盛着对家人满满的爱,将最平常的原料,演变成精彩、“了不起”的各色美味。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