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唐宋“锅盔碟”集合展辉煌——侃侃老朽最得意的收藏之一

2021-05-13 19:56:44

耶!是啥子东东哦?盘子?碟子?佐料碟子?油碟子?

问了一啪拉(成都方言:一连串的意思。)只有油碟子靠谱,但仍然不对头!

究竟是啥子嘛?老朽告诉看官:是唐宋时期宗教祭祀活动使用到“锅盔碟灯盏”。

这里,且听老朽慢慢给你摆:

十多年前,老朽在在翻阅旧文献的过程中,了解到唐宋时期邛窑烧制的瓷器釉色十分丰富。

早在唐代,邛窑就烧制成功以铜、铁着色的多色彩釉:从晚唐、五代至宋代,邛窑烧成的釉色计有青绿、青黄、青灰、绿、深绿、浅绿、油绿、灰白、乳白、蓝色、酱褐、黑、黄、米黄、茶黄、菜子黄等深浅不同的色彩竟达近二、三十种。

据史料记载:“黄者如金,黑者如漆,绿者如玉,青绿苍翠可爱最为贵重,棕釉而有花纹,或釉彩如窑变者最难得,其釉水无美不备”。

据《蜀故别录》记载:“邛窑影响宋瓷甚巨,钧汝诸瓷,可为例证,论者不知”。这句话真是太厉害了!好多人都不相信!认为是冲壳子(成都方言:吹牛,说大话的意思。)。

1936年,最早对邛窑进行过调查、研究的美国考古专家葛维汉先生,在《邛崃陶器》一文中这样写到:邛瓷在“釉色方面有深蓝、紫以及淡蓝、青蓝、灰蓝等,还有小花点或绿兰点釉色,其风格极似宋代的钧窑产品。有些灰、绿、淡绿、黄、淡黄的釉色,可能与‘龙泉窑’有一定关系。有些容器的深褐色和深橘黄色与建窑中的一些风格相似。定窑式的风格似乎在全部出土器物(中)没有发现。在薄釉容器上所出现的褐色斑点,很像那些深褐色和橘黄色容器上的色调。这就引起了一个问题:难道唐代末年和宋代早期的这种深褐色装饰斑点图象可能是宋代‘天目’的开始吗?”

——这可是八十年前美国著名考古专家说的哦!

一生致力于四川古代陶瓷研究的陈丽琼先生在《四川古代陶瓷》一书中讲到“唐代四川陶瓷的釉色”时,这样写到:“根据发掘的资料,釉色将近数十种,特别是黄色、绿色、青绿色最美。其中有蓝色浑浊的窑变碗、盘和紫蓝浑浊的小瓷塑,酷似钧釉色彩,当是宋代北方钧釉的先导”。

--学习上述史料,老朽在想:唐宋时期,邛窑真的能烧制如此众多美丽的釉色吗?前辈中外专家、学者所说的是事实吗?

于是,老朽便开始有意识地收集釉色不同的“锅盔碟”。 因为大小不一、釉色各异的“锅盔碟”是邛窑瓷器产品中,生产得最多的一种器物。而当时在古玩市场上,这种“老货”基本上没有引起瓷器爱好者的注意。在绝大多数古陶瓷爱好者和收藏者的心目中,“锅盔碟”虽然价廉,但造型简单,锈迹斑斑,粗俗不堪,烧裂变形者居多,属于“笸箩”货(收藏圈行话:指便宜的低档古玩),值不得收藏。殊不知在数量众多很不起眼的“锅盔碟”中,也时而混有釉色美、品相佳、器型规整的器物,因为粘有土疤、土锈等没有被人们发现而已。这种情况就给老朽这个完全靠工资过活的工薪族用闲钱有目的地“沙里淘金”,逐步收藏和研究“锅盔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开始,几块钱、十几块钱一个地收,后来涨为几十块钱、上百块钱一个了,只要釉色美、品相好,只要老朽没有的,也收。工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我老朽收藏的“锅盔碟”已成系列,颜色众多,蔚为大观。

只要将上述照片发在网络上,网友使用最高的网络词就是“震撼”!

十几年过去了,古玩市场上,器型完整、釉色蕴润靓丽的“锅盔碟”已经十分难见了。偶尔出现,价格均以千元左右标价。

老朽收藏的数量众多的“锅盔碟”表明:唐宋时期邛窑(系))烧制出品种繁多的颜色釉瓷器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一方面是当时全国任何一个窑口都不可比翼的。

几年前,老朽曾经将我收藏的数十种不同釉色的瓷碟和瓷盘放在一起,拍了照片发到全国各个大型收藏网站上去。许多网友断不了窑口。甚至一些在网上被人们公认为鉴定高手的网友对老朽发的照片中的瓷器也感到迷惑:“都是“老货”,器型是唐宋的,釉色又如此多样,如此艳丽,究竟是那些窑口的呢?”

有一个对全国瓷窑都比较熟悉的瓷器版版主发回帖,说老朽发的瓷器有汝窑的、临汝窑的、哥窑的、龙泉窑的、邢窑的、鲁山窑的、钧窑的、寿州窑的、建窑的等等。真让我苦笑不得,感慨万千!老朽为邛窑在全国率先烧出了如此众多精美釉色的瓷器而感到骄傲!同时,也为邛窑(系)的历史辉煌远未被人们所认识,所熟悉而深感惋惜!

唐宋邛窑(系)“锅盔碟”的突出特点是胎厚、浅腹、饼形底足。面对着这种出土量极大的器物,其用途,至今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家庭的食用器相当于现在人们放调和料的小碟子;有人则认为是平民百姓家用的灯盏。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老朽上手鉴赏过的“锅盔碟”已不可胜数。老朽在鉴赏和研究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一些碟子有油腻感。但据此就能肯定是人们用餐的“调料碟”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说“锅盔碟”是放调料用的,但胎体厚重而腹浅的特点,显得并不实用,何况,当时已有标准的盘子、碟子存在了。

唐宋时期的人们,家庭主要使用什么样的灯具实用、方便、更省油,应该是很清楚的,省油灯的出现就是明证。但根据省油灯的烧制工艺复杂和存世量稀少分析,当时,能使用省釉灯的至少应该是殷实人家,平民百姓就只能使用档次较低的“锅盔碟”灯盏。这里,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锅盔碟”灯盏存世量如此之大,仅仅是家庭使用也不会有那么多呀?原来,“锅盔碟”灯盏数量巨大是和唐宋时期四川宗教盛行分不开的。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文化十分发达的省份,而唐宋时期更是历史上最为兴旺的时期。在这长达六百年的时间里,适应道教文化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表达信仰理念需要的陶瓷产品就会大量生产,其中需要量最大的自然就是各式灯具。

认为在佛塔、佛像、经卷前面奉供燃灯,能够获得大功德。如《施灯功德记》中说,信仰佛法僧,布施少许灯明,所得的福是“极无限”的。典籍具体地记载了“灯明供养的十种功德”。

道教则认为,“斋法中每以燃灯为首,所以法天象地”。于是,灯仪成为道教主要的常见的一种科仪。举行科仪时,坛场里,成百上千盏灯火通明,场景十分壮观。

总之,无论还是道教,举办各种宗教仪式、活动,都需要数量巨大量的各式灯具。而宗教活动所使用的灯具,大多数则是“锅盔碟”灯盏。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锅盔碟”灯盏的器形构造适应宗教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无论是还是道教在其活动中使用的灯具数量都特别巨大,少者数十,多者成百上千,但时间却长短不一。对于短时间使用的灯具而言,必须是能注油方便(即能根据宗教仪式活动时间的长短注入不同量的燃油)、结实耐用,不易损毁,方便清洁,既便于用时分开摆放或持拿(不烫手),又便于不用时按大小垒叠集中收藏的灯具,而胎厚体坚,大小不一,规格不同的浅腹“锅盔碟”灯盏就符合上述要求,特别经济实用。老朽考证到这里,想来看官对邛窑为什么会生产数量如此之多的“锅盔碟”灯盏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吧?

不过也不能把所有的“锅盔碟”都视为灯盏,据老朽考证,其中,有些特别小而厚的“锅盔碟”是当做罐盖使用的。

老朽邛窑收藏和研究“锅盔碟”灯盏的实践充分说明:

一、唐宋邛窑(系)烧制的数量巨大的各色“锅盔碟”灯盏揭示了唐宋四川宗教文化的辉煌。

二、唐宋时期,邛窑及四川各地瓷窑颜色釉烧制工艺的成就是非凡而巨大的,邛窑的确是“中国古代颜色瓷的故乡”!

三、文物、古玩的收藏和研究与钱多钱少是没有直接关系的,钱多的,收藏未必都成功;钱少的,收藏也能做到精神、物资双丰收。关键在于收藏的思路!

但愿老朽的这一收藏故事,对看官有所启迪!


——————分割线——————

文玩是看得见的历史,摸得着的故事。欢迎光临古玩收藏老顽童古华斋主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在这里,老朽将不定期把数十年来研究陶瓷等古玩的心得、故事与大家分享。君若心有灵犀,且到斋中把盏漫谈。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批评指正,鲜花、板儿砖照单全收。若是有与收藏有关的话题想与老朽讨论,或是有藏品不嫌老朽眼拙,老朽自当义务为大家提供见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扫码关注“古华斋漫谈”


收历史,藏文明;知古今,明兴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