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大美隰州】《隰州寻胜》连载——隰县美食(面食篇)

2022-07-15 03:28:05



隰县美食(面食篇)



俗话说,天下面食,尽在山西。山西面食源远流长,名目繁多,不用说吃都吃不过来,就是看也能看花了眼,听也能听昏了头。

人常说,娇儿宠称多。现在的面食,古代可不是这个样子。单说面条,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到了宋代,才有了面条的称谓,但那时还不普遍。现在眼花缭乱的面食和名称,是两千年演变的结果,也是山西人对面食文化的一大贡献。

隰县地属三晋,自然也不例外。自古海鲜难至,时蔬稀缺,面食便成了本地人的主要食物来源。面食,在北方分为小麦和玉米两大类,玉米是在明代才从美洲引进来的,我们隰县在清代才开始种植。在这以前的漫长岁月,由于小麦种植少,面食食材主要来自荞麦、莜麦、小米、糜子、高粱等小杂粮。如何用有限的食材做出可口的面食,隰县人可谓费尽了心思。烹制面食和蒸制面食更是隰县人的喜好。

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隰州城内仅鼓楼北大街就有四家火烧铺,南街至少有两家,还不算露水小摊。北门口陶双管火烧(饼子)铺,鼓楼底梁春生火烧铺,因闻香、色黄、摸暄、吃软而生意很火。南街岳氏火烧铺的油旋,又因盘丝酥脆而受人青睐。南街王师的薄馍馍(薄饼子,也叫碱大饼子)则以独树一帜的风味名噪一时。碱大饼子色黄略焦,外沿微卷,中间凹陷,薄厚是其他饼子的三分之一。296所谓碱大,即是带面时多用了些碱,面极软,为的是好消化。鏊子也特殊,分上下两层,如同现在的电饼铛。上层放置木炭加温,用绳索牵引杠杆,上下来回挪动。
这种饼子的香与众不同,它是带着碱味的香,吃起来酥软,这是专为儿童打的饼子。可惜隰州独一无二的碱大饼子早已失传了。还有一种软饼子叫黄精,用小米面发好,搅成糊状,倒进约碗口大的鏊子里,鏊子呈凸形,不多一会就冒出香气。因为是小米做的,所以黄如金梨,软似柿子,甜中带酸,极好吃,极好消化。可惜,黄精也作古多年了。

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清晰地记得一种煎食,叫羊油陀陀(隰县人称圆形的东西为陀陀。羊油陀陀,即用羊油烹制的馅饼)。做羊油陀陀的鏊子跟打火烧用的鏊子不同,火烧鏊子是凸型的,羊油陀陀的鏊子是凹形的。先用晾好的开水(开水以不烫手为宜)把白面搅和呈半稀状,醒好后包馅(荤素均可),呈饼状。将雪白的羊油块放到鏊子上,羊油遇热化开,油四下漫延,然后把陀陀放进鏊子,在炭火的烘烤下嗞嗞作响,不断地翻烤,不断地散发香气,稍许,微黄香酥的羊油陀陀便可食用了。以前,这种吃食很是流行,特别是冬季,羊油味长暖身,很受人们喜欢。现在,因受时尚菜肴影响,这种吃法也只有在少数传统家庭里能见到。

烹制面食中,烙饼、麻花、麻叶、油饼、油糕,是常见的食品,由来已久,至今不衰。过去还有锅盔,大如锅口,厚如发糕,一个锅盔几个人也吃不了。现在也不见了。

同属发面,蒸食更能显示面食的功夫。隰县的蒸食种类繁多,白有馍馍、花卷、硙硙、包子,以及各种各样的花花(花馍)。黄有窝窝、豆包、滩滩(蜂糕)、糜面馍馍。其中,历史悠久的隰州糜面馍馍名气最大。糜面也称糜子面,有软糜子和硬糜子之分。软糜子用来做糕面,可以做成油糕和案糕(即枣糕),这里说的糜面馍馍就是用硬糜子做成。

城郊西坡底村兰爱在农村长大,跟母亲及村里的婆娘们学得了一手蒸(真)功夫。人们常说,好吃不过的糜面馍馍,难做不过的糜面馍馍。村里的媳妇都知道,能蒸出馍馍和窝窝头并不难,但能蒸好糜面馍馍却不是容易事。从前,尽管家家都做,但未必人人都能蒸成。

兰爱:

蒸糜面馍馍,最要紧的是发面,面发不好,就蒸不成。发面时,把面先用水调成半大不小的疙瘩,放在那让它醒着,醒到面和起来有筋骨为止。和面不能用凉水,最好是不烫手的温水。第二天要蒸,头一天黑间就要发面,面盔放到暖炕上,一夜光景就发得差不多了。


面发好了就要带面,就是咱们说的揉面,这一步更要紧。带面的功夫纯粹是经验,不是马时三刻能学会的,做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摸着窍道。面带好了还要再醒,直到发得虚乎乎的才行。在醒面时,咱们可以调制豆馅,豆馅由红小豆和红枣煮成,出锅后加红糖和蜂蜜调制,这样的豆陷做出来,口感沙甜而营养。豆馅也是提前做好的。一切准备停当,就能包糜米面馍馍了。

如果说和面揉面是功夫,那么包豆馅就是艺术了。

一坨面在兰爱的手里揉来揉去,团来团去,像变戏法似的,霎时成了一个个上尖下圆四面光滑的豆包。而此时,兰爱的老伴——民间工艺家宿全保已经生好了柴火。于是,在风箱的噼啪声中,火急汽大,快蒸快熟,不多时,一锅黄灿灿的糜面馍馍出锅了。一盘糜面馍馍端上炕桌,霎时被来宾抢了个精光。大家连吃带说,有的还竖起大拇指。总结它的特点就是四个字:松,软,香,甜。兰爱的手艺不只在现场得到验证,因为兰家的热心好客,城里好多人都尝过她无赏馈赠的美食,一提起兰爱,城里人称她“糜面馍馍西施”。

巧妇兰爱糜面馍馍隰县人喜欢的蒸食中,有一种叫做块垒的东西,不能不说一说。块垒,蒸饭也。可荤可素,可炒可调。荤吃,将肉切成丁,过油微炸,出锅,杂以宜荤菜肴,拌面蒸熟,拌葱姜蒜椒,极香。素食的材料更多,家菜(番茄和瓜类汁多者除外)、野菜皆可,做法大同小异,视个人喜好择而用之。所拌之面,过去家穷,白面奇缺,一般用杂面、红面和玉面。现在,多用白面,也有杂以豆面、玉面和莜面的,图杂粮养人。在北方,块垒是家常便饭,为人喜欢。

王哲士:

说到块垒,各地叫法不同,亦有意趣。晋西南一带叫块垒,晋中称不烂子,而灵石叫骨累。晋西北叫擦擦。陕北也叫擦擦。到延安,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卖擦擦的广告牌。或问擦擦何物,老板揭开笼屉,啊,原来是块垒。只不过擦擦多以山药蛋(陕北也叫洋芋擦擦,洋芋不拉和洋芋库勒)为材料,以铁擦子擦成扁而宽的长丝,拌上面,配以各种佐料,油锅炒出,香味四溢。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避乱路经山西,就吃过块垒,以为尤物,命人把做法带进宫里。块垒在河南,叫蒸饭。偶然见电视介绍一百岁老人,问有什么饮食习惯?她老儿子说,母亲一生爱吃蒸饭,乐此不疲。大概这就是长寿秘诀。过去土得掉渣的吃食,现在竟成了风味名吃招揽顾客。

隰县人的常饭,不外乎汤面、和子饭和块垒。吃了一辈子块垒,却不知道块垒二字如何写。比如骨累,曾经想过,但一想不准确。既无骨硬,又不乏累,何来骨累?至于擦擦,虽说形声相似,但不免局限。假如用肉和菜作材,与擦无关,再称擦擦,好像出了题。说到不烂子,形似,也顺口。说来说去,还是叫块垒,或者块磊为好。因为块垒呈不规则的疙瘩状,形神兼备。块垒因各地口音差异发音又有“kuilv”、“kuoli”“kuli”等不同叫法。地区差异,势必带来习惯差异,多元化更能体现幅员辽阔,风俗迥异。块垒是种古老的吃法,始于何时,大可不必深究。但块垒一词却有出处。《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块垒,故需酒浇之”。阮籍心怀不平,经常饮酒浇愁,但“胸中块垒酒难浇”。后来常用这个词来指代有才华得不到施展。民间所说的块垒,大概是一种借用吧。

煮制面食中,有刀削面、刀拨面、面条、掐疙瘩、拉面、荞面圪垛、河涝(饸饹)、杂面(豆面)旗子、抿尖、擦尖,莜面旗旗、莜面栲栳、臊胡打圪羝,玉米面煮拍拍,圪醮(和子饭)等等常见的吃法,相对烹制面食,煮食却是家家离不开的家常饭。

相比其他面食,刀拨面是隰县的独有。拨面刀有常用刀的两倍之宽,两端有把,将面擀成长形面片,双手握住刀把,一根一根面条切出,经拨刀拨出的面很有劲道,这是隰县人的偏爱。

面粉和水是一种奇特的关系,更是一种奇妙的结合。当面粉遇到水,水的比例大了,就成了面糊而无法成型,但如果比例合适一旦成型,即使煮到再多的水里,也会保持各种面食的形状不变。

煮拍拍的入锅不化,就说明了这点。六、七十年代,煮拍拍和窝窝头一样是农村人一日三餐的主食。拍拍以玉米面做食材,最好是新磨的玉米面。玉米面是粗粮,性粗不沾,做煮拍拍需用开水烫面,揉韵,揪一小块团成圆球状,双掌拍扁,煮进熬好的米汤里,或煮入圪饘里,炒一盘青椒土豆丝,配上一碟自家腌制的咸菜,全家人围坐在土炕上,老的吃得大汗淋漓,小的吃得津津有味,在缺吃少穿的年代,农家粗饭一样吃出乡土的味道。现在,重吃这种易做易吃的面食,除了新鲜,还有对岁月怀念的味道。煮拍拍这种吃食,是饮食贫乏时代的无奈和创造,酸甜苦辣咸五味都盛在碗里。

其实,煮食在隰县最著名的并不是大餐,而是家家会做的圪饘。圪饘在别的地方因食材不一而叫法多种多样。叫圪饘,是隰县人独一无二的叫法,不知道内情的外地人,无论如何是破解不了这个别致的名字,但隰县人说圪饘吃圪饘是家常便饭,因为它不只是营养好吃,而且易于消化,尤其在冬季食用还可暖身。圪饘以隰县本地的染界小米做底料,配以黄豆,加进南瓜,豆角,山药蛋,小火熬制半小时,加入柔软的面条,继续熬煮。乘此机会,坐炒锅,放底油,入葱碎调料,小火烘焙成黄色,直接倒入正在熬煮的汤锅,热油与汤水“刺啦”一声,香味立刻迷漫满屋,一锅圪饘宣告做成。实际上,隰县人爱用野生的撮蚂花代替葱花,奇香异味,直往鼻子里钻,非城市里人享受得到。所以,隰县惯爱吃撮蚂花圪饘或撮蚂花汤面,连饭馆里都有这道风味小吃。这种偏爱,使野生的撮蚂花身价看涨,过去不值钱的东西一斤能卖到三五十元。

煮食的极致,非扁食莫属。扁食又名饺子,无论天南海北,扁食都是大家的喜爱食品,因为喜爱,也就有了很多的做法。在隰县,最独特的吃法那还是羊肉扁食。

地道的隰县羊肉扁食,做起来得一个上午的时间。肉是昨天买的,放冰箱里冻一下,味道会更鲜美。做扁食的羊肉跟做臊子的羊肉大相径庭,扁食羊肉需用肋条肉,肋条肉红白相间,肥厚油大,趁羊肉还没完全解冻,把整块羊肉切成肉丁,开始剁肉馅,手工剁肉馅,这是扁食馅最为关键的一步,如果用绞肉机,那羊肉扁食的口味便大打折扣。

肉馅的加工,佐料的准备至关重要。首先要提前用开水泡好一小碗花椒水,一块生姜切成末,35根大葱洗净备用,盐和胡椒粉绝不能少。所有佐料在剁肉的过程中依次加进去,待羊肉成肉末时,佐料也均匀地掺杂进去了。不用说,味道也掺杂进去了,既压住羊肉的膻味,又酝酿成新的味道。羊肉馅的绝佳伴侣300是黄色的胡萝卜(本地人多不用红萝卜做馅,嫌其味寡性硬)。胡萝卜是油溶性菜品,本身并没有什么味道,但如果同羊肉搭配,就有了奇妙的味道和营养。胡
萝卜也需手工加工,以求得口感细腻。

扁食的另一个功夫是套壳壳,也叫套皮皮。隰县传统的扁食皮跟别处不同,不用擀面杖,用手捏。把一小块面团滚成圆球形,拍扁,双手用拇指和食指转圈捏,转瞬间面团变成了碗状的壳壳,再反过来包馅。这样的包扁食的方法馅多皮薄,口感鲜美,一家人围坐饭桌,边包扁食边拉呱,边吃扁食边回忆,那浓浓的亲情全都融化在这小小的扁食中,回味久远,久远。


这里是隰县文联《隰州风》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hwwxzf),敬请关注!

感谢《微隰县》社区微信号:vxixian)鼎力支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