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盂县:弯弯绕绕十八盘

2020-09-11 02:43:20

图片:健康为福

  车过东关头,加油驶上山口。再走,就是减速慢行换档轻踩刹车的事了,蜿蜒的路深不见底,弯来弯去,左摇右晃。如果你是第一回驾车到这里,不熟悉路况还有点恐高的话,最好让出正驾驶之位。这里天工造画、山势奇伟把注意力集中在专门观赏景色上,肯定是不错的选项。

  从盘顶山口向东下望,,位置极好。独一无二的建筑,像是专门画进万山丛中的一幅作品,鲜艳夺目。给寒冬时节,万物肃煞的太行凭添了一种极富韵致的活力。

  确切的感觉,这十八盘道班更像人体器官内的心房,在时刻维护着车轮下这条盘旋弯转的动脉血管,那川流不息的车就是奔腾的血分子,井然有序。

,这一位热情爽朗的汉子,把我们指引到了一个角落。

图片:崔红草

  在这半山之颠的道班院落东侧仅及腰的院墙墙拐角处,居然是观察整条十八盘公路的一处绝佳地点。回望来路,头顶山口似天门敞开,弯弯的路盘山凌空而下,宛若一条丝带飘然而至。东望去路那一条丝带绕着悬崖,遥沉谷地。自己又如踏云凌空,置身于此,仿佛抬脚一迈就是河北,真有点飘飘然。那深沟处的路该是河北最末一段吧,如不近视,来了几辆一目了然。从这里望过去,山西河北的分界标致,小到可被忽略,被淡淡画在那里。

图片:崔红草

  眼前的太行巍峨挺拨,悬崖逐层叠高,错落有姿,甚是雄壮。山腰的路盘崖呼啸而来,脚下货车驶过的声音十分清淅,只闻声音,不见车影,端得似滚滚波滔,一浪一浪拍岸而过。

  初来时漫不经心的状态因身心入画而大变,这也许就是做匆匆过客与看客的区别吧,以往的无数回穿越,毕竟只是匆匆一名过客而已。

  抖点有关十八盘的史料:《大清一统志》载,十八盘口“明正统二年(1437)筑城置戍”。如今的十八盘口已不见筑城之所,戍关的军士也自杳然无踪了。

  清盂县“光绪县志,关寨志”有诗云:扬鞭立马十八盘,山回削兮水倒澜,古人隘险开雄关,雁南晋北兹喉咽。

图片:崔红草

  盂县志载:1942年8月8日,,粉碎了敌人妄图打通盂县至平山的交通计划。

  1971年,中铁十八局来到十八盘开山筑路才打通了这条207国道。这十八盘道班也就应运而生了,目前受盂县东公路管理段管辖,整条十八盘路从盘底到盘口整整有六公里,山西省境内有五点五公里,海泼为1162米。

  十八盘道班身处晋冀交界地段,地理位置特殊,我想把“山西第一班”的称号送给这班筑路兄弟了,他们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其它关健的出省口前都是什么收费站、加油站、饭店之类的,唯有这里是班筑路的兄弟守着出入境的大门,向“山西第一班”的所有兄弟致敬。

盘里古路

  盘里古路己经很少有往返的过客了,近年来这条荒凉的路吸引来的都是游客。你来如果也想走走,若没有熟悉情况的向导也不要紧,它就在现在的十八盘道班院落东侧,你可以将车停于院内,跟养路兄弟打一声招呼,他们一定会帮你打开那扇通往时空深处的古路之门。

  这一条小路不宽,也就是一米四、五的样子,整个路面曲曲弯弯向下延伸,多是就地取材用大小不一的石料垒砌而成,因年代久远而尽显沧桑。

  当你乘车体验了一回十八盘路的壮美惊险后,来这条路上走一走,肯定是别样心情。它给人最多的感觉就是弯弯多,自古就有“大弯十八弯,小弯弯半百”之说,走起来感觉只剩幽静,别无其它。

  深冬季节,尚有一层积雪薄簿地铺在路面,大家担心滑倒,所以都是极小心的样子,路旁的百草灌木或夹道而迎,或偏安一偶,侍崖而立,均很随意。这条古路我是第一回走,但一踏上来就觉得似曾相识,突然之间,我的父亲、我的祖父、我的曾祖父、我的曾祖母等等这些过世至少已四十多年的亲人,一齐就涌入了我的脑海,眼帘里他们也在此赶路爬山,热汗淋淋。因为我的曾祖母就是通过这条路认识曾祖父被从平山北冶娶回盂县仙人的。这条茶马古路曲曲弯弯世世代代联姻晋冀,也不知成功连接了多少对与我曾祖父母一样幸福的婚姻家庭呢。这条路又何尝不是一根延伸生命的强劲血管。

  古路前方突兀处,有一处新修的六角亭,小巧玲珑甚为漂亮,颇为适宜游客休息和观赏四周风景,虽然都是山。转步别有天,摄影家们手端相机转圈聚焦,同行的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潘其利先生跑十八盘跑了十几年,跑出一本精美的《雁子崖》影集来,我久闻其名却是初识,因言谈甚欢,他送了一本给我,我如获至宝。从这里看两省分界标致就十分清淅了。网上查十八盘,称交界的地方叫东货郎头,这是我所未闻的,细一想还真有点道理,这十八盘本来就是条茶马古道,挑货郎担的人能少了么?是不是这交界处就是两地挑货郎们在此交易物品的地头呢?也未可知啊。忽然想起我的妹夫曾在这十八盘道班也工作过十几年,就打电话问了他,他果然清楚:“那地方一道一道的弯,现在叫东葫芦头,还有西葫芦头呢,东货郎头应该是个古名儿吧,早没人如此叫了。”东货郎头,东葫芦头,口音如此相近。

樊老窑断墙

  樊老窑,一个充满传奇而神秘的地址。很早就有拜蔼的意愿了,但一直因来去匆匆而未能遂愿。

  从十八盘道班大院里出来,顺公路东行三百米左右一条可进车的土路即出现在207国道北测,停了车往里一直走,拐几道小弯一堵巨大的悬崖便出现于眼前,路右谷深林密幽静的很。残雪留在路阴,也留着不少的脚印。

  一段凹回的悬崔下,一排七、八间参差不齐的石屋已是断壁颓垣,一地零乱。走进其间,灶台、石坑遗迹明显,断墙的石头缝隙已不见青烟,但烟熏过的痕迹说明这里曾经十分温暖。黑黝黝的崖墙在我眼里已读不出太多信息,然而同行的阳泉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盂县摄协主席李晶明却拍摄的相当仔细。

  樊老窑可以追溯的历史从元大德年间起,也就是公元1297年前后,一樊姓人家从洪洞迁至此处开始定居,到1996年最后一户居民离开,差一年就整整700岁了,699年间这里开始有了名气是到1826年以后的事了,传说有一名进士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被赋予了很传奇的神话色彩。

  有科举制度以来,盂县出过有名有姓有记录可查的进士共173名,在山西省位居第一。笔者从相关资料里果然查到了这名樊进士,他叫樊嘉猷是在清道光六年(1826)高中的,官授潞安府教授,在大清官职中相当于正七品县令。这位樊进士是嘉庆十五年(1810)中的举人,从举人到进士整整苦读了16年。在樊嘉猷中举的三年后樊家还有一位樊翀也中了举,可惜没成为进士。

  进士,为樊老密高高的崖头书写出的魅力,越来越吸引人了。

  樊老窑断墙里的故事,并不因这个小窝铺已无人居住而消失,作为一处遗址,却吸引了更多游人的步履,每一种存在,在一个时代均有一种特别方式。

:雁子崖、燕子道、天门天柱、佛爷嶂、一堵墙、二十四盘炕、包公遗铡、阴阳泉、阎王鼻子、觳觫坡等等,一天根本转不完。

猜你喜欢【商务QQ:261779444】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