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当代陕西》| 区域协调三地角力—陕西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演进

2020-11-17 01:50:41

“十三五”以来,陕西三大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日益显现,“强关中、优陕北、兴陕南”战略正在转化为“关中强、陕北优、陕南兴”。

区域协调发展

关乎兴陕全局

因为地理原因,陕西天然形成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又因为资源、社会等原因,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历史上一直就有“关中富、陕南穷、陕北苦”之说。

区域协调发展,关乎兴陕全局,是长期的发展大计。

历届省委、省政府一棒接一棒,一锤又一锤先后制定多种战略,从兼顾发展不足和发展失衡两个方面,破解区域间发展协调问题,特别是“十三五”以来,随着“强关中、优陕北、兴陕南”基本思路和“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战略的实施,三地既错位发展又联动协同,实现强者增优、弱者加速,差距得以缩小,发展更为均衡。

1月22日,:关中稳中向好、陕北企稳向好、陕南保持高增长。

今年,我省把区域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增强协调性上,把重力点落在壮大县域经济和城镇化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更大力度补齐县域经济短板,进一步增强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性。

区域战略演进

关中率先、陕北跨越、陕南突破—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一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

2000年以来,基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发展重点,我省对三大区域采取了不同策略。

2001年,西部大开发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强力推进,陕西提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鼓励“能快则快”,所以“十五计划”制订“三区”战略作为支撑,即关中——西部经济核心支撑区、陕北——生态环境模范区、陕南——多元经济区。

 进入“十一五”,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又好又快”阶段,2006年召开的省决定将全省战略从“西部经济强省”调整为“西部强省”,提出“关中率先、陕北 跨越、陕南突破”。

 2011年,“十二五”开启,当时南水北调全线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地位更加突出,省委坚持生态保护与发展并重,以发展转型为主线,将这时期的区域战略定为“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

 2015年,,要增强关中辐射带动能力,加快陕北、陕南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省委对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给予更高重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十三五”时期“强关中、稳陕北、兴陕南”的基本思路,将发展战略扩充为“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

2017年5月,省委十三次党代 会在谋划“五新”战略时,延续了这一提法。10月,在十九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后,省委二次全公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化,要求促进三大区域“彰显特色、协调发展”。

 同时,区域发展的路径也得以再明晰,包括:关中—以大西安建设为抓手,打造成全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策源地;陕北——依托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全面提升陕北产业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陕南——突出绿色生态优势,更好地融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布局。

综观17年来区域发展战略的4次变化调整,三大区域发展呈现出承前启后,层层递进、步步升级的关系,每一次变化都基于前期经验。


例如


“十二五”在提出新思路时强调,关中在率先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创新,陕北继续保持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陕南提升突破发展水平走循环发展路子,很自然地实现了战略过渡。

再如,从“十二五”到“十三五”,从创新到协同创新、持续到转型持续、循环到绿色循环,都体现前接后续的关系,同时又不是简单的文字增加,而是根据当时发展的阶段特征,对发展形式、发展重点进行的扩充,体现了思路升级。

三地发展角力

省委、省政府一边科学决策部署,一边推动战略实施。

《当代陕西》查阅2000年以来的4届报告、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4个五年规划《纲要》,从中看到

历届省均把区域协调发展列入重要议题;;五年规划中,一直把区域协调发展内容单列篇章或另外再制定专项规划,而且都将区域协调作为全省发展的指导思想或发展原则之一。

“一地一会”是推进三大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00年至今,省上连续15年召开陕北能源基地建设座谈会,连续12年召开陕南循环发展座谈会,从2016年开始,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座谈会也成为一年一度的例会。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会议,都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省发改、财政、国土、环保等要害部门悉数参加,所以每次会议都规格高、阵容大。

区域发展失衡,首先是发展不足问题

十二五以来,省上采取“一市一策”办法,先后对支持11个市区的展逐一出台政策性文件。仅2017年一年之内,国家和省级层面密集出台关中城市群、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两个《规划》,出台支持西咸一体化、富阎一体化、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三个专项政策,其中不少措施带着真金白银。

——这种接力赛的做法和钉钉子的精神,促动三大区域角逐角力、竞跑竞速:

关中——随着“关中城市群”、西咸一体化、富阎一体化以及西咸新区管理改革等政策出台与实施,大西安建设进入筑基施工阶段。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分工协作格局已逐步形成,互联互通水平有效提高。“米”字型高铁网雏形显现,高速公路网持续加密。数字大通道加快建设,京东、海航等物流业巨头密集布局。

 陕北—推进煤化工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积极构建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的产业体系。延安能源业对全市GDP贡献率达70%,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预计总投资4000亿元。榆林形成以煤、油、气盐采掘为基础,电力、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成为“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陕南——抢抓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机遇,安康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标志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占GDP比重达65%;汉中在农业和工业领域建设16条循环产业链,实现企业间、产业间、园区间的有效循环;商洛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更加完善的绿色循环工业体系。

省委书记胡和平说:陕南作为一支新兴力量,正在从“兴陕南”到陕南兴”。

初显协调平衡

区域发展,最终要落在充分发展、协调发展上。经过长期深耕不辍,全省经济版图已然有所变化。

1990年后,陕北两市煤油气的大开发,带来经济的大井喷,增速连续10多年在全省遥遥领先,打破了关中长期领跑全省格局。同期,陕南三市因为底子薄、产业弱,加之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限制,依然未能有所突破。

这一阶段

整体呈现“北热南冷中稳”,关中与陕北差距在缩小,而南北之间又拉开差距,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发展失衡,依然是制约陕西发展的内疾之一。

可喜的是,又经过持续十几年的深耕,这一问题有了根本性改观。

,2011-2016年,关中、陕北、陕南人均GDP之比从1.87:3.56:1变为1.63:2.14:1,陕南年均GDP增速高出关中1.4个百分点,高出陕北4.3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弱区追赶强区的步伐在加快,三地总量比的差距在缩小。

在此期间,曾出现过两个标志性年份,也是两个“分水岭”。

一个是份额变化的分水岭,出现在2013年。当年,陕北在全省GDP的占比从2000年的13.3%提高到27.3%,而关中和陕南随之下降。2013年后,关中、陕南逐年升高,而陕北开始下降,到2016年时已降至20.2%。

另一个是增速变化的分水岭,出现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之前,陕北增速超越关中,连续10多年遥遥领先,而陕南连年最低,“北快南慢”格外分明。2008年后,我省经济告别高增长区间,逐步进入新常态。此后,区域增长走势发生反转,关中稳中趋缓,陕北大幅下降,陕南逆势走高——成为领跑者。

这两个曲线表明,区域失衡并非一日之寒,实现区域协调也需久久为功。

尽管这种协调性正在由浅入深,但总体上看,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很难说已经根本改变,增减升降主要在南北之问展开、关中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特别陕南发展不足依然突出,城镇人均收入相当于关中的81.2%、陕北的84.9%,农村人均收入相当于关中的76.7%、陕北的81.5%,三市的两个收入均为全省末三位。

十九大后,省委把区域平衡与协调摆到更高位置,突出区域战略联动性、全局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将其作为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

这一思路,在全会作出的《决定》中得以强化。《决定》特别强调了三大区域之间互动融合和联动发展,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配套互补、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值得一提的是,省委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去年底还对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进行了局部修改——“稳陕北”改为“优陕北”。

从稳到优,一字之变,折射出局势之变、思路之变。

2015年提出“稳”时,陕北正处在能源产业急剧下滑时期,稳是第一位的。而时隔两年之后,随着陕北转型大有起色,能产业逐渐回暖,“稳”已经不符合陕北时情,“优”才是发展所向。

编辑:千千

编审:路非 高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