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范晓 / 海陆丰韵:从碣石湾到红海湾的汕尾海岸奇观

2022-01-30 05:35:15

 

撰文/范晓  摄影/范晓  航摄/陈显耀、常湖川

 

这是笔者为《中国国家地理》繁体版2017年11期<汕尾专辑>写的一篇文章,得到授权在本微信公号转载,转载时使用了未删节的原稿文字,同时配发作者考察中所拍照片。

 

 

海岸,既是海边,又是陆缘,海陆相交,水岸相激,是人类踞陆向海展开全球视野的前沿,也是人类文明精华的聚集之地。

 

中国的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达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千米。其中,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为广东,有4300多千米,接近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四分之一。而广东的海岸中,在珠江三角洲与潮汕的韩江三角洲之间的这一段,也就是汕尾市境内长三百多千米的海岸,因为它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临海物丰、沙汕之尾,独特海岸地理环境下的海陆丰

 

提起汕尾,大概知道的人不多,但说到海陆丰,却是名声在外,这并非偶然。东晋成和六年(公元331年),随着粤东的移民与开发渐盛,取“临海物丰”之意,在东南沿海的这片海岸始置海丰县,距今已有1686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置陆丰县,距今也有286年,此一区域开始被习称为海陆丰。汕尾原为海丰县下辖的海港重镇,1988年,设汕尾市,海丰、陆丰、陆河三县及汕尾城区成为汕尾市的辖区,距今不过29年。因此,地名的历史惯性仍然保留着深深的印痕,汕尾的名片要深入人心,还需假以时日。

 

濒临红海湾的汕尾城区一角

 

当然,汕尾能成为今日海陆丰的行政重心,也并非偶然。清代早期,即已出现汕尾之地名;得海港之利,清雍正八年(1730年),设汕尾巡检司,它是海丰县内的次县级行政机构,设于“紧要”之处,弥补县治管理的不足;领近代开放风气之先,同治三年(1864年)设汕尾海关,光绪十三年(1887,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办轮船公司,货轮通香港。

 

说到海陆丰,人们常常把它和潮汕混为一谈。的确,如果从方言族群来看,海陆丰和潮汕都属闽南语族群占优势的地区,它是历史上福建泉州、漳州、莆田一带的闽南语族群,沿粤东海岸向西扩展的结果。

粤东莲花山下,海丰的村落与田野。

 

海陆丰背山面海,这个山,就是粤东离海最近的大山——莲花山脉,它东起于粤闽交界的平和、大埔一带,向西南方向至海丰西端与海岸相交,并延伸为大亚湾、大鹏湾北岸的海岸山,全长约400千米,海丰北侧的莲花山主峰海拔1337米。莲花山脉是粤东的潮汕-海陆丰地区与珠江三角洲以及梅州、河源之间的天然地理分界,它把潮汕-海陆丰地区隔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海岸地理单元,海陆丰也成了闽南语族群聚居区在粤东海岸的最西端。

 

另一方面,莲花山脉有一条东南走向的支脉——大南山,把潮汕平原和海陆丰平原隔开,此外,因为邻近粤语族群占优势的珠三角、客家话族群占优势的粤东北,加上明代的军屯影响,不同文化交汇融合,海陆丰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

 

汕尾海岸及海陆丰的地势。底图据google earth

 

潮汕有汕头,海陆丰有汕尾。

汕,可用来形容群鱼游水的景象,《诗经.小雅》有:“南有嘉鱼,烝然汕汕”;汕,也指捕鱼的工具。用木桩、柴枝或编网等制成篱笆、栅栏或鱼笼,置于河流、潮水或海口处用以捕鱼,谓之汕;此外,河口或海口之沙堤,闽南语亦称为“沙线”或“沙汕”。


汕头的墟集原处在韩江三角洲的沙堤上,该处常设栅栏、篱笼捕鱼,故名沙汕头,后简称为汕头。

 

汕尾濒临海岸澙湖——品清湖,湖的出海口有两道明显的沙堤(沙汕),外堤没于水下;内堤露出水面,又称“沙舌“。当地的港口墟集原在沙舌(沙汕)的尾部,故称汕尾。因品清湖平面近似葫芦形,葫芦头在品清湖出海口,所以当地又有“葫芦头,沙坝尾”的民谚。


可见,汕头、汕尾的得名,都与所处的海岸环境及渔业有关,头、尾之得名,虽然和两地的相对位置无关,但汕头、汕尾分别处在粤东的闽南语方言区之东头和西尾,却也是一种巧合。

 

图片右侧为红海湾水域,左侧的水道为品清湖的出海口,上通品清湖,滨湖可见汕尾城区的建筑群。斜贯图片中部的沙洲即为隔开红海湾与品清湖潟湖的沙汕(沙舌)。陈显耀航摄

 

 

海平面上升,谷地沉溺,造就了粤东的两大海湾

 

海陆变化,既起因于地壳运动以及板块的隆升沉陷与聚合分离,又得益于海浪海潮以及入海之江河对海岸的塑造。海岸的形态与地貌,为我们记录下了这些地球活动的痕迹。

 

包括汕尾海岸在内的粤东乃至东南沿海,从距今约1.6亿年的侏罗纪晚期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并从长期的海洋环境最终向陆地转变。这是太平洋板块向西与亚洲大陆板块发生碰撞的结果。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从堪察加到日本、台湾、菲律宾一线的火山岛链一样。只不过,在侏罗纪晚期,太平洋的西岸及其火山岛链是在粤闽浙一带,而日本等岛链那时还未形成。

 

一亿多年前的岩浆活动,留下了广布于东南沿海的花岗岩与火山岩,给这一带的山脉、丘陵、海岸的塑造奠定了物质基础。

 

从汕尾境内的海岸来看,既有主要由花岗岩构成的基岩港湾海岸、海沙堆积而成的砂质海岸,也有河流入海形成的冲积平原海岸,还有生长于泥滩上的红树林海岸。几乎囊括了所有海岸类型。其中,基岩海岸的岬角石屿、砂质海岸的碧水银滩,是汕尾海岸最靓丽的风景。

 

遮浪角东侧的岩石海岸与岬角。常湖川航摄

 

汕尾海岸最基本的构架,就是东西毗邻的碣石湾与红海湾这两大海湾,在地貌学中它们属于构造湾或溺谷型海岸。溺谷,顾名思义就是沉溺的谷地。因地质构造作用,这里原本是断陷的地块或凹褶的低地,在地貌上是群山围绕的盆地或谷地。当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周边的山丘也浸没于海中,或成岛屿、或成岬角、或成半岛,被岬角、半岛钳合拥抱的淹没低地遂成海湾。

 

碣石湾的金厢银滩之岩石海岸与沙滩。陈显耀航摄

 

碣石湾、红海湾两大海湾形成后,莲花山脉南坡的水系,汇聚成螺河、流冲河、乌坎河、八万河入碣石湾,汇聚成黄江、大液河、丽江入红海湾,河流带来的泥沙分别堆积形成了陆丰平原与海丰平原,成为先民驻足、聚居、繁衍之地。此外,海浪海潮一方面对凸出的岩石海岸与岬角进行侵蚀,形成了光怪陆离的海蚀地貌;另一方面,侵蚀产生的沙子堆积成沙堤、沙洲,也会把近岸的岛屿与陆地连接起来,使岬角向海扩展。

 

图片下方为丽江的入海口,丽江是流经海丰冲积平原的主干河流,它向南注入红海湾的内湾——长沙湾。陈显耀航摄

 

图片右侧为丽江出海口之长沙湾,长沙湾是红海湾的内湾。图片中部为长沙湾左侧的鸡笼山、牛鼻山、牛鼻角等山丘,这些山丘原本是近岸岛屿,经沙洲、沙堤与陆岸相连而成岬角。陈显耀航摄

 

 

白沙遮浪、石崖断海的粤东“麒麟角”

 

汕尾海岸由东向西,依次有甲子、水牛坎、田尾、金厢、白沙、遮浪、牛鼻、百安等岬角,组成了壮观的岬角风景线。其中,遮浪角最具魅力,它是遮浪半岛之尖角,突入南海,把碣石湾与红海湾分隔开,被称为“粤东麒麟角”。

 

红海湾的百安角。常湖川航摄

 

碣石湾的金厢角。陈显耀航摄

 

遮浪角是被沙洲连接到陆地的一个小岛构成的岬角,由于它的遮挡作用,当夏季多西南风时,红海湾波涛翻滚,碣石湾则风平浪静;当秋冬季多东北风时,景象刚好相反,是为“遮浪”奇观。由于遮浪角的连岛沙洲很窄,站在沙洲中间可观水浪迥异的东西两湾,而沙洲两侧海滩均为浴场,相距很近,你可随心所欲地随时变换不同海湾与水情的两个浴场。

 

位于碣石湾与红海湾之间的遮浪角。陈显耀航摄

 

遮浪角两侧的海滨浴场,图片摄于同一时段。上图为遮浪角东侧碣石湾的浴场,风平浪静;下图为遮浪角西侧的红海湾浴场,波涛翻滚。

 

汕尾海岸的沙子多来源于花岗岩的风化,遮浪角也不例外。花岗岩风化形成的沙,纯净无泥、色泽明亮、松软舒适,是顶级海滩浴场的沙质,加上遮浪角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便成为了粤东最著名的海滨浴场,附近的遮浪镇也成为了车水马龙的休闲度假小镇。

 

遮浪角的遮浪旅游小镇,左为红海湾,右为碣石湾。陈显耀航摄

 

在沙洲连接岛屿形成的岬角之外的近海,还散布诸多小岛礁屿,随着沙堤、沙洲的生长,也许若干千年或万年之后,它们会发展成新的海岸岬角,例如,在甲子角附近的甲子屿、东白礁、林公礁;白沙角附近的金屿;百安角附近的芒屿岛、江牡岛。尤其是在遮浪角西侧,有以龟龄岛为主岛的岛屿群,包括青屿、鹰屿、赤腊、捞投屿、牛皮洲、赤洲、水鸭石、莱屿岛等。

 

龟龄岛离陆地海岸3.17千米,面积0.2平方千米,因岛形似龟而得名。岛虽不大,但却有一口百年不枯的淡水井,缘于该岛在海下与大陆山岭相连,与陆地的地下淡水层相通。龟龄岛得淡水之利,又离国际航道仅13海里,所以历史上曾为过往船只的中转休息站,并一度成为海匪的据点。由于离陆地近,盗匪时常登陆打劫。1941年,,击毙匪首;1949年,解放军也曾登岛剿匪,灭此匪患。

 

奇幻无穷的花岗岩石蛋地貌

 

汕尾海岸的岬角及岩石海岸,多形成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岩滩等景观,但最引人入胜的,还是无处不在的花岗岩石蛋地貌。在红海湾、碣石湾,以及两湾之间的遮浪半岛,几乎所有引人入胜的地段,都有各种造型的石蛋,或屹立于海边浪潮中,或遍布起伏的山丘上,让人于海阔天空之中,可尽享石景水色的奇幻无穷。

 

碣石湾金厢银滩的花岗岩海蚀崖。

 

碣石湾金厢银滩的花岗岩海蚀岩滩。

 

碣石湾金厢银滩之花岗岩中的海蚀沟槽。

 

碣石湾金厢银滩的花岗岩石蛋与石柱。上面有明万历年间的石刻。

 

碣石湾金厢银滩的花岗岩石蛋。

 

遮浪半岛向东伸出的白沙半岛,是汕尾海岸规模最大的沙洲连岛,又名施公寮,是石蛋地貌最壮观之处。在这里,地表风化与海浪水蚀,将花岗岩石蛋塑造成变幻无穷的各种造型,如兽如鸟、如鲸如蟾、如佛如僧、如城如塔,就像一座难以尽述的天然雕塑博物馆。

 

碣石湾白沙半岛全景,右侧突出的岬角为白沙角。陈显耀航摄

 

白沙半岛的花岗岩石蛋地貌。

 

在白沙半岛西侧海岸,有村名石鼓,旁有石鼓山,亦因有花岗岩石蛋如鼓而得名。该地亦为花岗岩石蛋地貌之胜地,各种天然奇石造型被当地村民命名为酒瓶石、三帆石、乌龟石等等,更有石蛋错落构成的“十八巷”曲径通幽之奇观。 


白沙半岛的花岗岩石蛋地貌。

 

笔者在白沙半岛的考察中,还观察到石蛋地貌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突出于地表的石蛋,坚硬,呈灰白色,而在较坚硬的石蛋之下,反而有风化十分强烈、常常变成红色疏松状的岩石,这似乎违反了岩石风化由浅入深的常识。其实,这是因为岩石并不是完全均一地由浅入深地风化,而是沿着岩石中裂隙密集的地方首先被风化,这里水容易渗透,岩石分解和土壤形成的速度也更快,这些强烈风化的部分就像一个三维空间的网络,把表层岩石切割成了许多近似立方体的石蛋。随着流水、海浪的冲刷,靠近地表的石蛋间的强风化部分被剥走,风化层中还未被“消化”的坚硬石蛋就显露出来,突出于地表。但由于风化带厚可达数十米,表层石蛋之下,还留存有尚未被剥蚀的纵横交错的红色强风化层,所以才出现了下部的岩石比地表的石蛋风化更烈的现象。


 白沙半岛的花岗岩石蛋地貌。坚硬石蛋之间的红色强风化层。

 

在海浪潮水反复冲刷的滨岸带,花岗岩中疏松的强风化层会先被淘蚀带走,形成空隙,而风化较弱的坚硬石蛋体便会塌落堆叠在一起,石蛋之间也会形成如迷宫般的洞道石穴。当浪潮涌入,击石叩穴,便会发出奇异震耳的轰响,恰如动人心魄的水浪与磐石相激的自然交响乐。在白沙半岛,当地人把这样的胜景称之为“水窿硿”。

 

洋洋洒洒的海岸澙湖大观

 

沙堤、沙洲可以把近海岛屿与陆地连接起来形成突入海中的岬角,当这些沙堤、沙洲不断把近海的岛屿串联起来时,会逐渐形成半封闭乃至封闭的海湾,这就是澙湖。汕尾海岸的澙湖十分发育,由东向西依次有甲子、湖东、碣石、乌坎、大湖、品清、长沙等诸多澙湖。澙湖水域很宽广,但与海相通的湖口很窄,虽然是重要的潮汐通道,但湖内却少受风浪影响,因此往往成为重要的渔港及避风港。汕尾城区濒临的品清湖,就是汕尾海岸最大的澙湖,因港阔水深,开埠很早,目前也是广东省特等渔港之一,千吨船只可自由出入。在初秋开渔之际,笔者在这里目睹了千船竞发、放炮出海的壮观景象。

 


碣石湾的乌坎潟湖。潟湖内海产养殖很盛,远处可见潟湖的狭窄出海口。常湖川航摄


汕尾港品清湖内等待出海的渔船。


2017年8月,经过几个月的禁渔期后,汕尾港举行开海仪式。


2017年8月汕尾港的开海节,燃放鞭炮、驶出汕尾港的渔船队。

 

澙湖内滩涂广阔,既可纳潮,又能避风浪,因此历来也是海盐生产重地。汕尾的盐田主要分布在碣石、乌坎、白沙、品清、长沙等澙湖岸边。唐宋时期,已有位于碣石、品清澙湖的石桥和古龙两大盐场的记载。


图片右侧为碣石湾,左侧为碣石潟湖,中下部可见碣石潟湖的出海口。陈显耀航摄

 

碣石潟湖出海口的水道。陈显耀航摄

 

在“海盐滩晒”的工艺成熟之前,古代多用海水煮盐的方法。唐代刘洵在《岭表录异》中,描述了海丰县石桥(今陆丰碣石镇)等盐场的煮盐过程:“人力收聚咸沙,掘地为坑,坑口稀布竹木铺莲簟于其上,堆沙,潮来投沙,咸卤淋在坑内。伺候潮退,以火炬照之,气冲火灭,则取卤汁用,竹盘煎之,顷尅而就。竹盘者,以篾细织竹镬,表里以牡蛎灰泥之。自收海水煎盐,谓之野煎。易得如此也。”

民国时期的1926年,仅品清澙湖的坎白盐场年产盐就达8.8万吨,纳税大洋3347两,运盐出口报关的船商就有40多家,可见盐业之盛。但现在由于晒盐利薄,盐田多已荒置,而滨海的水产养殖更盛。

 

碣石湾西岸的白沙半岛,堪称中国海岸最典型的沙洲连岛之一,在它内侧形成了半封闭的澙湖——白沙湖,湖滨不仅多有盐田,还曾有重要港口——过洋埔,《海丰县明清三志》称:“白沙湖,多番泊居之”。过洋即出洋,番泊,即停泊的外国船。这也是汕尾海岸得海上国际航道之便的明证。

 

得地势地利的海防重地与军卫要塞

 

由于汕尾海岸地近闽、台、粤、琼之间以及通往南海的海路要冲,明清两朝皆为海防重地。明代在碣石湾东岸的碣石设粤东唯一的卫城——碣石卫,它与东边福建漳州的镇海卫、西边珠三角的南海卫、广海卫遥相呼应,互为犄角。碣石卫位于碣石澙湖之旁,得澙湖及周围平原的泊舟屯所之利。“碣”本为圆顶石碑之名,澙湖旁的沙洲连岛及岩石海岸遍布花岗岩石蛋,颇似圆润的碑碣,故得碣石之名。碣石镇以卫城为基础,后来发展成海陆丰地区可与海丰县城海城镇、陆丰县城东海镇以及汕尾市区汕尾镇比肩的人口大镇。

 

清代裁撤卫所,海防转向水师制,并建立了以炮台要塞、烟墩烽堠为特征的岸防模式,在汕尾海岸设有炮台24座、烟墩(烽火台)14座。这些炮台、烟墩充分利用了汕尾海岸的地势地利,基本上都选择建在控扼海面、居高临下的岩石海岸及岬角之处。例如遮浪角的遮浪炮台、牛鼻角的长沙炮台、田尾角的浅澳炮台、白沙角的石狮头炮台等等。这些历史遗迹,为我们留下了汕尾海岸厚重壮丽的自然与人文画卷。


扼红海湾之内湾——长沙湾要冲的牛鼻角岬角,岬角山丘上有建于清代的长沙炮台遗址。陈显耀航摄

 

 

让美丽的海岸永世长存

 

汕尾海岸的自然之美虽然得天独厚,但近几十年来的人类工程活动,也给海岸景观与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碣石、乌坎等澙湖近几十年来,多设闸拦潮,围垦湖滨,导致澙湖淤积严重,影响到澙湖内海洋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澙湖作为自然景观、潮汐通道、重要渔港的功能。


 碣石湾的碣石澙湖,澙湖淤积严重,呈现狭窄的水道,因海产养殖,水质受到污染。图片左上为澙湖边的碣石镇。陈显耀航摄

 

白沙澙湖旁近年兴建了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在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推动的同时,为了建设运输码头,挖断了由遮浪半岛至白沙角的连岛沙州,在海湾内侧另建了一条人工堤坝替代天然的连岛沙洲,使白沙湾的自然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

 

由白沙半岛眺望连岛沙洲以及远处的火力发电厂。

 

遮浪角东侧的南海寺一带,在近年的旅游开发中,劈石造路,修建观景平台与广场,对岩石海岸与岬角的天然石蛋地貌景观产生了较多的人工干扰。


 遮浪角南海寺附近,修建的观景平台以及采石劈石对海岸自然地貌与景观产生了不利影响。

 

考察中和我们同行的陆丰当地人说,他小时候常在金厢镇的“金厢银滩”海边玩耍,那时的海岸沙滩比现在高出差不多一两米,受海岸侵蚀的影响,目前沙滩已低下去很多。海滩上矗立的有古代题刻的巨型石蛋,原来下部埋于沙中的部分,现在都已露了出来。

 

自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造就了如今我们所见的风景。面对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海岸,在建设与发展中,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海岸的美丽与世长存、福泽永续,这是人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行动的永恒课题。


魏启功先生题写的“粤东旅游,黄金海岸”,石刻碑立于碣石湾金厢银滩海岸。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