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要想得到好东西,就要耐着性子慢慢磨

2020-11-22 21:19:12



文/陈向东(微信公众号:陈向东)

编辑/陈向东频道 Simon 

¤ ¤

01//

 

在2017年底,有一个节目火了,

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

看过的观众大呼过瘾,我也凑了个热闹。

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被震撼了。

不但是被艺术品本身震撼了,

更被其背后的精神震撼了。

比如,《千里江山图》,

以及,它那明快的色彩。

 

说来惭愧,我之前只知道《清明上河图》,

并不知道《千里江山图》,看过这期节目后,

才知道后者实际是前者的前辈,

在艺术上的价值也比更高。

满卷的青山绿水让人过目难忘,

十八岁的王希孟用一颗赤子之心看世界,

把年轻的不羁、浪漫的情怀以及对山水的热爱,

表达得淋淋尽致,无愧于国宝之称。

 

最让我感叹的,是颜料制作大师仇庆年的那番介绍,

最纯粹的颜色来源于最天然的矿石,

复杂的提纯过程动辄数月,

要想得到原料,就要靠自己的双脚去找,

要想色彩亮丽,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磨。

看来,在现实世界中,

真正的好东西,就要经得起岁月的磨洗。

或者可以这样说,

要想得到好东西,就要耐着性子慢慢磨。

(资料图片,源自网络)

 

02//

 

人们现在有一个普遍心理,太着急。

干什么事都喜欢直奔主题,一分钟都不想耽搁。

翻书没几页,就嘀咕着这好像没啥用,

上班没几天,就想着升职的事情了,

新制度刚实行,就想见成效,

早上跑步五公里,当天就想瘦五斤……

 

可是,

书都没读完,能指望有什么收获呢,

即使有,怕也只是只言片语的断章取义。

像样的工作成果都拿不出来,凭何升职,

没有事实做依据,升上去了也坐不稳吧。

 

这种心态现在很常见,原因何在?

往大的方面说,可能是社会发展太快,

我们只有不停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往小的方面说,可能是人人都渴望进步,

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患上了焦虑症。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自己就是一个急性子的人。

前段时间我参加过一个名为“理解日”的活动,

要求每个人说一个自己的缺点,

求得别人的理解,最终达到相互理解。

我给出的答案就是:太着急,

不愿意在看似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任何一秒钟。

 

虽然我自己就是这个性格,

不过还是觉得这个事不好。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03//

 

无印良品的松井忠三在他的书里讲过一个案例,

多年前看的,现在只记得个大概:

有一年无印良品门店的衬衫销量下滑,

总部派人调查,顾客反映衬衫质量一般。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他们马上着手改善衬衫质量,

原因很快就找到了,衣服不好是因为布料不好,

布料不好是因为棉花不好。

 

于是按病开药,去找好棉花。

一找就找到了缅甸最好的产棉区,原料有了保证,

做出的衬衫质量果然提高了,可原料的长途运输,

导致衣服价格也必然要上涨,不然哪来的利润呢。

按照一般的逻辑,直接涨价不就结了吗?

 

可倔强的松井忠三偏不,他觉得这并不是最佳方案,

既要提供质优的,又想提供价廉的,

怎么办,各种想辙。

宁可慢一点,也不能草率下决定。

 

前前后后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

他们决定在产棉区附近投资生产车间,

这样就能大幅降低成本,价格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这个举措,一下子奠定了无印良品衬衫的江湖地位。

直到今天,他们的衬衫依然享有很高的美誉度。

看来,老话讲的“慢工出细活”是很有道理的。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04//

 

几乎所有的好东西,都是慢慢磨出来的。

有时候,真的就是磨,

比如一位朋友讲的磨笔尖的往事。

 

朋友读初中的时候,

班里有个同学的字写得特别漂亮,

他非常羡慕,于是去讨教秘诀。

对方煞有其事地把他的钢笔拿起来写了两个8,

一个竖着,一个横着。

然后下了结论,“你的笔没磨好。”

朋友很奇怪,“笔还要磨?”

“当然要,不信你试试我的笔。”

朋友接过钢笔,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两个8,

果然,那不是写字,是滑动。

笔尖在纸面上轻轻滑过,留下均匀的墨迹。

他信了,他服了。

 

回到家,按照同学传授的秘籍,

朋友找来过期的旧报纸,一个劲地在上面写8,

都说横七竖八,他那是横8竖8。

父母很奇怪,说干什么呢你。

朋友回答,“磨笔。”

父母对视一眼,懒得理他。

 

真别说,他坚持磨笔一个多月后,

终于也慢慢地感受到笔尖的滑动了,字越写越好。

虽然他现在因为基本不用笔而导致书法大退步,

但在我们这群人中,依然是写字最潇洒的那一个。

更重要的是,朋友从这件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好东西,真的就是这样慢慢磨出来的啊。”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05//

 

其实,职场上的那些事也是这个理。

我在武汉新东方学校当校长的时候,

有个广告宣传员叫老黄,

文化不高,身手不错。

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贴海报发传单,

别的广告宣传员都比较年轻,

一般就是每天贴50张海报发500张传单,

老黄的年纪比较大,干劲却更足,

他每天贴100张海报发1000张传单。

 

结果呢?

结果是老黄负责宣传的活动,

到场人数总是比其他人负责的要多。

有一次开总结表彰大会,大家请老黄上去分享。

老黄说,“我贴的每张海报,都会保证它平整端正,

这样在一面墙的海报中,它就最醒目。”

老黄说,“我在自习室门口发传单,

而不在食堂门口发传单,

因为上自习的人都爱学习,

而捧着饭盒的人可不想接传单。”

 

这是什么,这不就是经验吗,

这不就是用心做事磨出来的功夫吗。

后来,老黄就成了广告宣传员的头儿,

再后来,还走上了管理岗位,成了佳话。

 

一个人在职场上想混出点名堂来,

就要有这种磨的觉悟。

因为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

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06//

 

现在大家都倡导“打磨产品”的理念,

为什么习惯用“打磨”而不用“打造”呢?

因为磨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更扎实,

也包含着出精品出爆品的美好愿望,

造这个字太随意,粗制滥造也是造。

 

要想设计一个好产品,慢慢打磨,

受欢迎的产品都是经过反复试错后的结晶。

要想建设一家伟大的公司,慢慢打磨,

哪家大公司没有自己的进化血泪史。

要想拥有一个好心态,慢慢打磨,

成熟稳重都是岁月磨洗出来的结果。

好东西,都是耐着性子慢慢磨出来的。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其实人的一生,

就是一个不断打磨自我的过程。

时间虽然有限,但着急也没用不是吗。


¤ ¤

陈向东频道:关注管理、创业与职场的原创公号


陈向东,跟谁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前新东方执行总裁,全国青联委员,北京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创新创业企业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哈佛商学院校友,数所高校的兼职、客座教授。畅销书《做最好的创业团队》的作者。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