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5th 千年长安

2020-11-03 21:05:31






我和西安也不是没有渊源。

我的英语启蒙老师是西安人,白皙微胖。她从我六岁开始陪伴了我整整七年的英语学习,我不喜欢她讲的北方味的普通话,却又喜欢她讲英语时的音调。

我高中的物理老师同样是西安人,北师毕业,来滨海小城扎根,口音同他本人一样丰满圆润,会把Δ念成derrrrrta(此处无限卷舌)

 


后来,在人生最重要的那场考试里失利,又执迷不悟想读外语,削减了大部分可选项,被填志愿的老师直接建议报二本。

在那几天绝望消沉的日子里,不经意间看见了现在学校的一批提前批,就像是溺水的人抓住最后那根稻草。

机缘又巧合,我的命运仿佛注定要与这座城市纠缠在一起。

 


然而其实在来西安之前,对这个城市毫无了解,也没什么憧憬。高中时关系最好的女生一直特别向往西安,所有志望都是西交。而我始终对于遥远的内陆没什么感情,一心只想去上海的那一所学校而已。

所以最后录取的时候,还是不免有唏嘘感叹。我去了她心心念念的城市,而她继续北上。

人生轨迹就这么被改变。

 



在西安生活了将近五年。13年第一次去之前,甚至对其地理位置都没什么概念。动车卧铺坐了一夜,睡醒感受到窗外的黄土和沾染上风沙气息的口音,才有了自己已经远行的实感。

 


从生活尚算小康的东部沿海小城,来到西部的心脏,远行1500公里,其中免不了产生心理落差。加之学校位于偏僻郊区被好几个农村包围,很长一段时间对西安都主观地抱着无比抵触的心情。

五年之后,我还是没能爱上它,但抽身脱离,在那里生活的印记还是在我心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

 

城墙脚下别具一格的邮筒



最初对于西安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十三朝古都、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位于关中平原,北濒渭水和黄土高原,南依秦岭,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论其历史之悠久,的确无可匹敌。100万年前,蓝田就孕育了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仰韶文化时期,先民在半坡繁衍生息;西周时期,西安被称为“丰镐”,为其作为都城之首;西汉,刘邦定都关中,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和历史课本里一模一样的兵马俑233


作为一座古城,它的确保留了古城该有的风貌。尽管它的风土人情和气候环境与东南沿海相差甚远,导致我很难对它产生亲近感,但我也的确爱城中心的晨钟暮鼓和碧瓦飞甍,爱明城墙充满年代感的每一块砖,爱雁塔的红墙和成片的绿荫。


钟楼

鼓楼

 


西安的城市分布方方正正,大路走向正东西南北,空中俯瞰宛如棋盘,这自然也是与古代的都城建筑分不开的。在西安问路往往得不到向左向右而是向东向西的答复,对于道路沿水而建的南方城市长大的没什么方向感的我来说自是晕头转向,添了不少麻烦。日本奈良与京都更是全盘仿照唐代长安的城市规划,直至今日仍有不少相似相通之处。

 


明城墙上



西安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四季分明才对。但实际上,我往往感受不到西安的春天,在江浙一带非常实用的风衣在西安总是失去它的用武之地。三月下旬起就进入随机切换温度的阶段,走在路上能同时看到穿着棉衣和短袖的人,不仅昼夜温差大到一天需要换好几套衣服,前一天穿薄衬衫第二天就要换上冬天的毛衣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曾愚昧地以为北方的夏天必定会比南部小城凉爽,却忘了水土的比热容差在这里占了上风。西安的夏天很热,非常热,比亚热带袭来的海洋季风还要热得多。看过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说南方的夏天是蒸笼,而西安的夏天是烤箱。干燥的炎热,伴随着掀起树叶的阵阵热浪,它一度在七八月火炉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冬天来得比南方要早,也更冷,却没有冷特别多,可能是因为湿度较低缺少魔法攻击,也可能是有暖气加持,我一直觉得西安的冬天要好过得多。经历过的一次的最低温是今年年初,突然降至零下十几度,也连续地下起白雪,一出门就是数九寒天的冷清寂静。


天气晴朗时的大雁塔


值得一提的还是十一月底开始肆虐的雾霾。在空气质量连年全国前十的城市生活十几年,刚上大学第一年的确是有被震撼到的。不同于南方初冬太阳升起后就退散的雾,霾能遮云蔽日,严重时能见度不足十米,晚上出门辨不清前方开着大灯的私家车的距离,每走一步都有些胆战心惊。某一年雁塔区标志性建筑大雁塔在霾中销声匿迹,被戏称“大雁塔已发射”,在网络上引起热度,也可谓是“不见长安见尘雾”了。听闻去年冬季响应国家政策煤改气,苦了大学城数十万莘莘学子在限暖的宿舍里瑟瑟发抖,整治雾霾成效却颇微,空气里仍有难以形容的气味,该爆表的指数仍旧爆表。

 


西安一直被称为美食的城市。

字特别难写的biang biang面(即手工拉宽加厚的裤带面)。

(↑至今不会写orz)

德发长的饺子宴,夏日街边的凉皮,回民街弄堂里的牛羊肉泡馍和水盆羊肉。

本南方人真的很吃不来的锅盔饼,肉夹馍,热乎乎又香甜的红枣甑糕和果酱味镜糕。

毕竟是西北城市,西安以面食为主,味道油,重且辣味不可或缺,台州必不可少的生姜在西安几乎少见。所谓正宗的陕菜,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多炒菜,而是以各式各样的馍和面为重点。

回民街的美食。大多是我不太能接受的味道


炸土豆还是好吃的(只吃几口的话


大概是 粉蒸肉?




对于一个口味偏轻追求食材原本鲜味且不爱面食的海边人来说,实在是难以认同西安的“美味”。奈何学校食堂的米饭着实难吃,几年下来从不吃面的人也慢慢习惯每一顿都吃面的日子


更神奇的是,在西安待了几年之后,几乎是能面不改色地吞下大部分非常难吃的东西,味蕾可接受的阈值大幅提高,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

 

回民街特别有名的贾三灌汤包


西安人的确豪爽,或者说是真性情。曾经进入老板爱答不理的街边小饭馆,并没有什么顾客是上帝的服务意识,全凭心情做生意。被西安的公交车司机凶是必经之路,挤在腾不出手的沙丁鱼罐头里,旁边两位老大爷又因为什么微不足道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西安人的城市归属感很强,他们能滔滔不绝地褒美西安这座历史古都,言语间自豪感满溢。


 


最后一次坐西安的公交车,是在去往曲江的路上。黄昏七点那一片的公交人也少,坐在靠窗的位置,吹着四月的晚风,心情舒爽。车窗外灯红酒绿霓虹闪烁,内心坦然平静。

那天在胡桃里,酒吧驻唱开唱就是一首《西安人的歌》,“西安的城墙下是西安的火车”。想想是在这个城市里的最后几天,突然有些动容。

 



西安这个地方,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喜欢的人很喜欢,讨厌的人也是极讨厌的。大概热爱历史的人,来这里是绝对不会失望的。巧的是,我身边的朋友里并没有什么西安死忠,我对它的态度便也一直不冷不热,甚至置身其中的时候,我一直是不太欣赏它的。

它是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放在全国却没有特别强烈的存在感。它的高校密度是全国最高的,却需要改变落户政策来试图挽留不愿留在西安的应届毕业生。

最后,它还是成了我生命里一个重要的地标,伴随记忆长存。



可能于我而言,它是个适合旅游而不宜久居的城市。我也多次想到,如果它公共交通发达一点,大学城发展一些,人们的态度好一点莫名的自豪和优越感能收一些,把眼界放得开阔点,我说不定是能爱上它的。

希望它跳出城墙思维,希望它越来越好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陕西小吃美食价格交流群