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肩胛提肌损伤

2020-11-18 00:51:57

文章节选自《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庞继光教授主编。

肩胛提肌损伤在临床上很常见,但大部分被含糊的诊断为肩部损伤,或背痛、肩胛痛,也有被误诊为颈椎病或肩周炎的。该病经久不愈,针刀微创手术治疗有良好疗效。

相关解剖 

揭开项部和肩胛内上部皮肤、皮下组织和斜方肌,即可见到肩胛提肌(图2-3-14)。该肌起于上四个颈椎横突的后结节,止于肩胛骨脊柱缘内侧角的上部。其中段肌腹被头夹肌覆盖,属颈浅肌群。该肌作用是上提肩胛并使肩胛骨转向同侧,如止点固定,一侧肌收缩,可使颈屈向同侧,头亦转向同侧。肩胛提肌由肩胛背神经(C3-5节段)支配(图2-3-15)。

病因病理

由于某种特殊情况,要求肩胛骨迅速上提和向上内旋转,肩胛提肌必然突然收缩;而肩胛骨因受到多块不同方向肌肉的制约,多数情况下又不可能达到同步配合,所以常导致肩胛提肌急性损伤。此时在该肌的肌腹及起止点的高应力点处,常有肌纤维和肌腱的部分撕裂,可产生少量出血、渗出、水肿等。伤部自我限制活动后,症状有所缓解;然后,局部粘连、结疤,遂步入慢性期。亦有慢性积累性损伤者,如常年编织毛活的人,在腋下经常夹持织针,长时间使肩胛上提造成该肌的积累性损伤。这种损伤,亦可产生与急性损伤相同的病理过程,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这类损伤,绝大部分病人的病理改变是肩胛提肌在止点附近的肋骨面上的粘连。这是此类损伤比较特殊的病理现象,应有新的认识。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病史  有突发性急性损伤史或慢性积累性劳损史。

2、临床表现 

①疼痛表现在肩胛骨内上角、肩胛骨内上角肩胛提肌抵止前的肋骨面上,或在颈椎1~4横突部的后结节部。

②急性期伴有肿胀、拒按,睡眠时翻身困难。慢性期疼痛有所减轻,扪之有条索和磨擦感。

③在肩胛提肌的起、止点和肌腹上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尤以肩胛骨内上角最为多见。

④平时,可见患者有抬肩畸形,有的病人不时抖动肩膀,以缓解肩部不适之感。

⑤当上肢后伸,令肩胛骨上提或内旋时,可引起疼痛加剧或根本不能完成此动作。

⑥令患者头屈向患侧,面部转向同侧,同时抬肩,检查者站于对侧,以双手搬头以抵抗头的侧屈。此时,应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看到肩胛提肌收缩,并感疼痛加重。

针刀微创手术治疗

1、适应症与禁忌症    无论肩胛提肌损伤的急性表现或是慢性表现都是针刀微创手术的适应症。

2、体位    俯卧位,上胸部垫薄枕,头部伸出治疗床头,颈部微前屈状。

3、体表标志

第二颈椎棘突(见项韧带损伤节)。

第一颈椎横突     在颈椎中,第一颈椎横突最长,较瘦的人在乳突直下一横指处可清楚扪及该骨凸。

肩胛骨内上角    当臂置于体侧时,先触摸肩胛冈,沿肩胛冈向内侧可摸到肩胛骨内缘,再向上即能摸到肩胛骨内上角。                     

4、定点(图2-3-16

   

颈椎横突后结节点  此处定点有两种方法,即直接(侧面)定点法和间接(背面)定点法:

A.颈椎横突侧面定点    定点于1~4颈椎横突外侧端压痛点,即横突后结节上,可定1~4点。定点时应准确扪清横突后结节骨凸。

B.颈椎横突背面定点     定点于1~4颈椎棘间旁开25~30mm处,可定1~4点。此点应定点于棘间的平行处。

②肩胛骨内上角的肋骨面上      止点损伤则定于肩胛骨内上角及其相对应的肋骨面的压痛点上,一般只定1点。这里的首要问题是摸准扪清肩胛骨内上角的肋骨面。皮下脂肪少的病人,肋骨面可以清楚扪得;而肥胖病人的肋骨面则不易摸清。既使不能清晰扪得肋骨面,也必须指下有硬韧感,此处可能是肋骨面。

③肌腹压痛点     此点确实存在。在肩胛提肌肌腹与头夹肌交叉点处发生损伤并粘连时,在肩胛提肌的颈根部肌腹上有硬结或条索状物,且有压痛,可定1点。

5、消毒与麻醉

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局麻后行针刀术。此处局麻,无论是颈椎横突后结节点,或是其他两点都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应十分注意。

①在颈椎横突后结节上麻醉:

A.颈椎横突后结节侧面定点的麻醉     先以手指摸清并压住横突后结节,针头沿指旁刺入,直达横突后结节骨面。然后,回吸无血、无液,退回式注入麻药。

B.颈椎横突后结节背面定点的麻醉       针头垂直推进,直达相应椎体关节突骨面,然后向外侧调整针头达横突侧缘骨面,亦即由关节突骨面滑到横突侧面。回吸确认无血后,退回式注入麻药。

②在肩胛骨内上角相邻的肋骨面上麻醉     先以手指扪清肋骨面。这一点,对于一些较胖的病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不管多胖的病人,也必须比较清楚地摸到肋骨面。只有此时,才能开始麻醉。针尖沿指旁刺入,匀速而缓慢推进,直到触及骨面。回吸并确认无血、无液、无气后,方可退出式注入麻药。

③在肩胛提肌与头夹肌交叉点的麻醉     此处多可扪及条索与结节,故麻醉针头应直指该处,遇有硬韧物,并回吸无血、无气即可退回式注入麻药。

6、针刀微创手术操作 

A.颈椎横突后结节侧面点(图2-3-17    以手指摸清横突后结节并压住,刀口线与颈长轴一致,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匀速推进,直达颈椎横突后结节。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如肌腱十分紧张,可将刀锋移至后结节的外下缘,调转刀口线45°沿骨面铲剥1~2刀,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①B.颈椎横突后结节背面点(2-3-18)     刀口线与颈椎棘突顺列平行,刀体与内侧皮面的夹角达100°,快速刺入皮肤,匀速推进针刀,首先刀锋达到关节突关节骨面上。当针刀到达关节突骨面后,再向外调整刀锋;然后,调整刀锋到后结节外侧骨面;再稍深入达横突后结节边缘,沿骨面做纵行疏通、横行剥离,一定要始终保持针刀在横突尖部后结节外侧缘的骨面上活动。如肌腱十分紧张,可将刀锋移至后结节的外下缘,调转刀口线45°沿骨面铲剥1~2刀,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②肩胛骨内上角肋骨面点    刀口线与肩胛提肌肌纤维走向平行,刀体与背部皮面垂直刺入,匀速推进,深达肋骨面。这个进刀过程,在皮下脂肪厚时,确有难度。为了保证安全,推荐下述方法:在进刀到一定深度,尚未到达骨面时,以“纵行疏通”的方式来探寻肋骨,如在“疏通”中遇有骨组织阻挡,说明刀锋已深入至肋间隙,应提起针刀至肋骨面上;如未遇骨阻挡,则在试探中推进,直到寻得肋骨面为止。在肋骨面上,先纵行疏通,后横行剥离骨面上的粘连。再次,针刀在肋骨面上有松动感后,提起刀锋至皮下,刀口线仍与肌纤维平行,将刀体倾斜,与肩胛骨平面呈130°角,与肩胛间区背部皮面呈50°角,使刀锋直指并进达肩胛骨内上角边缘骨面上,做纵行疏通,横行剥离。然后,调转刀口线与肌纤维垂直,在肩胛骨内上角边缘骨面上,做切开剥离1~2刀即可。

③肌腹粘连点     刀口线与躯干纵轴下段呈15°角(与肌纤维平行),刀体与外侧面呈60°角。快速刺入皮肤,约10~15mm深,通过皮肤和皮下组织,遇有结节、条索状物和酸胀感时,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2~3下即可。

术毕,刀口以创可贴或无菌敷料覆盖,固定。

7手法操作    病人端坐位,让病人抬肩,医生双手压肩部,反复数次。再让病人患侧肩关节前屈、肘关节屈曲各90°,放于胸前,医生站于背侧,同病侧手扶肩,另一手越过病人对侧肩上,拉住病人病侧手,进行对抗牵引。用力牵拉1~2次。然后,让病人抬肩、屈肘扩胸,活动数次即可。   

【注意事项】

1、在治疗肩胛提肌起点损伤时,刀锋必须在颈椎横突后结节边缘骨面上活动。当针刀穿过皮肤后,要摸索进刀,不可盲目粗糙,以免刺入其他部位,造成神经、血管损伤。

2、在治疗肩胛提肌止点损伤时,针刀必须在肋骨面上活动。因为肋骨面的粘连是肩胛提肌损伤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不可深入肋间活动,尤其是肥胖病人,肋骨距皮面较深,更要谨慎从事,以免造成气胸等意外。

3、在肌腹与头夹肌交叉点粘连处做针刀,针刀必须指向脊柱方向。对针刀通过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肌层后的针感必须细心体会,在触及到硬结、条索或有酸胀感后,即行疏通、剥离,不能深入过深,以免造成意外损伤。

特别说明:

  1. 文章节选节庞继光教授的《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第二篇:肌、腱、腱围结构损伤。

  2. 文中的配图是手机拍照,与实际书中原图有色差,清晰度也受的影响。

  3. 可以转载,请勿对文章内容及排版私自改动。

  4. 想进一步了解此书或购买的,可以添加微信:


相关阅读,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1.解剖 | 颈、项部相关肌肉

2.颈椎关节及韧带

3.枕大神经卡压 | 第2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