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一座城,一群人——我的平凉印象

2020-08-08 23:16:16


一座城,一群人——我的平凉印象

张爱凤

(一)

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所以我们常常奔向远方去看风景。但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多时候我们又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正所谓“相见不如怀念”。

在平凉不是。无论在与不在,我们这个团队的人都在怀念她留给我们的美好。即使现在我已经离她千里之远,但回想起来,平凉壮美的蓝天白云,平凉公益人的赤诚之心,依然是我的平凉印象的核心所在。


(在平凉的土地和天空下,同学们要飞得更高)

在认识@平凉花生 之前,我的脑海里似乎没有留下关于平凉的深刻记忆。这一方面是基于我自己知识疏漏留下的空白点,还有一方面就是,和甘肃的其它城市如兰州、天水、敦煌、武威、张掖、酒泉等相比,平凉显得过于的低调和含蓄。如果说甘肃是一个大舞台,刚才说的那些城市意气风发、气势磅礴地站在了第一排,因为这些城市都曾在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他们志得意满,自信满满。平凉和他们似乎不是一种气质和风格,即使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但她那么安静、淳朴,她似乎没有这样的野心,去占领舞台,去凝聚众人的视线,所以她只是不声不响地站在了后排。以致当我回来后和别人说起平凉时,对方总问:“平凉?平凉在哪?”

到达平凉的第一美好印象,是在临近午夜时分,@平凉花生和他的朋友们在火车站的出站口等候我们。这让我们身在异乡时,心里有了特别温暖和安全的感觉。

我和@平凉花生因微博公益相识,我从他的微博中看到了山区孩子们可爱的笑脸,也看到了孩子们目前需要的帮助,图书,球鞋,书包。农村孩子的渴望和梦想,这在瞬间就击中了我内心柔软的地方。因为,因为我也曾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啊!

人与人之间常常有一种奇妙的关联和感应。几乎不需要辨识,在出站口,我和@平凉花生 同时认出对方。哦,到这里,应该是@平凉花生 这个符号的退场,马建东老师隆重出场了。在之后短短三天的时间里,他给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们走到哪里,学生们都在模仿马老师说话,都在念叨他带给我们团队的帮助。马老师亲切的微笑和问候,连同山区夜晚清凉的风,天空中淡淡的月色,构建了我对于平凉的初印象。这是我脑海中写下的第一笔平凉印象。虽然不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效果,但也是有“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亲切与自然。

(二)

平凉华彩的篇章从她的清晨开始。我在扬州的时候,每晚睡前我常有一种忧虑,生怕一觉醒来,今天欢欣见到的蓝天白云就消失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发达,GDP的飞速增长和城市化发展也破坏了她的自然生态。雾霾犹如幽灵,常常盘旋在上空,以猝不及防的速度控制整个长三角。我的一个学生在微信中吐槽她的城市,“每天都像近视眼一样,睁眼看到的城市都是模糊朦的。”但在平凉,我似乎不需要有这样的担心。一天的任何时候,清晨、中午、傍晚,甚至夜晚,我都能看到云彩悠闲地飘浮在天空中。特别是到了山区,平凉的天空和云彩只能用“壮美”来形容。大片的云彩,如同军队排兵布阵,气势非凡。空气如此干净,我的视线能轻易地穿过城市,到达远处的山顶。在我近几年的记忆里,对于天空,只有在美国和加拿大学习时有过这样的经验,天空蓝得逼你的眼,我不需要担心一觉醒来,它的消失和离去。而在国内,这种感觉,真是久违了!


(平凉的云彩,壮观华美)

7月平凉清晨的风,却是绵绵的,和那高远的湛蓝的天空和热情刺眼的阳光,唱得仿佛不是一个调。这也是她的奇妙之处,谁说粗犷豪放的西北汉子身上就不能有一点点江南的柔情呢?

在平凉只待了短短的三天,在这三天时间里,我们一直奔波在路上。白天外出采访,晚上指导学生写稿。以致我现在对于平凉城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我只记得新民路,以及路前来来往往的行人。那些戴着各色头巾的女子,三三两两地走过。我专注地看着她们,目光追随着她们的身影,感受着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种神秘却迷人的气息。这种感觉与我儿时在影视剧中看到蒙着面纱的西域公主时有相通之处。记忆复活了,在我眼前生动地舞蹈。


(平凉街景)

我们住的速8酒店楼下,清晨有很多小摊贩,有卖锅盔的,有卖油饼的,还有各种水果。网络上流行着一句话“这是一个看人脸的时代”。在这里,我们买东西,似乎都很信任他们。我们见到的平凉人,脸色都很平和、自然,他们憨厚地笑,爽朗地说,“相由心生”,这样的一群人,不应该和欺骗、奸诈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结果,每次看到他们这样的热情,我都忍不住多买一些,我买的锅盔、油饼,从平凉带到了天水,又从天水带到了武威,最后怕坏了,只能扔掉了。(浪费粮食,罪过,罪过)话说,平凉的锅盔和油饼能不能做小点呢?我们实在吃不掉啊!!


(平凉街头淳朴的生意人)

因为我不是一个吃货,所以对平凉的美食没有过多关注,品尝得也不多。在速8酒店对面的一个馆子里,我吃过几次牛肉拉面,味道很鲜美,只是一个感觉太明显——牛肉面实在太咸了,我hold 不住啊!

(三)

博物馆是全面展示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场所。一个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城市,如果没有博物馆,城市的气质就会逊色很多。没去过纽约的人,通常会综合在影视剧中的影像,认为其是一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城市。和国内一些被认定为是暴发户的土豪城市相比,纽约拥有充满世界级艺术和历史展品的博物馆,令人目不暇接,这也是它能够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底气所在。在我们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城市,忙着拆老城,摧毁文物古迹,然后比赛一样地建高楼大厦,建高架桥,修地铁,但对于博物馆却不够重视。对于某些城市领导人来说,前者是看得见的政绩,而博物馆,是与这个疯狂逐名追利的时代不相符的音调。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功利、浮躁的表征。

马老师推荐我们去平凉博物馆是对的,他是教师,也是文化人。他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也知道应该向我们展现城市的哪些方面。


(平凉博物馆)

我看到的平凉博物馆,远远地屹立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如同一幅油彩画。我们沿着一条长长的路走过去,仿佛有一种觐见君王的感觉。

我们去博物馆的时候,已近下午4点。除了我们,博物馆没有其他的参观者,显得很冷清。博物馆也没有为我们提供讲解的服务,所以,大多同学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下。

平凉博物馆的参观,刷新了我对于平凉文化的认识。我对博物馆内陈列的各种塑像和出土的文物产生兴趣。尤其是元代以来,平凉成为道教文化流布的重点区域,有很多壁画和塑像艺术价值很高。平凉,原来你也有厚重历史,多元丰富的宗教文化。可你,为何不表达,不书写呢?我想起那首《弯弯的月亮》:“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啊,我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人是传播的动物,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不懂传播、不擅传播,都将会落后于时代。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美国之于世界的优势与影响力,一方面在于其经济发达、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信息、文化传播能力的高度发达。我们将后者称为“文化软实力”。

这是一个比拼文化软实力的时代,人和城市一样,有了文化的内涵,总是显得与众不同,气定神闲!平凉,我喜欢你安静、独立、不追名逐利的气质,但是我不希望你隐没在大山深处,只是孤芳自赏。在西北广袤的大地上,你不应该被大家忽视,你的历史文化不应该被岁月尘埃埋没。即使是闻名假迩的崆峒山,它也绝对不仅是一座山,不只是用来锻炼身体,避暑休闲。它还有文化,有风骨,有唤醒几代人的武侠记忆,有着属于平凉人的独特气质!你应该挖掘并整理你独有的文化,并且借助现代传播技术向外推广,你要让你的市民甚至山村的孩子熟知你的历史文化,让他们充满自信,为你骄傲,并自觉地传承创新,让他们的智慧和才情,让你散发更多的光彩!

(四)

如果说建筑是一个城市凝固的符号,而城市里的人显然就是鲜活、生动的音符。他们让城市有了温度,有了风采,有了气质,有了内涵。平凉公益人便是如此。

我认为,平凉爱心公益协会的摆会文会长,连同他的团队,是平凉城最好的形象大使。在我们一路走来的几个城市中,平凉因为这些公益人得以脱颖而出,在大家书写的文字、拍摄的照片中占据了主角的地位。

对于平凉爱心公益协会的事迹,我们的学生已经写了不少的文字。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描述他们,我认为“肝胆皆冰雪,表里俱澄澈”最恰当不过。摆会长是典型的西北汉子,我喜欢听他说话,尽管说到高兴时,他神采飞扬,语速飞快,我常常听不懂,需要连蒙带猜去理解。但是我能感受到他对于公益事业的最赤诚的信仰和热情。他和平凉爱心公益协会经历过组建发展中的坎坷,资金短缺的艰苦,他人的不理解,但这一些并没有动摇他们对于理想的坚定执着。他们的心,如同平凉的天空,没有被雾霾、尘埃遮蔽;他们的精神,如同平凉这座城,不慕浮华,不追潮流,不忘本真,自有一种卓然独立的气质和风度。

在平凉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们每天都和平凉爱心公益协会的志愿者在一起,他们的个性,有的沉静,有的活泼,有的沉稳,但对待公益事业的心却同样诚挚。他们给予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陌生人以无私的帮助,他们和我们一起奔波在高原上,烈日下,挥汗如雨,但因为的信仰,处在斋月中,而不能喝水吃饭。


(平凉辛家河滩清真寺)

我问我们团队的同学,你们能吗?他们都摇摇头,不能。我没有试过,但我估计也不能。一天两天可以坚持,但一个月,每年都有一个月呢?

(清真寺里慈祥的老人)

宗教是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在平凉接触的公益人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义中要求信善助人济困。从个体来说,信仰是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原则的坚持和虔诚的信任;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核心价值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仰,而能够走到一起的人,大抵具有相近的信仰。就如同我和平凉公益人一样,以“静以修身,上善若水”共勉吧!

【作者简介】张爱凤:博士、副教授,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

【回任意复数字,收看本公众微信历史推送文章】

关注公众微信zgmjply(中国民间评论员),建言中国,评论天下,分享精彩。

欢迎荐稿:xxw7699@163.com或私信新浪微博 @中国民间评论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