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静宁锅盔 | 特有的舌尖文化

2020-09-14 04:14:27

静宁锅盔也叫静宁大饼,始于清同治年间,历史悠久,负有盛名,是静宁传统食品。它以制作独特、脆酥而久放不馊闻名于省内外。相传有一外国朋友,买了两个静宁锅盔,装在箱内忘了食用,数十日后,远涉重洋回家,从箱中翻出静宁锅盔,仍然外形完整,饼香诱人,此事竟在海外被传为美谈。


静宁锅盔外形圆,有大、小之分。大者如盾牌、小者如银盘,饼面旋有三道箍纹,饰有“一串龙”、“一朵云”、“一枝花”等图案,精致美观、雅丽动人,不要说是吃,就是看一看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是清朝同治年间,静宁州回、汉人民以加工、经销锅盔为生,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大清名臣左宗棠出兵新疆,经平凉来静宁驻兵20天,因静宁锅盔经久色形不变、气味醇香,命令士兵购买作为军粮,以备行军打仗用,这样静宁锅盔就传入河西走廊、新疆一带,名扬丝绸古道。


1941年,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来静宁省亲,曾把锅盔作为当地特产专门携带。在解放兰州和西藏的著名战役中,静宁锅盔又是支援西进大军的主要食品。上世纪50年代,静宁锅盔还在兰州、北京展销过,得到了良好评价。可见当时静宁锅盔加工、销售已有相当的规模。

静宁大饼的特点是:面粉雪白,外形平整,薄厚均匀,色泽光亮,又脆又酥,饼香浓郁,诱人食欲,不易破碎,便于携带。品种有油质和糖质两种。


锅盔从选料到加工成形需经十多种工序,其加工程序是:烙饼用4到8口平底锅,锅直径约40-50公分,形似河西走廊一带的“鏊”。主要原料是当地产的小麦面粉。烙饼时先将面粉备好,按一定的比例加入水、油、酒等。过去行家里手按自己的衡量一次用面粉约60市斤左右,这样加工成的锅盔约有5斤重。现在一般一个锅盔下料约1.8-2市斤,烙熟后的锅盔重约1.6-1.8市斤。


和面团时,一般是每市斤干面粉加水约2两5钱,再加入发酵粉约1两,碱水微量。面粉和好后,开始用手将面粉揉成大面团,然后再用木杠子碾压数次,这是一道主要工序,直接关系到烙锅盔的质量,一般不用手揉搓,而是用质地坚硬光滑的木棒,木棒长约6尺、直径约6公分。在案台后壁高约15公分的地方挖一深凹,将木棒的一头伸进凹处,利用杠杆原理做成压面杠,反复揉压面团,直至面团柔韧、光滑。用时大约两小时。然后在碾压好的面团上涂上一层食用清油,用塑料纸包好,以防面团因水分蒸发而出现裂纹,这样做叫“行面团”。


大约20-30分钟后,再用杠子碾压数次,直至用力拉扯面团柔韧不断为宜。然后将面团切成小块,用手抟成圆形,擀成面饼状后入锅,烙饼时往锅里滴几点清油,以防面饼粘住锅底。旧时烙饼用的燃料大多是软麦秆、干牛粪之类,现在大都用炭火、电烤,火候不宜过大或过小,约4-5分钟后改用温火,待饼面有花纹出现时即可翻转烙另一面。饼的两面出现花纹硬壳时,转入另一口锅内用温火焌,直至最后焌熟出锅。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静宁锅盔的加工、销售在规模、数量、质量上达到鼎盛时期。


1978年,党记锅盔加工传承人党剑英在原有锅盔配料基础上首创糖油大饼,它的出现迅速占领了锅盔销售市场,为静宁锅盔工艺加工及改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已传承三代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