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袁家村—— 浙江乡村旅游学什么

2022-07-25 00:15:44



小编如是说:


       袁家村很出名,因为乡村旅游做出名。当时我就在想,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创业精神,浙江人都不差,这个通过乡村旅游脱贫的“风头”怎么没被浙江人拿下?袁家村人是什么理念将乡村旅游做的如此之好?

       经过此次实地走访,明白了,袁家村人最开始的动机是“脱贫”而非“旅游”,旅游只是“脱贫”的手段而已:袁家村人是人人参与而非“政府独大”,一荣俱荣大家发财。袁家村的实践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中国农村,“乡村旅游”只是手段,即不是“原始动机”更不是“最后目的”:没有村民参与的“乡村旅游”是不可持续的,或者就是假的。



       此次春节,借着假期,长驱1000多公里,亲眼看看如雷贯耳的袁家村,虽说只是“走马观花”,因脑中积累了袁家村很多信息量,却也如“回到梦里的大观园”。

       关于袁家村,因在业内名气很大,其故事和报道也很多,很多专家学者发表了详细的介绍文章,我今天要说的是这次亲历袁家村现场,被颠覆了曾经的几点印象,加深了几点认识,通过:“一滴水见太阳”,学习袁家村。


第一个被颠覆的印象:

        以前以为袁家村在陕西高原的穷乡僻壤,其实袁家村离西安很近,也就50多公里,车程一个来小时就到了。而且,袁家村周围的城市化程度很高,交通也很发达。





     

第二个被颠覆的印象:

        袁家村实际是个“城”,四面有高达的围墙和城门。不是我们南方印象中的“村”。


袁家村新做的主入口,形式是参考历史上的,体量放大了


袁家村的东门,东门的风貌和体量均为历史遗留,有过维修,从导览图上看,其它城门没有,估计一起拆除了。


第三个被颠覆的印象:

        袁家村的民间小吃不仅仅是“富民工程”,无论品种的数量还是品质质量,在全国都可数一数二(台湾的小吃也是一流的,但不算“民间小吃”)。

      下面是我“走马观花”过程随手拍的,每一种小吃均可圈可点,传达出许多信息量,如原材料的来源渠道、店面的风貌特点、场景销售的氛围营造、质量承诺的民间方式------

 

袁家村的镜糕,搭配成了绘画的调色盘,成为了一种艺术视觉享受。


袁家村的手工粉条,因特别好销售,工作人员早早地装好了礼品环保袋备好货。


袁家村的冰糖雪梨,真材实料眼见为实,用了大大的盆盛满食材慢火炖之,绝非香料兑水而为之。  

     

袁家村的豆腐作坊,早晨9点左右,客人尚不多,购买者是本村里人。村里人的生活采购也都在这里,时间上会相对游客早一些。


关中的“锅盔”很出名,当我看见比脸盆大的“锅盔”堆积如山,还是震撼到了!这一个“锅盔”我们南方人要吃好几餐了吧!


袁家村的“油泼辣子”场景销售感非常棒,给人感觉拍完照片必须带一包回去。


回民街上的这家“新疆烤肉”营造的场景也很有感觉,烤串原滋原味,一串不够来两串。逛吃逛吃就这么来的。




        袁家村的小吃上百种,无论哪一种,远观外貌就基本知道吃的是什么。这种风貌景观规划设计,无非是“修旧如旧”,在保证卫生和消防的前提下,尊重和传承历史风俗风貌,把“乡愁”中的乡里乡亲感觉呈现出来。相比浙江目前“小城镇改造”中大量整齐划一的伪“历史街区”,袁家村的商业街景风貌绝对吸引大量全国粉丝,即产生巨大的客流量以及现金流。


大年初四袁家村游客接待中心的广场上,敲锣打鼓舞狮舞龙踩高跷迎新春。观看的人群大都是游客和当地的村民,相比宋城、横店专为游客“表演”更具浓郁的“乡愁”。


上面讲了我对袁家村“颠覆”的三个印象。

下面讲讲这次所见所闻的“深刻”印象。


深刻印象之一:

     不卖票不设岗,秦腔大戏随便看,菩萨真主随便拜。



袁家村东门入口 不售票


袁家村目前有三个城门,一个新的二个老的。作为“景区”的袁家村,大门敞开进出自如,我们也分不清哪是游客哪是村民。


戊戌年正月初四,袁家村请来了专业的舞龙舞狮队进行喜迎新春联欢表演,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还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观看。


村中戏台每天都会有固定的地方戏演出,很接地气。


       听秦腔看大戏是关中老百姓的享受,袁家村在村里(景区)安排了这些固定的节目,敞开大门,无论是游客还是老百姓想看就看想听就听,即增加了景区的活动,又传承了传统非物质文化。


袁家村除原住民外,有数百在村里落户的回民从业者,这里的清真寺,既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宗教信仰,对我们南方游客也是另一种地域风貌。



袁家村里的寺庙,看似随便供奉了一尊菩萨,且香炉还是放在旁边关公财神前,这说明了袁家村人非常务实哈。


       袁家村人似乎对“历史研究”兴趣不大,查阅了一些资料,仅有清朝时期的《袁氏村郭氏家谱》,且在1958年意外烧毁,千年的历史沿革无从考证。


深刻印象之二:

       有组织(合作社),有纪律(制度),全是股东,全村脱贫。



      做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我也接触了不少的村镇,但能像袁家村这样,真正发动群众组织参与到合作社里来,少之又少,成功的更少。我所接触浙江许多村镇,基本上是“政府大包大揽,群众风言风语”,别说积极参与,甚至消极对待。



       我仔细看了合作社里的内容,入股最少是2000元,多的几十万。其次,合作社里的成员并不限于袁家村,远在咸阳、西安都有。一个村里的餐饮,能把其它地方的人吸引来就业和投资经营,才真正称之为“产业”,这样的业态才能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深刻印象之三:

        规范管理上的“有为与不为”。


      浙江的法制管理在全国算得上优秀的,而用在“乡村旅游”上,浙江的规范归于“规范”,过于“有为”,导致“乡村旅游”的环境“享受”着城市管理待遇:“店招要统一,街上要整洁,桌椅要进屋,厨房要规范。”


       在袁家村,规范管理上的“有为与无为”运用的非常智慧。如:在产品的质量管理上非常严格,层层把关,除了政府卫生部门的规定之外,每个店长负责人还要按乡俗“对天发誓”。


      而在乡村风貌上则显“无为”:店招店牌“满街飘扬”,桌椅板凳“满街乱放”,烤炉火灶“里外都是”。此情此景在浙江的旅游业态中是绝不容忍的。



袁家村的严格管理是出了名的,但为什么在这么拥挤的小巷还允许桌椅放在道路上?看看那生意就明白了!


袁家村的管理,不仅仅安装了现代科技监视器,“全民皆兵”是红色根据的老传统,带着红袖章的卫生员满村监督着。


每个合作社,每个店铺的负责人,都要“发誓”挂牌示众。


袁家村专门设立了村长接待处。


袁家村景区配置的微型消防车


袁家村的“4A”还算规范,游客中心、公共厕所、停车场、导览系统基本到位。只是导览系统的设计过于城市化。



PS:袁家村作为一个民俗文化小镇的爆品项目,其本质更像是一个精品的特色餐饮购物中心。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吃,不仅是一条通道,还是一条捷径,正所谓得美食者得天下。


       村委会所有成员分片包干,到周围的村镇寻找最地道的小吃品种,挖掘最民间的厨师,挑选最本土的原料,坚决不要大酒店和厨师培训学校出来的厨师。


       乡村旅游,管你是秦风还是汉韵,我只知道这里有趣、好玩好吃的就行了。


       浙江的乡村旅游发展在全国是领先的,袁家村的这些内容还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