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没落的阅马场.

2020-11-23 02:37:15


长辈们说,曾经的阅马场可算是武昌最热闹的地方。


傍晚有好多人,男女老少,把竹椅木床之类搬到一个开阔的地方,大家躺着坐着,旁边放壶水,有盖茶缸。男的几乎都光着膀子或者穿那种白色的背心,摇着蒲扇在那里纳凉聊天,有的睡觉,小孩们在旁边跑来跑去玩耍。




小时候

最爱去阅马场喂鸽子



阅马场还没修成现在这么大气的时候,红楼对面是个广场,对于住在司门口这一片区的孩子们来说,去那里花2块钱买一包干玉米粒去喂鸽子真的是一件再兴奋不过的事情了。

 

最常见的画面大致就是“孩子在前面摇头晃脑的追鸽子,长辈们在后面紧张的伸手追赶孩子”,最开心的人大概就是卖鸽粮的老板了,总是坐在小板凳上,对谁家的孩子都是一脸的笑。



老的首义广场地方不太大,却也是每个节庆时最热闹的地方。


每年的元宵节的时候舞龙舞狮队都会来表演,一个个身形健壮的师傅们操控着腾飞的巨龙,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那个时候个子小,坐在爸爸的肩上,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

 

孩子总是喜新厌旧的,许久不去玩鸽子,连广场是什么样子都不记得了。



读书的时候最开心的自然就是春游和学习实践,说法不同,但是乐趣相似——都是在老师允许的情况下出来玩。


背着一大包吃的,和小伙伴们手拉手进红楼,用爸妈给配的胶卷相机一个劲的拍照,没有角度,不管构图,每一次听到“咔嚓”声就很兴奋。



现在门口拍照留念的老板也与时俱进了,不光可以帮你照相留念,还能租辛亥革命时期的军装,美女一换上帅气的衣服,气质都挺拔了许多!



青涩的少年时光,湖北剧院成了看电影偷偷约会的好地方,那会儿没有团购,看场电影差不多都是50、60元一张,男孩子们依然愿意为此买单,毕竟黑暗富赋予的力量,足以能让他们鼓起勇气捏起女孩的手。


年少真好,连牵手都需要刻意设计,多年以后想来你第一个牵手的场景会是怎样的呢?


看完电影,穿过鼓楼洞,走去粮道街吃碗粉或是煎包,一天过的充实且美好。



初中升高中那个时候,首义园刚开,各式汉味小吃,从头到尾。


虽然价格略高,生意却是很好。



后来阅马场改造翻修,建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建了首义汇,这里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突然想念四季美的汤包,想再点上一笼,却发现已经被拆的七零八落。



念大学

在财大食堂度过的时光


小编是个有武汉情结的人,大学填志愿的时候对外省并没有什么幻想,一心只想留在武汉。


可能大爱感动天,竟然真的让我考上了财大。


在武汉上大学的小伙伴们一定听过这么一句话“学在华科,玩在武大,爱在华师,吃在财大”,最后这句“吃在财大”这个词可不是随便说说。


说到财大好吃的食堂许多人会下意识地忽略掉首义校区,但其实大学新生第一年都被会被安排在这边。虽然比不上南湖老腊肉们“吃多识广”,但能拿来一较高低撑撑门面的食堂美食绝对是有的!



首义校区的食堂普遍装修得比较逼仄,天花板很低,光线比较暗。


小编中午12点半到首义一食堂,里面人还是很多。可能因为这边大部分学生都是大一小鲜肉的缘故,一眼看过去弟弟妹妹们也都无比的“鲜嫩可口”,我这枚过气老学姐只能暗中羡慕嫉妒恨了~



自选区的菜已经消失了大半,但看上去还是很可口,关键是一荤一素搭配起来才3块5!“吃土同学”可以不用担心了,这完全是大大的福利呀!



美中不足的是财大的食堂是不允许使用现金的,外来人员也不可以办理临时餐卡,大家想去一饱口福的话,可能得费点心向朋友或周围的同学借张饭卡才行。




首义二食堂一楼的这家过桥米线,非常给力!米线大家肯定都吃过,但可以自选食材的米线大概只有这里才有了~



食材真的是别提有多丰富,小编每样都试了一点,无论是蔬菜还是海鲜肉类都新鲜可口。


对于像我这种十足的重口味患者,还特意让师傅加了好几勺辣椒,但吃起来并不觉得特别辣,汤底很香,再配上“米线伴侣”——最爱的花椒油!这酸爽,简直没法形容呀!



烧鹅饭是很多财大学子不能忘却的“高性价比美味”,配菜四选三,再配上整只又厚又肥嫩的鸭腿或鸡腿,再学他个四五小时也不会饿!



香酥鸡排的分量很足,这满满一大盘只要十元,其他的叉烧饭或烧鹅饭,最贵的也是十元。这么一餐,在外面买的话,至少16块起步!果然世上只有母校好啊~



学校对面是省图书馆,对于住在武昌的孩子来说,这里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童年回忆收藏屋”!


小编从三年级开始就在这里办了图书证,那个时候省图针对每个不同的年龄段还分有不同的借阅区。



每个周末,我都会背着上次借阅的书走到阅马场,在图书馆看一下午小人书,再租几本回去。


回去的路上,买份肯德基那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人潮一次次穿行于阅马场。


渐渐地,我借阅的书开始越来越厚,图画越来越少,再后来,我的图书证过期,便再也没有去续费。



入社会

匆匆吃份汤包赶去上班


步入社会开始上班,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为了不迟到,想吃点美味都必须得赶早去买。


以前上学的时候,复兴路的陋室汤包就在,那个时候真的是“陋室”,整个店面看起来都是破破的,这几年装修了一下,可以算的上是“新室”了。



他们家的生意好到,不论什么时候去基本都是满座,汤包个大肚圆,把表皮咬破一吸,浓浓的汤汁冒出,鲜的不行,听收钱的美女说,光是要做好这个汁,每天都需要花费4、5个小时熬制。




一般到这里的标配吃法就是一笼汤包,一碗鸭血粉丝,百吃不厌。




在窗口做事的几个年轻人应该都不是武汉本地的师傅,但他们做出来的美味却每天吸引着一群一群的老武汉来品尝。



在首义南路和首义北路交汇的首义小区巷内,做锅盔的师傅忙的热火朝天。


这家开了11年的小店,绝对算的是武汉最正宗的锅盔。



老板亲手烤的梅干菜锅盔,一口咬下去,酥酥脆脆很焦香,越往下吃,口感愈发劲道,皮非常薄,一口口的不会掉渣渣,还都能吃得到馅料。


外皮刷满辣椒油黄灿灿、很香,吃起来微辣并不烧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辣椒酱是秘制的,刚烤好的锅盔还散发着瓦罐炉特有的香味,刷上特制的辣酱,将锅盔对折着吃,满嘴的红油很爽。



常见的锅盔店,只有鲜肉、牛肉、怪味和梅干菜这几种口味,但这家的锅盔还有红豆沙和白糖口味的甜口。


红豆沙锅盔别有一番风味,经过烘烤后,薄薄的面皮沾着芝麻,吃起来没有厚实馅饼的甜腻。


小时候,觉得阅马场离自己很远,总要走半个小时才能到图书馆,现在有了车,觉得武汉也并没有大到不可想象。


可是住在武昌,总感觉绕来绕去也总会经过这里。


去汉口汉阳要经过;去中南光谷要经过;去司门口要经过;去户部巷要经过,说它是武昌的中心一点都不为过。



可曾经的孩子到底还是长大了。


尽管每个月都是月光族,却也不愿意再去湖北剧院楼下那个陈设老旧的电影院。


尽管阅马场里也有美食小吃,却也总惦记着去尝尝那个十几公里外的味道。



广场上玩缎带的女孩开心的旋转着,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到鸽子那般,正在回忆里想的出神,一阵喇叭声把我拉回现实。


哦,又堵车了……


可以跟小编来分享

你的阅马场的记忆吗?



文 | 撇撇

图 | 罗斯基



冒的事

就来跟最岔的撇撇聊天吧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