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属于“煮饼”类中的一种;隋唐时代叫“长命面”,意为下入锅内久煮不断;宋元时代又改称为“水滑面”。据元代韩奕所著《易牙遗意》记载:“水滑面: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剂。一斤作十数块。放在水中,候其面性发得十分满足,逐块抽拽,下汤煮熟。抽拽得阔薄乃好。”清代朝廷大臣薛宝辰在其著作《素食说略》中记载更为详细:“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复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书中还指出:“作法以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关于桢条面的形状,书中说道:“其薄等于韭菜,其细比于挂面,可以成三棱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其余如面片、面旗之类”。同样一块面,能扯抻成多种不同的形状,可见技术的精湛非同一般
主料
小麦面粉300g
辅料
油适量、盐5g、清水适量、豆芽适量、青菜4颗、葱适量、生姜适量、醋适量、生抽适量、白芝麻适量、辣椒面40g、味精适量
步骤
1.面粉倒入盆加入盐3克,慢慢加入清水,边倒边搅拌,揉成“三光”面团,盖上保鲜膜室温静置半小时左右。
2.静置半小时后的面团,再反复揉一会,面团变得光滑有韧性,把面团分成小剂子,搓成短短的条状。
3.取一个盘子刷一层油,把面团放在盘子里排好,面团表面刷一层薄薄的油,盘子盖上保鲜膜,继续饧30分钟左右。
4.案板刷一层薄薄的油(铁皮案板是刷油,木案板就撒一层薄薄的面粉),把面团在案板上擀成长条状。用擀面杖在面片中间压一下,压出一道印。
5.把面片放在手上,两手分别捏住两端,两端用力拉扯成长面片,从拉长的面片中间撕开(擀面杖压出印子的地方),一端扯开,一端不要扯断,成一根长长的扯面。
6.锅中的水提前烧开,直接将扯好的面条下入锅中,随后下入青菜豆芽,煮3分钟左右捞出沥干。
7.葱末,姜末提前切好。
8.煮好的扯面捞入碗里,放上葱末,姜末,辣椒面,味精,盐2克,白芝麻。
9.烧一些油,烧至8成热,立刻泼在辣椒面和葱末上,听见“呲呲”的声音,倒入醋和生抽,搅拌均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