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中国“非遗”传承人口述技艺丛书 葫芦技艺|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2020-11-03 23:46:49

点击山东教育出版社关注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在薪火相传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传统文化的根与魂,起着延续传统习俗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如今,很多昔日辉煌的“非遗”技艺濒临失传。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承,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技艺的精华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丛书采用风格独特的“口述”表达的形式,旨在把中华民族的这些宝贵财富完好地保存下来并传承下去。

张冰  镂空葫芦

  张冰,生于1960年,济南人。民间工艺美术家,济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葫芦镂雕技艺的领军人物。长期从事葫芦工艺创作,先后涉及范制、彩绘、烙烫、雕刻等多种传统葫芦技艺,特别是在镂雕技艺上成绩突出。他以独特的创作方法使葫芦镂雕技艺展现出新的风采。撰写的《济南工艺美术史》一书,填补了我国地方工艺美术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他应邀担任第二、三届中国国际葫芦文化节评委,第一、三、四届中国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评委。

  编 者:张老师,请您介绍一下从事葫芦艺术创作的经历。

张冰作品《福寿连连》

  张  冰:制作葫芦,主要受益于我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学习经历。我1979年上的山东工艺美校,毕业工作两年后,1984年又考上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本科,在校期间学习了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有了系统的学习经历。这些对我后来的葫芦雕刻都非常有用。在大学期间,我接触了很多民间艺术家,他们到学校来做讲座、办展览。20世纪80年代民间美术的热潮对我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对民间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之后,我开始接触葫芦雕刻。

张冰作品《象》

  那个时候每年秋天,制作蝈蝈葫芦的民间艺人都挑着很多葫芦到济南的集市上贩卖,我没事的时候就跑到英雄山下去看。他们是现刻现卖,来的时候挑的是白的蝈蝈葫芦,买者要什么故事,他们就刻什么故事,刻完了以后,开口谈,几块钱一个,拿走。我们学校的好多老师、同学都买,隔三岔五地去看。我也买了一些,回来后就与老师、同学一起研究,大家都很喜欢这些东西。我毕业后到旅游局从事旅游工艺品开发,当时旅游局设立了一个项目,要搞葫芦开发,刚好我是这个项目组的成员,就开始正式刻葫芦了。


张冰作品《牛》 、《面具》

  镂空雕在早期传统的葫芦技法里就有所表现,蝈蝈葫芦上就有一条镂空的花纹,主要是为蝈蝈透气而开的口。常见的形式是在一个扁圆的葫芦上面开口,在开口的下方有一圈刻有三角形或圆形的镂空装饰花纹,下面的主体装饰是线条勾勒的人物,主要题材是古代的戏曲故事。线条就是白底黑线的单线,上下形成对比效果,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那时候还没有全镂空的做法,镂空雕的技巧和内容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运用。我觉得葫芦雕刻技法也不一定非得走原来的老路,就想尝试一下。我就逐步在镂空雕的技巧上下了一些功夫,把一个局部性的、辅助性的方法进行放大,以一种独立的技法来进行创作,把它做成一个通体镂空的效果,做出不同于原来那种线刻葫芦的作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不断地调整,最后才有了现在这种表现形式。

张冰作品《葫芦茶具》

  后来,作品多次在全国个人的展会上得到好评。1991年,在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铜奖;2007年,在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评选当中,获得山花奖,获奖的作品是在一个将近40厘米高的亚腰葫芦 a上刻了一千个镂空的“福”字。我觉得葫芦镂空雕的特点,就是它既保持了葫芦本身的天然形态和皮色,同时又融合了一种玲珑剔透的精巧优美的技巧美。这是它不同于其他葫芦雕刻的审美特征,它只能算是葫芦(雕刻)各种技法中的一种。


  编 者:请您谈谈对“非遗”传承和“非遗”保护的看法。

  张  冰:我们培养的传承人,应该是具有创作职能的,主要是为了创作。我觉得搞创作,就应该拿出主要的精力来,这样水平才能提高,起码大部分精力不能用在经营上。我们现在就是缺少一个处理商业环节的平台。“非遗”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把传承人的生存系统建设好、调整好,不能只建设他们身边的事。像日本保护传统工艺,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那些比较优秀的种类都得到了保护。但保护的人群很少,一个项目可能就只有一个人,不过这个人一定是很有文化品位、文化地位和商业地位的。就是需要把这个系统建设起来,他做的东西可能并不多,但是这个门类一定要有很高的附加值。

张冰作品《百寿》、《梅兰竹菊灯》

  现在很多传承人做东西的量是提上去了,但是却不断地给自己的作品压价:10块钱的东西,没人要就卖9块。很多手工艺人拼命在做,但人毕竟不是机器,产量不可能那么高,这种模式最后会把人累垮。这不是在保护手工艺人。我认为,只有把10块钱的东西,变成1000块、10000块,然后他一年还做那么多作品,这样他的收入才能提高,这样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要把作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充分地社会化,要把文化价值变成商业价值,这样才能提高工艺品的价格。现在很多人看传统手工艺的东西,都看不懂,没有看到它的价值在哪里,多半都是从材料出发:你的这个东西如果是个金的,是个玉的,他就认为这个东西一克多少钱,可以有参照;但是这个东西要是个剪纸,是个面人,他就会考虑一张纸多少钱,一斤面多少钱,这样就不对了。这个东西值不值钱,不是它的材料值不值钱,而是它的内涵,所以我们要把它骨子里的内涵变成价值释放出来,让社会都能够重视,让人们理解这个东西传承了很多年,积累了很多文化,这样传承人的地位才能提高,他的作品的价位才能够上来,他的收入才能提高,传承人的社会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去看,“非遗”保护应该是保护一小部分精英,让从老辈传承下来的手艺门类不灭。


  编 者:请您介绍一下如何选择葫芦。

张冰作品《渔家乐》

  张  冰:在我们传统工艺美术的标准里面,有一句比较经典的话,就是四个标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这四项都具备了,才可以是一个好的工艺美术品。天时、地气,主要是气候、地理等因素,这些是比较抽象的。材美、工巧就是材料要美,工艺要巧夺天工。这个“材美”有很多解释,那种计较龙头的人,觉得有龙头的葫芦才美;不计较的人就觉得没有龙头,葫芦照样美。这种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张冰作品《蟹篓(二)》

  葫芦的选择主要是看作品的构思,选葫芦最好提前要有构思,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如果没有好的想法,先买一堆回来也行。我刚开始做葫芦的时候,先种了两年葫芦,种了好几亩,有五六十个品种,结出来的葫芦一大堆,各种形状的葫芦我都见过,所以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我的思路就比较放得开。如果说见都没见过这么多葫芦,在选择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选。自己种的葫芦,要进行表面的处理,要把葫芦表面很嫩的皮轻轻地打掉。如果不处理,时间长了,葫芦就会长斑、发霉或者变色,那葫芦就没法用了。葫芦的皮质也和当年的气候有很大关系,如果当年气候好,可以出很多好葫芦;如果当年气候不好的话,就很难找到几个好葫芦。


张冰作品《蟹篓(一)》

  在市场上选购葫芦最好的季节是秋天,葫芦下来之后去选,通常是国庆节前后。聊城每年都有“葫芦节”,2016年已经是第十届了。一般在市场上卖的葫芦,它的品种、尺寸、成色、形状,这几个因素决定了它的价格。还有一个浮动的、随意性的因素,就是卖葫芦的人对自己葫芦的定位。除了刚才我们说的那些因素之外的附加值,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可能加得比较多,但是真正决定葫芦真实价格的,还是前面说的那几项。


  编 者:请您介绍一下镂空葫芦的工具及制作流程。

  张  冰:我使用的工具主要有起稿用的铅笔、橡皮,开口去瓤用的圆刻刀、小刀片,打孔用的锥子、手钻,雕刻用的斜口刻刀。镂空葫芦制作的流程主要有构思选材、开口去瓤、构图起稿、打孔刀刻四个步骤。

锥子 

手钻

斜口刻刀

一、构思选材

  葫芦首先要选择形状比较合适的。在选材料以前就要根据创作的构思,想好要用哪个品种的葫芦,做什么样的东西,然后再去选。例如,要是刻字的话,选择亚腰葫芦,腰不能太细,腰细的和腰粗的差别很大。腰很细了虽然也能刻,但是中间字体凹的地方就差很多了,既不好刻,也不好看。其次,要选比较周正的、厚的、结实的、发育得比较好的、表皮很光滑的葫芦;有斑的、形状不完整的葫芦不能用。我们可以用手弹一弹葫芦,皮质厚、硬度高的葫芦发出的声音比较厚重;如果是发出很脆的声音,那葫芦的皮就比较薄,皮质软,不适合做镂空。

二、开口去瓤

  通常是在葫芦的底部开个口,把里面的葫芦瓤和葫芦籽取出来。开口的形状、大小没有严格的限定,通常是圆形或六边形的口,主要是为了方便去瓤;也可以根据葫芦作品的创意在开口大的地方去瓤,这样就不用在底部另外开口了。

  去瓤,可以先用圆刻刀在葫芦里面转着刮,把葫芦内部松软的白瓤全部去干净,再把手伸到葫芦里面,用铁片或小刀片,一圈一圈地转,再往下刮,将内部清理干净。如果是特别厚的葫芦,里面还需要用砂纸磨,将葫芦皮的内部磨光滑了才好看。

三、构图起稿

  根据构思,用铅笔在葫芦上将图稿绘制上去,如果是刻文字,还需要先在葫芦上用铅笔把字体的行高确定一下,然后开始用铅笔打格定位。这一步需要反复调整格子的大小,使格子均匀,尽量做到横竖的关系与葫芦的重心相吻合,这样葫芦放到桌子上时格线才是横平竖直的,展示的效果才最好。

  这一圈的字,一定要把字摆好、摆匀了再开始刻,不然刻了一个之后,后面的字排不开,就没有办法调整了。字的大小与葫芦的大小有一个比例,每一个字笔画的粗细,跟这个字的大小也有一个比例,这主要是相互调整,不在于绝对的数字和完全的笔直。我是从个人审美的角度来考虑的。一般像我们这些多年搞美术的人,对“形”手上都有数,我们的注意力主要在它的美感上,这个“形”具体有多标准并不是最重要的。

四、打孔刀刻

  镂空雕用到的工具有锥子、手钻和刻刀。刻刀主要是斜口刀,这种刀是用于镂空的,所以斜口比较长。常用的是大小两把刻刀,这与葫芦的大小有关,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刀具的大小。

  第一遍粗刻,先用锥子定位,根据起好的手稿,在葫芦上需要镂空的位置用锥子打眼儿,然后用手钻钻孔。葫芦的表面比较硬,用锥子打孔太费劲了,用手钻比较方便。手钻的钻头有个夹子,可以根据需要更换粗细不同的钻头。如果工作量比较大,也可以用电钻来进行粗刻,这样比较快。然后从钻孔的位置开始找镂空的形,这个时候属于粗刻,刻制的过程要留有余地,先将大的结构刻制出来。

  第二遍精刻,用斜口刀在前面粗刻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这种斜口刀比普通刻刀的刀刃要长,镂空刀的特点是前面的刀刃又尖又长,用刀的时候,要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用中指顶着刀背往前走。要出造型,就必须要用手刀刻制,特别是有些横平竖直的地方,用刀刻出来的效果好,用电钻做出来的效果总是有些模糊,不是很齐,线条出来的硬度不够,就不好看。要一次刻得少一些,控制用刀的力度。葫芦这个东西有韧性,而且特别脆,用力小了切不动,但是用力过猛,又容易将它刻坏,所以需要慢慢刻,劲儿要柔。要表现直线,就用刀最快的地方刻,不能有崩边的现象;还有一些方形、三角形的拐角位置,一定要将转角处理得干净利落,最细的地方先不做,等最后精修的时候再一起处理。

  第三遍精修,这一个步骤需要着重处理细节,用小的斜口刀将一些转角、细节进行细致刻画,特别是对上一个流程中没有处理到的最细的地方进行统一细化,将各个细节进行修整。这样,一件镂空的葫芦作品就基本完成了。我们这个镂空的葫芦主要是强调材美工巧,所以后期也不需要上色、打蜡,只要注意多通风、防止受潮就可以。


本文选自

《中国“非遗”传承人口述技艺丛书 》

(葫芦技艺)

主编:王传东

定价:58元/册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小荷听书二维码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小荷听书”,感受新阅读,听出新世界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