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每日商报融媒体团队葫芦WA,葫芦WA,既是葫芦又是瓦

2021-10-02 03:00:11



作者每日商报融媒体部  陈 军


每日商报融媒体建设相比于兄弟报社起步稍晚,一年多的打磨谈不上取得什么卓越成就,但是给日后发展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垂直化运营,圈层化运作。结合每日商报的读者定位,融媒体团队精耕垂直细分领域,增强新媒体和版面的联动,以报纸为根,融合为本,相继渗透和拓展食堂产业、面馆业、宠物业等细分行业,并于今年九月推出微信小程序“九拾度”,完善了每日商报两微一端的新媒体传播构架。六位90后,,组成了每日商报融媒体团队,是不是很有“葫芦WA”的既视感?不过,我们是葫芦瓦,既是葫芦又是瓦,此话怎讲?还是先听我来介绍一下团队吧。


▲  章斌、祝云燕、陈敏、陈军、楼楠、史卓旎、邹焙灵(从左到右)


史卓旎

进报社没多久就“大潮起”


先来认识一下我们团队的新生,90后白羊座女生史卓旎,她是中国美术学院的高材生,学的是影视广告专业。众所周知,平面和视频是新媒体很重要的一环,小史的到来让每日商报在这方面有了亮点,前不久商报15周年庆在来福士顶楼拍的“大潮起”视频就出自她手,这段视频在大屏播放的效果更是恢弘大气,引来各方叫好。


这位90后美女平时热爱冒险,追求刺激,每次去游乐园都要玩最刺激的项目,比如过山车、自由落体、大摆锤、鬼屋什么的。她还期待尝试极限运动,蹦极、滑翔伞、跳伞、潜水都在计划之中。她还有两个爱好,一是看电影,然后是做手工。她把看电影当成一种习惯和日常,经常一个人去电影院(此处应有欢呼),而沉迷做手工的时候,可以全神贯注地做一整天。



祝云燕

心灵手巧的版画作者


办公室能听到Emma这样的英文名,有点“假装在TVB”的感觉,我们团队的二号新人祝云燕也是一位心灵手巧的才女,她在大学学的是版画专业,看起来与现在从事的职业关联度不大,但Emma觉得,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是融会贯通的,就像她的导师所言:“美术不仅仅是画画,它会改变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并且提高审美素养,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这份素养去看这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思考这个世界。”


Emma在融媒体团队主要负责酱爆和汪汪财,因为自己动手能力也很强,所以介入酱爆驾轻就熟。汪汪财是八月底才推出的宠物垂直号,Emma说她很喜欢小动物,所以在看好宠物垂直领域的同时,她也会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情怀去开辟这个领域,汪汪财自推出以来获得身边很多铲屎官的好评,而官媒做这个领域的探索,目前我们也是杭州唯一。



邹焙灵

最有“分量”的杭州食堂包打听


这是我们团队最有“分量”的一位成员,他叫邹焙灵,大学专业是数字媒体技术,主修摄影和摄像,但在大二时阴差阳错地开始学习iOS软件开发,进每日商报之前曾在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从事新媒体工作。


进我们团队后,小邹的主要工作是维护每日商报特有的食堂圈层,主理国内首创食堂产业专业号“食堂饭”,刚刚结束的第二届杭州好食堂展评活动让他成功减重近十斤!报社策划的国庆主题报道,200多斤重的他在月圆之日愣是登上宝石山和城隍山,为读者和粉丝提供及时的赏月信息服务。


小邹在生活中极其开朗和外向,从十几岁的初中生到五十多岁的餐馆老板,他都能聊上几句,然后发展成朋友。工作之余,他喜欢和朋友喝几杯小酒,聊聊各行各业的工作趣事,借此开阔视野,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嗅觉。



楼  楠

能采能编还能拍的“深度楼”


93年生的楼楠,自己说自己是“愣头青”,反应总比别人慢半拍,但在我看来,这位小菇凉做事很较真,对于新闻事业,这方面的钉板比随性要可贵。


楼菇凉和许多怀着新闻理想的年轻人一样,认为自己是正义使者,可以为世界和平出点力。进报社后发现自己想多了,因为新闻理想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而是每一次的实战与经验累积才能促成的。


一次次实战,让楼菇凉成长很快,她也是集采写、编辑、摄影、摄像于一体的多面手。在融媒体团队,她还承担着很多深度报道的使命,尽管她说自己在生活中比较随性,但是对于工作,她的较真会带给团队一种妥妥的安全感。



章  斌

做事很较真,就是这么轴


不苟言笑,甚至有些严肃、古板,很多人见到我们团队中的章斌时,都会这么评价。看他像理科生,其实是中文系毕业的。因为喜欢摄影,从小时候家里的第一台海鸥傻瓜相机开始,章斌就自嘲踏入“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的深坑。


章斌的行事风格和外界对他的印象一致,极其较真,尤其对于自己喜爱的摄影,他进报社后,每日商报的摄影任务很多都交由他来完成。在融媒体团队,他也是能写能编能摄,一个人在外采访基本都是一条龙解决问题。此外,他还负责面馆垂直圈层,主理面馆专业号“上麺”。



参加工作后,他最大的感觉就是时间飞逝,转眼毕业已经两年,越来越觉得有许多事做得不够好,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还有太多东西要学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他经常这么自勉,就是这么轴的一个人。



陈  敏

一直奔跑在搞大新闻的路上


很多人看到每日商报官微以“陈皮皮”署名的文章,都还以为是我写的,其实,陈敏的文字可比我要互联网化多了,她是我们融媒体团队中的多产写手,很多上万阅读量的推文都出自她手,采写、编辑、拍摄、剪辑,她也是一个人能独当一面干一串活的才女。


陈敏一直相信文字的力量,期待可以用记录下来的故事改变一些什么,她说自己还有一点新闻理想,那就是搞一个大新闻出来。


对于进报社前的时光,陈敏记忆犹新,当时还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的她,得知老板要去做电商主攻快餐,她下意识地觉得自己要去卖盒饭了,吓得赶紧辞职。刚辞职那会儿,特别迷茫,躺在床上总会想起康德说的那句话:“世上最美的东西,是天上的星光和人心深处的真实”。想做一名记者的心像一把尖刀戳着她,赶紧起身,立刻找回初心,后来顺利通过考试,进了报社。

每日商报旗下视频产品城li人(原城里人)就是陈敏的作品,她说,现在由于职业关系,每天都要被各种各样的人和信息轰炸,美的丑的、好的坏的都有,但自己依然相信没有经历和沉淀就搞不了大新闻,而她会一直奔跑在搞大新闻的路上。





介绍完我们融媒体团队的六位90后,最后再来说说我自己吧。我是在《每日商报》创立前半年进的报社,从经济新闻干起,十余年基本都战斗在餐饮线,这是一条江湖线,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所以跑餐饮线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有两个,一是交友广泛,大浪淘沙后不乏一些有思想有作为的餐饮企业家成为我的良师挚友;二是信息敏锐,因为有了人才有江湖,人多了自然信息面广了,这造就了我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这种敏感或许与我的实际年龄也不太相符。



承担每日商报融媒体建设使命是在2016年上半年,刚接到任务时觉得有点意外,但狮子座的我一向不怕也不拒绝挑战,上岗之后,在每日商报编委会的全力支持下,官微“365天,天天原创”的目标得以持续,并且获得一点掌声,认同固然重要,但给我带来更多的是更大的挑战。


考虑到《每日商报》的读者定位和现实情况,每日商报编委会将“垂直化运营,圈层化运作”定调为战略发展方向。我们融媒体团队担纲开荒者的重任,去年相继策划和运营“城里人”(记录杭州人身边事的短视频,今年升级为城li人)、“食堂饭”(国内首创食堂产业专业号)、“上麺”(非严肃荐面专业号)等垂直号和圈层,近一年下来取得了一些小成就,但距离我规划中的成功目标还有很大的空间——城li人视频团队可以对外承接人物拍摄和媒体发布业务,以“内容生产和服务商”的角色定位为每日商报提供新的营收增长点;食堂饭扩大理事成员范围后可将杭州每个食堂作为每日商报新媒体传播的线下端口,提高每日商报知名度,并为线上实施导流;上麺要拉拢杭州没有周期性、生意始终火爆的面馆业,通过面馆提供的各种福利吸引数以万计的面条爱好者,实现B端和C端的共振传播。





每日商报的融媒体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我们团队并不惧怕任何对手,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在实操过程中,我们始终怀着“瓦”的奉献精神,同样也坚持“葫芦”的包容度。    



今年9月中旬,每日商报微信小程序“九拾度”按计划上线,至此每日商报融媒体建设“两微一端”的构架已经完备,对我们融媒体团队来说,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年轻有活力的“匠心”团队



商报各部门虽术业有专攻,但实则媒体不分家。就比如创富部和融媒体的合作。每一年我们都会策划大大小小的杭商活动,比如黄金时代、年中派对、《三杯茶》,都离不开融媒体的协作与支持!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谈论匠心,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而融媒体在采访一个个匠人的时候,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媒体人”呢?在我看来,拥有一颗对工作孜孜不倦的“匠心”,定能在时光淘洗之后也成为一名“匠人”。


短视频也是当前一种较为新式的传播方式。而这就不得不说提到融媒体的城li人,精简有内涵,大气有故事,诚挚有看点。用最短的时间说最精彩的故事,我想这不单单是媒体人对用户时间的尊重,更是对自己工作职责的要求和使命。


——每日商报创富部记者  陈伟彬



 “年轻”是我对融媒体部最大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年轻的队伍,执行力很强,有什么新的想法就能落实。


部门的领导陈老师特别平易近人,想法很新,做事又十分干练。其他同事们也都很nice,像一开始和陈敏合作核心价值观,需要慢慢摸索,第一次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拍摄。她一个女生拎着相机,从不喊累,觉得很了不起。章斌很聪明,脑子特别好使,手上的工作他都尽量会在下班前完成。史卓旎很有礼貌,制作“大潮起”视频的时候,我一遍遍地把客户修改要求给她,她也是不厌其烦的。邹焙灵很热心,记得中秋时还帮我们把月饼一起用小车推上来的。祝云燕给我感觉是一个讲话、做事都非常有耐心的人。楼楠是个很有新闻理想的女生,有一次我和她说跑突发新闻对女生来说压力比较大,她说了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我根本不把自己当女生。”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干劲的年轻部门。


——每日商报城市部记者  葛玲燕




说到融媒体部,那年轻活力一定是他们最大的特色。 


年轻的他们总能挖掘到独特的新闻视角,开辟出新颖的活动方式。新闻采写之外,摄影、视频拍摄、后期剪辑,都是他们的强项。


在和我们健康老年事业部的合作过程中,他们可以说是事事尽心尽力。有的用自己的摄影技术给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帮助制作视频多次加班到深夜,有的下班后还赶到展览现场帮助我们布展,还有妹子起个大早来到活动现场进行录像顾不上早饭。点滴中凝结的深厚革命友谊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完。


——每日商报老年健康事业部记者  蔡东鸣



融媒体应该是我们单位最年轻的一个部门,成立时间短,里面都是些年轻的小伙子和小姑娘,充满活力大概是这个部门最大的特点了。


这个部门里的一些小伙伴刚进入报社的时候,正好跟我们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办公,所以我跟他们熟悉的也最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有的擅长拍照,有的充满创意,有的善于发现选题,有的紧跟社会热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房产部跟融媒体部也有过很多次的交集,请融媒体的小伙伴们参与到我们所策划的活动中,每一次,他们都能保质保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助力我们顺利完成目标。


认真,踏实,肯干,活泼,创意,这就是每日商报融媒体部。


——每日商报房产部记者  周坚洪




陈 军

资深食记  融媒新兵

移动互联  进无止境

简单一点  少说一点  做实事要紧



点击右上角分享你感兴趣的内容

小编24小时不定时在线

欢迎交流




微信号:hzrbywjl

投稿:

hzrbywjl@163.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