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沧州“葫芦夫妻”:小葫芦烙出大天地

2021-09-01 04:30:07

沧州盐山县圣佛镇冯庄村32岁的冯少帅,对“葫芦烙画”情有独钟,技艺精湛。妻子任艳萍默默支持丈夫的工作,经常帮助丈夫查找“葫芦烙画”的有关资料,给丈夫拍摄烙画现场的视频和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和视频网站进行宣传推广。在盐山当地,冯少帅和任艳萍这对恩爱的小两口,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葫芦夫妻”。

冯少帅夫妇表示要把这项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他对“葫芦烙画”一见钟情

冯少帅小的时候就爱看动画片《葫芦娃》,看见各式各样的小葫芦就爱不释手。十几岁时,在家人的帮助下,他每年都要在院里种上几棵葫芦,房间里也始终摆放着不少精致的小葫芦。

冯少帅的祖母心灵手巧,剪窗花、做虎头鞋等手工活儿样样精通。父亲也喜欢工艺创作,他设计焊制的“龙凤呈祥”铁门深受用户欢迎。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冯少帅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在少年时代就被同学们称为“小画家”。2007年,他从泊头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后,开始学习“葫芦烙画”技艺。

“一开始看到‘葫芦烙画’,我就被这种艺术形式吸引住了,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很好,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而烙画有国画墨染的效果,不掉色,形式独特,我觉得这玩意儿有搞头。”冯少帅对“葫芦烙画”一见钟情。

冯少帅的作品栩栩如生。

钻研并创新,在当地小有名气

为了学习“葫芦烙画”,冯少帅上网查资料,并置办了各种工具,反复琢磨、练习。刚开始,温度的高低、力度的大小、运笔速度的快慢,他总是掌握不好分寸,线条粗细不稳、烙染浓淡不均等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他开始更换各种笔头,不断地尝试,在网上寻找别人的作品图片,边模仿边研究。

一位热心的烙画发烧友告诉他,烙画要意在笔先,先想好再落笔,线条不要停顿犹豫。有了引路人的点拨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冯少帅的烙画技术提高很快。他创作进入状态后,一个姿势可坐两三个小时不动。“完成一件葫芦作品很麻烦,也很累,画得时间长了,颈椎受不了,但做出来之后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我很享受,这是我最大的爱好。”冯少帅说。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不断创新,冯少帅如今在“葫芦烙画”这门制作技艺中站稳了脚跟,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冯少帅在创作“葫芦烙画”作品。

想把这项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冯少帅能够在“葫芦烙画”技艺方面取得成绩,他的妻子任艳萍功不可没。在工作之余,任艳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丈夫的“葫芦烙画”提供帮助。选择葫芦样本、查找相关资料、网上宣传推广……任艳萍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完成一件作品需要三四个小时,他经常坐着一动不动,那份辛苦我看了很是心疼。每次他做完作品后,我就给他做肩颈和腰部的按摩。这是他想做的一份事业,我必当全力以赴积极配合他。”任艳萍经常把丈夫起稿、走线、渲染以及成型的视频或照片发送到视频网站、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我想让‘葫芦烙画’的技艺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只有这样,‘葫芦烙画’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丈夫认准的事儿,我定会全力支持、积极配合,共同把‘葫芦烙画’这项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任艳萍胸有成竹地说。

“我打算把‘葫芦烙画’当成终生的事业来做,让花样增多、个头儿增大、难度增强、档次提高,成为我事业上的亮点。”冯少帅对“葫芦烙画”充满了信心。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