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追求极致的蒙芯雕刻艺人

2021-07-17 21:37:34

中国传统民间畜养鸣虫的风气,以清末民初时期最为兴盛,尤其是京津地区,不但玩家众多,品位也比较高,这一点从传世的众多典雅别致的蝈蝈葫芦便可见一斑。


清代的蝈蝈葫芦不仅用料讲究,其精美之处还在于葫芦的“蒙芯”。


蒙芯,是葫芦虫具最上端的一个组成部分,黏在盖的顶部作为装饰。蒙芯的用料一般为竹木、椰子壳等,在过去,高级材料有牛角、红木、玛瑙、玉质、螺钿等。


今年60岁的吴荣顺是蒙芯雕刻技艺的传人,其作品精雕细琢,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在方寸蒙芯中,雕刻有人物、动物、花草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精细繁复而不失美感,展现出高超的手艺。


据文献记载,中国人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开始用葫芦及其他材料雕刻蒙芯了,此后这门手艺逐渐兴盛,至清康熙时,这门技艺进入宫廷,成为皇家御用。宫廷流传下来的蒙芯作品极为精巧,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尚和审美风格。


清代相传北京有一位叫“白二”的蒙芯制作匠人,此人擅长制作“槟榔瓢”蒙芯,其雕刻的作品多为动物题材,生动传神。此人技艺之绝,在于能镂空雕刻出可以微微活动的“槟榔瓢”蒙芯,可谓这门技艺的经典之作。


“由于蒙芯技艺愈发精湛,原先葫芦的价格和蒙芯相近,到后来一件蒙芯的价格往往远高于葫芦的价格。”吴荣顺说。由于天津距北京较近,深受皇家文化影响,又因为清末民国时期下野朝臣等为躲避动荡时局纷纷来到天津,同时也带来了葫芦文化和蒙芯文化。


随着玩家群体的扩大,对葫芦和蒙芯的需求逐渐增加,于是,在天津出现了专门从事蒙芯雕刻的艺人,同时也让此地成为全国蒙芯的集散地。就这样,那一时期在收藏家心中,一件档次高、质量精的作品便是炙手可热的宝贝。

吴荣顺的蒙芯雕刻技艺从其祖父那一辈便开始了。在他的印象中,家中曾有不少祖父雕刻的作品,“那时祖父和父亲都做木工,业余时间做这个,他们做的比较简单,以平雕为主。”吴荣顺早年学习绘画,后又学泥塑,上世纪80年代,想到家中的蒙芯作品大多已不存,凭着对这门技艺的兴趣和年少时的记忆,他开始着手钻研并恢复家族的这门技艺。


在技艺上,吴荣顺继承了蒙芯“多处动雕”“高桩铲刻”“不破面”等立体雕刻技法,在薄料上开创了“立体藤蔓雕”“立体草虫雕”等创意技法。这些立体雕刻的蒙芯作品,仿佛一个个微型雕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吴荣顺的作品在雕刻技法中主要采用了“锼花”工艺。据介绍,锼花是一种镂空雕刻形式,在后期处理上采用手工修光,无论平面还是立面都有处理,使得所雕刻的蒙芯在上手把玩的时候感觉温润,毫无刺手感。


蒙芯的造型、图案和花样极多,难以尽述,但就其基本外形来说,可分为平雕和立体雕两种形式。平雕蒙芯最常见,为一稍向上凸起的圆形薄片,多用椰子壳、玉片等为材料制作。


之所以用椰子壳做蒙芯,是由于其质地坚硬且取材方便,而且椰子壳本身很结实,不怕磕碰,同时,椰子壳呈弧形,取一片做蒙芯,它便自然呈上凸状,曲线优美自然。吴荣顺说,蒙芯雕刻对于材质本身的要求较高,除了椰子壳之外,如果是木料,则以老料为佳。因为相比新料,老料不爱变形、开裂,备受手艺人垂青。


吴荣顺家中的每一个小小的蒙芯,题材都各有不同,其内容源于世俗生活、吉祥图案、历史故事等,其图案之繁复精美令人眼花缭乱。


在技艺上,吴荣顺继承了蒙芯“多处动雕”“高桩铲刻”“不破面”等立体雕刻技法,在薄料上开创了“立体藤蔓雕”“立体草虫雕”等创意技法。这些立体雕刻的蒙芯作品,仿佛一个个微型雕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使用长柄刀具,一点点地将蒙芯深处掏空。”吴荣顺说,由于技艺难度很大,因此一件作品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记者看到,使用这种技艺雕琢的纹饰,其连接处极细却不会断裂,可见工艺相当精湛。吴荣顺告诉记者,在蒙芯雕刻中,一旦断裂是无法补救的,因此每下一刀的力度和深浅完全凭借经验来判断。


在他看来,难度最大的是立体雕中的浮雕风格作品。浮雕不仅要表现出立体感,而且每一面中各个层次的高矮必须一致,而下刀的深度不可能用尺子去衡量,因此浮雕作品非常显露制作者的功底。


多年精雕细刻使吴荣顺的双眼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的一只眼睛几乎已经没有了视力,如今的他每日制作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吴荣顺说,蒙芯绝技是匠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由于难度极大,必须依靠教学来传承,如今他开始努力培养学生,力求使这门技艺不会失传。


吴荣顺的蒙芯雕刻作品秉承传统风格,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形象,反映的都是中国的传统审美趣味,而蒙芯技艺之精,在于选料之巧雕、料之薄厚、穿枝过梗之精细以及打磨之细腻。


在记者看来,吴荣顺最绝的是一件双层雕蒙芯作品,作品分为深色材料和浅色材料两层,彼此互相嵌套,深色材料雕刻的是藤蔓与昆虫,昆虫不仅形神兼备,而且每一条腿都细致逼真,藤蔓之细仿佛用手一碰就会碎裂。


在雕琢时,要使整个蒙芯上的每一个网眼均匀,每一条藤蔓粗细一致、经纬排列有序且圆润无毛刺,非能工巧匠不能为之。


据吴荣顺介绍,制作这件作品时,最难的是如何将两种材料互相嵌套,做到严丝合缝,“稍微有一点嵌套不合适,做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好,因此,如果出现嵌套不妥的问题,只能废掉上面的深色材料,再重新做一件才行。”

多年精雕细刻使吴荣顺的双眼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的一只眼睛几乎没有了视力,如今的他每日制作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吴荣顺说,蒙芯绝技是匠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由于难度极大,必须依靠教学来传承,如今他开始努力培养学生,力求使这门技艺不会失传。


此外,吴荣顺掌握的传统技艺不仅包括蒙芯雕刻,还有蒙芯茜色技艺,即对用骨等材料制作的蒙芯作品浸染色彩。


“茜色用的是传统中药材制作的染料,再用笔在材质上描色而成”,他指着一件茜色为绿色的半成品对记者说。虽然作品看似很绿,但是只要用手一抹,颜色便会脱落。


这门技艺的难度在于上色时间长、难度大,必须用传统方式反复操作,茜色的过程长达数月之久,很多时候必须经历一个伏天才能令蒙芯呈现出鲜艳的色彩。这门技艺如今已至濒临消失的境地,吴荣顺将其抢救性挖掘出来,就是希望向世人展现蒙芯技艺之精华。原标题:《他为了这种雕刻一只眼已几无视力》


文章来源:城市快报。图片来源:今晚海外网。


往期精彩回顾:

范制葫芦的“编年体”发展史

怎样才能种出漂亮的小葫芦

木模、瓦模、纸模与石膏模

手捻盘玩究竟需不需要上油
令人叫绝的创意押花葫芦赏
如何成为合格的葫芦鉴赏者


声明:本公众号内文章(含图片、视频等)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