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一场蓄谋已久的旅行

2021-10-25 22:16:43


1

我和陶嚷嚷着要一起出去旅行这件事,已经持续了半年还要久。

去年的整个秋天和冬天,我们俩几乎每天泡在一起,投简历,做网测,准备面试,体验了一次完整而一言难尽的秋招。我常常觉得找工作这件事像是生活伸出的一只无形大手,不由分说把你拉回现实,脚踩在水泥地面上思考问题。其间的自我怀疑和迷茫自不必说,而更多的时候不得不反复对自己抛出“你到底想要什么”这样的灵魂拷问。天晓得,连毛姆这么聪明的家伙都要写那么厚的一本《人性的枷锁》去探讨生命的意义,平庸如我俩,面对这样的问题只能纠结再纠结。在秋招接近尾声的时候,有天陶对我说,我们每次在做决定的时候,看似不知所措,全凭感觉,其实你回头去看,每个决定都有它的必然性。“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深以为然。

然而身处其中的时候,却看不这么明朗。我拿了一张A4纸,把想要投的公司列在上面,把截止日期标注在一旁,递交成功就打个勾,收到拒信就一笔勾掉。这张纸在我家餐桌上放了好几个月,直到反正面都被写满,纸也被我揉搓得不像样子。陶比我精细,做了一个excel文档,五颜六色地标着。每天吃过早饭,她就会背着电脑来我家,我们一起做了不计其数的网测题,用光了四五个打草本,加了n多个秋招微信群,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做两三个网测,晚上十点多了她才背着包从我家走。姥姥偶尔会来给我们送饭,碰上我们正在计时做网测,连招呼都没法打,只悄悄把保温桶放在厨房就走。等我们终于做完,才把保温桶里的饭一样样取出来吃。我恍惚觉得特别像高三时候,大家也是这样把各自的保温桶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有一天跑到她家去吃咖喱饭)

没有网测的时候,我们就在毕业生网上看更新,对视一眼,“再投一个?”就各自抱着电脑开始填那些写过一万遍的信息。有时焦虑得觉得要找不到工作了,我俩就跑出去吃火锅,说好不再提秋招的事,却常常聊着聊着又忘了限制。收到可口可乐拒信的那天,我们恶狠狠地说以后都改成喝百事了,结果第二天吃饭点饮料时就忘了这回事。而每次的火锅局几乎都要以同样的哀叹结束,“咱们到底什么时候能出去玩啊?”

 

2

终于一切尘埃落定,我结束了实习,陶租好了北京的房子,我们开始着手订机票和行程。留给我们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只是我们抱着“一定要在工作前一起出去旅行一次”这样的念头,还是七拼八凑挤出了时间。我考完科目一的第二天,我们就仓促拎着箱子出发了。

飞到重庆时已经是傍晚,正遇上了下班高峰,我们拖着箱子对着地铁里长长的队伍叹为观止,没有想到居然比北京上海的早晚高峰更加壮观。后来听重庆的朋友说,这是因为写字楼过于集中,大多都在3号线上的缘故。到达住的地方已经七点多钟,我们稍事休息,就出门吃火锅了。

重庆的气温明显比北方高,空气也湿湿的,走在路上非常舒服。火锅店需要等位,门前放了很多塑料椅子和瓜子,还有大屏幕在播综艺节目。大家都把瓜子皮吐在地上,火锅店的人会统一清扫,我也坐下来抓了一把嗑。牛油锅的香味不时从屋里飘出来,旁边坐着一个厨师在剖鳝鱼,小孩子围着椅子嬉闹玩耍,还有挑着担子的老人沿街叫卖。我向来对这样的烟火气毫无抵抗,不由被感染起来,开心地发微信给朋友,“我实在太爱重庆了”。

出发前找来了我微博上很喜欢的人写过的重庆成都攻略,于是我们照着她的推荐点了一些菜。尝试了从没吃过的牛肝,烫完裹一层干辣椒面,辣度不是一般人可以享用的,却非常嫩滑爽口。意外爱上了莴笋头,要烫到软硬合适时及时捞出,味道清香,口感又醇厚。重庆的服务员多是五十岁上下的阿姨,服务周到又亲切,不同于受过严格训练的标准化服务,她们会在我们要求关火的时候劝道:“再吃一会儿嘛,莫急,你们还有菜没吃完!”

我们刻意避开了过于商业的磁器口解放碑一类的区域,选了山城步道这种能看到旧重庆风貌的地方。我们都爱看人,胜过看一切景点。

(这张抓拍我最喜欢)

(山城步道老房子里的居民)

(江边,卖头饰的男人)

(有天中午排队吃串串,陶在附近的居民区拍下了这张)


(黄昏时在轻轨上拍下的)

有一日阳光特别好,我们找了一家吃肥肠的小馆子吃午饭。吃饭的大多是当地居民,看着我们居然拿着相机拍他们楼下这么寻常的吃食,大概觉得非常奇怪。黄色木桌一个一个支在外面,在阳光下衬得格外鲜亮,热米饭被装在大竹筒里,要自己去盛。店里也不提供任何饮料,只有米汤。

(点了蹄花汤和热拌肥肠。我以前从不吃肥肠 ,这次心想来都来了……)

不知道是不是在英国待了太久,我总是没来由地热爱这些热闹熙攘、市井气充足的时刻。有个叫石康的作家说人应该掌握的一个重要技能是『跳出窄巷』,我常常拿这四个字提醒自己,以一种适当的距离审视自己的生活。人都难免自恋,沉溺在自己的悲喜中,忘记抬头换口气,看看外面还有一个多么大的世界。于是到了陌生的地方,我也渐渐习惯隔着一段距离去观察,比如津津有味看着店里的阿姨如何熟稔地招待客人,又怎样麻利地擦桌子摆板凳;或者是听隔壁桌的妈妈教训小孩子。观察的姿态让生活变得更有趣,也让快乐变得更加容易起来。

那天阳光非常好,我们饭后在附近闲逛,遇上卖甘蔗的摊子,心血来潮买了一根,想到上一次吃甘蔗大概是十几年前了。周围有很多居民区,我们随意拐进了一个,找了一处太阳好的位置,在长椅上坐着。长日无事,周围是浓密的树荫和各类花草,眼下这根甘蔗就是最重要的任务。这样的悠闲实在很难得,我们有时闲聊几句,更多的时候也不必说话。

3

大概是初中毕业那年,我在一篇语文阅读理解中读到梁衡写武侯祠的文章,当时阅读经验有限,只觉得写得太好,一读再读。后来还专门买了梁衡的集子,却始终最喜欢这篇,也因此对武侯祠念念不忘。在去武侯祠的前一天,我特意在手机上搜出这篇文章重温,当然不再有第一次读时的惊艳,可很多句子隔了这些年依然觉得非常亲切熟悉。

去时是正月里,武侯祠在办庙会,即使是白天仍到处可见红色的灯笼和扎起的各色花灯。游人非常多,园子里还循环放着“恭喜发财”一类欢快的歌,似乎早已忘记这是个陵园。

还好有竹子和红墙。成都大大小小的园子里,都有茂密的竹林高高立着,一丛接着一丛,加上砖红色的墙壁掩映,便可以让人原谅那些莫名其妙的花灯与歌声。我们在岳飞题的《出师表》前站了好久,仔细辨认他的字迹,小声默念,试图回忆起当年熟练背诵过的课文,可惜还是有很多记不清了,最后求助百度。即便如此,读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时,仍然能感受到一颗无处存放的拳拳之心。小时候背过很多诗句古文,滚瓜烂熟却不解其意,反倒是这些年才渐渐体会到古文的美和韵律。

近一年多来因为总是看@故园风雨前 的文章中提到成都,让我对成都的亲切感与期待都多了几分。望江公园,文殊院,洞子口,九眼桥,这些她常常写到的地名,我仿佛也跟随她的脚步游玩过一样。走在文殊院门口附近时,我对陶念叨,想到这些走在身边的人群中,也许就有一个故园这样写出那么好文字的人,感觉生活都更美好慷慨了很多。

(排队买锅盔时陶拍下的,我告诉她这几张照片让我想起陈晓卿说的话,『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在成都玩了三天后已经是正月十四,我还要留下来与大学室友汇合,而陶三天后就要去北京入职,先买了机票回家。她那天要赶早班飞机,我们定了五点半的闹钟,我半梦半醒缩在被子里看她匆忙收拾东西,联系司机,觉得有点恍惚。之前找工作时我们设想过很多次秋招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却怎么也没想到是在一个陌生的公寓中道别。我们就这么被推着走向了生活的下一个阶段,不得不做出一副洒脱的姿态来。

写到这我突然想起这个冬天的一件事,不过与秋招无关。那两天她在等一个重要的结果,一直惴惴不安。我无从安慰,只能陪她闲聊天。那天下午她微信给我,说晚上六点钟大概就可以知道了。到了快六点时,我特别盼望手机响起,得到一个一切顺利的消息,却怎么也等不到她的微信。我记得当时我在煮一包螺狮粉,不时从厨房走出来看一眼手机,最后索性把它放在了灶台边。时间慢慢滑过六点,手机一片沉寂,我越来越不安起来,却也不敢问。所幸若干天后,最终证明是虚惊一场,可过程中当事人的感受,不是我写下一两句话这样简单。

这个从厨房出出进进看手机的瞬间,我总是记得。这两年我觉得与朋友们走入了新的相处阶段,更加自在和舒服。既不必证明自己,也无需揣测对方。即使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担心的也并不是是否会疏远,而是为很多时刻不得不缺席感到抱歉。如今的大小媒体特别热衷于传授社交技巧,教给你如何拒绝别人或是以最低成本赢得信任,可面对真正亲近的人,我总是因为不能为对方做更多而非常难过。

今年我生日时,陶做了一个小的毛线挂毯给我,我特别喜欢,兴致勃勃地说要带去青岛,挂在我的书架上。我妈是个实用主义者,充满疑惑地问我这东西有什么用。没什么用,就是好看呀,我说。然而生活中,就是需要用这样“无用”的东西,去稀释那些太过“有用”的时刻,比如这场一定要去的旅行,阳光下的苍蝇馆子,镜头里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还有我们共度的那些数不清的,或欢乐或伤感的瞬间。

The End-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