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穿越千年,鄱阳湖依旧

2021-08-01 18:42:15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3960平方公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湖的西北是避暑胜地庐山。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 在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这里下陷成为盆地,盆地范围广及今江西北部、湖北黄梅地区和安徽宿松、望江一带。至1万年前最近一次亚冰期结束时,断块上升的"庐山"耸峙盆地之缘,而盆地内则河道纵横,池塘密布。此后由于冰后期的海侵,整个盆地变成泱泱大湖,并成为长江的宽阔河段。



鄱阳湖物产非常丰富,有它本初的乳名源自大禹治水时期,这片地区因地势低洼,形成了数条分汊状水系,所以取古汉语中表数量多的虚词“九”,称其为九江。《禹贡》中记载“九江孔殷,东为彭蠡。”也就是说,这片洼地湖泊,自古就形似葫芦瓢。


鄱阳湖夕照


鄱阳湖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吸引了许多珍稀濒危水禽,越冬珍禽种类多,数量大,不计其数。


鄱阳湖候鸟


徐铉在《全唐书》中忧伤地写道:更向鄱阳湖上去,青衫憔悴泪交流。事实上,鄱阳湖的历史不止于唐代,。穿过了这么长的历史,鄱阳湖底又沉淀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忧喜呢?


鄱阳湖


((尚书·禹贡》已记有"彭蠡",《汉书》则记为"彭泽"。三国时,彭泽分为南北两湖,长江从两湖之间的地峡上流过。后北湖演化为鄂皖交界的龙感湖、安徽境内的大官湖和泊湖。南湖则逐渐南侵,至南朝时湖水直抵新建樵舍附近,使汉初设置的鄡阳县大部分和海昏县一部分被淹没,民间有"沉海昏,起吴城"之说。



隋时因湖水逼近鄱阳山(原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后因地名鄱阳而称鄱阳山。据考,它位于鄱阳县西北的湖中,20世纪80年代地名普查时未找到此山)而名鄱阳湖。自唐初至明初,湖水逐渐北撤,明清时又南侵。此时湖形似葫芦,北段别称落星湖(因入们以为湖中一小岛是陨星而名)、左蠡湖;南段别称官亭湖(据说因庐山脚下有一官亭庙而名)、族亭湖。



近代,由于淤积和围垦等原因,湖面日益缩小,到20世纪末,湖形已不象葫芦,而象一只昂首欲飞的天鹅。

在唐末五代至北宋初期,,彭蠡泽空前迅速的越过婴子口向东南方的枭阳平原扩展,大体上奠定了今天鄱阳湖的范围和形态。当时湖面远比今日为广,湖水南抵南昌樵舍附近。以致赣江下游平原上的枭阳、海昏两县分别于公元420年、425年沦入湖中,而其近邻地势较高的吴城却取而代之逐渐繁华起来,故民间有“沉海昏,起吴城”之说。



根据《太平寰宇记》并参照《舆地纪胜》的记载,宋代鄱阳南湖的范围大致如下:鄱阳山即今波阳县西北鄱阳湖中的长山(又名强山),宋代已处在湖中的事实证明,当时鄱阳南湖的北界与今大体相同。鄱阳湖的东界,在今莲荷山与波阳县城之间,宋代鄱阳南湖的西端在松门山,从它“北临彭蠡湖”的形势分析,山南一带平原在当时尚未沦湖。因此,湖区西南界当在松门山东端至瑞洪镇一线上。



明清时期,鄱阳湖演变的最大特点是:汊湖的形成和扩展,特别是鄱阳湖的南部地区,尤为显著。在进贤县北境,宋时仅有族亭湖和日月湖两个湖泊见于记载。后经元明两代,随着鄱阳湖地区的继续沉降,族亭湖被鄱阳湖吞并,进贤北境的北山成为鄱阳湖的最南端。与此同时,日月湖泄入鄱阳湖的水道也扩展成鄱阳湖南部条带状的汊湖-军山湖,遂使军山、日月两湖成为进贤境内最大的湖泊。至明末清初,原来流经进贤西北的清溪、南阳、洞阳三水的中下游地带,也因沉溺而扩展成仅次军山湖的大汊湖—青岚湖(或称清南湖、洞阳湖),最终逐渐演化为今日的湖泊水域。



20世纪八十年代前的不断围垦,,使湖岸逐渐向湖心发展 , 湖泊内主航道时冲时淤,,变化频繁。鄱阳湖及五河尾闾水位逐年抬高趋势明显,调蓄能力减小 , 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在 1998年大洪水后, 湖区开展了大范围的 “双退” 和 “单退” 工程, 使湖区在汛期的蓄水面积扩大到接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水平。

鄱阳湖风光迤逦,鄱阳湖让人流连。这气度恢弘烟波浩渺的大湖,必将成为我国绚丽的文化宝库的无上珍宝。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