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背馍

2021-07-24 04:22:59


背馍这个词,完整的说法应该是:背着馍当干粮,到离家远的学校去上学。单说背馍,现在的年轻人肯定弄不懂是什么意思。那时候,农村孩子上学离家远,近的十几里路,远的几十里甚至更远,不能在家吃饭,只能背着够一个星期吃的馍去上学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是从老家大张寨,背馍去礼泉县城上的高中。


学生宿舍是大通铺,一个挨着一个铺着自己的铺盖。每个人头朝外,脚的那一方是墙,墙上有上一年级学生留下的挂馍的大木撅,木橛散失没有了,洞眼还在,就自己找来一短截木棍,削尖一头,砸进原来的那个眼里。挂在墙上装馍的有黄帆布包,有土织布做的包,还有直接用包袱包着馍的,那五颜六色疙里疙瘩不同形状背馍的包就在墙上挂了一长绺儿。把背馍的包挂在墙上,一是在高处,相对通风,二是怕老鼠偷吃。



各人的家庭情况不同,背来的馍就不一样。那时,县北的经济状况较县南要好一些,县北同学背来的锅盔馍就白,他们还带来家里自制的咸菜、辣酱之类的调味品。县南的我们背来的馍不但黑,还搅着玉米面,就馍的菜也少之又少。


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干馍。学校灶上也卖八分钱一碗的汤面片,很少有人去买,那时,八分钱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来自农村的同学,舍不得吃,也没有钱去买一碗热乎乎地汤面片,滋润一下干得能冒出烟来的肠胃。


背到学校的馍,夏天,没过几天就长出了长长的绿毛。心细的同学还掰碎了,晾晒一下,大部分的同学,用手拨拉掉长绿毛就吃开了。到了冬天,馍冻得坚如石块,掰也掰不开。记得有一次,中午吃馍时,两个同学起了争执,盛怒之下,其中一个把手里的干锅盔馍撇了过去,正好砸在对方的脸上,干硬的锅盔在他脸上划出一个大大的血口子,血呼呼地往出冒。后来伤口好了,留下一道长长的疤痕,我们还跟那位同学开玩笑,说那是“馍伤”。



馍太干硬,只能用牙一点点地咬着吃。天寒地冻,学校一个小小的锅炉,几百学生拿着碗去接开水,还没到跟前就没有了水。我记得胡王村一个姓孙的同学跳上水泥水池子,用力去压低水龙头,接了不到小半碗的开水,受到了管灶人严厉地批评:“没水就算了!胡弄啥呢!用那么大的劲去压水笼头,压坏了咋办?你能赔得起么?”没有开水,只能干吃着馍,实在难以下咽了,就接了凉水,喝上一口,把堵在喉咙口干燥得咽不下去的馍冲下去。


我和南坊镇的一个同学关系要好,他每星期从家里多带了一份咸菜来给我,使我心里充满了对他的感激。


无以回报他,一个下午的课后,我步行到几里外的县城,用身上仅有的二毛三分钱,在副食品商店买了辣子酱提回来送给他。他很不高兴地说:“你这人咋是这!花那钱弄啥!那么生份?算了算了!买回来就买回来了,咱俩一起吃!”到了晚上,他让我一起吃,我说这是送给他的,借口嫌辣,我不吃。他坚决不依:“别装了!我还不知道你爱吃辣子?快来,快来!一起吃!”那辣子酱,最终还是我们俩一起吃了。为了还他的情,有一天,我买了两份的汤面片,端回宿舍,让他吃一碗,他说:“唉!你呀!老记着那么一点小事。看来,你也实确是一个实诚人,让人跟你不成为好朋友都难!”我不好意思地说:“没有啥还你的人情,只有这么大的一个力负,以后真能混好了,这个情是要还的!”



高中毕业,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的他,未能考上学而回了家。过了好多年,我回礼泉,偶然在县城街道上碰见他,他自行车后边带着两个筐筐卖家里的苹果,俩人相见,非分亲切,说了大半天的话。分别时,他装了一大袋子苹果,非要让我带走。我说:“我从外地回来,还要到兰州去办事,带着不方便,你快去卖!我坚决不要!”拗不过他,我只好拿了几个苹果路上吃。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如今的手机,各自为生活奔波着,分别后就失去了联系。后来,托了好几个人找他,只知道他一家去南方打工,没有联系方式。心里空荡荡,很是失落。我还是要继续找他的,见了面,要好好地叙说叙说同学情,说起他每星期多带给我的那一份咸菜,诚心地要表示对他的感谢!


那时,学生娃背到学校的馍,是家里的精细粮。家里的大人们想着娃们读书用脑,尽一切力量弄来麦面烙锅盔馍,怕拿的馍不好,娃们的同学们看不起,笑话,而往往他们在家里干着繁重的体力活,却吃着杂粮。每个星期要回去背馍,每到了星期六,忙碌着地里活的母亲,还要在晚上紧张地给我准备一周要吃的馍。大铁锅,麦草火,厨房呛得人进不去,特别是连阴雨天,柴草湿,浓烟滚滚,母亲被呛得一声接一声咳嗽着,被烟薰得睁不开眼睛而不断有泪水流下。


姨表妹晁煜在史德中学上学。高三那一年秋天,连阴雨下个没完,道路泥泞不堪,踩下去是半腿的泥水。姨拄着棍子,穿着雨披,深一脚浅一脚赶到十几里外,给她送了一个秋天的馍。穷苦艰难的生活,最容易激发一个的斗志与精神,晁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的大学,毕业以后在北京参加了工作。她好学争气,业务能力强,工作干得风生水起。这么多年,姨父姨母被她接去北京住,她还在西安给他们买了大房子并进行了精心装修,一切的一切都是非常地好。村里人说晁煜是姨“送馍送出来的大学生”。


背馍上学,艰难困苦,但背馍上学的学子们没有自暴自弃,没有被艰辛困顿的生活压倒,他们反而更加拚命地学习,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他们走向社会而往往具有了坚韧的忍耐力与坚强不屈的意志。背馍的经历,历练了他们应对困难境地的能力,多了更多的坦然和从容,有了遇到艰难险阻而从容不迫的精神 。



跟有过背馍经历的人闲时说起那段往事,他们都有很多的感慨,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艰辛的背馍故事。我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背馍的经历使我们理解了一个成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普通的我们,尽管我们没有多大成就,但我们不断地努力着奋斗着,使自己变成一片瓦一块砖而有益了这个社会。


2017年11月2日于驰风轩


作者简介: 马腾驰,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各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本文转自“无言年华”



 | 忆我们一起吃开水泡馍的日子!



开水泡馍淡然无味,放点盐巴、辣椒下咽,凑合一顿饭吃,这是我小时候时候最常吃的一餐。


那时能吃上泡面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哪怕最便宜的仅仅五毛钱一包的“熊毅武”牌子方便面。以至于我今天,即便是在及其简陋的环境下,至少可以生存,这是小时候环境造就的,而一般人肯定无法坚持。

  

那时上学,背上一周的干粮——馒头和一瓶咸菜,就是学校一周的吃食。早晨我们开水就冷馍,中午我们开水泡冷馍,晚上我们冷馍就开水,即便这样,有时候也会断粮,向同学借馒头吃,农村人受苦,蒸的馒头首先解决耐饱,“瓷实”,实在的一团面,不像今天的馒头放了苏打,雪白馒头用手捏一下三两口即可下咽。因此冷馒头吃起来和吃面包的概念完全相反,开水泡馍最易解决这个问题,有汤有水,热热乎乎,就是学生常吃的饭了。

  

没有暖气的寒冷教室,脸盆结冰的集体宿舍,犹如大车店子,窑洞一侧全是通铺床板,另一侧摆放学生的木箱和水壶。周一是最好的饭菜了,诸位同学都新拿的咸菜,各式各样,有腌萝卜、呛小葱、豆瓣酱、辣子酱、油拌香菜,大家统统拿出来放在床头,一字排开,每人端着洋瓷碗,掰碎一块馒头,冲入开水,挨个调入各色咸菜,吃的痛快。这样的情景往往只能坚持两天时间,剩下的三天里咸菜吃完了,开水泡馍也就淡然无味,只有盐巴、辣椒凑合,欺骗味觉,充饱即可。


一个冬天也洗不上一次热水澡,我们依然愉快地度过我们的中学时光。艰难的岁月最让人懂得珍惜生活。当我们浮躁或迷茫的时候,回想曾经的一份苦涩,回味的往往是甘甜。


如果今天,你觉得自己艰辛而不易,那么,请拿起一只碗,泡一只冷硬的馒头,撒一把盐,你觉得这样的生活苦不苦?


一碗开水泡馍,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体验。


一碗开水泡馍,是我们坚毅的少年见证。


一碗开水泡馍,盛放着灿烂的阳光和我们的童真笑脸。


如果你觉得生活不尽人意,那么,请来一碗开水泡馍吧!

《背馍上学那些年》



那年学生

那时候,家离学校远的,就寄读在学校

基本上没有家长在学校外面租房陪读这一说,

撑死就是赶集时来捎点吃的),

都是背一提包干干馍,锅盔,

而且经常一过周三就成这样了。



我们步行,我们骑自行车,我们风一样疾驰……








家境好的带点钱可以买点面票、菜票、高档的饭盒



那年宿舍

一般只有周末才回家一次,全班只有两个宿舍,一个男生宿舍,一个么事宿舍,冬天没暖气,夏天没空调,日子那叫一个苦!





那年餐具

大部分人其实就一多功能茶缸(吃饭喝水两用)




带过的菜

带您一起来回忆,

那些年我们读书时曾经带过的菜,

【油泼辣子】想必当年大家跟小尾一样,

没少用这个夹蒸馍吧

【刘辣子】【腌蒜薹】





那时候的硬菜

【鸡蛋】这个绝对在那个时候是好东西,少不了被小伙伴们羡慕!那时候一顿都是只吃半个,根本舍不得吃多。哪像现在的孩子不吃到处扔!




结束语

当年我们穷的像孙子,却快乐的像爷!

回不去了,只能回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