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中国金融》|科技促进供应链金融转型[节选]

2020-11-12 04:40:57

导读:谁能充分掌握供应链内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谁就具备了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条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新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开始崛起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文章|《中国金融》2018年第6期


近年来,随着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供应链连接的主体越来越丰富多元,不再是线性结构而是网络化生态,使得以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等为特征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有了雏形,反过来为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条件。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遭遇“天花板”



在供应链金融中,金融机构借助供应链生态内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转移来实现风险的定价与分散,得以为供应链内中小微企业开展授信业务。相比于针对企业自身的信用评估与风险承担,供应链金融实现了风险在供应链内的转移,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属于金融业务场景化的早期典型应用。


就商业银行的主流供应链金融模式来看,由于其对供应链本身的涉入有限,主要依赖核心企业的配合完成风险定价过程,即由核心企业推荐白名单上下游厂商并提供担保,将风险由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转移至核心企业,而商业银行基于对核心企业的风险评估,占用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给其上下游企业放贷,出发点是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用差。针对核心企业不愿意提供直接担保的情况,又衍生出基于应收款、预付款等变种模式,本质上仍然是通过将上下游企业的风险转移至核心企业(如应收账款融资是依托于核心企业履行应付款的付款义务)来实现业务的开展。


依托与各个产业内大型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商业银行对核心企业的把控能力要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也造就了这种依托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从业务规模上看,商业银行在其中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不过,这种模式主要适合具有“大产业、弱上下游、强控制力、低成本与高杠杆、标准化”等特征的产业链,存在增长的“天花板”。一方面,大量强势的核心企业,尤其是国企和央企不接受确权,使得这一模式难以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当优质的核心企业被商业银行瓜分殆尽,或核心企业依样画葫芦自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就开始面临增长的困境。而要突破这一困境,便只好回归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核心本质,不再依赖核心企业,而是依赖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数据信息,当有效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金融机构便可摆脱对核心企业的依赖,自行开展针对供应链内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在这个逻辑中,本质上,谁能充分掌握供应链内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谁就具备了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条件。沿着这个路径,加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近年来,一批新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开始崛起。


……『全文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中国金融》当期印刷版进行浏览』


(责任编辑  张晓哲)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