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葫芦丝青年演奏家、青年作家》

2023-05-25 17:04:50


邓昌炉笔名袁回,网名桂乡之夜,1973年出生于湖北通山。系中国民族管弦乐会员、咸宁市葫芦丝(巴乌)学会常务副会长、。先后在《黄河文学》、《长江文艺》、《特区文学》、《天涯》、《青年作家》、《南方周末》、《羊城晚报》、《浙江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近百万字。出版有小说集《空中的土地》;创作有葫芦丝独奏曲《打桂花》、《淦河情》等。

1

主要作品小说


,《空中的土地》获特区文学小说金奖。

公开发表的小说主要有——

1、在富河上

2、我们回家乡

3、小米的午饭

4、雪茫茫

5、空中的土地

6、一脸天真

7、其实我不想走

8、跑着去上班

9、树上鸟儿成双对

10、在黑夜里飞翔

2

有关小说评论


《空中的土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选录了作者创作发表的14个中短篇小说。邓昌炉的小说善于揭示人物心灵的秘密,表现人物在挣扎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善良、担当、同情和互助。在这本书里,多视角、内心独白、魔幻、荒诞等各种技巧都有成功的运用。小说语言朴素、轻逸,充满质感。

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说,《空中的土地》有两个特点:一是作者处理自身经验的能力;二是作者文字里的速度感。前者展示了作者驾驭‘虚构和想象’的能力,后者则可见出他的文字天赋。著名文学评论家陈国和说,邓昌炉文学视野开阔,运用现代派文学技巧成功地创作出了《雪茫茫》等一批很有分量的“新乡土”小说。咸宁市作协主席柯于明(一级作家)说,《空中的土地》的出版,是咸宁文学界的一大重要成果。

3

主要音乐作品


创作发布有葫芦丝独奏曲《打桂花》、《淦河情》;改编移植有《山歌好比春江水.多谢了》、《来到咱农庄》。

4

相关新闻


桂乡才子邓昌炉 


  

写小说,屡登名刊获大奖

  邓昌炉原在学校教书,现工作于咸宁日报社。文学创作一直是他的业余爱好,但写出的作品非常“专业”,是我市为数不多的屡登省级文学期刊的小说家之一。

  早在2003年,邓昌炉就在《特区文学》发表短篇小说《空中的土地》,并获特区文学小说金奖。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在评委感言中重点提到他的“文字天赋”,认为他“对语言的特殊敏感,会帮助他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此后的写作中,邓昌炉仍是“业余”地写,但每一篇都很精致。其中,《小米的午饭》登上《黄河文学》“创刊百期纪念号”头条;《在富河上》登上《长江文艺》;《我们回家乡》被《江门文艺》重点推介,并获第八届网络文学大赛银奖;《雪茫茫》被《青年作家》封面导读。

  2013年,邓昌炉出版了小说集《空中的土地》,并获得首届“香城泉都”文学奖。市作协主席柯于明说,《空中的土地》的出版,是咸宁文学界的一大重要成果。评论家陈国和说,邓昌炉文学视野开阔,运用现代派文学技巧成功地创作出一批很有分量的“新乡土”小说。邓昌炉也应邀到湖北科技学院鄂南高中等学府讲座。

  去年,本人有幸接手主编《通山文艺》后,特别注重发掘推介本地文学人才。在首推的夏季号中,特邀了通山籍作家阿木、邓昌炉、王亚林等人的作品,杂志出来后,不仅得到了本地读者的好评,也得到《长江文艺》专家编辑的肯定,并决定转载短篇小说《一脸天真》。编辑陈志富老师给予《一脸天真》的评价是:写作技法成熟老道,小说人物有现实感。

  而笔者了解到,《一脸天真》创作于2008年,已有7年之久。此后,邓昌炉业余时间没有写小说,而是“玩”音乐去了。

  吹葫芦,丝丝入扣显才华

  自古文艺不分家。邓昌炉在文学上的天赋同样表现在音乐上。近些年来,他把葫芦丝这一乐器吹了别样精彩。

  2007年,他去张家界旅游时,第一次见到路边的小摊贩在吹葫芦丝,立即被这种外表古朴、声音柔美的乐器吸引住,并当即买了一个10元钱的“玩具式”葫芦丝回家琢磨。

  此后,他购买葫芦丝音乐光碟欣赏,在网上下载资料自学,很快就入门上路。短短几年后,他成为一名葫芦丝演奏高手。

  2010年10月,他去武汉参加全省葫芦丝考级,获得唯一一个“十级优加”。随着葫芦丝风遍及大江南北,2011年4月,他和一批“丝友”一起成立咸宁市葫芦丝巴乌学会,他当选为常务副会长,并很快成为国家级会员。

  接下来,邓昌炉在葫芦丝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先后在全省葫芦丝比赛颁奖晚会上演奏堪称最难的曲目《野狼》,应邀到很多网络房间讲课。尤其值得一提是,由他创作并示范演奏的葫芦丝曲《打桂花》、《淦河情》深受葫芦丝学习者的喜爱。《打桂花》还入选《中国陶笛实用教程》一书。在2012年全市文艺大汇演中,由他独奏的《淦河情》反响良好。

  近年来,他更是追根溯源,开始研究葫芦丝原始“傣味”演奏技法,并向云南傣族民间葫芦丝制作和演奏大师讨教,演技不断精进,已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如今,在网上搜索“邓昌炉”或者网名“桂乡之夜”,就会出现由他演奏的大量葫芦丝曲。他所教的徒弟中,多位成为演奏高手。他的独奏曲《淦河情》成为市区多支舞蹈队跳舞健身和参加比赛的曲目。

  抒情怀,文章乐章飘桂香

  邓昌炉出生于通山农村,工作在媒体。前者决定了他文艺创作的民间视角,后者决定了他的社会责任感——时刻不忘宣传咸宁。

  他的小说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只要细心阅读,就能发现他家乡的影子,也能感知他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就像莫言的小说牢牢扎根于“高密东北乡”那样,邓昌炉的小说在努力构建一个“石木村”。

  邓昌炉是一个用真情写作的人。他说,文学之所以叫文学,其根本在于它的抒情性,在于它是作者的有感而发。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它的人物、故事、细节都是虚构的,但隐藏在背后的情怀是真实的。事实上,邓昌炉的小说无处不透露出对故乡那片土地和人物的热爱、同情和反思。《在富河上》不仅描写了富水河的美丽风景,也塑造了一个坚韧而乐观的富河老人;在《空中的土地》中,他刻画了一个农民对于土地的深情眷恋;在《一脸天真》中,他写出了当下农村中,一个正直善良的女人的不幸遭遇;在《我们回家乡》中,他以无声胜有声的奇妙构思,描绘了两个陌生的不幸者的相互同情和帮助,让我们感受了人性的“温暖”……

  在他创作的葫芦丝曲中,则成功地将云南傣族民间乐器的演奏技法,同鄂南的风土人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打桂花》就像一篇抒情散文,用四个乐段描写了“漫山遍野桂花开,花农来到桂花园,欢天喜地打桂花,一路芳香把家回”的情景,尤其是对“打桂花”动作的模仿,能让人身临其境。《淦河情》更是直接运用鄂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表现了咸宁人对于母亲河——淦河的热爱之情。

  总之,无论是写小说,还是作曲,邓昌炉所有情感的动因,都来自对桂乡咸宁的热爱。

  他是桂乡之子,他的文学和音乐里,散发着浓浓的桂花香。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