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西安 | 如何像西安人一样吃泡馍?

2020-11-09 20:32:42


人到西安,

不吃一碗羊肉泡馍,

都不好意思说来过。

在西安下馆子吃泡馍,

从来不是饭来张口,

第一关就是掰馍。

外地人来西安,

最容易被鄙视的,也是掰馍了。



西安人性格豪爽,

但绝非粗人,

就掰馍这件事,从不假以人手,

经营了百十年的老店,

也不会主动代劳。

即使是在游人如织的美食街,

仍能找到几个傲骨犹存的老板,

不随波逐流、不讨好游客,



一模一样的馍,

每个人掰的大小粗细,各不相同,

但久经馍场的老吃客,

都对掰馍章法熟稔于心。

吃不同的泡馍,

掰馍的功夫也不一样。

好不容易学会,

将羊肉泡馍掰成绿豆大小,

在葫芦头泡馍这里,又栽跟头了。



如果将美食的世界比作江湖,

那么小南门一带,

就是葫芦头泡馍高手云集的天下。

何叔的天发芽葫芦头泡馍店,

就在这开了40多年,

可比金庸笔下的老顽童“中神通”。



听说我们团队想搞个新手掰馍大赛,

何叔也玩心大发,应邀当起了裁判。



说起葫芦头泡馍,大有讲究,

相比羊肉泡馍,葫芦头的馍更松软,

掰的时候,以蚕豆大小为佳,

小了太糯,软绵绵缺嚼劲,

掰大了熟不透,口感也不好。

身处江湖多年,

全世界游客,五花八门的掰馍,

何叔司空见惯。


那城掰馍比赛的优胜作品


何叔今年70多岁了,

店铺早已交给儿子打理,

鲜有亲自掌勺的时候。

但这天,何叔欣然决定翻牌,

给我们露了一手,

江湖中的绝活儿。


所谓泖饭,就是浇肉汤时,从碗边分次浇入,渗入后倒汤,再浇,至渗透为止。每一次浇入倒出,师傅手握碗底,不断地进行360度旋转,直到碗底发烫,馍就透了。



每泖一碗葫芦头泡馍,

需要重复浇汤、倒出的动作8-12次,

历时约45秒。

何叔宝刀未老,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当场圈粉无数。

这碗葫芦头泡馍,

光看这一回泖饭,就值得了。


“春发生”泖饭师傅长满老茧的手


而当我们沉浸在吃泡馍的美味中,

何叔忍不住吹嘘起:

贾平凹曾将葫芦头形容为猪的痔疮,

吃的就是自己家的店。



这是不是真的,我们无从考证。

但葫芦头泡馍,

确是因老贾的这句评价,广为人知。

葫芦头所用,是最靠近猪肛门的肠头,

因其熟后收缩,状似葫芦头,

这比喻固然恶心,自带气味,

倒也十分贴切。



其实在打卡之前,我们也有所顾虑,

毕竟猪大肠这玩意,

难免挑战着“洁癖者”的味蕾。

但在尝试了第一口之后,

忍不住大快朵颐。

店里一年能卖10万斤猪大肠,

真不是吹的。



为了给吃客留下第一口的好印象,

葫芦头泡馍对猪大肠的处理,几乎变态。

光是洗净肠肚,就有十几道步骤,

以前条件不好,

翻洗完的肠子,就晾在树枝上滴水,

白花花的一大片,尽是猪肠子,

像酒店晒床单一样,相当壮观。



在店里,何叔还设下一条规矩,

所有员工,每周都必须吃上两次葫芦头。

果然是混江湖的高手,妙!


光顾何叔店的,大多是老西安,

熟门熟路地点单、拿馍,

坐定之后,

一边唠嗑一边慢条斯理地掰馍。



偶尔进来几个年轻人,

直言赶时间,或是没有耐心,

询问能不能机器绞馍,

这都要被老吃客鄙视的。



随着生活节奏变快,

人们无奇不用,尽想法子“偷懒”,

但在掰馍上,还真行不通。

机器绞的馍,方正整齐,

不像手工掰的有层次,

无法充分吸收汤汁,

口感和质地都差之甚远。


新手吃泡馍,

不得不耗尽心思在掰馍上,

但这只是踏入江湖的敲门砖,

身经百战的老饕,

更看重的是汤。



每家泡馍馆子,

都有一张秘而不宣的熬汤秘方,

立于江湖而不败的法宝,

一锅味厚醇香的汤底必须每天现熬,

耗上十几个小时才合格。

“葫芦头泡馍的精华,

就在于这一口汤!”


坚决熬制,不勾兑,

这是何叔的执着,

更是西安人对美食追求的缩影。



西安城历经千年的傲骨和柔情,

在西安人的性格中沉淀。

与其随波逐流,

不如只在属于西安人的泡馍江湖里,

万古流芳。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