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曾在故宫修字画的她,如今把千年壁画刻在了葫芦上

2022-02-25 00:12:56


她是第一个,把千年壁画雕刻在葫芦上的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新疆克孜尔壁画,

她不顾家人反对,

把工作室从乌鲁木齐开到了北京的地下室;

她没钱装修,

就用三个月,把壁画画满了整个屋子;

30年,她坚持每天工作13个小时,

雕刻时间最长的一个葫芦用了5年!

这些年,

她不是在雕刻葫芦,就是寻找葫芦的路上……


她叫马江红,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

1990年,正上大一的她,

第一次看到新疆克孜尔壁画,

就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她要把这些壁画画下来……

那一年,她19岁。 一次偶然的机会,

她看到一个老手艺人在葫芦上雕刻鸟兽和民俗,

画面栩栩如生,

她脑洞大开,想到把壁画雕刻在葫芦上这个点子。

于是,找老艺人学了半个月的雕刻手法,

她就准备去大干一场了。


说真的,她可真是个行动派。

不知怎么弄到了爹妈一个月的工资,

花600块钱,买了一个葫芦就开工了。

(这事儿放今天,就好像正上大学的你,

拿了父母5000块钱去充值玩游戏了一样。)

她用了一年半的时间雕刻这个葫芦,

结果她对自己的作品一点都不满意。

又跑去学了板画雕刻、玉雕和木雕。


1993年,马江红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

原本可以工作稳定,相夫教子,

可她不顾家人反对,任性地辞掉了工作。

心心念念地想着自己雕刻葫芦的大计划。

那时的她,每年都要往克孜尔千佛洞跑两三次。

因为壁画不允许拍照,

她就用小本子快速记下轮廓和颜色。

有时一去就是半年,每天她都呆在洞里临摹。


    
为了挑选适合雕刻的葫芦,

马江红常常奔走南疆,有时一天全在路上。

挑葫芦可是个技术活,

用油葫芦雕刻上色能保持千年,

用水葫芦雕刻半年就开裂了。

有时半个月,她都收不到一个满意的葫芦。

一年下来,能从成千上万个油葫芦里,

精挑细选出来10到15个,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因为家里地方小,

她收来的葫芦只能堆放在家里阳台上。

那时,老公并不支持她,

还故意把刚洗完的衣服晾在阳台,

让水滴在葫芦上,

就为这个,两人没少吵架。

不过,她老公大概不知道, 

刚收来的葫芦第一步就是要用温水泡,

泡软了,再把皮刮下来。

为了不伤葫芦表面,她自制了玛瑙刀。

刮掉皮的葫芦湿漉漉的,

你以为放在太阳下晒干就ok了吗?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

给每个葫芦捂个小棉被,

等它们慢慢阴干。

这么做不会破坏它的内部结构,

还能让葫芦硬度更高,

真正拿出来雕刻的葫芦起码要放上五六年,

硬度已然可以比肩寿山石了。

 

看到葫芦上如此精美的壁画,

你一定特想问,这真是照搬千佛洞的壁画吗?

大写NO!(表酱too young,too simple好伐!)

要把平面的壁画,雕刻到有弧度的葫芦上,

不只是简单的临摹,还要精心设计一番

一个作品的设计图就要三四十稿。

从中选定一个,

再设计雕刻手法。

打磨、抛光、上色,

所有颜料她都坚持用天然矿物料。

上一遍色再洗一遍色,

就是为了还原壁画的历史沧桑感。

光是上色和洗色的步骤就要重复几十次。马江红完成了她第一个

以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为题材的葫芦雕刻,

并把它呈现在老公面前时,

她老公整个人都懵逼了。

从那以后,老公前所未有地支持她,

还主动承担起家务和照顾孩子的工作。

搞定了老公,她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还经常一家三口跑去外地淘葫芦。

这些年,他们收上来的葫芦

足足装满了家里14平米的地下室。

对于雕刻葫芦,她给自己定过一个“小目标”,

每一件作品都要超越上一个。

2007年,她在故宫修复了一年古字画;

2008年,她在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个人作品展;

2010年,她带着葫芦再次来到北京,

参加了“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艺术作品展展会上,

她遇到了偶像常莎娜,

作为敦煌壁画的资深研究者,

看到马江红的葫芦雕刻她非常激动,

还把自己收藏的题材书籍和手稿,
       全部赠送给了她,

希望有一天她能把它们雕刻在葫芦上。

 2011年,马江红把工作室搬到了北京,

就是这个150平米的地下室。

因为当时没钱装修,她就用了三个月,

把敦煌壁画画满了整个屋子。

要问她对葫芦雕刻爱得有多深,

废寝忘食好几天,这事儿谁能拼!

一次去西藏看展,

她看到很多大师的唐卡作品十分激动,

结果不分白天黑夜地临摹,

一画就是4天,

中间只睡了一个小时。

(这疯狂程度绝不逊于刷夜玩儿游戏吧!)


     
在这个光线有些昏暗的地下室里,

马江红每天都要雕刻13个小时,

就这样,一干就是5年。

随着雕刻葫芦的曝光越来越多,

马江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


2014年在她的新加坡个人展上,

有人出200万新币买她的葫芦,被她婉拒了。

因为自己实在不想卖掉自己的精品之作,

她还要带着它们传播给更多人看。

这些年,

大部分时间她都是一个人在地下室工作,

一年到头,跟家里人也呆不了几天,

在很多人看来,

这是件多么寂寞和枯燥的事情,

但在她来看,

雕刻葫芦的每一天,

都是充实而完美的一天。


在这并不宽敞的工作室里,

陈列和展示着大概50多个葫芦作品。

而这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

  她希望有一天,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在北京开一家博物馆,

为这些葫芦找到一个栖身之地。

让更多人看到那些消失了和即将消失的千年壁画。


忍得了寂寞,守得住清贫,

有多少人,可以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采访中,扉姐几次被震撼,被感动,

而这所有的震撼人心

都源于马老师身上那令人折服的“工匠精神”!


PS:感谢麦总和孙老师提供的采风美照!

马江红与常莎娜合影摘自马江红博客


微信ID:chaifeiwh
长按二维码 关注柴扉文化


转载须知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柴扉文化原创

转载请回复“转载”二字

联系授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