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我所了解的人工智能

2022-01-08 05:48:22

人工智能有多火?连我都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可见一斑。所以这篇文章也属于跟风,蹭一波热点。

 

本来题目中想用‘理解’一词,但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远未达到理解的水平,用了解也许更合适。所以这篇文章并没有太多关于AI专业的解释——最主要因为我也不懂(滑稽),更多的是阐述AI在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体现或影响,所以有错误的地方欢迎讨论。

 

人工智能成为网络热词

 

其实我并没有主动去了解人工智能,之前对科技方面并不很感冒,只有在买手机或电脑之前会特别关注一下。在16年三月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的时候,我也更多的抱着娱乐的心态,类似手机里的象棋、五子棋游戏,觉得阿尔法狗不过是一个围棋游戏程序而已,看柯洁如何反应,看王思聪如何撕逼,完全没意识到阿尔法狗就是人工智能的产物。

 

关于AI的了解刚开始全是被动的,201611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但这次大会几乎变成了一次“AI大会”,脸书副总裁石峰演讲主题“AIFacebook,百度总裁张亚勤“云计算引领人工智能落地”,头条CEO张一鸣“信息平台的智能浪潮”等等,每家企业都想成为AI领域的弄潮儿,从百度的“AI in all”到腾讯的“all in AI”,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AI-lab”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大佬们的眼光肯定没错,让你感叹人工智能的时代来了。





一时间,与AI有关的交流、论坛、讲座如雨后春笋般在北京、深圳等地展开,从17年开始媒体关于AI的报道铺面而来,似乎一个人如果不能与AI扯上点关系就落伍了,在2017年“人工智能”入选了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17年三月,那个时候我刚入职头条参与审核工作,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网信北京的文章《人工智能是虚假新闻的克星》。作为在国内将AI技术应用于信息分发最成功的的公司,这篇文章无疑是对头条的鼓励,所以领导要求我们都转发这篇文章。那个时候人工智能对我来说仍是一个新词,只知道是一种新技术,且头条已经开始使用。

 

真正挑动我神经的还是刷新闻时候看到的几篇新闻,AI应届毕业生年薪XXX”,“这个专业人才缺口达XXX”,让我突然感觉自己选错了专业,之前一直让我骄傲的媒体理想似乎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虽然根据媒体的薪酬排行榜来选择专业和规划未来是很愚蠢的,但还是勾起了我的欲望想看看AI到底为何方神圣。

 

身边的智能助理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我们普通人就接触到了AI,只是在很多情况下它隐藏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苹果的语音助理Siri。之前我们接触最多的可以声控的东西大概就是楼道里的灯了,不过那个是最原始的物理方法,它只能根据外部条件作出一种反应,那就是变亮,而现在已经发展到根据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语言组合作出它认为最合理的反应。这里面应用到了很多的技术,最重要的就是深度学习+大数据。

 

语音技术是AI领域的重要分支,更学术一点称为自然语言处理,即让电脑“懂”人类的语言。现在几乎每种品牌的手机都有自己的语音助手,每当一种技术普及的时候,你就不再会觉得它是高科技,就像当年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震惊了世界,而现在深蓝水平的象棋软件已经变得“小儿科”。

 

不过就目前来看,人类的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因为你很容易就辨别出来和你对话的是机器,而不是人,让你感觉还不够智能。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计算机领域的开拓人物——图灵,图灵奖有“计算机届的诺贝尔奖”之称。而他在早期探讨什么是人工智能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图灵测试。就是让一个测试者通过键盘和屏幕与机器进行对话,如果测试者无法判断出与他对话的是机器还是人,那么这个机器就拥有了人工智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程序通过了图灵测试,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作为IT,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助理教授期间就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被1998年《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虽然他的起点很高,一开始就在世界最著名的几个科技公司担任要职,但他还是在所著的《人工智能》一书中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他说如果他晚生30年,那么他一定会基于目前最神奇、最有效的AI算法深度学习来重新打造语音识别系统架构,他所开发的技术和产品一定会被亿万人使用,并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目前科大讯飞是国内在语音智能领域最成功的的公司,估值有几百亿RMB,并且也成为了国家公布的人工智能四大平台之一,另外三家分别由BAT引领。其所生产的智能音箱,智能翻译,智能家居等,也真正实现了从技术到产品的落地,不过感觉普遍过贵,价格不太亲民,而且产品受众并不广。

 

人脸识别

 

在苹果最新发布的IphoneX上,其人脸解锁技术成为主要卖点之一,一时间网络上出现了各种段子,什么“不适合女生用,因为每次开锁都要再画一遍妆”,“在睡觉的时候要戴头套,不然第二天醒来发现支付宝已经被女友花光......”,这应该是人脸识别技术第一次应用于手机解锁,一篇文章说道“手机行业迎来‘人脸识别’元年”。

 

人脸识别是AI领域的又一重要技术,在我自己电脑联想Y410上(前几天刚扑街,被水泡了,生死未卜),有一个人脸识别加密系统,不过我从来没用过,因为太麻烦,这违背了便捷实用的初衷,而且安全性还未知。一位研究人脸识别的专家说过,即使拥有最好的技术,没有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也难以打造优秀的人脸识别系统。

 

我在参观故宫博物院的时候,里面的数字体验馆引起了我的很大兴趣。其中有一个小的谷歌实验室,就是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将体验者的面庞与数以千计的艺术品头像进行匹配。这就将人脸识别问题转换成了一个数学映射问题,体验者的面庞是一个集合,艺术品头像是另一个集合,这两个集合里的元素一一对应,那么机器所做的就是在两者之间进行匹配。不过每一次体验的结果都不一样,而且感觉不是很准确,不过既然是艺术品,还是可以理解的。

 

那些能真正用于现实场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脸识别技术一定是具有足够庞大的人脸数据库。《智能时代》作者吴军说:“在过去把全国人的所有面孔收集起来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现在完全可以做到。训练模型的数据集合和模型的测试集合是同一个集合,这样就使得准确性大大提高,不再会出现覆盖不了的小概率事件。”

 

目现在这项技术正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上周我去银行办理业务,我只需要对着机器,它就会识别我的面孔,直接将我的信息录入而不需要再去人工柜台。许多公司、学校的门禁系统也使用了人脸识别,也许某一天变得司空见惯让你觉得不再是什么高科技了。

 

信息分发

 

人工智能这个词很宽泛,它有特别多的方向,在各行各业都有它的施展机会,传统产业+新技术=新产业。比如交通工具车,在很久以前动力是马,模式是车+马,后来发明了蒸汽机,模式变成了车+蒸汽机,这就造就了全新的产业。AI也一样,传统产业+AI/大数据=新产业,所以并不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会制造AI,而是学会如何使用AI,重要的是思维的转变。

 

我每天接触最多也最典型的例子也许就是“今日头条”。网络分析、用户画像、精准投放使得它真正做到了“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你用的越久,它就越懂你。让一批传统的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凤凰等失去原有的市场,使得微博、知乎、手机百度都开始“头条化”,纷纷在首页加入了“推荐”一栏,而腾讯也退出了天天快报来应对,这就是传统产业+新技术对传统的颠覆。这种技术百度腾讯肯定都有,为什么头条最先成功了,因为思维方式。

 


不过在大家都缓过神来之后,头条的优势也在渐渐丧失。技术大家都有,开始变成了对优质内容市场的争夺,每一家都推出了很多针对创作者的补贴计划,告诉大家这里“人多 钱多 速来”。而且每一家的客户端都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新闻APP,而是逐渐变成了一个超级流量入口,比如网易新闻,就像一个四不像,它有新闻、有直播、有网购等,满足你的不同需要,霸占你的更多时间。

 

而头条张一鸣则提出了AII in 短视频”,提到今日头条大家第一印象是个看新闻的地方,实际上它更多的产品则布局在了视频领域,比如西瓜、火山、抖音、内涵段子还有国外的TopBuzzTik Tok等,头条APP就是一个信息分发的平台,新闻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信息分发的核心就是AI,垂直领域的AI

 

不过头条前几天也因为这件事上了一次“头条”。在去年1228号,头条被停止更新24小时,被举报内容低俗且没有互联网新闻资质,这应该是新闻客户端第一次被要求停止更新,让外界更多的人质疑机器推荐这种模式,其实这个锅,技术不背。为了应对,头条准备在天津新增两千名审核,,这个活累了”,这是外界对头条普遍误解的一种,其中一直以来都是机器+人工审核,相辅相成。

 

大数据与隐私

 

目前AI的主流方向除了上面提到的语音、人脸识别、智能推荐外,还有机器翻译、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很多,但这些技术的背后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175月的时候,我的手机被我压坏掉了,结果在第二天的时候,我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就看到了买手机的广告,之前没遇到过,这着实让我吃惊,它是怎么知道我需要买手机的?!难道机器偷窥了我的聊天记录,因为当天和别人说过这件事,突然感觉自己没有半点隐私,后来想一想应该我在转转等交易平台搜索过手机相关信息,而转转属于腾讯,所以在朋友圈看到相关广告就不例外了。

 

这后面就是大数据在搞鬼,马云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披露过,全国女生罩杯最小的地区是浙江省,卖家可以通过海量的交易获得海量的数据,从数据中挖掘出更有用的信息,《经济学人》说“数据就是新时代的石油”。

 

一年过去了,大家都在分享自己的网易年度歌单和支付宝年度账单,其实这就是大数据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你发现每次听歌它总能推荐给你喜欢的音乐,每次打开淘宝,首页上都会出现买过的或者配套的商品,你发现它们总是那么的懂你,而你的隐私也就是这样被悄悄获取。

 

在最近这段时间,互联网大佬们关于隐私这个问题被责问多次。先是吉利董事长质疑微信偷看用户聊天记录,然后支付宝“年度账单”被指默认勾选套取用户数据,今日头条也被投诉说质疑利用手机麦克风获取用户数据隐私,因为一位用户元旦去摘草莓,结果第二天头条就推荐了草莓相关的文章,而他从未在头条搜索或点击过相关内容,因此被质疑。而头条则回应说没有这种技术也不会窃取用户隐私。就在17号,江苏消保委起诉百度,旗下两款APP涉嫌偷窥隐私。似乎,我们的隐私都掌握在了几大互联网巨头手里,如何使用就任人摆布了。

 

公司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获取了大量的用户数据,拥有了每一个用户的精准画像,从而给每一个用户更好的服务,让以前很多靠卖设备的公司转变为卖服务,从以前的一锤子买卖,变成了细水流长的生意。而在以前是很难做到的,就拿获取大量数据来说,以前需要靠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实地走访等,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数据统计和整合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在有了计算机足够强大之后,这些都变得非常简单。

 

美团技术学院院长刘江在接受新智元采访时说:AI的价值点在哪里?一句话来讲,供给侧把人所不能及的能力用AI的方式放大。”

 

AI2017年真的是非常热的一年,无论是在媒体界还是投资界,不过在AI行业内部倒是比较冷静。刘江说:“2017AI实际的成果无论是学术上的突破还是实际落地的成果,都不太够,反而八卦太多。包括去年哪个大牛又离职,谁又加入哪儿,人事变动,大家关注很多。虽然AI炒的很热,人类会怎么怎么地了,实际真正在做事情的同学都知道,要想往前迈一步非常难。”

 

针对AI投资过热现象,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18年将有一大批人工智能公司倒闭”。而刘江持保留态度,认为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经历,尾部一些公司可能会被淘汰掉,但头部的会更强。

 

AI时代,做一根有思想的苇草

 

关于人工智能还有很多问题,比如会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失业,特斯拉CEO就公开表达过这种担忧,李开复在其书《人工智能》中说,人工智能的到来必然会取代不少重复性劳动的工作,但没有必要表达过度担忧,就像蒸汽机的发明造车了马夫的失业,但却造就了更加庞大的汽车产业,看看今天世界杯五百强里有多少汽车公司就知道了。同样的道理,AI的到来也会取代一份原来的职业,但可能会创造出更多新的产业,从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是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这对于年龄较大且技能单一的人可能是不利的,这就需要政府在其中起作用。我对这种看法基本认同。

 

普通人该如何应对AI带来的挑战?就像我们每天的审核工作就是与机器人为伙伴,只是它还不够智能,离不开人类,万一有一天它智能到不需要我们,我们该怎么办。当然研究人工智能的人都说要去从事一些创造性的工作,还列出了不易被机器人取代的十大职业等等,但我觉得机器终究是机器,人类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感情。现在也有会写诗的机器人,不过它是在研究了人类大量诗作后简单的葫芦画瓢,完全没有任何思想感情。中文更是博大精深,“昨夜秋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这种诗句和意境,是机器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

李开复的女儿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想当一名专业摄影师,他对此表示反对因为现在摄影设备越来越方便,大家都能轻易拍出好照片,专业摄影师的优势会渐渐消失,而且薪水不高。但他的女儿说“我愿意赚比较少的钱,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未来的摄影绝不只是按下快门,而是要用新的眼光,让影响产生新的意义。而那绝不是高科技所取代的。”这段话读起来让人尊重。

 

在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做一根有思想的苇草。

 

这就是AI在我生活中的一些体现,和我对AI的一些了解,很肤浅很表面,未来是你们的。

 

如果已经看到了这里,点个赞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