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读家 | 西晋灭吴,最大的收获之一是这个来自上海的青年

2022-06-11 21:09:01

作者:雷恩海,兰州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公元280年,西晋军队突破长江天堑,功灭吴国,统一了中国。这次战争前后准备了8年之久,是中国战争历史上首次突破长江天堑的渡江战争。这条长江曾经阻隔了多少英雄的野心,让他们临江嗟叹,无可奈何。


渡江之战结束后十年,两个来自江东的青年,来到洛阳,拜会当时的文坛领袖、司空张华,见面之后,张华对这两位青年赞赏有加,给他们极高的评价:“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举一国之力讨伐东吴,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就是获得了这两位青年才俊


135

(▲陆云画像)


魏晋时候,流行月旦评,士人的朋友圈相当严密,没有人引荐很难进入朋友圈。而这次,文坛领袖亲自点赞和推荐,让陆机、陆云兄弟声名鹊起,很快就在洛阳站住了脚,也开启了他们悲剧的人生。兄弟二人当时被称为“太康之英”,身上背负了太多的赞誉和宿命,尤其是哥哥陆机,文才倾动一时,还写得一手好字,是中国中古时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1


不读中国文学史的人,可能对陆机没有直接的认识,但只要听过三国的故事,就都知道陆机那位著名的先祖——陆逊,他是亲手把“战神”关羽拉下马的人。陆家是江东大族,陆机的祖父陆逊也是书生出身,但才略优长,深得孙权赏识,还把自己兄长孙策之女嫁给了他,以此笼络英才。

(▲陆机画像)


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威胁东吴,吕蒙向孙权荐举陆逊,认为他可以攻拔荆州。这时,镇守荆州的关羽早在一层层“打关游戏”中树立了自己的威名,年少名微的陆逊根本瞧不上眼。最终,陆逊密谋奇计,调兵遣将,与吕蒙共同攻下荆州,逼得关羽败走麦城,给东吴擒杀。

1545

(▲陆逊画像)


自然,随后的火烧蜀汉军四十余磊连营,也是陆逊的手笔。蜀汉大败,刘备狼狈逃入白帝城,而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安顿身家之后,刘备惭恚不已,说:“吾乃为(陆)逊所折辱,岂非天邪!”竟致恚恨、惊恐而亡。


可以说,陆逊以个人的才华,改变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算得上改变世界的人物,他也因建立不世功业,官至东吴丞相。


陆逊之子、陆机的父亲陆抗,是孙策的外孙,二十岁即拜建武校尉,也是不失乃父之能,屡立战功,拜大司马。父子二人,具为东吴名臣。


这样豪门氏族家庭,积攒智慧,遗传气质,连才华也是代代相因。到了陆机这辈,生长于高门大族,身长七尺,声如洪钟,少有异才,是个真正的高富帅。陆抗卒后,年少的陆机早早出仕,领兵为牙门将。在今天年轻人还在教室里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他已经能运筹统兵。


东吴灭亡的时候,陆机刚满二十岁,家国破碎,他只能退居,他的家乡所在之地,恰好是今天的“魔都”上海。这次拜会张华之前,陆机在家整整闭门读书了十年,觉得自己学有所成,才北上洛阳,期望一展雄才。



2


才华是命运给人生额外的礼物,带给个人骄傲,也伤人于无形。特别是来自南方的才子,要面对不久前才征服了自己的北方士族们。


尽管有张华点赞、打call,陆氏兄弟名动京城,但并非处处受欢迎、礼遇。北方士族以征服者的姿态,视江南士族为亡国之余,颇为侮慢,甚至加以凌辱。为了获得更大的支持,扩大自己的影响,在拜谒过张华之后,陆氏兄弟去拜见位尊权重的刘道真,希望向这位北方世家大族的刘道真展示自己的才华,期望能够有施展才能的机遇。


他们来的不巧。这时候,刘道真正在守丧,性嗜酒,与他们见面之后并没有考较他们的学识,而是问道:“东吴有长柄葫芦,卿得种来不?”身为朝廷重臣、北方世族领袖,刘道真会见才能卓异的江南世族陆氏兄弟,不询问江南山川风物、社会民生、世族境况,仅仅关心他们是否带来了便于舀酒的长柄葫芦的种子。世族标榜礼法,守丧则要禁酒节欲,刘道真却甘于犯忌,询问长柄葫芦种子,这正反映出刘道真之流北方世族以征服者自居的傲慢、狂妄心态,胸无大志,不以国事为重,私树,欺压江南士族。


其实,这只是陆氏兄弟所碰的一个小小的钉子,更大的凌辱还在后面。范阳卢氏为北方世族的代表,自汉代以来,人才辈出,声名卓著。然而,出身范阳大族的卢志则公然欺侮陆氏兄弟,于大庭广众之中,很不礼貌地问道:“陆逊、陆抗于君近远?”——陆逊、陆抗和你是什么关系?


在古代,于子孙面前公然地直呼其父祖之名,是非常轻薄、不礼貌的,即使夫妻相处,也罕有直呼其名的情况。陆机心高气傲,当然不受这个气,马上反唇相讥:“如君于卢毓、卢珽。”——卢毓、卢珽乃卢志的祖、父。卢志一下没了气焰,默然不应。


家国迭代之际,最简单的言语之间都包含着斗争。两人看似聊家常的一问一答,给陆机之后的惨死埋下伏笔。


才华需要时代的温存包容才可能得以施展,这样的背景之下,才华卓异的陆机入洛,将经历多少坎坷,承受多少艰难,其境遇则可以想见了。


3


1956年7月,张伯驹和潘素夫妇收到一张时任文化部长茅盾亲手写的书写、颁发的褒奖状,褒奖的事情是张伯驹夫妇将自己收藏的几件文物捐赠给国家,其中头一件重要的文物是被称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的《平复帖》,作者就是陆机。



陆机北上洛阳,,各派势力纷争,人生处世极其艰难。但他身负重任,想要凭一己才力重振家声,但这又谈何容易呢!


当然,才华可能给权贵刻意忽略,但绝不会被历史掩埋。陆机文采卓著,擅长作文,张华之所以狂赞陆机,就是给他的才华征服。看过陆机的文章,张华的赞誉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是在表演,他认为陆机的文章每一篇都好,又曰:“人之作文,患于不才;至子为文,乃患太多也。”别人写文章,害怕没什么才华,但对陆机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才华太多。


在北赴京洛的途中,敏锐如陆机已经有了一种不祥的游离感,他有一篇《叹逝赋序》,文章中他写道:


悲夫!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野每春其必华,草无朝而遗露。经终古而常然,率品物其如素。譬日及之在条,恒虽尽而不悟。虽不悟而可悲,心惆焉而自伤。亮造化之若兹,吾安取夫久长?痛灵根之夙殒,怨具尔之多丧。悼堂构之颓瘁,愍城阙之丘荒。亲弥懿其已逝,交何戚而不亡?咨余命之方殆,何视天之茫茫?


仰望苍穹,叩问人生,对生命的易逝,有着深深的悲惜与感慨,带着浓郁的哀伤。这样的诗文,启迪了后来的诗人。如初盛唐之交的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发出了这样的叩问: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同时的另一位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以更宽广的视阈,开朗的心态,叩问宇宙,探询生命的真谛: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样的对生命的叩问,由陆机首发,文脉因承,牵动了几代文士对生命的感慨。


4


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多年浮沉,陆机为成都王司马颖讨长沙王司马乂,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而这时,和他互问过家人的卢志,也终于来到他面前。身为长史的卢志向成都王进谗言,说:“陆机自比管(仲)、乐(毅),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这句话就像一把铁锹,由卢志亲自操持,开始为陆机掘墓。


这句话来得是时候,不久就碰上陆机兵败,成都王司马颖派牵秀前往。陆机得知牵秀率兵而来,自知必死,于是脱下戎服,穿着平时的衣装,与牵秀相见,神色自若,对牵秀说:“自吴朝倾覆,吾兄弟宗族蒙国重恩,入侍帷幄,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辞不获已。今日受诛,岂非命也!”


135


中国古代士人临刑嗟叹,有两个著名的案例,一个是李斯,被赵高构陷临刑时,李斯感慨:“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另一个就是陆机了,兵败临刑,他感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华亭为松江的古称,就是今天的上海。这位华亭谷走出的天才青年,宦海浮沉多年之后,带着对家乡的怀念结束了自己天才而悲剧的一生。一代文学天才,就此陨落,欲闻家乡华亭之鹤唳而不可得!


1

END

1



更多好文:头条 | 颠覆!它是克林顿的处女作,却已经成为戳破我们自我认知幻觉的经典



编辑:杜 普       美编:知 微



欢迎关注读者读书会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自私的基因》(读者读书会定制版),从基因研究角度,探索人的社会心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